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建行股吧)

2022-07-02 14:50:01 基金 xialuotejs

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目录一览:



证券代码:002761 证券简称:浙江建投 公告编号:2022-051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介绍

公司股票(证券简称:浙江建投,证券代码:002761)于2022年5月25日、2022年5月26日、2022年5月2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了2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的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

二、公司关注并核实的相关情况

针对公司股票异常波动,公司通过发函等方式对相关事项进行核查,现就相关情况说明

1、本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

2、近期公共传媒未有报道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3、公司主营业务无重大变化。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施工以及与建筑主业产业链相配 套的工业制造、工程服务、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等业务。截止目前,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 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4、经核查,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本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5、经核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情形。

6、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21,626,8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详见公司于2022年5月10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公告编号:2022-042)。2022年5月13日公司收到中国信达告知函:自2022年4月29日至2022年5月12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0,8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034%,详见公司于2022年5月14日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超过1%的公告》(公告编号:2022-043)。

三、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的说明

本公司董事会确认,除前述事项外,本公司目前没有任何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与该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协议等;董事会也未获悉本公司有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对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

四、风险提示

1、经自查,公司不存在违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2、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及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公司所有信息均以在上述指定媒体刊登的信息为准。

3、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特此公告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零二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建行股吧

12月3日消息,高校板块拉升,截至发稿,方正科技直线涨停,紫光学大、中国高科、诚志股份、同济科技等跟涨。

消息面上,据独家从方正集团控股股东北大资产公司获悉,北大资产公司目前拟为方正集团引入的战略投资人为某大型央企。

方正集团作为一家校办国有企业,其旗下业务纷繁复杂,涵盖信息技术、医疗医药、钢铁、证券、教育、融资租赁、房地产物业等多个产业。其旗下17家子公司中共有6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方正科技、方正控股、方正证券、北大资源、北大医药以及中国高科。其中,信息技术板块公司包括方正科技、方正电子,教育板块公司为中国高科,地产物业板块包括北大资源、北大科技园以及仁和联安等,钢铁业务公司为江苏苏钢,医药医疗公司为北大医疗集团,金融板块公司包括方正证券和方正人寿。

方正集团官网显示,截至2018年底,方正集团总资产3606亿元,净资产655亿元。2018年,方正集团年收入1333亿元,年净利润14.9亿元。目前,方正集团海内外员工合计约3.8万名。

【相关报道】

独家丨方正集团将引入某大型央企 最大校企推进体制改革

据知情人士介绍,由于方正集团旗下拥有6家上市公司,再加上其IT、医疗、产业金融等核心业务都处于朝阳行业并有一定的优势,此前已有多家意向合作方就方正集团体改合作事宜,向北大资产公司抛出了橄榄枝。

此前,市场就方正集团最终将引入的战略合作方有多种版本的传言。

就此问题,

北大方正20亿超短融本息违约

12月2日,北大方正集团发布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截至2019年12月2日终,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付资金,“19方正SCP002”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公司正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筹措资金,并加强自身经营,努力保障本期超短期融资券的本息偿付。

“19方正SCP002”规模为20亿元,票面利率4.94%,期限为270天;2019年12月1日为到期日,因遇周末,兑付日顺延至周一。

据此前媒体报道,央行上周五上午紧急组织召开关于北大方正债务偿付的会议,参加会议的银行包括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进出口银行、北京银行等,不少市场人士对债券的兑付还颇有信心。




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服电话

4月27日以来,A股市场开启了一轮反弹行情。一些重仓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的基金最为受益,其中8只基金净值反弹超50%。基金经理李博、方建、施成等在本轮反弹中脱颖而出。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担忧与日俱增:新能源估值“天花板”是否已出现?这轮反弹能持续多久?在多位基金经理看来,目前新能源车市场正处于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阶段,核心逻辑在于新能源车的迭代升级速度以及是否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近期不少机构资金陆续进场,基金经理的仓位也有明显提升。基金经理认为,基本面已处于反转过程中,下半年消费、医药、新能源及电子板块或轮番表现。

8只基金净值反弹超50%

“我的一只基金这段时间上涨50%,马上就要翻红了。”一位2021年12月买入一只新能源基金的基民兴奋地告诉中国证券报

2022年开年,A股三大股指掉头向下,上证综指从3640点一路下跌至4月26日收盘的2886点,创业板指也从3323点下跌至4月26日收盘的2151点。不过,从4月27日开始,A股开启了一轮明显反弹,上证综指从2886点反弹至6月10日收盘的3285点,创业板指也反弹至2556点。

