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威新材料股票股吧(德威新材 股吧)

2022-07-13 8:57:18 股票 xialuotejs

德威新材料股票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控股股东持股接连被拍卖、业绩持续亏损……然而,涉及可降解塑料和氢能源概念的德威新材,在三季度依旧受到股民的追捧。

10月28日,上市公司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德威新材 300325)披露2020年三季报,其中,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04亿元,同比下降18.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43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828万元,同比下降676.97%。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业绩从2018年开始持续亏损,控股股东持股在今年以来更是多次被司法拍卖,但德威新材股价在三季度曾走出一波翻倍行情,与此同时,公司股东数量也由6月末的48782户大幅上涨至9月末的69654户,增长逾2万户,增幅达42.8%。

手握可降解塑料、氢能源概念

业绩陷亏损泥潭未解

资料显示,德威新材的前身苏州德威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001年变更为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德威新材主营业务包括线缆用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燃料电池三大领域。其中,线缆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涵盖绝缘材料、屏蔽材料及护套材料。

德威新材控股子公司江苏和时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时利”)从事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PBT纤维、锦纶短纤、PBT树脂、PBAT树脂和TPEE树脂及改性产品等。

今年9月1日,德威新材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称,和时利已确立了可降解材料PBAT的技术路线,并顺利完成了小试和中试,试生产的PBAT样品材料已取得欧盟的可降解认证。目前该项目处于正在等待验收阶段,尚未开始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于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了2020年年底至2025年年底国内进一步“限塑”的进度目标和要求,此举被认为将提高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

在燃料电池领域,德威新材全资子公司上海德威明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美国燃料电池公司是其燃料电池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正在进行相关样机的试生产。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将争取在2020年底完成样机的生产。

与此同时,今年1月,德威新材披露公告称,公司与苏州大学于2020年1月3日签订了《氢能研究所共建协议》,协议双方经友好协商,决定在互惠共赢,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进行紧密而长期的合作,共同建设“德威新材-苏州大学氢能研究所”。

手握两个市场热点概念,德威新材业绩却从2018年开始由盈利转为持续亏损。资料显示,德威新材2017年-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87亿元、21.94亿元和11.5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508万元、-1.01亿元和-5.88亿元。

2020年三季报显示,德威新材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04亿元,同比下降18.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43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828万元,同比下降676.97%;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14万元,去年同期为-4.63亿元,同比增长103.27%。

其中,在7-9月,德威新材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下降6.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795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15万元,同比下降212.41%。

资产方面,截至9月末,德威新材资产总计和负债总计分别为32.87亿元和23.49亿元,按此计算,德威新材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约为71%,较半年报末的70%略有上升。

其中,今年9月末货币资金余额为1.06亿元,较年初1.63亿元减少约35%,主要原因为报告期预付原材料货款增加所致;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10亿元,较年初2.19亿元增加约4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末控股子公司客户订单增加所致。

控股股东质押违约风险2年未解,股份频被司法拍卖

三季度股价曾翻番,股东数量增长4成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德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德威集团”)、李日松和苏州蓝壹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德威新材16.63%、2.47%和2.21%,分列公司前三大股东。其中,德威集团99%所持股份处于质押状态,100%所持股份处于被冻结状态,而二股东李日松则全部股份均处于质押和冻结状态。

企查查显示,德威集团由周建明和周建良分别持股98.5%和1.5%,周建明同时也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高比例质押,也给德威集团带来了质押违约的风险,而事实上,该风险从2018年已经开始出现。

德威新材曾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在报告期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一年,公司经历了大股东股票质押平仓、因国家去杠杆而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形。而在当年,德威新材业绩由盈利转为亏损逾1亿元,2019年则进一步扩大亏损至近6亿元。

在2018年5月底,德威集团出现了质押平仓风险,当时,德威新材披露公告称,截至2018年5月30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格为3.98元/股,控股股东德威集团触及平仓线的质押股份总数为33800万股(分别为东吴证券8300万股、首创证券2800万股、光大证券7200万股、苏州信托12500万股和华能贵诚3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3.44%,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86.92%。

控股股东德威集团的质押违约风险从那时起一直未解。今年以来,德威集团的持股已多次被司法拍卖。

今年10月28日,德威新材披露公告称,德威集团一笔2017年12月的股票质押在2019年6月到期后无法履行购回义务,构成债务违约。最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公开拍卖德威集团持股约258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7%)。

最终,2581万股全部拍卖成交,成交金额为9021万元,折合每股约3.50元。在该部分持股完成司法划转后,德威集团虽仍为公司控股股东,但持股比例将由16.63%进一步下降至14.06%。

