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格科微2022年4月28日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81万户,较上期(2021年12月31日)减少4513户,减幅为10.58%。
格科微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75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1.5万~3万区间占比最高,为23.22%。
电子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1年9月30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显著下降,区间跌幅为22.97%。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3月31日区间股价下降30.50%。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最新总股本为24.99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1.75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3862股上升至4587股,户均流通市值9.66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格科微户均持有流通市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电子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33.75万元。其中,25.14%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11.5万~22.5万区间内。
电子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CY0571 微信:BJ0575 信托、香港保险、股权基金
许多投资者在接触到信托后,尤其是异地认购的客户,因为没见过信托公司的面,总觉得不踏实,于是就到处找“信托公司备案”“信托产品如何查询”……之类的问题。那么,信托产品有备案流程吗?如何确认自己认购的一定是信托呢?
1、信托无备案有登记
先做一个简单粗暴的回复:信托产品没有备案。
信托公司受银监会(现银保监会)的监管,投资者就误以为信托产品要经银监会备案审批才能发行。实际上并非如此,信托产品的前期发行-募集资金-放款成立均由信托公司自主完成,当然资金是按法律规定三方存管的。当然特殊的慈善信托、资产证券化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虽然没有备案流程,但近年来信托业一直在努力推行信托产品登记工作,目前部分信托已经可以在信登网上查询到唯一编码。
具体查询方法详见;
如何通过信登网查询信托产品编码?
除了信登网,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信托公司官网查询,大部分信托公司都会列出产品的发行、成立信息。
2、资管产品有备案&备案流程
投资过信托的投资者都清楚,信托通常是封账后即可成立,但资管产品立一般需要封账后两天。多出来的一天就是用来走备案流程。
无论是期货系资管公司、基金系资管公司、券商资管公司的资管产品都需要向基金业协会备案,审批通过后方可放款成立。投资者可先进入基金业协会网站→进入信息公示频道→右侧选择公示信息类别即可查询。
举个例子,目前在售的:长安资产-遵义汇川,进入右侧【基金专户产品公示】,即可查到该产品下列信息:
有托管银行、管理人名称、产品编码等信息。除了资管产品外,私募基金、契约型基金等产品都可以按照此类方法查询。
有的投资者可能分不清楚管理方的类别,这时可要求您的理财经理告诉您应该在哪一类里面查询即可。
3、如何查询自己认购的信托确实是信托呢?
有的投资者可能就担心了,信托没有备案的话,我怎么知道自己买的是不是信托呢?会不会有假信托?
这个其实遇到的概率很低,网上报道的“假信托”大部分也是媒体以讹传讹的噱头。原因有几个:
#打款账户。信托产品的募集账户是全国统一的,信托公司在第三方托管方开设的对公账户,只有信托公司才有权把投资者打到账户内的钱划走,因此,只要确认账户信息正确就不会存在资金安全方面的问题。
#合同关系确认。信托产品进款前要求投资者签署认购合同,通常还要完成录音录像工作,合同上均签署信托公司公章,录音录像也一般要求通过信托公司官方APP或其他手段完成。产品成立后大部分信托公司还会给投资者《认购确认书》确认份额、期数等。
#信托公司官网公示。大部分信托产品在成立后一周内信托公司官网会挂出成立信息,偶有延迟,但投资者也可以直接拨打信托公司客服电话确认产品。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CY0571 微信:BJ0575 信托、香港保险、股权基金
4月28日,格科微发布上市以来第一份年报。
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0.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06%。可以说,作为上市后的第一次年度业绩,格科微这份增收增利的成绩单十分亮眼,
业务方面,手机CMOS市场稳固,而根据一季报,格科微外销比例提高,作为三星手机的重要供应商,三星的业绩增长将直接提升格科微业绩表现,该业务板块未来也值得期待。
数码CMOS板块,格科微加强在智慧城市、汽车电子、笔记本电脑、物联网等非手机领域 CMOS 图像传感器的推广。目前,在智慧城市领域,格科微提供 100-800 万像素的多种解决方案,已有了齐全的产品线。2022年,公司又连续推出3颗基于公司自有知识产权65nm+CIS工艺平台和FPPI (Floating Poly Pixel Isolation)专利技术的FSI安防监控产品,凭借优越的性能,特别是卓越的⾼温图像表现,星光级超低噪声暗态效果,以及高性价比,进⼀步丰富了公司泛安防市场产品线,将最大限度满足安防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
显示驱动芯片业务同样发展迅速,2021年产品销售额突破10亿元。HD 和 FHD 分辨率的 TDDI 产品问世,迅速与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建立合作,已获得品牌客户订单,目前正在积极进行 AMOLED 驱动芯片的研发。
