本文目录一览:
@房财经王哲
2022年下半年伊始,张玉良的绿地控股就迎来了“开门黑”。
7月1日至5日,仅仅5天时间,绿地控股就发生了4起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司法案件,执行总标的共约7.15亿元。
看来,随着时间推移,债务缠身的世界500强企业绿地控股,下半年的日子,将愈加难过。
5天4次被执行
7月1日,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根据(2022)赣0113执5004号案号,原告上海鸿立建设有限公司,起诉上海绿地集团江西申江置业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案,进入首次执行阶段。
被告绿地江西申江、绿地控股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57.16万元。
仅仅3天后,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同时将绿地控股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总计7.133亿元。
其中武汉中院的执行标的为6.73亿元,原告中建三局,被告武汉绿地滨江置业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案于2022年4月4日开庭,案由为民间借贷纠纷。
黄陂区人民法院判决的一桩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原告中铁上海工程局,被告武汉申绿国展实业有限公司、武汉绿地滨江置业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该案2021年12月29日一审结束,绿地系败诉,后又上诉,2022年5月27日二审结束,结果驳回绿地集团上诉,维持原判。
7月4日进入首次执行阶段,绿地系3家公司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4026.9万元。
7月5日,南昌市红谷滩区法院,再次将绿地江西申江置业、绿地集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5.5万元。该案的原告为上海宏誉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短短5天,绿地控股4次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总额达到7.15亿元。
房财经统计,2022年截至目前,绿地控股共有8起司法案件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共计10.07亿元。除了6月15日被执行2.92亿元外,其上半年其他3起的执行标的,仅为1.33万元。
此外,2022年绿地控股涉及的司法诉讼有88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半年众多司法案件,下半年开始进入宣判阶段,接下来,张玉良和绿地控股,也许将面临更多的被执行案件。
资金回笼慢
6月29日,标普将绿地控股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SD”上调至“CCC-”,还将绿地控股担保的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C”上调至“CC”。
表面看,此次信用上调,系绿地控股于6月21日,支付了票据GRNLGR 6.75 06/25/22同意征求相关的同意费,和非合格票据持有人款项。
该票据是绿地控股,于2019年6月25日发行的两年期境外债,本金5亿美元、息票率6.75%的票据。
5月27日,绿地控股官宣此票据无法按期支付,需展期一年。这拉开了绿地控股正式违约的序幕。
随着展期的顺利通过,外界似乎看到了绿地控股利好的一面。
但事实非也。
未来一年,绿地控股的境外债务到期规模,约为24亿美元,其境内债券和可回收债券,还有约96亿元人民币。
标普认为,由于2022年大量债务到期,以及绿地控股流动性异常疲弱,将面临更高的还款风险。2022年下半年,到期的以美元计价高级票据的还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下半年张玉良和绿地控股,能否有效进行债务的偿还,将取决于其资产处置的力度,以及销售回款的能力。
5月末,绿地控股曾称,计划每年以500亿-700亿的进度,用3年时间,出售2000亿资产,用于偿还所欠债务。
张玉良的计划很美好,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自2021年开始,绿地控股先后出售了海外众多酒店资产,资金回笼近40亿元,而在国内资产处置方面,似乎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中。
绿地控股2022年一季报数据披露,期内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只有586.2万元。
而这个数字在2021年第四季度,为11.7亿元。
有业内人士称,随着前端销售的逐渐复苏,各家房企的恢复能力正在缓慢的增长中,但受限于信心的打击,短期内,市场对于地产资产的收购,将处于谨慎再谨慎的状态中。
换句话说,大环境低迷的背景下,家家日子都紧衣缩食,卖资产的多,但真正的买家并不多见。
而绿地控股的资产中,大比重以商业办公为主,且多分布在2、3线城市,这样的项目本就更加难卖。
销售方面,受大环境拖累,上半年行业整体大幅下滑,绿地控股至今仍未官方发出其5月份的销售数据。
但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绿地控股销售额497.2亿元,同比减少59.3%。
可预期的是,下半年销售会回暖,但能否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难以判断。