此前,今年1月和9月,德威集团持股已分别被拍卖1.25亿股和5000万股,收购方包括多名自然人和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业绩持续亏损、控股股东股份频被拍卖,但在今年三季度,德威新材股价曾有过一段翻倍行情。在7月28日至9月9日间,德威新材股价曾从最低2.40元/股最高上涨至近一年内的高点5.44元/股,累计涨幅达126.7%,不过,股价随后快速回落。

截至10月29日收盘,公司股价下跌4.27%,报收3.81元/股,总市值38.32亿元,已较前期高点回落约30.0%。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世辉




600260股票

6月30日盘中消息,9点48分*ST凯乐(600260)封涨停板。目前价格3.14,上涨5.02%。其所属行业通信设备目前上涨。领涨股为长飞光纤。该股为量子通信,军民融合,5G概念热股,当日量子通信概念上涨1.38%,军民融合概念上涨1.06%,5G概念上涨0.95%。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40.85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03.2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37.59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ST凯乐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ST凯乐(600260)个股




德威新材料股票股吧历历史交易数据

夙兴夜寐十余载,周建明将德威新材(全称“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成为国内线缆用高分子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并于2012年6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然而,在上市十周年之际,公司因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于2022年6月28日被正式摘牌。

德威新材前身为苏州德威实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4月由公司实控人周建明作为主发起人整体变更设立,主业为线缆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回首其浮沉往事,皆与“掌舵人”周建明息息相关,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起家线缆材料 双轮驱动失败

德威新材上市时,其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内外屏蔽材料等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上市之初的几年,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年净利维持在6000万元左右,经营活动现金流也持续为正。

2016年,公司开始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发力。当年,公司斥资1亿元成立上海德威明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陆续与氢燃料电池研发企业、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于2017年先后共投入2000万美元分别收购两家境外燃料电池企业55%、10%的股权,高调宣布布局氢燃料电池领域。

公司实控人周建明曾公开表示,公司有信心成为氢能界的“第二个宁德时代”。

此后,德威新材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步伐。2017年,公司先后出资0.46亿元、0.41亿元、0.36亿元分别收购常州诺德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南通正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19%股权。最“豪气”的一笔当属公司于2017年8月斥资4.8亿元现金收购江苏和时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时利”)60%股权,拓展合成树脂、合成纤维业务。

理想往往“丰满”,现实则实在“骨感”。公司巨额投资并未给其带来预期收益。

几年过去,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仍未实现任何效益,而和时利自收购完成后业绩迅速下滑,2017年至2019年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28%、95%、66%。与此同时,公司2016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已由正转负,业绩大幅缩水,应收款项不断攀升。

2019年4月,控股股东所持股票因质押违约被全部司法冻结,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7.55%,净利润为负5.88亿元,公司董事会对此解释是“因控股股东股票质押违约,公司的融资能力受到影响……同时因2019年四季度市场对电缆料需求的下降以及2020年初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公司下游客户信用呈恶化趋势”。

2020年,公司净亏损进一步扩大到7.05亿元,截至当年年底,应收票据余额高达13.8亿元。

治理失效内控缺失 “一言堂”终酿苦果

德威新材上市时,周建明通过德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2.9%的股份,远高于其他股东,周建明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公司享有绝对话语权。

然而,周建明对公司的绝对控制,却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带领公司攻城略地的同时,也一步步将公司拖入泥潭。

周建明质押比例自上市以来一路走高直至悉数质押,而公司也呈现出存贷双高的特征。2018年末,公司货币资金7.38亿元,占2018年年末净资产的53.92%,有息负债15.11亿元,占2018年年末净资产的110.37%,其中1.36亿元银行短期借款已逾期。

一方面账上存有巨额现金,另一方面却无法按期支付拖欠款项,不禁让人怀疑德威新材的资金到底流向了何处。

2019年,公司在营业收入较2018年度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2018年度却大幅增长,采购规模与公司业务需求不相匹配。此外,公司还采用预付款模式提前支付采购款。为此,深交所在公司2018年、2019年年报审查过程中均就上述情况进行了重点问询。

2020年12月29日,德威新材爆出“大雷”。公司在对深交所关注函回复公告中称,2017年11月至12月,公司就控股股东对外借款违规提供担保,金额达到2.44亿元,占公司2019年净资产的30.82%,公司已被债权人提起诉讼。