格科微成长性的再次兑现,使市场对于公司迈向设计制造一体化的进程高度关注。
格科微“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ASML先进ArF光刻机等部分设备已如期进场,预计将于2022年底达到量产状态。该项目的顺利建成将代表着公司正式从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向Fab-Lite(轻晶圆厂)模式转变。
设计制造一体化是CIS领域的“赢家模式”
半导体的生产模式有三大类:IDM、Fabless和Fab-Lite,CMOS图像传感器(CIS)芯片也是如此。
集微网消息,6月23日下午,格科微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728,证券简称“格科微”)召开了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就《关于2021年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关于2021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等10项议案进行了审议。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中国大陆疫情管控以及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给本就呈现疲软态势的消费电子需求端带来沉重打击,包括三星在内品牌厂砍单声不绝于耳。格科微作为全球CMOS智能传感器龙头以及中国大陆显示驱动IC代表性供应商之一,对市场供需趋势的判断具有参考性,公司据此将如何调整自身的发展路径,也引发投资者关注。
爱集微作为机构股东参与了此次股东大会,并就其大客户三星停止向供应商采购传闻、智能手机供需趋势判断、12英寸BSI晶圆产线进展、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研发进展等问题进行了事前提问。但由于此次会议线上进行,仅由与会高管根据事前提问选择性回答(参会者现场发言需申请开麦),公司董秘会后表示,碍于时间限制,无法对所有问题进行回答。
大客户三星停止采购影响不明 产品以中低阶为主成为隐忧?
近日,有关三星电子因终端需求不振、库存过高而停止向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的传闻,给本就陷入低迷已久的消费电子终端需求,再泼一盆冷水,其中智能手机毫不意外地成为三星高库存“重灾区”。韩媒报道称,三星目前在分销商的智能手机库存达到了5000万部,占今年总计划出货的18%,远高于10%的健康水平,引发行业和供应链震动。
需要指出的是,市调机构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智能手机全球市占率达24%,较去年同期再攀升2个百分点,稳居全球第一,因此其停止采购传闻,对于行业整体供需情况参考意义极大。就供应链来说,格科微作为当前全球CIS出货量最高的厂商,三星也是其第一大客户,两者合作由来已久,因此或将受到较大影响。
根据格科微2021年度报告,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其年度销售总额的36.68%,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达到了12.28%。另外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海外客户需求旺盛,外销占比由2021年的54%进一步扩大到65%。在5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格科微还表示,海外品牌市场的增长使其在第一季度本土智能手机销量一般的情况下,相关业务仍保持稳健。
不过,对于三星停止采购会对公司经营带来影响的问题,以及对于目前以海外客户占据销售总额更大比重的格科微来说,是否将由此对销售重心进行调整,格科微并未在股东大会上予以回答。不过,根据公司4月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海外订单饱满,有信心维持住优势产品市占率。同时,手机CIS整体市场容量足够大,格科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据Frost&Sullivan数据,虽然按出货量口径统计,2021年,格科微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一,但按销售收入计算仅全球排名第四,这表明其产品单位价值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公司首席运营官李文强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格科微目前CIS产品仍以中低阶为主,但2022年格科微正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产品将继续向上拓展。
据李文强透露,1600万像素产品上半年已经通过了手机品牌客户的验证,相信今年下半年会取得更多订单,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销售结构。3200万及以上像素产品已经到了工厂样品的内部评估阶段,将尽快将高阶主摄产品推向市场。需要指出的是,公司在4月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曾表示,受疫情影响,实验室暂时关闭,无法对32M产品样品进行评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前智能手机业务仍然是格科微的营收主要来源,格科微已开始向安防、汽车电子等领域布局。在安防领域,去年底布局了1-8M全系列产品,2022年又公开了自有FPPI专利技术;在汽车电子领域,其产品主要用于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360°环视、后视等方面。”然而这两项收入暂未在其营收报告中指明,具体销售情况不明。
12英寸BSI晶圆产线最快Q3末形成量产能力 未来仍以外部代工为主
缺芯荒以来,争夺代工厂产能成为Fabless厂商面对的常态,而随着以智能手机为首的消费电子终端需求陷入疲弱,代工厂产能扩张不及预期,Fabless厂商又陷入“夹芯板”的境地。在此背景之下,Fabless转向Fab-Lite模式蔚然成风。也正因为此,格科微在建“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进展一直备受瞩目。
