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在绍兴诸暨,64岁村民斯某经常自夸烧菜好吃,还神神秘秘说自己有“绝招”。经调查,斯某在菜地种植939株罂粟,并在烧菜的时候当味精用一下。目前,斯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在国内,罂粟、大麻等是被禁止种植的。但是,大麻中的工业大麻在国内获准可以合法种植,其种子和纤维能运用在工业的各个方面,存在商业价值,但目前该行业处于严格管控之下。
A股的工业大麻板块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在3月整个板块进入上涨通道。截至3月25日收盘,莱茵生物、顺灏股份、贵州百灵等个股纷纷涨停。
(图/视觉中国)
其中,莱茵生物作为工业大麻龙头概念股,股价一度涨势惊人。截至3月31日,近9个交易日内录得5个涨停板。同时,在此期间,公司还被众多知名机构的基金经理调研,其中还包括曾经的公募“顶流”中欧基金周应波。
但在4月,莱茵生物股价快速回调。4月14日晚,莱茵生物发布2021年年报,整体呈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具体来说,公司全年营收10.53亿元,同比增34.40%;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增37.74%。但在财报发布后的次日收盘时,莱茵生物股价下跌了2.95%。
截至4月27日,莱茵生物收报7.84元/股,微涨0.77%。在17个交易日内,莱茵生物股价累计下跌35.69%,市值较3月31日高点缩水了58%。
曾经的“植物提取第一股”,转身搭上了工业大麻概念,莱茵生物图什么?
从“甜蜜生意”转向工业大麻
(图/视觉中国 工业大麻)
前段时间,工业大麻概念股莱茵生物有点“火”。
3月21日,莱茵生物披露了其美国工业大麻建设项目进展:预计该项目将于2022年6月30日前达成正式量产;而且,旗下孙公司Hemprise与美国一家工业大麻产品提供商A公司签订受托加工意向协议,初步估计加工费金额在255万美元至570万美元范围内。受该消息影响,当天莱茵生物午后股价拉升涨停。
3月28日晚间,莱茵生物发布一则股价异动公告,又往这把“火”上浇了一壶油。莱茵生物表示,美国众议院计划在本周对《大麻机会再投资和清除法案》(MORE法案)进行新一轮的投票表决,如果能通过并签署生效,预计这将对莱茵生物工业大麻业务带来一定正面影响。
工业大麻是大麻科中的一种,属草本植物,能提取出CBD(大麻二酚),众多研究显示,CBD能够减少癫痫发作、解决焦虑症等作用。因此,工业大麻被广泛运用在纺织、食品等领域中。工业大麻的THC(四氢大麻酚)含量小于0.3%,而且不能直接提取THC,对人体没有危害性,也不会产生成瘾性或依赖。
据New Frontier Data数据,预计全球工业大麻市场将从2019年的46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26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国内目前只在云南省和黑龙江省可合法进行工业大麻种植,种植面积约占全世界50%,原麻产量占全球的25%。
2019年初,新名词“工业大麻”进入大众视线,并成为A股市上一度被热捧的概念,包括莱茵生物、翰宇药业、寿仙谷等在内的40余家上市公司都布局了工业大麻。其中,要数莱茵生物行动最为积极。
2019年4月,莱茵生物宣布进军工业大麻领域,1个月后表示将在美国投建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布局工业大麻后,莱茵生物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不负众望,股价一路飙升,在2019年4月下旬曾连续收获4个涨停板,市值朝着百亿元进发。
2019年9月,莱茵生物发布公告称,拟将原本用于“甜菊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3.3亿元资金变更用途,投入“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公司豪掷了4亿元,用于在美国建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并设立了子公司Layn USA和孙公司Hemprise。
转向工业大麻,不惜放弃原来的“菊花”,莱茵生物的这份“孤注一掷”,甚至还曾引来了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其解释“是否存在蹭工业大麻概念股热点炒作股价的动机”。
为什么进军工业大麻领域?按照莱茵生物的说法,是由于当时工业大麻市场正值快速发展阶段,产品相对价值较高,项目投资回收期更短,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及经济效益更高,可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此外,莱茵生物方面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当时在配股募资之前,“甜菊叶的最佳种植时间已经过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彼时莱茵生物的主业已经走进了瓶颈期。
在没有贴上“工业大麻”标签前,莱茵生物在A股上被称作“植物提取第一股”,其主营业务为植物提取和BT项目。其中BT项目,指的是桂林市临桂新区防洪排涝及湖塘水系工程项目,目前已建设完毕,公司BT业务仅涵盖这一个项目。
从1995年至今,莱茵生物已从事了20多年的植物提取业务,以生产罗汉果、甜叶菊提取物等天然甜味剂为主要产品。但这份业务的收入并不稳定,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莱茵生物植物提取业务收入分别为3.5亿元、3亿元、4亿元,其中有70%-86%的营收都是来自海外市场销售。
(图/莱茵生物官网 罗汉果)
