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富豪遍地走。在大街上扔一块砖头,不小心就有可能砸中一两富豪 。
普罗大众所熟知的,如腾讯的小马哥,比亚迪的王传福,还有宝能的姚振华,都是闻名于全的深圳富豪。
然而,在深圳在富豪群体里,有一个叫林立的超级富豪,却异常低调。
林立鲜少露面,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这让他越发显得神秘和深不可测。
他曾经是深圳的首富,那是他第一次浮出水面;但他说不清道不明的发家史,更是让外界议论纷纷。
随后,林立消失在媒体的视线之中,将他的资本帝国越做越大。
近日,林立第一次接受了公开的采访,人们才惊奇地发现,林立才是真正隐形的资本大鳄。
与此同时,林立的神秘发家史也终于曝光。
那么,林立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神秘发家史?他的资本帝国到底又有多庞大?
一、
1963年,林立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出生。
林立是家中长子,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其中有个弟弟叫林丛,妹妹叫林纯告配青。几个弟弟妹妹,后来都在林立创办的企业中身居谨慎要职,出任高管。
父亲林锡照,一直在紫金县下面的一个镇 *** 部门工作,母亲则长期在乡镇企业工作。
林立还小的时候,父亲被下放到了农村,一家6口人,靠着微薄的工资过活。
林立学习成绩还不错,考上了大专,学的是财会。
1979年,16岁的林立毕业之后,进入了人民银行紫金县分行工作,当上了一名会计员。
第二年,深圳成立特区,人们争相涌入深圳;那时,林立的家人们,也来到深圳发展。
1980年的深圳
但林立没有第一时间来到深圳,而是在紫金县的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都干了几年。
直到1985年,22岁的林立辗转来到深圳,在中国银行上步路支行,担任会计科长。
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而且从事最新兴的金融行业,这让林立遇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机会。
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深圳的老五股中的深金田、万科、深原野和深安达,都是中国银行参与发行。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那时的林立,正好参与了编写了这四只股票的会计核算。
这让林立比别人更早接触中国的股票市场,也更早认识到股票的价值。
下班没事的时候,林立就骑着摩托车,到红荔路园岭路边摊买股票。
当时有规定一个身份证,只能领取一张新股认购凭证。
林立就让在紫金县做镇书记的父亲,打了当地派出所帮忙,拉了一车人过来帮忙买股票。
林立投入了几千元,随着老五股的价格暴涨,林立清仓之后,赚到了三百万元人民币。
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林立尝到了股票市场神奇的造富力量,再也没法打工了。
二、
1995年,林立辞去了银行的工作,成立了立业集团。
除了炒股,林立还将赚来的钱,投入到了房地产和餐饮行业。
深圳的富华袜晌指酒楼,还有金龙阁餐饮,都是林立投资的产业。
林立还开发了包括航天立业华庭等几个楼盘,这些投资无一不暴赚,让林立的身价翻了几倍。
当时,林立意识到:在实业中赚1个亿,很难;但在实业中赚到1个亿,投资到有潜力有股权上,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过实业。
2002年,只有5个营业网点江门证券,有200多名员工,陷入了亏损的经营困境。
林立意识到了证券牌照的稀缺,趁着江门证券亏损寻找买家之时,低价收购过来。
这笔交易,将在十几年之后,给他带来几百亿元的收入。
一年之后,林立又等到了一个极具潜力的股权投资机会,平安保险推出的投连险,由于资本市场低迷,引发了退险潮。
深圳投资管理公司是平安保险的第一大股东,持有了16%,占比太多,再加上平安保险亏损,需要出售一部分股权。
8800万股平安保险股票,占总股本3.6%,以每股5.93元的价格,在深圳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售。
但第一次,居然没有卖出去。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林立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林立把所有的房地产项目,以及酒楼生意,悉数卖尽套现。凑齐5个多亿,林立将平安保险的股权一举拿下,成为了十大股东之一。
第二年,平安保险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7年,平安保险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A股的高溢价,让林立的财富一飞冲天。
也正是2007年,林立以170亿元的身家,成为了深圳的首富。
随着平安保险市值的膨胀,林立当时5亿的投入,最高暴涨到了600多亿。
林立逐步减持了400多亿,还剩下200多亿的平安股份。
但林立并没有止步于在金融市场上赚快钱,他立马将投资所得,大部分拿去收购了实业。
林立从平安大笔套现之后,刚好遇到了不少地方国企经营困难,很多国企的股票每股1元就能买到。
于是,林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疯狂低价扫货。
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四川立业电子、湖北立业生物等集团的子公司,都是那个时候,林立收购而来。
这让立业集团,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成为了全国有30家工厂,3万名员工的实业巨无霸。
如果将这些企业整合在一起,立业集团可以成为一家不折不扣的世界500强企业。
但务实、低调的林立,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这些公司打散,沉入水底,消失在大众媒体的视线之外。