在本轮反弹过程中,不少基金表现突出,净值大幅上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主动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中,自4月27日以来净值反弹超50%的基金有8只(A、C份额合并计算),反弹超40%的基金有116只(A、C份额分开计算),反弹超30%的基金达到624只(A、C份额分开计算)。

具体来看,净值反弹达53.73%的信澳新能源精选,成立于2021年5月25日,由信达澳亚基金李博管理。公开资料显示,李博是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2014年12月加入信达澳银基金(现已更名为信达澳亚基金),这只基金是他担任基金经理后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35.11亿元。基金一季报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比亚迪、天齐锂业、盐湖股份、江特电机、融捷股份、科沃斯、中矿资源、赣锋锂业、永兴材料、藏格矿业。除科沃斯外,其余重仓股均为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个股,且上游资源股占据半壁江山。

由银华基金方建管理的两只基金——银华智荟内在价值和银华乐享,净值反弹幅度均超过51%。方建是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在加入银华基金之前,先后在南方基金、北京神农投资任职。2018年6月起,方建开始管理银华智荟内在价值;2021年6月起,方建开始管理银华乐享。“未来5年到10年,成长领域里最好的两个投资方向非常清楚:一个是新能源方向,另一个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方向。”方建在接受

在反弹超50%的8只基金中,有4只是国投瑞银旗下基金,且该4只基金均由基金经理施成管理。公开资料显示,施成2017年3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此前曾在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招商基金、深圳睿泉毅信投资任职。本轮反弹超51%的国投瑞银新能源是他管理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截至一季度末规模为203.4亿元;反弹50.99%的国投瑞银先进制造是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基金;另外,施成管理的国投瑞银进宝和国投瑞银产业趋势在本轮反弹中也均收获超过50%的涨幅。上述4只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均出现了天齐锂业、江特电机、永兴材料、融捷股份、盐湖股份、北方稀土、藏格矿业等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

新能源向上逻辑不改

不难看出,持有新能源个股成为本轮基金业绩反弹的制胜法宝。有市场人士认为,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今年将达到25%左右,随着渗透率的提高,新能源产业链增速将逐步下降。因此,本轮反弹很可能是新能源的最后一波较大的行情。

“新能源车产业链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渗透率上。”仁桥资产投资总监夏俊杰坦言,理论上来说,一个新产业渗透率超过30%以后往往就走过了增长最快的阶段,尽管后面还在增长,但增速必然会下降。而随着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行业的规模、成熟度、竞争格局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前,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逐渐靠近30%,这一问题大概率会显现出来,估值的天花板很可能已经出现。

那么,本轮反弹究竟是不是新能源板块的最后一波较大反弹?这轮反弹能持续多久?中国证券报

“我个人对新能源板块还是非常乐观的。”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建信新能源的基金经理陶灿认为,新能源车板块的核心逻辑还是新能源车企业的迭代升级是否够快、推出的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单单看渗透率的数据。对于汽油车,可能也不仅是渗透率降低的概念,而是逐步被替代。

“目前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阶段,特别是在电动化叠加智能化之后,我们观察企业的核心是它的供给是否有亮点、有特色,能否激发消费者的需求,这很重要。”陶灿强调,“即使从渗透率来看,虽然中国的渗透率比较高,但是从全球来看,平均渗透率只有10%,还处于一个快速爬坡的阶段,因此整个行业的增速依然是比较高的。”

就估值而言,陶灿认为,今年以来整个行业平均下跌超过20%,但业绩增长还是比较快的,这实际上是在消化估值。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个大背景来看,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大方向。“未来几年,产业升级是一个核心的投资机会,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发生改变。”陶灿笃定地说。

“虽然今年新能源板块可能难以达到去年的高度,但是从全部A股行业来看,景气度依然是比较占优的,新能源车、光伏、储能的需求依然是比较高的。”在泰达宏利基金经理王鹏看来,“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速依然较高。随着复工复产、生活消费的恢复,叠加政策的刺激,相信同比增速后续还会有所提升,整体需求依然是非常强劲的。”不过,短期来看,在今年整体经济增长压力比较大、扰动因素比较多的环境下,震荡行情可能会反复出现,反弹或不会一蹴而就。

基金仓位明显提升

“机构已经开始抄底,我们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也在机构业务上。”一家基金公司渠道业务负责人透露,到目前为止,今年的零售市场还没有体现出赚钱效应。因此,零售市场还没有转动起来,但机构已经陆续有钱进来。

“5月份我们把股票仓位提上来了,在此之前,仓位一直保持在80%-85%,目前我们的仓位已经接近95%。”一位基金经理透露。此外,对于今年新发的基金,“之前一直保持比较低的仓位,目前已经提高到60%左右。”一只今年新发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

不过,不少在前期追高买入“明星”基金的基民发出了灵魂拷问:“今年基金还有望回本吗?”