根据格科微所述,随着CMOS图像传感器性能不断提升,高像素产品电路设计及工艺研发的难度大幅增加,Fabless企业为了实现新产品的工程流片,需与晶圆代工厂在工艺设计环节进行深入合作,但由于成本较高、协调难度较大,往往导致开发效率的降低,线交织下,拥有自主晶圆产能的企业能够利用自有产线进行更加高效的工艺研发协同。
公司实现从Fabless模式向Fab-Lite模式的转变,通过自建部分12英寸BSI晶圆后道产线,格科微能够有力保障12英寸BSI晶圆的产能供应,实现对关键制造环节的自主可控,在产业链协同、产品交付等多方面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自建12英寸晶圆制造中试线能够缩短公司在高阶产品上的工艺研发时间,提升公司的研发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格科微此前预期,该产线计划在2022年底实现量产,然而疫情管控的影响下,这一进度有所延后。根据格科微在5月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到3月初ASML的光刻机等重要设备如期进场,但之后由于上海疫情,整体装机速度晚了1-2个月,对于该产线的最新进展,格科微对爱集微表示,目前合理估计到今年第三季度末至第四季度可形成量产能力。
对于当前设备供应紧张是否会对产线带来影响,李文强表示,其订单大多在2019年向设备厂下单,因此未受到太大影响,同时也在和各大设备厂进行密切的合作,把稍有延期的设备进度提前,也都得到设备厂的支持。另据格科微一季报透露,年初以来汇率波动加剧,而募投项目设备采购多以日元、欧元等外币支付,产生汇兑损失超过4000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李文强在会上表示,按照其销售预测,即使产线满产也无法满足2024年/2025年需求的1/3,因此主要还是以外部代工厂为主,且以本土供应链为主,将来也不排除和国际大厂合作。另外格科微5月曾表示,由于工艺设计的限制,公司800万及以上高像素产品需要12英寸晶圆。目前公司已经基于55nm平台成功实现供应链向国内转移。
自建产线方面,李文强透露,在第一阶段仍主要侧重于做BSI晶圆,这是由于其工艺较为特殊,在外可以找到的产能较为有限,通过自建产能,能够有效降低对外部晶圆供应的依赖,也因此于代工合作伙伴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李文强表示,“在建厂前,我们和各大晶圆代工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也取得了他们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终端需求疲软或拖累LCD显示驱动IC业务 TDDI/AMOLED产品仍在拓展
自面板产业链开始转移至中国大陆以来,尽管中国大陆面板大厂在LCD领域的统治地位日益稳固,在OLED领域的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但显示驱动IC作为产业链本土化的“最后一公里”,一度在缺芯荒下成为众矢之的。在此背景之下,面板厂为了保证供应安全,也逐渐加大本土化供应链的采用,不少本土企业开始发力显示驱动IC。
格科微在显示驱动IC上的竞争力,也是其在上市之前就备受业内瞩目的重要原因。根据格科微2021年度报告,显示驱动IC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近80%,在总体营收占比提升至15.2%,毛利率较2020年增加28个百分点,推动整体毛利率提升。另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格科微LCD驱动芯片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是前三名中唯一的中国大陆企业。
不过,随着终端需求持续低迷,渠道库存高不下,今年以来,LCD面板价格跌势超过预期,也给上游LCD显示驱动IC价格带来压力,多家机构均不看好相关厂商后续毛利率表现。格科微在5月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也坦言,显示驱动IC业务在2021年的增长与行业繁荣密不可分后续,如果行业出现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产品销售情况,对毛利率情况保持谨慎态度。
在本次股东大会上,针对爱集微事前提出的第一季度显示驱动IC收入占总营收比例、毛利率情况等疑问,格科微并未给出回应。从数据来看,格科微第一季度整体毛利率为33.73%,较上一季度环比仅略有下降。但从其他指标上来看,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了10.46%,环比略有下降,则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7.36%,环比下降幅度则达到25.7%。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应对LCD市场的强波动性,格科微此前以着手产品线的拓展,包括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的TDDI(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以及中国大陆厂商市占不断提升的AMOLED领域。格科微4月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HD和FHD的TDDI产品发展迅速,已获得多家知名手机品牌客户订单,占收入比重稳步上升;AMOLED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不过,从当前产品的应用领域来看,格科微的显示驱动IC业务仍然集中于智能手机,随着这一赛道逐渐饱和,相关厂商已开始向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等更多应用领域拓展。但从目前可查阅的 *** 息中,格科微尚未对这部分的业务拓展进行过说明。(校对/隐德莱希)
责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格科微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格科微股吧、基金备案查询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