同时,莱茵生物在历年财报多次提到,植物提取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国内生产企业众多,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竞争加剧的局面。
此外,原材料来源不稳定也成为业务发展的一大掣肘。莱茵生物曾在公告中表示,目前,甜叶菊和罗汉果采购模式主要是向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购,原材料供应量和质量的不稳定性,难以满足公司未来天然甜味剂的高速增长需要。
在主营业务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态势的情况下,莱茵生物在2012年承接了桂林的防洪排涝工程项目。2019年,莱茵生物的营收同比增长19.67%,而到了2020年,公司业绩直转急下,营收为7.8亿元,仅同比增长5.70%;且增收不增利,净利润同比下降18.61%。财报显示,这主要是由于BT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38.11%,并带来了利润减少。
随着该项目接近尾声,莱茵生物将目光转向了工业大麻。但这一“创新业务”,也并未给莱茵生物带来理想中的营收增长。
工业大麻,还不赚钱
4月14日晚,莱茵生物发布了2021年财报。
在2021年,公司营收突破10亿元,达到10.53亿元;公司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增长37.74%。但是,营收中有1.88亿元来自刚合并报表的华高生物。
并且,根据财报,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一直居高不下,2021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达到2452.37万元,创近4年新高。2018年至2020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达到1469.60万元、1482.36万元、2179.23万元。
2021年,堪称“营收奶牛”的BT项目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该项目结束后,莱茵生物不再开展新的BT项目。截至2021年12月31日,BT项目累计完成工程产值约20亿元,已累计收到回购款16.034亿元。BT项目因建设完毕,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81.88%。
植物提取业务再次成为莱茵生物的唯一营收支柱。2021年该业务实现营收9.86亿元,同比增长58.24%,占总营收比重高达93.65%。同时,该业务中有1.64亿元来自华高生物的茶叶提取业务。
华高生物是一家植物提取产品提供商,主要负责茶多酚、速溶茶、茶氨酸、茶黄素、白藜芦醇等提取物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谋求发展、进行资源整合,2021年莱茵生物将其收购,交易完成后,莱茵生物合计持有华高生物51%股权。但这也为莱茵生物带来了2844.46万元商誉。
3年过去,莱茵生物投建的工业大麻提取工厂项目,仍然没有为它带来收益。据莱茵生物透露,该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6月30日前达成正式量产。莱茵生物方面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目前,工厂已在试运行阶段,进行相关机器调试。
但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尚未投产,却已遭遇了诉讼。2020年8月5日,工业大麻原料供应商Moose对莱茵生物旗下公司Layn USA和Hemprise提起诉讼,理由是其未收到合同约定的全部预付款,要求赔偿所有实际和直接损失等。对此,莱茵生物表示系Moose违约在先,对方提供的工业大麻原料的含量等质量指标未达到合同约定要求,Hemprise才及时采取止付措施。
此外,莱茵生物还面临着“缺钱”的窘境。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的前四季度中,有两个季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截至2021年底,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了87.11%。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莱茵生物2019年末总负债8.42亿元,而在两年之后的2021年末,其总负债已高达13.58亿元,将近公司5年净利润之和。其中,公司的短期借款较上年增长7000万元左右,财报表示,这主要系公司主营业务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日常经营中的资金需求加大所致。
同一时间,多位股东出现股权高质押的情况。据2021年年报,包括公司实控人秦本军在内有6位股东均进行了股权质押,累计质押数量高达1.61亿股。其中秦本军单独质押546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51.55%。
上市以来,莱茵生物曾通过配售、公开以及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在资本市场累计融资3次募集总额11.43亿元。2021年9月,莱茵生物一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项目获批,拟向控股股东秦本军发行不超过1.65亿股,募资总额预计不超过9.68亿元,其中7.3亿元将用于甜菊叶专业提取工厂的建设。
三年之后,莱茵生物为何预备重启当初被“放弃”的甜菊叶提取项目,是否公司要将业务重心放回到植物提取主业?此举一度让投资者们摸不清其发展脉络。但有业内人士担忧,这或意味着它陷入了盈利增长的困境。
桂商富豪“翻车”?