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多少人知道立业集团,更不知道它是如此庞大的实业集团。
三、
被林立收购的江门证券,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为了把江门证券做大,林立将其改名为“华林证券”,摆脱一家地方证券公司束缚。
随后,林立将华林证券的总部,分别搬到过珠海、深圳、北京;每一次搬家,都能够让华林证券的网点数量翻倍。
林立还给华林证券引入有经验的人才,前后聘请了国泰君安的副总、国信证券的副总以及平安证券的副总,过来操盘华林证券。
直到2014年,原平安的团队从华林证券出走之后,林立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了华林证券的董事长。
林立
那个时候,林立发现在自己的华林证券,居然没有几个认识的人。
面临没有信任的人可用,林立不得不将妹妹林纯青,从中国银行挖来做人力资源总监,主抓人力;然后又将妻子潘宁,一个80后金融金领,任命为副总裁,主抓财务。
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也让华林证券陷入了争议,被外界认为是一个家族证券公司。
林立主政华林证券后,利润水平开始迅速提升,5年的时间,就赚了30个亿的利润。
从入主华林证券那一天起,林立就在谋划上市。
2016年,林立任华林证券董事长刚满三年,符合了上市的条件,就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
2019年1月17日,华林证券如愿上市,林立的资本版图再一次扩大。
华林证券上市
目前,华林证券的市值高达341亿,而61%的股权,都归属于林立的立业集团。
也就是说,十几年前的一笔廉价交易,给林立带来200多亿元的回报,实属惊人!
四、
根据现有公开资料,我们无法将林立的资本版图完全摸索清楚。
我们所知道的,还只是林立资本帝国的冰山一角。
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立业集团同样是20%的大股东;此外,无锡银行等一些银行资产,同样是林立的资本版图之中。
毫无疑问,相比一些浮出水面的资本大佬,林立才是真正的资本大鳄。
更为关键的是,他是一只沉在水底的鳄鱼。
不为众人所熟知,静静地等待着属于他的猎物。
这也是务实的南方富豪,特别是广东富豪的典型特点。他们喜欢藏财富于无形之中,不为人知,也不让人惦记。
出乎市场意外,在入主两年多之后,资本大鳄和君系又将撤出汇冠股份。
10月25日晚,汇冠股份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和君 商学的通知,和君商学与卓丰投资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和君商学将所持汇冠股份 37430646 股股 份以10亿元转让给卓丰投资,并约定在收到全部股权转让款后将剩 余所持汇冠股份 15521214 股股份的投票权不可撤销地全部委托给卓丰投资行 使。
同时,汇冠股份接到股东深圳市福万方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 圳福万方”)的通知,深圳福万方与卓丰投资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深圳福 万方将所持汇冠股份 14915019 股股份以 约3亿元转让给卓丰投资,本 次股份转让事项已经深圳福万方、卓丰投资有权机关审议批准。
上述两项股份转让事项完成后,卓丰投资将持有汇冠股份 52345665 股股份,占 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20.98%,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卓丰投资实际控制人林荣滨 先生与程璇女士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和君系入主汇冠股份始自于2015年。
2015年6月,和君商学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汇冠股份原大股东持有的2787万股股票,作价14亿元,交易完成后和君商学成为汇冠股份新任第一大股东。该事件开创了新三板挂牌公司收购控股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的第一案。
在控制汇冠股份后,市场对和君系在该家上市公司的资本操作倍感期待。
2015年8月,汇冠股份控股股东变更为和君商学、实际控制人改变为王明夫后,该公司次月就完成了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和管理团队的聘任。其中,选举解浩然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解浩然曾在和君咨询集团任合伙人。其后,汇冠股份又停牌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直到近日,尚有机构发布对汇冠股份的点评称,汇冠股份在 2015 年变更和君商学为大股东后,持续聚焦智能教育装备与服务主业,对原有结构件业务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目前旺鑫精密收购后三年业绩承诺期已过,我们预计与教育主业关联较低的结构件业务将逐步压缩规模, 优化资产配置。
该机构称, 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具有丰富的教育产业投资并购及咨询经验,公司目前已于和睿资本共同设立教育投资基金, 未来持续围绕智能教育装备、服务及互联网教育领域投资布局,为上市公司孵化优质标的。
当前,汇冠股份业绩不佳。据公司发布的 2017 三季报,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4.75 亿,同比下降 17.34%,归母净利润 2962 万元, 同比下降 40.66%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原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收购兼并部总经理王明夫(亦称王明富)创立和君咨询,2004年和君咨询获“中国咨询业第一品牌拦告”称号,目前正式员工1500多人。
