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华实业(wti原油期货实时行情)申华实业股票行情

2022-06-29 14:43:06 基金 xialuotejs

申华实业



本文目录一览:



20世纪90年代初上交所开业之初景象

封面新闻

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点整,位于上海黄浦路口的浦江饭店孔雀厅,伴随着一声开市铜锣敲响,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交易。

欧式风格的交易所大厅内,悬挂着“上海证券交易所行情动态”显示牌。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城、浙江凤凰,最早出现在显示牌上的这八只股票,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沪市老八股”。

历经三十年,中国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沪深两市上市企业已超过4000家,上交所也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作为先行者的“老八股”,今又何在?

比上交所更早出生的“老八股”

在上交所正式成立之前,“老八股”已先后问世。

1984年11月,上海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成立,并向社会发行了1万股每股面值50元人民币的股票。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发行了6000股每股面值为50元的股票。这些股份制试点企业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但当时没有交易柜台,股票无法实现交易。

一直到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个股票交易柜台——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证券业务部正式开张。营业部由一个10平米的理发店改造而成,最初仅有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只股票。

开业当天,营业部被挤得满满当当。飞乐音响700股股票在两小时内出售一空;延中实业的1000股股票,到下午4时15分收盘时,也售出了840股。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1986年11月,纽交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访华,邓小平送给他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票。之后凡尔霖专程飞往上海,到静安营业部过户,还留下了一张“当代最大证券交易所主席和最小证券交易所经理的合影”。

到1990年12月上交所开业之初,已集齐8只股票,总市值2.1亿元。

曾诞生2只千元股

2020年12月1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石头科技开盘涨逾2%,股价突破1000元,成为A股市场继贵州茅台之后的第二只千元股。

事实上,贵州茅台和石头科技并非A股历史上唯二的千元股。

1990年12月19日,飞乐股份以323.5元/股的开盘价登陆上交所。到1992年1月10日,飞乐股份股价达到1007.40元,成为A股历史上第一只千元股。之后更是一路上行,到5月25日,飞乐股份盘中涨至3550元高价,成为A股至今未被超越的最高股价纪录。

1992年飞乐股份(现为“ST中安”)盘中涨至3550元高价

在飞乐股份突破千元后不久,A股也迎来第二只千元股。真空电子股价在1992年4月14日达到了1030.10元。在飞乐股份股价创下历史新高的同一天,真空电子盘中也一度涨至2587.50元。

真空电子(现为“云赛智联”)一度涨至2587.50

不过,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曾表示,当年“老八股”之所以能突破千元,并不是因为业绩增长,股权价值上升而产生的千元股,而是由于当时股本较小而产生的千股。

数据显示,1990年底上交所个人投资者仅3万人,到1992年底,登记在册的个人投资者已近130万。当时挂牌交易的股票数量不多,市场已然是供不应求。

位于上海黄浦路口上交所旧址(图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史1910-2010》)

1只已退市,仅1只保留“真身”

三十年沉浮,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八股”多少都换了模样。

最先改名的是申华电工。1992年,因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需要,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更名为上海申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申华实业”。后经历一系列变革,到2002年3月,公司名称变更为“申华控股”。

1998年5月,方正集团入主延中实业,随后将计算机硬件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变成了如今的“方正科技”。

2014年,曾经的千元股飞乐股份重组,从事安防产品制造的中安消借壳上市。然而,正是这次重组,让中安消深陷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并被强行ST。截至目前,ST中安股价已跌至1.8元。

除此之外,爱使电子、豫园商城也相继更名。2014年11月,爱使股份被游久游戏借壳,公司主业也从煤炭行业变为游戏。后因连续两年亏损,股票简称由“游久游戏”变更为“*ST游久”。2017年,“豫园商城”更名为“豫园股份”,次年完成与复星集团重组,复星对豫园股份的持股比例上升至70%。如今,豫园股份业绩表现也是“老八股”中最好的,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88亿元,同比增长31.1%。

真空电子则因多次重组,股票简称先后变更为“广电电子”、“仪电电子”、“云赛智联”。

浙江凤凰更甚,1997年底被华源集团兼并,2001年更名为华源制药,之后又经历“*ST华药”、“*ST源药”、“S*ST源药“”、“ST博元”。2016年*ST博元因重大信披违法被强制退市,成为目前“老八股”中唯一退市的公司。

如今,“老八股”中还保留“真身”的仅剩飞乐音响一家。上市以来,飞乐音响业务多次转型,从最早的音响生产销售,到IC卡业务,2002年收购上海亚明灯泡厂后进入照明产业,聚焦LED照明产业。