公司一系列异常情况引发监管关注,公司于2020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1年11月,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为掩盖关联方资金占用,公司2018年至2020年的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当中2020年半年报即虚增11.04亿元应收票据。周建明作为公司实控人,其行为已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所述“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从事上述违法行为”的情形。

针对公司违规担保形成的诉讼,周建明很早就收取了诉讼相关文件,但却迟迟不告知上市公司。

在监管层问询及立案调查之下,公司及实控人的违规行为原形毕露,证监会对周建明给予警告,处以450万元罚款,并决定对其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但公司却已深陷泥潭,于2021年5月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突击债务重组 保壳梦终成空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德威新材期末净资产为-7572.10万元。为将净资产由负转正,德威新材打算“放手一搏”。

2022年1月1日,公司披露《关于债务豁免事项的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收到中海外城市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外城开”)、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来函,称拟豁免公司合计32,922.05万元债务的偿还义务。同时,公司认为相关债务豁免行为于2021年12月31日已生效,公司拟于2021年12月31日终止确认相应金融负债并作为权益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基于此,公司在2022年1月21日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中预计公司2021年年末净资产为正。

但细细推敲,本次债务豁免事项存在诸多疑点。

首先,根据公司公告,在实施债务重组前,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和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需在符合条件的报纸和网站刊登20个工作日的公告及公开处置程序。公开信息显示,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分别于2022年1月4日、1月27日在其官网发布债权债务重组处置公示公告,拟处置其对德威新材实施豁免的债权。然而截至资产负债表日债权人尚未履行完毕审批程序,相关债务豁免是否生效存疑。

其次,中海外城开本次拟豁免债务系基于其为公司代偿公司对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和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的部分债务产生,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和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后仍对相关债权进行公开处置,资产负债表日中海外城开是否已成为公司合法债权人?

再次,本次债务豁免相关债权人未来拟参与公司破产重整,截止资产负债表日公司尚需与相关债权人就债务代偿履行、共同参与重整投资等事项签订《债务重组协议》,债务豁免与公司后续重整事项是否为一揽子安排?

最后,公司直至2022年3月10日才与债务豁免方签署正式的债务重组协议。根据该协议,如中海外城开及公司未按约定按时足额支付代偿债务,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和华融资产分公司有权解除相关协议,另行处置标的债权。按照这一安排,华融资产江苏分公司和信达资产江苏分公司于资产负债表日是否仍具有向公司主张债权的权利?

深交所先后四次发函,对本次债务豁免的具体生效时点、相关债务的现时义务于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已解除等进行反复问询。直至4月22日,公司才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承认本次债务豁免在期后存在理论上的解除情形,在2021年12月31日无法确认相关现时义务已解除;

同时,德威新材就对外担保等负债补充调减净利润及年末净资产3.5亿元,修正后公司2021年年末净资产为负。自此,德威新材保壳之路正式宣告终结。

回顾德威新材在资本市场的短暂十年,从行业领先到资不抵债再次表明,上市公司领军者需要人格魅力、长远眼光,需要尊重规律、敬畏风险,更需要恪守底线、规范治理。反之,无论公司曾有多辉煌都终将陨落,而“临时救急”的保壳手段也只是“船到江心补漏迟”。




德威新材 股吧

深交所2020年7月9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德威新材因属于当日跌幅偏离值达7%的证券而登上龙虎榜。德威新材当日报收3.03元,涨跌幅为-4.11%,偏离值达-7.61%,换手率16.10%,振幅4.75%,成交额4.79亿元。

7月9日席位详情

龙虎榜数据显示,今日买三为机构席位,该席位净买入468.14万元,占该股今日总成交额的0.98%。除此之外还有中国软件、航发动力、光大证券等27只个股榜单上出现了机构的身影,其中14家呈现机构净买入,获净买入最多的是航发动力,净买额为2.23亿元;13家呈现机构净卖出,其中遭净卖出最高的为中国软件,净卖额为5.69亿元。

榜单上出现了2家实力营业部的身影,分别位列买一、买二,合计买入1506.30万元,卖出273.50万元,净额为1232.80万元。

买一为中国银河证券北京中关村大街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1015.22万元,卖出115.06万元,净买额为900.15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278次,实力排名第15。中国银河证券北京中关村大街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青农商行(净买额2939.52万元),越秀金控(净买额-490.58万元)两只个股。

买二为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491.08万元,卖出158.44万元,净买额为332.65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116次,实力排名第5。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今日还参与了奥特佳(净买额-1.09亿元),金田铜业(净买额1311.57万元),中泰证券(净买额-722.24万元)等12只个股。

注:文中合计数据已进行去重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威新材料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德威新材料股票股吧、600260股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