莱茵生物的背后有一位年轻的富豪——秦本军。早在2010年,36岁的秦本军以17亿元资产登上胡润富豪榜,成为当年榜单中最年轻的桂商富豪。
秦本军在21岁就开始了创业历程。1995年,秦本军和其他两位合伙人看中了广西丰富的植物资源,建立起专门加工银杏黄酮的加工厂。创业之初,没有建厂的经验时,秦本军就到别的工厂学习;缺乏流动资金,就先生产单一品种;不懂生产技术,就不分白天黑夜勤加摸索;没有销售渠道,就一家一家去外贸公司推销。
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起步的阶段,西安天成、湖南宏生堂、北京金可等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生产企业,都是在这个时期相继成立的。以植物物种丰富的广西为基地,同时临近东南亚等原料产地,秦本军的公司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乘上了植物提取行业的第一批快车。
2000年,秦本军与合伙人建立起了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并在2004年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9月13日,莱茵生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登陆资本市场后,莱茵生物频遇炒作。
2014年,西非地区发生埃博拉疫情。当时市场上有传闻称,莱茵生物已试验出相关药剂。自当年的7月30日起,截止到8月4日,莱茵生物连续4个交易日的涨幅近30%。在8月2日莱茵生物发布股价异动澄清公告,称目前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与对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疫苗等均不存在相关性。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题材被“爆炒”,其中也包括了莱茵生物。在40个交易日中,莱茵生物的股价从6.23元暴涨至24.36元,涨幅高达291%。
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秦本军也因涉司法腐败案“翻车”。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2月,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彭卫国犯受贿罪成立,处有期徒刑9年。彭卫国曾担任桂林中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副院长等职务。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2003年至2016年,彭卫国利用担任职务便利,在涉案财物拍卖、案件办理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受贿财物共计911.07万元,在这其中有一笔,就来自莱茵生物董事长、总经理秦本军的行贿。2015年至2016年,彭卫国接受秦本军的请托,为莱茵生物与广西盛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盛丰集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上诉案提供帮助,收受秦本军给予的好处费5万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秦本军持有莱茵生物18.74%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
值得关注是,2022年1月19日,秦本军与蒋安明、蒋小三、蒋俊签署了《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协议》,至此,四人一致行动关系解除。
此前,秦本军与蒋安明、蒋小三、蒋俊是兄弟关系,一直是一致行动人,其中蒋安明持股比例3.45%、蒋小三持股比例3.45%、蒋俊持股比例3.45%。对此,莱茵生物《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这“不会对公司产生影响。”
撰文 / 胡文柳
编辑 / 阳一
平高电气(600312.SH)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交易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异常波动情形。
经公司自查及发函问询控股股东,确认: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控股股东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涉及本公司的重大事项。
经济观察网
2022年3月,有知情者告诉了经济观察网
莱茵生物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注册地在广西桂林,前身为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从事天然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1974年出生的秦本军是该公司创始股东之一,彼时他持有公司60%的股份。2004年,莱茵生物进行股份制改造;200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植物提取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截至2021年9月,秦本军持有莱茵生物18.74%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秦本军与公司另外三位股东——蒋安明(持股比例3.45%)、蒋小三(持股比例3.45%)、蒋俊(持股比例3.45%)亦为兄弟关系,属于一致行动人。
彭卫国则出生于1960年5月,曾担任桂林中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副院长等职务。2019年4月,他被桂林市监察委留置。
彭卫国案后交由广西自治区的另一个地级市——河池市办理。
2020年12月,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彭卫国犯受贿罪成立,处有期徒刑9年。彭卫国不服上诉,广西自治区高院在后来的二审中,驳回了他的上诉,维持原判。
知情者向经济观察网
在这其中有一笔,就来自莱茵生物董事长、总经理秦本军的行贿。
