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圣莱(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2022-07-01 23:08:19 证券 xialuotejs

st圣莱



本文目录一览:



4月22日,*ST圣莱开盘“一”字跌停,这既是该股连续第十个交易日开盘“一”字跌停,也是*ST圣莱连续第十一个交易日跌停。*ST圣莱股价表现如此疲弱,显然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这背后,或与*ST圣莱是一家“问题”公司密切相关。

*ST圣莱于2010年9月份在深交所挂牌,也算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但该公司上市后,因信披违规多次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比如2015年该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当年扭亏为盈,证监会在2018年公布了14名责任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而资料显示,从2014年至2020年,*ST圣莱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而且,2020年该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只有528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0年底,*ST圣莱只有21名员工,其中行政人员16名,财务人员5名,居然没有1名生产人员,该公司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

根据退市新规的规定,如果2021年度*ST圣莱扣非净利润仍然亏损,且营收低于1亿元,那么该公司将触及退市条款,进而存在被强制退市的风险。而该公司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度实现营收1亿元~1.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800万元~1200万元。如果*ST圣莱能够取得如此业绩,那么其退市风险将解除。

为了摆脱退市风险,2021年4月份开始,*ST圣莱开始涉足配电设备加工业务,从无场地、无设备、无人员的“三无”状况,短短8个月的时间,就“实现”营收过亿元。但理想很丰满,现实或很骨感。有媒体调查显示,为*ST圣莱贡献绝大部分营收的第一大客户海滨电气厂区早已停工,并被分割出租。*ST圣莱租用的办公区人员寥寥,公开电话“形同虚设”;公司对输配电设备加工业务的场地、设备租赁等情况语焉不详,业务真实性存疑。

也正因为如此,在相关消息披露后,深交所火速向*ST圣莱下发关注函。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输配电设备业务的资质、场地、设备、人员以及从海滨电气获取的订单明细、具体执行及产品最终客户等情况,同时要求年审会计师、独立董事核查并发表意见。

目前的*ST圣莱处于“两难”境地。其一是在2021年亏损基本上无法改变的情形下,经深交所关注问询后,如果其营收经过“调整”没有过亿元,那么退市将无悬念。其二是如果2021年报披露的营收过亿元,但实际上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或者今后追溯调整的营收低于1亿元,其同样难逃退市的命运——甚至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此前,沪深A股存在为数不少的 “不死鸟”,它们之所以能够“苟活”于市场中,退市制度存在短板难辞其咎。*ST圣莱连续7年亏损但没有退市,正是制度存在短板导致的结果。

而为了保壳,上市公司所采取的手段往往五花八门。有甩卖资产的,有抛售股权的,有靠地方部门补贴保壳的,也有通过操纵财务数据保壳的。此外,也有上市公司欲通过并购重组规避退市的。在退市制度没有完善前,这些举措往往能够达到目的。

而2020年底出台的退市新规,拉响了众多上市公司的退市警报。特别是连续两年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的条款,更犹如悬在垃圾公司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该条款的出现,也催生出众多上市公司的花式保壳行为,*ST圣莱即是其中的一例。

由于需要同时满足连续两年“扣非前/后净利润亏损+营收1亿元”的条件,客观上为上市公司花式保壳提供了腾挪的空间。比如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某一年度实现盈利;或像*ST圣莱一样,两年亏损,但其中一年营收达标。

事实上,即使在此前,花式保壳行为亦较为常见,这背后凸显的则是制度仍需完善。对于花式保壳行为,市场应坚决说“不”。更重要的是,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挤压花式保壳的空间。

作者/曹中铭

编辑/岳彩周

校对/柳宝庆




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总听人说:只要成功了,就顺风顺水,一路没烦恼了。

实际上,淹死的,大都是会水的。

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才容易在阴沟里翻船。

比如说,格力掌门人董明珠。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销售员,到如今的知名企业家,格力的创始人和掌舵人。

论能力、眼界、魄力,都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人精大佬,却被一个汽修工人忽悠走了26亿。

甚至,还把她的商界好友,刘强东、王建林都拉下了水。

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今这位“高手汽修工”又身在何处,过得怎样呢?

01 吊儿郎当的“魏总”

故事的主人公,叫魏银仓。

1959年出生在河北邯郸乡下,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

虽然家境不富裕,但父母还是尽力省吃俭用,为这个家里最小的儿子,提供最好的生活。

可偏偏魏银仓不争气,一路吊儿郎当地长成了大小伙子。

仍是眼高手低,要成绩没成绩,要技术没技术。

无奈之下,父亲将其送去参军,想让纪律严明的部队,帮自己管管“这小子”。

可天性这东西,哪是说改就能改的?