事实上,“明星”基金大多重仓了消费、医药、电子和新能源等赛道。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下半年,偏成长的行业包括食品、医药、电子和新能源四个板块可能会轮番表现。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表示,4月以来,A股反弹的主要动力是稳增长的政策底部已经出现,并且在防疫与增长之间寻求了平衡。同时,美股从通胀交易向衰退交易的预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资产的性价比。因此可以判断,之前制约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开始消除,市场反弹将会持续。

他表示,产业布局的主导逻辑由供需矛盾到外部冲击,再到疫情扰动生产需求,再到超跌反弹,后续将转向经济修复叠加成本改善,这是基本面转好的逻辑。展望后市,受益于投资改善,可以看到光伏、新基建等行业高景气延续;随着疫情冲击缓解,受益于促消费政策,消费板块价值开始回归。另外,供需矛盾改善,成本压力缓解,钢、铝、煤炭等价格将会率先下降。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顾钰认为,市场的基本面已经在反转过程中。他表示,春节后这一轮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消费先后触底反弹,线下消费陆续放开,随着物流的通畅,线上消费也持续复苏。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困扰制造业的供应链问题也逐步缓解。因此,经济的复苏、市场基本面的反转都是可以预期、可持续的。

顾钰表示,受疫情影响的可选消费行业会更早反转,原因是其受疫情影响更直接,也将更受益于疫情的缓和。这些行业包括餐饮、酒店、旅游等。




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电话

4月27日以来,A股市场开启了一轮反弹行情。一些重仓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的基金最为受益,其中8只基金净值反弹超50%。基金经理李博、方建、施成等在本轮反弹中脱颖而出。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担忧与日俱增:新能源估值“天花板”是否已出现?这轮反弹能持续多久?在多位基金经理看来,目前新能源车市场正处于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阶段,核心逻辑在于新能源车的迭代升级速度以及是否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近期不少机构资金陆续进场,基金经理的仓位也有明显提升。基金经理认为,基本面已处于反转过程中,下半年消费、医药、新能源及电子板块或轮番表现。

8只基金净值反弹超50%

“我的一只基金这段时间上涨50%,马上就要翻红了。”一位2021年12月买入一只新能源基金的基民兴奋地告诉中国证券报

2022年开年,A股三大股指掉头向下,上证综指从3640点一路下跌至4月26日收盘的2886点,创业板指也从3323点下跌至4月26日收盘的2151点。不过,从4月27日开始,A股开启了一轮明显反弹,上证综指从2886点反弹至6月10日收盘的3285点,创业板指也反弹至2556点。

在本轮反弹过程中,不少基金表现突出,净值大幅上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主动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中,自4月27日以来净值反弹超50%的基金有8只(A、C份额合并计算),反弹超40%的基金有116只(A、C份额分开计算),反弹超30%的基金达到624只(A、C份额分开计算)。

具体来看,净值反弹达53.73%的信澳新能源精选,成立于2021年5月25日,由信达澳亚基金李博管理。公开资料显示,李博是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2014年12月加入信达澳银基金(现已更名为信达澳亚基金),这只基金是他担任基金经理后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35.11亿元。基金一季报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比亚迪、天齐锂业、盐湖股份、江特电机、融捷股份、科沃斯、中矿资源、赣锋锂业、永兴材料、藏格矿业。除科沃斯外,其余重仓股均为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个股,且上游资源股占据半壁江山。

由银华基金方建管理的两只基金——银华智荟内在价值和银华乐享,净值反弹幅度均超过51%。方建是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在加入银华基金之前,先后在南方基金、北京神农投资任职。2018年6月起,方建开始管理银华智荟内在价值;2021年6月起,方建开始管理银华乐享。“未来5年到10年,成长领域里最好的两个投资方向非常清楚:一个是新能源方向,另一个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方向。”方建在接受

在反弹超50%的8只基金中,有4只是国投瑞银旗下基金,且该4只基金均由基金经理施成管理。公开资料显示,施成2017年3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此前曾在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招商基金、深圳睿泉毅信投资任职。本轮反弹超51%的国投瑞银新能源是他管理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截至一季度末规模为203.4亿元;反弹50.99%的国投瑞银先进制造是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基金;另外,施成管理的国投瑞银进宝和国投瑞银产业趋势在本轮反弹中也均收获超过50%的涨幅。上述4只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均出现了天齐锂业、江特电机、永兴材料、融捷股份、盐湖股份、北方稀土、藏格矿业等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