质押加减持
销售的不明朗,加上资产的处置的难度,摆在张玉良面前的是双重困境。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选择股票质押。
6月22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第一大股东格林兰投资,再次质押4500万股于中信银行,用于支持公司的生产经营。
而一个多月前的5月12日,格林兰就已经将其持有的16亿股,质押给了浦东发展银行,占到绿地控股总股本的12.52%,用途同样用于支持公司生产经营。
更早的3月,格林兰曾向华夏银行质押8500万股,质押股份市值3.67亿元,目的也是一样。
三次质押后,格林兰持累计质押绿地控股的股份,已经高达24.537亿股,占其持股比例的70.68%,占绿地控股总股本的19.2%。
格林兰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2.5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7.2%,占绿地控股总股本比例为1.96%,对应的融资余额为7.79亿元。
未来一年内到期(不含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17.3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49.83%,占绿地控股总股本比例为13.54%,对应的融资余额为32.50亿元。
不仅如此,张玉良还在市场低迷、股价顿挫的时候,选择减持套现。
5月18日,绿地控股公告称,格林兰于4月21日至5月18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2.33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2%。
减持前,格林兰持有绿地控股37.22亿股,占总股本的29.13%;而减持后,尽管仍为第一大股东,但股份减至34.89亿股,总股本降低为27.31%。
一般情况下,大股东减持套现,都发生在公司股票牛市上涨期间。而股票低迷时,更应该增持才对。
格林兰选择股票低迷的时刻减持,要么套现跑路,要么割肉填坑。
而格林兰是一家将1000个拥有股权的员工,拆分为32个小有限合伙形式,存在的有限合伙企业,张玉良为企业的实控人。
这样的结构,张玉良和绿地员工套现跑路的概率几乎为零。那只有一种可能,割肉减持,向绿地控股输血。
但不管是抵押还是减持,都只是权宜之计。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绿地控股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总计930.2亿元,但其自有资金只有656.8亿元。
要想填满273.4亿元的债务巨坑,张玉良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加快卖资产。
温馨提示:本文著作权,归房财经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
华谊负债高达68亿,王中军大儿子接班,二儿子神秘到不被承认——引言。
#华谊兄弟#
你见过有人买画,价格从2万、10万、400万,到3亿吗?王中军就是这样的一类人,这位曾经的豪门,曾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中,用3.77亿元买下了梵高真迹!
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对王中军来说,这只是他事业巅峰期的“冰山一角”。
1994年,王中军的弟弟王中磊,将开影视公司的事业蓝图说给哥哥听,王中军听了也觉得可以做,于是没几个月,他们就迅速成立了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起初,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在广告口,他们拿下了中国银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标准化规范工程的任务,赚了好几个亿,也因此,华谊在业界一战成名。
打响了头炮后,国家电力、中石化、华夏银行等大型业务接踵而至,发展了几年,华谊又赶上了内地电影市场崛起的风口。
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了。那会儿的华谊风光无限,旗下艺人好多都是大牌,例如黄晓明、李冰冰、周迅、吴彦祖等等。
彼时,王中军与王中磊也过上了豪门般的生活。王中军的豪宅院子有7亩地,两层楼都是欧式建筑风格。
也是在华谊发展最好的那段日子,王中军先后买入了3.77亿元的梵高真迹,与2.01亿元的毕加索真迹《盘发髻女子坐像》。
到了2018年10月,华谊旗下著名艺人范某冰,因涉税问题被处罚款8.84亿元,她的倒下,也连累了华谊。
2019年,王中军开始拍卖自己收藏的名画。隔年,他又卖掉了香港的豪宅,赚了8800万元。
彼时,华谊的债务是47亿,但这赚的几千万在债务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2021年,王氏兄弟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金额高达三亿,而华谊兄弟的负债,已经达到了68亿。
王中军卖画、卖房,王中磊抛售华谊股份套现,都只是为了让公司能渡过难关。到后面,王中军索性卸任了董事一职,法人变更为了他的儿子——王夫也。
而王夫也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集结号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在豪门长大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继承家业或者自己创业。就算是创业,他们也比普通人更有资本,集结号资本首期的募资目标是一亿,王夫也和另外的合伙人各自从家里拿点钱出来,这事儿就成了。