通过和君咨询,王明夫积累了庞大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2011年,王明夫成立和君集团,以此构建起了庞大的“和君系”形成“一体两翼”的业务格局:以咨询业务为体,以资本业务和商学业务为两翼。目前,王明夫正在将和君的主业快速推向资本市场,他本人也被称为资本市场中的“市值教父”,受到不少人士的推崇。
据2016年12月报道,和君系两年多时间投资了威创股份、清新环境、汇冠股份、亚威股份、乾照光电和獐子岛档毕等至少6家上市公司。而和君资本作为和君的核心业务之一,累计投资了100多家创新企业、拟上市企业和上市公司。
虽然参股公司众多,和君系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并不高,达到控制权的程度寥寥无几。据官网介绍,和君集团是2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其中第一家即是上文中的汇冠股份。
一位和君集团下属企业CEO王玮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和君以往投资的公司一般以中小市值为主,实施小比例控股,很少有到控股的级别。除非是经营特别差、需要彻底改造,和君这时候才会去控股。”
除了汇冠股份外,和君系目前还是另一家上市公司——乾照光电的大股东。
据乾照光电2016年底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王维勇12月26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份4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4%。本次股份减持后,王维勇从第一大股东变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和君系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具体而言,本次股份减持后,王维勇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07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28%,公司原第二大股东深圳和君正德行衡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州和正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1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61%。
光山首富排行榜如下。
1、翁先定——新产业生物实标控制人,罗山人,现常桐旅居广东深圳,1961年5月出生,现年61岁,中国国籍,双硕士学位,高档毕级经济师职称。曾就职于国家计委财政金融司、国家计委财金司、深圳市计划局,后下海创业,业内知名资本大鳄,原新华信托董事长,翁先定控股的 *** 新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新产业第一大股东,最新身价为159.2亿,位列信阳籍企业家富豪榜第一名。
2、张传卫——明阳智慧以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固始人,现常居广东中山,1962年2月出生,现年60岁,中国国籍,毕业于重庆新闻高等专科学校,获得中山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颁发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董事长、总裁兼执行官,最新身价为103.9亿元,位列信阳企业家富豪榜局蠢凳第二名。
3、李新华——河南蓝天集团董事长,光山人,现常居河南驻马店,1975年9月出生,现年46岁,中国国籍,毕业于河南省公安大学学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最新身价为55.6亿元,位列信阳籍企业家富豪榜第三名。
4、朱宁——中国有赞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光山人,现常居淅江杭州、香港等地,1982年12月出生,现年39岁,中国国籍,毕业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历。最新身价为22.8亿元,位列信阳籍企业家富豪榜第四名。
5、赵丰禄——河南凤凰投资集团董事长,光山人,1949年出生,现年72岁,中国国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最新身价为20.3亿元,位列信阳籍企业家富豪榜第五名。
招商银行理财产品陷入多事之秋,此前招行与钱端公司“14亿元理财资金逾期”事件悬而未决,一纸诉讼又将招商银行理财产品推到风口浪尖。
近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招商银行因经济纠纷将光大证券旗下子公司光大资本告上了法庭。招商银行要求后者履行相关差额补足义务,诉讼金额约为34.89亿元。
事件源于2016年的一次大冒进。2016年,光大资本联合暴风集团、招商银行等成立并购基金浸鑫基金,收购了欧洲体育版权代理公司MPS公司65%股权。随后因MPS公司经营不善,并购基金面临届满到期无法退出风险。
在该基金中,招商银行出资额高达28亿,为第一大股东。不过,招行的这笔钱不是白拿,作为优先级合伙人的招商银行等和光大资本签署了《差额补足函》。内容为在优先级合伙人不能实现退出时,由光大资本承担相应的差额补足义务。但光大证券则称,《差额补足函》有效性存有争议,法律业务待明确。目前,诉讼处于立案受理阶段。
“虽然招行对光大的35亿索赔结果还是未知数,但招行对大额投资的尽职调查,宏观审慎评估,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汪高峰分析道。
笔者发现,这并不是招行理财资金首次踩雷,此前就发生过多次理财资金“踩雷”事件。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政策背景下,招行还将面临近2万亿理财资金规模的转型以及1500亿的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到期处置问题。
多次踩雷的招行,能顺利完成转型吗?