新能源向上逻辑不改

不难看出,持有新能源个股成为本轮基金业绩反弹的制胜法宝。有市场人士认为,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今年将达到25%左右,随着渗透率的提高,新能源产业链增速将逐步下降。因此,本轮反弹很可能是新能源的最后一波较大的行情。

“新能源车产业链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渗透率上。”仁桥资产投资总监夏俊杰坦言,理论上来说,一个新产业渗透率超过30%以后往往就走过了增长最快的阶段,尽管后面还在增长,但增速必然会下降。而随着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行业的规模、成熟度、竞争格局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前,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逐渐靠近30%,这一问题大概率会显现出来,估值的天花板很可能已经出现。

那么,本轮反弹究竟是不是新能源板块的最后一波较大反弹?这轮反弹能持续多久?中国证券报

“我个人对新能源板块还是非常乐观的。”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建信新能源的基金经理陶灿认为,新能源车板块的核心逻辑还是新能源车企业的迭代升级是否够快、推出的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单单看渗透率的数据。对于汽油车,可能也不仅是渗透率降低的概念,而是逐步被替代。

“目前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阶段,特别是在电动化叠加智能化之后,我们观察企业的核心是它的供给是否有亮点、有特色,能否激发消费者的需求,这很重要。”陶灿强调,“即使从渗透率来看,虽然中国的渗透率比较高,但是从全球来看,平均渗透率只有10%,还处于一个快速爬坡的阶段,因此整个行业的增速依然是比较高的。”

就估值而言,陶灿认为,今年以来整个行业平均下跌超过20%,但业绩增长还是比较快的,这实际上是在消化估值。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个大背景来看,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大方向。“未来几年,产业升级是一个核心的投资机会,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发生改变。”陶灿笃定地说。

“虽然今年新能源板块可能难以达到去年的高度,但是从全部A股行业来看,景气度依然是比较占优的,新能源车、光伏、储能的需求依然是比较高的。”在泰达宏利基金经理王鹏看来,“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速依然较高。随着复工复产、生活消费的恢复,叠加政策的刺激,相信同比增速后续还会有所提升,整体需求依然是非常强劲的。”不过,短期来看,在今年整体经济增长压力比较大、扰动因素比较多的环境下,震荡行情可能会反复出现,反弹或不会一蹴而就。

基金仓位明显提升

“机构已经开始抄底,我们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也在机构业务上。”一家基金公司渠道业务负责人透露,到目前为止,今年的零售市场还没有体现出赚钱效应。因此,零售市场还没有转动起来,但机构已经陆续有钱进来。

“5月份我们把股票仓位提上来了,在此之前,仓位一直保持在80%-85%,目前我们的仓位已经接近95%。”一位基金经理透露。此外,对于今年新发的基金,“之前一直保持比较低的仓位,目前已经提高到60%左右。”一只今年新发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

不过,不少在前期追高买入“明星”基金的基民发出了灵魂拷问:“今年基金还有望回本吗?”

事实上,“明星”基金大多重仓了消费、医药、电子和新能源等赛道。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下半年,偏成长的行业包括食品、医药、电子和新能源四个板块可能会轮番表现。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表示,4月以来,A股反弹的主要动力是稳增长的政策底部已经出现,并且在防疫与增长之间寻求了平衡。同时,美股从通胀交易向衰退交易的预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资产的性价比。因此可以判断,之前制约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开始消除,市场反弹将会持续。

他表示,产业布局的主导逻辑由供需矛盾到外部冲击,再到疫情扰动生产需求,再到超跌反弹,后续将转向经济修复叠加成本改善,这是基本面转好的逻辑。展望后市,受益于投资改善,可以看到光伏、新基建等行业高景气延续;随着疫情冲击缓解,受益于促消费政策,消费板块价值开始回归。另外,供需矛盾改善,成本压力缓解,钢、铝、煤炭等价格将会率先下降。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顾钰认为,市场的基本面已经在反转过程中。他表示,春节后这一轮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消费先后触底反弹,线下消费陆续放开,随着物流的通畅,线上消费也持续复苏。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困扰制造业的供应链问题也逐步缓解。因此,经济的复苏、市场基本面的反转都是可以预期、可持续的。

顾钰表示,受疫情影响的可选消费行业会更早反转,原因是其受疫情影响更直接,也将更受益于疫情的缓和。这些行业包括餐饮、酒店、旅游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建行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