硬着头皮熬到退伍,魏银仓二话不说,立马收拾东西走人了。

然而,毕竟是在部队中历练过的人。

82年回到家乡的魏银仓,看到大街小巷上越来越多的小汽车,一眼就发现了商机。

“开汽车的人多了,汽车维修肯定能火!”

想到这,魏银仓一拍大腿,到武安一家汽修厂当了一个小学徒,从头学汽修技术。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

这个魏银仓也没什么特殊的啊,当兵、就业,跟大多数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可是,这个人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不甘于普通”。

几年后,出了师门的魏银仓拉上十来个兄弟,自己另立门户。

在武安中兴路附近,开了一家自己的汽修厂。

说是汽修厂,实际上就是个小作坊:在地上挖个坑,再垒几块石头,就是修车道了。

可即便如此,学徒工“小魏”,还是摇身一变,成了汽修厂的“魏总”。

果然如魏银仓所料,别管大小,汽修厂的生意是遍地开花,越来越红火。

“汽修魏总”的称号,也在武安越叫越响了!

然而,魏银仓的野心,远不止于这一个汽修厂。

02 逃出中国

越来越有钱的魏银仓,逐渐将触角延伸到了地产、高速公路等领域。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1996年的那次投资了。

不想当一辈子修理工的魏银仓,一边经营着汽修厂,一边时刻关注着行业动向。

于是,在邯武公路开始计划施工前,魏银仓就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立刻行动了起来。

他一边花钱疏通与邯郸市交通局的联系,一边托关系与邯武公路大股东——邯郸市光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由魏银仓负责该项目的所有投资资金,然后收益双方共享。

你可能会觉得:签这样的合同,不是傻吗?

实际上,魏银仓早都盘算清楚了。

在邯郸和武安之间打通的这条邯武公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不仅路程最短,还很便利快捷。

一旦建成,光收费站的收益,就相当可观。

果然,不出魏银仓所料:建成后的邯武公路,让他每年躺赚上千万,成了妥妥的聚宝盆!

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很快就有人举报魏银仓涉嫌贪腐牟利。

自知账务不禁推敲的魏银仓,听到风声后,又二话没说,收拾收拾行李,就跑路了。

可怜在他手下兢兢业业工作的几千号员工,前一天还在努力工作,第二天就集体失业,断了收入。

而跑到国外的魏银仓,是不是就此安分了呢?

谁也没想到,几年后,武安竟敲锣打鼓地,又把这位“大神”给请回来了!

03 “新能源大佬”

刚到美国,魏银仓是两眼一抹黑,根本找不到赚钱的方向。

但他不甘心就此“消沉”,便一边在国外“啃老本”;一边密切关注着国内的动态。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带动起了一股“环保热”。

魏银仓脑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新能源必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他先是将目光锁定在了一家叫做“奥泰纳米”的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

别看这家美国公司规模不大,经营状况也是濒临倒闭。但是,它手上有一项技术,非常唬人——钛酸锂技术。

于是,为了这项技术,魏银仓怒砸3亿多美金,拿下了公司53.6%的股权,成为其当之无愧的掌门人。

而正苦于振兴家乡新能源产业的武安,听说魏银仓在美国开了家高科技公司,便毫不犹豫地把他给请了回来。

就这样,当初仓皇出逃的魏银仓,再次摇身一变,成了“毅然放弃绿卡,荣归故里”的新能源大佬。

很快,他举着“美国高新技术”的光环,收购了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了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那么,这一次,魏银仓是不是要大干一场了?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话放在魏银仓身上,真心是再合适不过了。

04 圈钱大佬

其实不管做什么,魏银仓的目标只有一个——赚钱。

而新能源公司前期开发成本高,很难见到效益。

这对于只想赚快钱的魏银仓来说,毫无吸引力。

于是,他便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公司形象打造和吸引更多的投资上。

他对外放出狂言:

银隆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新能源技术,一旦研发出钛酸锂电池汽车,银隆的估值将跃升到80万亿以上!

高枝引来金凤凰。

足够引人注目的噱头,首先吸引来的,就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3年,河北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拔地而起,成为武安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然而,拿到巨额支持的魏银仓,不但没有加紧技术研发,还把脑筋全用在了“怎么中饱私囊”上了。

2013年9月,珠海市金湾区拨给银隆1亿多的科研经费。

不到3天,魏银仓就把这笔款项当作货款,拆分成5000万元和6000万元,支付给自己名下的另一家公司。

2014年,魏银仓又从公司账上划走将近5亿,向深圳“格银”公司购买设备。

然而,这个“格银”其实也不是外人。天眼查上的法人,就是魏银仓老婆的妹妹。

所以,这笔钱到底给了谁?