除了王夫也,其实王中军还有另一个儿子,王天也。
2021年,一份官方公示的判决书显示,华谊兄弟的一名策划师,因妨碍公务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这名策划师,就是王天也,他不仅爬墙闯入别人的私人住宅,在警方到达后,他还拒不配合,与民警打了起来,其中一位民警被打到右眼裂伤。
2021年5月5日,王天也刑满释放。这位曾经袭警的“二少爷”,如今在王家的家族关系里,直接查无此人。
王中军的弟弟、侄女王文也、侄子王元也,都与之相关联,就是他这个亲儿子,没有被承认,没出现在关系图中。甚至在华谊兄弟20周年年会的时候,王中军的一家,也只出现了3个人。
华谊兄弟风光不再,王中磊也开始筹谋自己女儿进娱乐圈的事儿。
在综艺《导演请指教》中,王文也以新人导演的身份出道,不过可惜,她执导的作品收获了很多差评。
郝蕾更是直接指出了王文也的问题所在,说自己不是很满意她的作品,对她来说,光背景硬,没有用,还是得有真实力,才能征服观众。
如今的华谊兄弟想要重回辉煌,估计是很难了。不过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华谊没那么风光了,这一大家子的生活,依旧还是富裕的,王中军与王中磊多年在圈中攒下的人脉,也依旧能为他们的子女铺路。
本文
@房财经王哲
2022年下半年伊始,张玉良的绿地控股就迎来了“开门黑”。
7月1日至5日,仅仅5天时间,绿地控股就发生了4起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司法案件,执行总标的共约7.15亿元。
看来,随着时间推移,债务缠身的世界500强企业绿地控股,下半年的日子,将愈加难过。
5天4次被执行
7月1日,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根据(2022)赣0113执5004号案号,原告上海鸿立建设有限公司,起诉上海绿地集团江西申江置业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案,进入首次执行阶段。
被告绿地江西申江、绿地控股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57.16万元。
仅仅3天后,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同时将绿地控股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总计7.133亿元。
其中武汉中院的执行标的为6.73亿元,原告中建三局,被告武汉绿地滨江置业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案于2022年4月4日开庭,案由为民间借贷纠纷。
黄陂区人民法院判决的一桩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原告中铁上海工程局,被告武汉申绿国展实业有限公司、武汉绿地滨江置业有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该案2021年12月29日一审结束,绿地系败诉,后又上诉,2022年5月27日二审结束,结果驳回绿地集团上诉,维持原判。
7月4日进入首次执行阶段,绿地系3家公司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4026.9万元。
7月5日,南昌市红谷滩区法院,再次将绿地江西申江置业、绿地集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5.5万元。该案的原告为上海宏誉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短短5天,绿地控股4次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总额达到7.15亿元。
房财经统计,2022年截至目前,绿地控股共有8起司法案件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共计10.07亿元。除了6月15日被执行2.92亿元外,其上半年其他3起的执行标的,仅为1.33万元。
此外,2022年绿地控股涉及的司法诉讼有88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半年众多司法案件,下半年开始进入宣判阶段,接下来,张玉良和绿地控股,也许将面临更多的被执行案件。
资金回笼慢
6月29日,标普将绿地控股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SD”上调至“CCC-”,还将绿地控股担保的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C”上调至“CC”。
表面看,此次信用上调,系绿地控股于6月21日,支付了票据GRNLGR 6.75 06/25/22同意征求相关的同意费,和非合格票据持有人款项。
该票据是绿地控股,于2019年6月25日发行的两年期境外债,本金5亿美元、息票率6.75%的票据。
5月27日,绿地控股官宣此票据无法按期支付,需展期一年。这拉开了绿地控股正式违约的序幕。
随着展期的顺利通过,外界似乎看到了绿地控股利好的一面。
但事实非也。
未来一年,绿地控股的境外债务到期规模,约为24亿美元,其境内债券和可回收债券,还有约96亿元人民币。
标普认为,由于2022年大量债务到期,以及绿地控股流动性异常疲弱,将面临更高的还款风险。2022年下半年,到期的以美元计价高级票据的还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下半年张玉良和绿地控股,能否有效进行债务的偿还,将取决于其资产处置的力度,以及销售回款的能力。
5月末,绿地控股曾称,计划每年以500亿-700亿的进度,用3年时间,出售2000亿资产,用于偿还所欠债务。