具体而言,2015年至2016年,时任桂林中院副院长的彭卫国,接受秦本军的请托,为莱茵生物与广西盛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盛丰集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上诉案提供帮助,而收受了秦本军给予的5万元贿赂。
盛丰集团成立于1989年,原名桂林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是桂林一家老牌建筑企业。
知情者称,2014年左右,盛丰集团就其承建的莱茵生物在桂林秧塘科技园的工厂车间项目工程款结算问题,与莱茵生物公司产生了矛盾。双方对簿公堂。一审,盛丰集团胜诉。莱茵生物不服,二审上诉到桂林市中院,秦本军找了桂林中院时任副院长彭卫国帮忙,并对之行贿。结果,二审,莱茵生物果然“翻盘”胜诉。事后,盛丰集团还曾向广西自治区高院申请再审,但广西高院驳回了他们的再审申请。
根据2016年4月18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人民币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而“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即使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也应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彭卫国受贿案目前已经二审定谳,秦本军是否因为行贿彭卫国之事,而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在民事方面,莱茵生物公司是否已经或者考虑,会就此事向盛丰集团主动作出赔偿?
2022年3月15日,经济观察网
2022年3月16日,莱茵生物以每股7.87元收盘,上涨1.42%。
2022-04-29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邓晖,徐偲对莱茵生物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隐形冠军深度系列六:植提龙头势能强劲,工业大麻蓄势待发》,本报告对莱茵生物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位为11.55元,当前股价为8.05元,预期上涨幅度为43.48%。
莱茵生物(002166)
莱茵生物:植提行业领行者,多业务品类齐头并进实现高速成长
莱茵生物成立于2000年,公司是专业从事天然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全球植物提取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为天然植物提取业务,同时积极切入包括工业大麻在内的其他高景气度细分赛道。公司整体业绩稳中向好,21年公司营收为10.53亿元,同比增长34.40%;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增长37.74%。18-21年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19.35%/13.19%。天然甜味剂为主要营收来源,21年约占总营收60%(yoy+55%)。
天然甜味剂:零糖黄金赛道下公司有望实现快速成长
全球范围内甜味剂替代糖类空间可观,2020年全球糖及甜味剂市场需求达9247万吨,其中人工甜味剂/其它甜味剂比重仅为9%/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纯天然甜味剂中甜菊糖已成为食品饮料产品创新亮点,中国预计将成为甜菊糖增速最快的市场;罗汉果甜苷虽在国内尚未普及,但归因于主产区地理优势+天然&高品质属性,高端线产品中的应用前景较为光明。后续“控糖意识提升+政策支持+产品升级”将促进行业高速发展,而公司也通过“扩产能+拓品类+创新研发”三轮驱动塑造自身核心壁垒。
工业大麻:赛道长坡厚雪,乘行业东风下未来可期
工业大麻用途广泛,同时行业空间广阔,预计至2024年全球工业大麻市场规模可达118亿美元。由于不同提取物价格差异极大,致使中游提取环节极为重要;同时技术和成本存在壁垒使得中游提取行业马太效应凸显,政策合法化进程近年来逐步加快。公司工业大麻提取业务具有强竞争优势,预计于22年6月正式投产。在中性假设下,公司工业大麻全面达产后每年营收或将达到2.42亿美元,可为公司增厚毛利约1.21亿美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莱茵生物2022-2024年实现营收16.41亿元/26.01亿元/36.31亿元,同比增长55.79%/58.50%/39.6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3.67亿元/5.21亿元,同比增长66.36%/86.46%/41.85%,对应EPS分别为0.35/0.65/0.92元,对应PE22x/12x/9x。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伴随产能,产品力和渠道端的不断提升,未来业绩有望加速释放,给予公司2022年33倍PE,对应目标价为11.55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创新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政策限制风险;汇率超预期波动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华西证券周莎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48.36%,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7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6.17。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1家。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莱茵生物(002166)好公司评级为2.5星,好价格评级为2星,估值综合评级为2星。(评级范围:1 ~ 5星,最高5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莱茵股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莱茵股份、600312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