招行追债光大资本索赔35亿
一桩失败的收购案牵出三家上市公司,最终,谁来买单?
2016年3月,光大资本联合暴风集团全资子公司暴风(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消睁暴风投资”)等作为普通合伙人与各有限合伙人设立了上海浸鑫投资咨询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浸鑫基金”)。
浸鑫基金各投资方持股明细来源:天眼查
浸鑫基金从成立之初就动员各个渠道募资,最终募集资金高达52.03亿元,民企、信托、银行、理财资金等多个资本大笔跟进。天眼查显示,浸鑫基樱拆金的股权名单 *** 包括了14位出资方,LP中出资最多的为招商银行财富管理平台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财富),出资28亿元。其次为出资6亿元的嘉兴招源涌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4亿的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出资3.15亿的鹰潭浪淘沙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光大资本和暴风集团分别以LP身份出资的6000万元和2亿元,均是劣后级出资。
浸鑫基金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化基金,其中包括了优先级出资人、中间级投资人和劣后级投资人。其中,优先级投资人的出资金额为32亿元,其中就包括招商财富及其关联人共28亿元的出资。
在该基金中,原出资32亿元的两名优先级合伙人的利益相关方(其中之一为招商银行)各出示一份光大资本盖章的《差额补足函》,主要内容为在优先级合伙人不能实现退出时,由光大资本承担相应的差额补足义务。招商财富实际为通道方,出资人是招商银行。此次诉讼数额约为34.89亿元,应该包括了本金及利息等。
而设立这只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收购国际顶尖体育媒体服务公司MP Silva Holdings S.A。(以下简称“MPS”)。2016年5月,浸鑫基拿颂岁金完成对境外MPS公司65%股权的收购。
公开资料显示,MPS公司由三名意大利商人于2004年创办成立,核心业务是体育赛事版权(转播权)的收购、管理和分销。此后在全球体育版权市场迅速升温的十几年中,MPS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玩家迅速成长为“行业大鳄”,坐拥世界杯、英超、意甲、法甲、F1、法网、NFL超级碗、NBA等十多项世界顶级赛事版权。
然而在浸鑫基金入主不久,MPS开始走下坡路。与相关体育赛事联盟的版权和合约不断丢失,2017年10月,MPS在意甲国际版权的竞标中输给竞争对手IMG,这是MPS自创立以来首次丢掉意甲版权;同年,BeIN体育也从MPS手中将法甲版权夺走。此后,MPS在体育版权市场上节节败退,并且由于无法支付版权费,各大版权方有的与MPS提前终止合同,有的则是直接将其告上法庭。MPS的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2018年10月17日,经FFT申请,英国高等法院下令将MPS进行破产清算,该公司资产和收入将用于偿还债权人。FFT申请的理由是MPS一直未向其支付500万英镑(660万美元)版权费。这成为压垮MPS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先创立MPS的三位意大利人早已逐渐退出MPS股权,套现之后,其中两位创始人依然活跃在体育产业舞台上,还成立了相关的竞业公司,而来自中国的14位投资者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投资28亿打“水漂”,招行将光大资本告上了法庭,并索赔35亿元。光大证券近期公告称,案件处于立案受理阶段,对光大资本的影响暂无法准确估计。
不过,早在今年2月,光大证券公告提及该诉讼称,《差额补足函》的有效性存有争议,光大资本的实际法律义务尚待判断。
如果光大资本履行赔偿,招高达32亿元的银行理财资金以及给广大银行理财投资户带来的风险基本可控。如果光大资本不履行,招行将面临着32亿元理财资金巨额损失问题。
“虽然招行对光大的35亿索赔结果还是未知数,但招行对大额投资的尽职调查,宏观审慎评估,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汪高峰分析道。
招行理财资金多次踩雷
笔者发现,这不是招商财富首次踩雷,其投资的多家公司,包括襄阳雅可商务区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襄阳雅可)、南京西部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奇飞翔艺(北京)软件有限公司等多次被他人或公司起诉。
招商财富是招商银行旗下财富管理平台,为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出资额为17.4亿元,参保人数为144人。公司于2013年2月21日正式成立,主要经营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即100万以上的大额理财业务。招商基金注册资本为13.1亿元,股东分别为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分别持股55%和45%。