张玉良的计划很美好,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自2021年开始,绿地控股先后出售了海外众多酒店资产,资金回笼近40亿元,而在国内资产处置方面,似乎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中。
绿地控股2022年一季报数据披露,期内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只有586.2万元。
而这个数字在2021年第四季度,为11.7亿元。
有业内人士称,随着前端销售的逐渐复苏,各家房企的恢复能力正在缓慢的增长中,但受限于信心的打击,短期内,市场对于地产资产的收购,将处于谨慎再谨慎的状态中。
换句话说,大环境低迷的背景下,家家日子都紧衣缩食,卖资产的多,但真正的买家并不多见。
而绿地控股的资产中,大比重以商业办公为主,且多分布在2、3线城市,这样的项目本就更加难卖。
销售方面,受大环境拖累,上半年行业整体大幅下滑,绿地控股至今仍未官方发出其5月份的销售数据。
但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绿地控股销售额497.2亿元,同比减少59.3%。
可预期的是,下半年销售会回暖,但能否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难以判断。
质押加减持
销售的不明朗,加上资产的处置的难度,摆在张玉良面前的是双重困境。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选择股票质押。
6月22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第一大股东格林兰投资,再次质押4500万股于中信银行,用于支持公司的生产经营。
而一个多月前的5月12日,格林兰就已经将其持有的16亿股,质押给了浦东发展银行,占到绿地控股总股本的12.52%,用途同样用于支持公司生产经营。
更早的3月,格林兰曾向华夏银行质押8500万股,质押股份市值3.67亿元,目的也是一样。
三次质押后,格林兰持累计质押绿地控股的股份,已经高达24.537亿股,占其持股比例的70.68%,占绿地控股总股本的19.2%。
格林兰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2.5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7.2%,占绿地控股总股本比例为1.96%,对应的融资余额为7.79亿元。
未来一年内到期(不含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17.3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49.83%,占绿地控股总股本比例为13.54%,对应的融资余额为32.50亿元。
不仅如此,张玉良还在市场低迷、股价顿挫的时候,选择减持套现。
5月18日,绿地控股公告称,格林兰于4月21日至5月18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2.33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2%。
减持前,格林兰持有绿地控股37.22亿股,占总股本的29.13%;而减持后,尽管仍为第一大股东,但股份减至34.89亿股,总股本降低为27.31%。
一般情况下,大股东减持套现,都发生在公司股票牛市上涨期间。而股票低迷时,更应该增持才对。
格林兰选择股票低迷的时刻减持,要么套现跑路,要么割肉填坑。
而格林兰是一家将1000个拥有股权的员工,拆分为32个小有限合伙形式,存在的有限合伙企业,张玉良为企业的实控人。
这样的结构,张玉良和绿地员工套现跑路的概率几乎为零。那只有一种可能,割肉减持,向绿地控股输血。
但不管是抵押还是减持,都只是权宜之计。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绿地控股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总计930.2亿元,但其自有资金只有656.8亿元。
要想填满273.4亿元的债务巨坑,张玉良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加快卖资产。
温馨提示:本文著作权,归房财经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
摘要:据说,现在销售榜水分很少了(欢迎关注杠杆地产)
2022上半年房企销售数据出炉,中指研究院惯例发布了“2022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
据说,现在销售榜水分很少了。
有房企的相关人员很坦白和我说,我们现在榜单数据非常实在,真的没有必要花钱搞什么排名。
是的,如中指研究院统计的,2022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356.4亿元,同比下降48.6%,相较1-5月,降幅持续收窄,房企销售业绩边际性改善;
销售额破千亿房企9家,较去年同期(19家)减少10家;
百亿房企85家,较去年同期(132家)减少47家。
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252.8亿元,同比下降49.4%。
单月来看,6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28.6%,销售业绩持续负增长,但降幅显著收窄,主要是由于房企半年度冲业绩,单月销量显著提升。
5、6月部分房企表现有改善,但是总体上半年表现都不好,过去杠杆地产还拿着前200名的房企,挨个数哪些销售下降显著、排名下滑较多,想起来真没必要。
今天我就简单点,主要看看往(2021)年上半年的头部,主要就是前20强左右,差不多也就是接近1000亿元以上销售额的房企,他们如今还好吗?