不过,2017年以来公司业绩每况愈下,2018年净利润巨亏32.95亿元,超过上市28年盈利总和。因业绩持续亏损,2020年5月6日被正式“戴帽”。

今年前三季度,*ST飞乐实现净利6.8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随着年报披露临近,这只珍稀的“第一股”能否顺利渡过而立之年难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wti原油期货实时行情

WTI8月原油期货收涨3.35美元,涨幅3.21%,报107.62美元/桶。




申华实业董事长

在我1993年早期采访的深圳上市公司CEO中,王石是我最注意的一位。

当时采访了什么内容,我早已忘了。但我至今记得王石的神情,很精神,眼神里却有些诡谲。至此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石。

万科创始人王石

不过,关于万科、关于王石的新闻特别多,这倒让我能持续关注他。应该承认,王石活得很精彩,万科和他的新闻因此也很有看头。

与王石在资本市场类似活跃的人物还有一个,他是当初“申华实业”的董事长瞿建国。而且他们曾有过交手和合作,那就是1994年的“万科”收购“申华”。但显然两人玩的路数不一样,不久“万科”又从“申华”中撤走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瞿建国棋高一招。但随着“君安”尤其是“华晨”的进入,瞿建国终于退出了上市公司CEO的行列。当然也不排除瞿建国有一天又回到证券市场中来,这年头这人物谁说得准。

“申华实业”董事长瞿建国

有趣的是,这两个人也曾经常喊着要引入大股东,以增强实力。这话很冠冕堂皇,很动人,但难以让人信服。因为王石和瞿建国都是很有手段的人物,他们不会不知道引入大股东后,对自己的权力可能造成的麻烦。说公司的实力不济,但中国上市公司比它们差得多的有的是,人家不照样在拍胸脯吗?

有些人生来爱折腾(要不王石攀岩干吗,要作秀也需要能量),他们两位肯定是此道中人,否则也成不了最早的上市公司创业者。但他们折腾的目的不同,至少从结果看,瞿建国每一次引入大股东,他的个人资产就大幅增值,从这方面讲,瞿建国引狼入室的目的就在于资本运作。而王石面对的问题与瞿建国不同,他得对付大股东深特发(深圳特区发展有限公司)。或者说,引入大股东是来替换深特发。

这种主动,并不是一般的CEO能办到的。瞿建国曾面临过恶意收购,而且祸起萧墙,他铤而走险,引入“君安”。及至君安事变,他又想金蝉脱壳,再安排股东进入。但“君安”也不是省油的灯,又引进“华晨”作主。在自家玩火,是很危险的事。

王石也遇过险,早期的时候深特发差点把他换掉,1994年3月君安倡议改组万科事件,也可能吓得王石一身冷汗,尽管表面上他应付得从容不迫。但王石是个很有悟性的人物,第一次让他加紧增强控制力,图谋翻身。第二次面对君安认为万科经营多元主业不振与收购申华的两个质疑,王石倒是从善如流(将敌人的智慧惟我所用,不仅仅抱着复仇的心态,这是需要胸怀的)。于是万科撤出了申华,甩掉了包袱。然后又强化主业,在当时全国性的房地产不景气的情况下,仍向上海、天津、东北等地四面出击,房地产利润在公司的利润总额中的比重从1992年的44.76%上升至1995年的75%以上。同时,投资的比重也从1992年的36.55%下降至15.51%。

这个很不容易,万科的产业调整战略能如此成功,堪称中国上市公司的典范。而众多的多元化早期深圳上市公司,则大多逃不过ST的厄运。

可惜我对房地产是外行,对王石在业内的精彩表演只能看个热闹。但有一件事,让我很佩服王石。那就是在全国掀起房地产热的时候,他却提出万科只做利润20%的生意。在一个暴富与梦想进一步暴富的时代,王石能如此冷静,定力不简单。也正是这种不急功近利,让万科打响了名牌营造的最重要的一炮。

王石也热爱文化。文化不至于像余秋雨所说的那段“苦旅”,但也不至于乐得可以赚大钱。比如万科的电影拍得不错,有眼光。但王石头脑清醒之处又在于,他没有玩得过火。与万科相比,“武汉长印”的前CEO李东也是个“文化人”,或者说和文化比较近的人,到了接管公司(改名为“诚成文化”)的CEO刘波,竟把“文化”作为主业。不是说“文化”产业不能成为公司的主业,而是文化与资本市场的“概念”、“抽象”、“玄”的炒作特点倒很是一脉相承。

王石最文化的事情是办了一本《万科周刊》。企业内部的刊物极难办,我见到的绝大多数公司内刊像黑板报,《万科周刊》却是例外。它糅合了校园文化、白领情调、商业信息等多种元素,很有意思。周刊的前几届主编都是北大等名校的才子,于是周刊也成为万科的“黄埔军校”。同时,周刊也曾起到汇聚人才的作用,对很多胸怀大志但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读《万科周刊》岂不有万科是块“净土”之想?