结果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魏银仓还借着自己在公司的话语权,多次将手中的专利,重复卖给公司,从中牟取高额回报……总之,经过魏银仓一通虎狼操作,本来“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银隆,竟成了个空壳公司。

可毕竟,谁也不是冤大头,表面文章还得做下去。

魏银仓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找到新的资金来源,迅速回血。

偏巧不巧,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此时刚好闯入了他的视线。

05 拉大佬入局

2015年底,企业家论坛。

魏银仓四下环顾,竟然发现自己身边坐着的,是格力电器的掌门人,董明珠。

“董总,您好,我是银隆汽车的魏银仓。我们公司研发的钛酸锂电池,技术领先。不仅充电时间能缩短到5分钟,使用寿命还长达50年!”

一句话,让原来爱答不理的董明珠,突然眼前一亮!

原来,自感电器市场增长乏力的董小姐,正愁找不到进军新能源的切入点。

结果,这么一个天降的好机会,就直接送到了自己面前。

之前,董明珠对新能源行业,多少还算是有所了解。

比如说,电池主要分钛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锂3种。

其中,尤其以钛酸锂电池充电快、续航久、寿命长,堪称3种电池之首。

然而,它也有缺点。

巨大的体积,让这项技术只能用在大型客车、货车上。

如果魏银仓能将这个技术点搞定,推出搭载钛酸锂电池的小型客车,未来发展必定不可限量!

想到这里,董小姐就毫不犹豫地拍了板儿:

“格力将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的股份!”

不得不说,多成功的人精,在全新领域面前,也未必能比别人聪明多少。

回到格力,董明珠把投资银隆的事在董事会上一说,顿时引来了一片反对声。

有人说,魏银仓的公司成立了这么多年,技术始终停留在创始之初,“不是科研难度太大,就是管理不行”,不值得格力出手。也有人认为,即使钛酸锂电池是未来的趋势,初始起步阶段,总是效益最低、最烧钱的时候,风险太大。甚至,还有人挖出了魏银仓的黑料,发现他不仅之前劣迹斑斑,现在的公司也是官司缠身,“银隆门口经常能看到拉横幅讨薪的员工”。

可即便如此,董明珠仍对银隆的未来,充满信心、深信不疑。

但迫于公司高层的一致反对,她只好退而求其次,以个人名义出资10亿元,又从格力的股权中质押了16亿,前后拿出26亿,注入到银隆集团。

不仅如此,她还邀请了好友王健林和刘强东一起出资。

前前后后,3位大佬总共给了银隆30亿,拿下银隆22.388%的股权。

董小姐更是以17.46%的股权比例,成功坐上了公司第二股东的宝座。

可以说,为了这个“造车梦”,董明珠几乎压上了所有身家。

而随着董明珠的加入,银隆不仅重新富裕了起来,更是得到了不可限量的品牌效应。

一时间,银隆的估值直线上升,妥妥地突破了150亿!

看着公司既有了钱又有了名,魏银仓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没过多久,他又笑不出来了。

06 再次出逃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董明珠虽然是“不求甚解”的外行。

但在管理公司上,她可是当仁不让的行家!

合作后第一年初,魏银仓拍着胸脯保证:公司一定能突破300亿业绩大关。

结果到了2017年底,只到手了可怜兮兮的80亿资金。

其中还有一部分是2015年的补贴和2016年的尾款。

刨去杂七杂八的收入,单看2017年纯业绩,不会超过10个亿!

董明珠立刻就怒了:一个堂堂的董事长,竟连自己公司一年能赚多少钱,都没有准数!这怎么能行?

于是,第二年,董明珠强势介入银隆公司管理工作。

这一管可不要紧,把铁娘子给吓得直冒冷汗!

“银隆内部的问题,非常严重,你作为公司第一股东,难道不清楚吗?”

实际上,魏银仓怎么会不清楚?

只不过,这些漏洞都是他“中饱私囊”的利器。

即使知道,也常常是睁一眼闭一眼,混过去了。

可现在来了个董明珠,再想瞒天过海,就没那么方便了。

弄不好,还得把之前的“烂账”都翻出来。

想到这里,魏银仓决定再次动用自己的“绝招”——跑!

他先是以身体不适为由,辗转到香港养病,同时悄悄地将名下资产转移到国外。

待到时机成熟,就直接“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了。

这时,再看银隆公司的账面,资产总额仅剩下315.12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237.67亿元!