我主要挑了几个典型的头部房企代表重点说。
1、千亿房企,十全十美不容易
如果我们看2021上半年的大口径销售数据,挺巧的,前19名刚好都超过1000亿元的销售额,第20名龙光集团则是不到900亿元,没有接近1000亿元。
然后我截图到了34名,也就是超600亿元的房企。
然后35名开始,当时的销售额降为500亿元级。
2022年同期,第34名仁恒置地,无限接近300亿元销售额,刚好是2021上半年这个名次的小一半。
一个300亿元级,一个600亿元级。
更巧的是,刚好也是差一个凑满整10个,2022上半年前9的房企销售额过千亿元,第10位恰好没接近千亿元销售额——2021年同期,如杠杆地产上文所述,则是前19名破千亿元。
头部房企要十全十美,看来不容易哈。
然后在这些头部房企中,假设拿2021年同期的销售额前20房企做参照,几乎都有绝对值、幅度不算小的销售下滑。
大行情就是如此,杠杆地产没有任何批评的意思。
下面我选择了几类典型的头部房企代表,谈谈它们这半年。
超头部、前10的代表,融创中国;国企混合所有制代表,绿地控股;头部民企典型,旭辉控股集团。
2、超头部的融创中国,难!
2021上半年,按照中指研究院数据,融创中国大口径销售额超3200亿元;而2022年同期,这一数字降为1100亿元级别,这个绝对下滑金额、降幅,够吓人的。
排名则从第4,降至第8。
如果看权益销售额,2021上半年有2000亿元出头。
到了2022年同期,这个数字只剩下600多亿元。
绝对下滑的数字和幅度,是不是挺大的。
如果看权益排名也还好,从第5到第7。
但现实中,融创中国的压力,比排名或许要严峻。
停牌三个月后,融创中国7月4日发布公告称,2022年6月28日,公司接获联交所发出的复牌指引:
需刊发所有未刊发财务业绩及处理审核修订;证明公司遵守上市规则第13.24条;向市场公布所有重大信息,以供股东及其他投资者评估公司状况。
融创中国的年报长期难产,确实是个问题。
回到3个月前,融创中国当时表示,因尚未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公司评级引起境外贷款问题、境内公开债展期对财务报表影响的不确定性等,无法于3月末前刊发2021年未经审核业绩。
不久前的6月末,应公司建议,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同意辞任核数师。在辞任函中,罗兵咸永道表示,尚未对多个事项取得进一步资料,无法完成年度业绩的审核工作。
融创中国尚需提供的资料包括:
2022年1月1日起不少于12个月的现金流量预测、对集团借款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估;
集团应收联合营公司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待售物业及发展中物业减值损失、文旅板块商誉减值、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评估结果等;
若干联合营公司及非全资附属公司合作方访谈、函证及相关往来凭据抽查程序。
罗兵咸永道辞任后,融创决定委任立信德豪作为公司新的核数师。
融创中国各种事情比较多,审计确实是个问题。
一些数据、分歧如何解决?
无论如何,融创中国必须得想办法解决,短痛也好,长痛也罢,如果上市地位丢了、再融资能力丢了、信誉丢了,还谈什么未来?
融创中国表示,正积极制定有利于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债务解决方案,祝好运。
3、国企混合所有制代表绿地控股,为何也这个地步?