前两年,王石的转换大股东的计划不顺,于是王石再次韬光养晦,与众不同的是,他仍有些大张旗鼓。他到西藏攀岩去了,还写了历险记,很先锋和时尚。但不甘寂寞的心态也是清晰可见。

“巨人”的史玉柱一直说他对毛泽东思想钻研不够,这是实话。因为他只琢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没有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系统精髓。王石至少要比史玉柱更会活学活用,并赋予时代精神。游泳对于20世纪早中期的中国人而言,是精力充沛的象征,是德智体全面素质的展示(在美国的20年代,游泳也是很时尚的事)。所以遨游江河湖海的举动被国外中国问题专家视作国家领导人各种政治动作的“符号”。而王石又把游泳变为攀岩,搭着了新世纪的脉搏。

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

王石还有一个念兹在兹的观点,那就是他要成为一个职业的经理人。从表面解读,很符合企业现代化的观念;从中国的纵横术解读,可以解释为王石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但从深层想想,又有些玄之又玄。至少从国情来讲,谁自称要做个职业经理人,都会让人狐疑。因为中国的传统思维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尾,谁都想弄个老板干干。尤其是像你王石这样的人物对着大股东如是说,能不让老板心虚?你王石这样的人做职业经理人,我能量不如你,岂不只能做个伙计?哈哈,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的矫情?如今当然是资本说话的时代,但着重知识经济的今天,你王石还运筹不到资本?

如今,王石终于让华远替换了深特发,但我想他还会有精彩的故事发生。但不管是什么“事故”,王石至今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公司“内部控制人”的案例。转型经济的中国,由于行政的过分干预使得CEO们无法按照企业自身的规律去面对市场,这让一些备受压抑的有企业家才能的人痛定思痛,寻求解决之道。“沈阳金杯”的CEO赵希友曾认为为了企业的效率和前途,避免扯皮,必须有一个人说了算,不管是厂长还是党委书记。但在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仍是以国家股为主的时候,不管代表大股东的“上级”是如何无能,他们作为大股东的代表权力是有法理基础的。与大股东明争暗斗,企图获得企业控制权的经理层一般会被归为“内部控制人”。那就摆脱不了滥用大股东资产的嫌疑,而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CEO中也屡见不鲜。我们不能单从企业家的才能能否发挥这点来默许甚至无视企业“内部控制人”的现象。当股东的利益保障是个疑问的时候,它就会破坏我们企业今后成长的空间。

今天我们可以说对抗大股东是因为它是“无效”的甚至是“坏”的,一旦风气形成,“好”的、有效的大股东的利益的破坏也容易被视作理所当然。


摘自《到底谁说了算》(部分发表于2000年11月《财经》杂志)




申华实业股票行情

站6月28日讯 今日申华控股开盘报2.3元,截止10:06分,该股涨9.96%报2.54元,封上涨停板。

昨日(2019-06-27)该股净流出金额92.85万元,主力净流出73.14万元,中单净流出31.31万元,散户净流入11.6万元。

最近一个月内,申华控股共计登上龙虎榜0次,表明申华控股股性不活跃。

公司主要从事实业投资,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国内商业(除专项审批规定),附设各类分支机构,中华品牌、金杯品牌汽车销售,汽车配件销售,项目投资,投资控股,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及相关业务咨询(上述经营范围设计审批或许可经营的凭批件和许可证经营)

截止2019年3月31日,申华控股营业收入17.328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9.8662万元,较去年同比减少-0.0%,基本每股收益0.0059元。

申华控股隶属于,近三个月内,没有机构对其发表评级分析,关注度较低,请投资者谨慎处理。该股票受机构关注度很低,没有足够的研报支持评级,请投资者谨慎处理,可适当进行波段操作。

风险提示:个股诊断结果通过运算模型加工客观数据而成,仅供参考,不构成绝对投资建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申华实业》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申华实业、wti原油期货实时行情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