天眼查显示,招商财富2.42亿投资的襄阳雅可资金情况堪忧,因未按期偿还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借贷、企业借贷等被湖北省当地法院强制执行七次。
襄阳雅可股权结构图
襄阳雅可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3.6亿元,参保人数为23人,注册地为湖北襄阳,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等。成立之初的出资方为上海星信捷投资有限公司、四川百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汉星合实业投资有限公司。2014年9月,工商注册信息显示,襄阳雅可新增投资人招商财富,出资2.42亿元,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7.04%。
天眼查显示,襄阳雅可因民间借贷、借款合同纠纷、股权转让纠纷、追偿债券、金融借款合同、企业借款合同、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多次被他人或公司起诉。三位最初的投资方上海星信捷投资有限公司、四川百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汉星合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多数股权已被冻结。借款纠纷案件主要从2017年开始爆发,一直到2019年,数量持续上升。
笔者还发现,在这些案件纠纷中,还有一条关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益州大道支行(以下简称:招行益州大道支行)与襄阳雅可等金融借款的纠纷案件,招商财富也为关键方。
2014年,招行益州大道支行受招商财富的委托,于2014年9月20日、2015年2月16日与雅可公司签订三份《委托贷款借款合同》,向雅可公司发放贷款。招行益州大道支行借款债权本金达12.6亿元。此后,因襄阳雅可等未按期归还贷款,招行益州大道支行诉讼襄阳雅可。2018年9月,襄阳雅可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其称,本案贷款的出借方系案外人招商财富,并非招行益州大道支行,其无权向雅可公司提出主张。最终,最高法驳回了襄阳雅可的请求,维持原判。由于裁判文书网并未查询到一审判决详细资料,笔者无法查询到一审判决结果。
2018年1月,招商财富还被曝出管理的招商财富-招商银行-弘毅夹层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产品卷入“10亿元规模的理财产品违约门”。除了招商财富理财产品踩雷,招商银行近期还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端)因“14亿元理财资金逾期”事件负面缠身。
2013年,招商银行推出小企业E家平台后开启了与钱端的合作。2017年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互联网金融,银行理财等平台进入严监管周期。招商银行称,2017年4月停止了小企业E家平台上的互联网创新服务,同时停止包括钱端公司在内的业务合作。
去年底以来,钱端用户在百度贴吧、聚投诉等互联网社区投诉在钱端的投资款到期没有兑付到帐,不少用户表示是通过招商银行的员工推荐、邀请等注册投资了钱端,聚投诉平台的一用户表示“因为有招商银行的背书,才投资了这家平台”。据钱端公司的一份律师函显示,钱端APP逾期未兑付金额累计约14亿元,涉及投资者约9000余人。钱端5月上旬在自营APP发通告表示,“产品无法履约与招商银行有关。”
5月27日,招商银行则在官网发文回应称,已于2017年4月终止了与钱端的所有合作,目前招商银行与钱端及钱端App无任何关系。招商银行指出,钱端未经该行同意擅自使用招商银行标识和名称,误导投资者。对此侵权行为,招商银行已向 *** 主管部门进行举报,并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法院已做立案处理。且该诉讼与钱端App具体投资产品是否如期兑付无关。
针对招行的回应,钱端5月28日再次回击,“招商银行与钱端没有任何关系,与事实不符。因为2017年4月后,招商银行仍持续在钱端APP上发布、销售投资产品,且一直对钱端APP各方面工作进行督导。”同时指出,“根据双方合作协议的有关约定,合作协议长期有效,除非一方提前三个月通知另一方并就已开展的业务协商处置方案后,方可解除。至今招商银行并未对逾期资产协商出具处置方案,故其无权解除合同。”
双方也启动了诉讼程序,招行已向深圳市福田区法院起诉钱端公司的商标侵权行为,目前已正式立案。钱端公司也已于5月29日对与招行合作协议纠纷一案向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已立案受理。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中央巡视组也已介入该事件。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