换句话说,银隆完全被魏银仓掏空了!

终日打雁的董明珠,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在“造车”这一步,被雁啄了眼。

“都怪我只看到了先进的技术,而忽视了人性。”

然而,后悔归后悔,面对烂摊子,还得想办法收拾。

董明珠直接拨通了报警电话。

后经多方详细核查,最终确认魏银仓至少带走了公司10个亿的资产。

2018年11月13日,银隆新能源官网正式发布声明:

原公司董事长魏银仓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已依法起诉立案。

被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告上法庭,这种体验,恐怕从古至今,也只有魏银仓能有幸享受了。

而被他坑惨了的董明珠,又该怎么办呢?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董小姐不仅没有破罐破摔。

还做了一个比“收购银隆”更加疯狂的决定。

07 起死回生

让铁娘子认输,谈何容易?

处理完诉讼等事宜,董明珠决定带领银隆重整旗鼓、回归正轨,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一路深耕下去!

她先是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改革,然后集中所有力量,精准攻坚钛酸锂技术。

经过这一系列改革整顿,很快地,银隆便在钛酸锂电池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8年上半年,银隆新能源卖出去了3000+辆电动客车。

对比原来魏银仓一年卖不出1000辆的惨状,整整翻了三倍之多!

到了年尾,各地的银隆产业园都已经走出了萎靡,开始满负荷运转,为即将到来的爆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2020年9月,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银隆公司凭借其独一无二的钛酸锂智能储能产品,大放异彩!

一举拿下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等荣誉。

在采访中,董明珠坚定地表示,自己仍看好银隆新能源:它很可能会成为珠海第二个千亿企业!

2021年8月,格力通过公开竞拍,再次拿下银隆30.47%股权。

同时,董明珠将其个人持有的17.46股权,也一并委托公司行使表决权。

这样一来,格力电器总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

同年11月,银隆新能源再次发布公告:

自即日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各类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毫无悬念地,银隆新能源成为了格力旗下的控股子公司。

也正如董明珠之愿,成为了格力集团新业务的发力点。

08 大忽悠vs企业家

回望银隆新能源的这一路发展。

有不顾一切疯狂套现,挖空公司的创始人,也有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企业家。

到底,谁是聪明人呢?

虽然从结果上来看,魏银仓不费吹灰之力,就带着10个亿到国外逍遥去了。

可日子过得踏实不踏实,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再看董明珠。

虽说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但即使身处低谷,她依然没有放弃最初的判断,更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再苦、再难,不扛到最后,又怎能知道自己当初是不是走眼了?

所以,你看。

这个世界上,其实不缺聪明人。

只是很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与其挖空心思找捷径取巧,倒不如踏踏实实做个老实人。

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成绩做扎实,才能把日子过得更舒心、安心。

关于魏银仓和董明珠,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欢迎留言,咱们讨论区接着聊~




st圣莱股吧

5月11日,*ST圣莱发布关于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听证申请的公告,若公司参加了听证但深交所最终仍做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据

年报被出具否定意见触及退市

*ST圣莱于2010年9月份在深交所挂牌,也算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公司上市后的十余年财务造假、控股股东关联方占用资金、投资者维权索赔、业绩连续亏损等问题频出,导致*ST圣莱一直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伴随着公司2021年年报的出炉,*ST圣莱的资本之旅似乎也被画上了句号。虽然公司年报显示2021年实现营收1.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98.45万元,但年审机构却对*ST圣莱2021年年报出具了一份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同时公司独立董事谷家忠、副总经理张培锋、董事会秘书张晓辉三人也针对年报业绩发布了异议声明,

根据退市规则,公司2021年若存在净利润为负值且营收低于1亿元,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年度报告的情况,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

深交所随即向*ST圣莱下发了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虽然*ST圣莱之后提交了听证申请,但业内对此似乎并不看好。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

《证券日报》

常态化退市机制正逐步形成

和往年相比,今年触及退市指标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据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只有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才会退市,而退市公司数量增加说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正在逐步完善。现阶段A股退市指标涵盖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也在接受《证券日报》

因此,刘盛宇还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建议:“未来上市公司估值会更加体现其本身的基本面价值,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还是需要趋同于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对于主营业务不清晰、概念股炒作等都应该及时规避。”

(编辑 白宝玉)




st圣莱股票最新消息

*ST圣莱5月30日公告,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5月31日,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1日。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不计入退市整理期。公司因特殊原因向深交所申请股票全天停牌的,累计停牌天数不得超过5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将在深交所风险警示板交易,首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st圣莱》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st圣莱、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