本文第一部分的截图可见,2021上半年大口径的销售额,绿地控股当时位列前10,超1600亿元。
到了2022年同期,降至600多亿元,不到700亿元,这个绝对数字的下滑和幅度,还是不小。
权益销售额似乎要好一些。
2021年同期为接近1500亿元,2022上半年杠杆地产注意到,还是有超600亿元。
而且我们看排名,还是很不错的。
在各地的新闻中,绿地控股其实近些年一直受关注。比如最近的成都绿地超高项目磨洋工、被接盘罗生门,类似的新闻还有少。
其实谁都明白,资金链紧张,本身投资超高这种玩意也没啥回报率可言。
弄钱不容易。
6月22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于2022年6月22日接到第一大股东格林兰通知,获悉其所持有其的部分股份质押给了中信银行,质押数量为45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1.3%,占总股本0.35%。
绿地控股第一大股东格林兰,持有该司股份数量为34.71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7.17%。
本次股份质押后,格林兰持有的股份累计质押数量为24.53亿股,占其持股数量的比例为70.68%。
就在不久前,标普全球评级宣布将绿地集团评级下调至“SD”。
在绿地集团完成对2022年6月25日到期的5亿美元优先无抵押债券的延期之后,标普下调绿地集团评级。债券自原到期日延期12个月。
标普将该交易视为困境债务重组,这无异于违约。如果债券未延期,绿地集团可能缺乏在到期时进行全额偿付的资源和融资方案。
一旦标普获取分析绿地集团财务和流动性状况的交易后详情,标普将重新评估绿地集团的信用状况。
此前5月,杠杆地产看到,标普将绿地控股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标普还将绿地控股未偿高级无抵押票据的发行评级从“CCC+”下调至“C”。
绿地控股总部在上海,不否认,上海上半年的特殊情况,也影响到绿地控股的经营和发展。
即便如此,2022年一季度,受影响还不明显时,绿地控股的业绩其实也不好。
图表来源|(特此感谢)
如上图,2022年一季报披露的营收、利润指标,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特别利润指标,显然是影响很大的。
毛利率、净利率指标承压明显。
绿地控股似乎不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国企,或者混合所有制国企。是的,如果梳理其股权,应该说明一些问题。
4、头部民企典型旭辉控股集团,日子这样过
头部房地产民企代表碧桂园、中国恒大、龙湖集团就不说,杠杆地产想谈谈旭辉控股集团。
在2021上半年的大口径销售榜中,其销售额超1300亿元,只比龙湖集团的1400多亿元少几十亿元而已。
当时分列13、14位。
到了2022年同期,虽然大家销售额都是下滑的,但龙湖集团杀入前10,第8位;而旭辉控股集团略微下滑至15位,销售额其实也不差,还是有600来亿元。
如上文第一部分图,和龙湖集团比,显然表现还是有些差距。
而权益占比,旭辉控股集团则明显不如龙湖集团高,2021上半年,权益销售额800亿元出头,而龙湖集团同期近1000亿元。
如上图。
到2022上半年,旭辉控股集团的权益销售额不到400亿元。
如果计算权益占比,好像还是不高。
不过值得一说,这也是杠杆地产今天选择旭辉控股集团写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司作为民企,确实也有很多压力,虽然不能和三好学生龙湖集团比,好像算好的了。
旭辉控股集团7月5日晚间在港交所公告,2022上半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币631.4亿元——这数据和中指研究院前几天发布的完全一致。
2022上半年,合同销售面积约4,144,600平米。2022年1月至6月合同销售均价约16200元/平米。
2022年6月合同销售均价17200元/平米——厉害不,6月均价逆势上扬。
6月底时,旭辉控股集团还发布公告,该司董事长购买公司债券。
6月23日,国际知名金融杂志《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颁布2022年度“亚洲最佳企业管理团队”榜单,旭辉控股集团凭荣膺“最受尊崇公司”称号,并荣获“最佳ESG”、“最佳CEO”、“最佳CFO”、“最佳投资者关系团队”、“最佳投资者关系专业人员”等多项大奖。
图片来源|《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特此感谢)
这年头能搞这些,佩服。
祝福旭辉控股集团,但愿好榜样继续、并可以复制。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财务图表,均源自中指研究院、相关房企公告,特此说明并致谢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地产创作,未经授权,!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绿地控股最新消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绿地控股最新消息、华谊兄弟最新消息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