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的了解,就总体来说,北京的阳光私募比较带尺少。但阳光私募界非常有名的星石投资就是北京的,星石系的高顷创始人是原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优秀基金经理江晖,他也是公募基金界比较早跳出来做私募的。星石系的业绩比较稳定,许多其他私募都将它作为对手。还有原嘉实基金公司基金丰和的优秀基金经理赵军也建立了自己的私募,淡水泉。
另一方面,现在是信息社会,虽然你在北京,但你想投资私募基金业不一定非得要选北京的公司。相对而言,上海、深圳的私募发展要比北京蠢念高快得多。如上海有尚雅投资(原华夏著名基金经理石波创立)、从容投资(大名鼎鼎的原上投摩根吕俊)、汇丽资产(原广发何震)、朱雀投资(跨越熊牛,业绩均很出色)、好望角投资(去年刚转私募的交银施罗德郑拓)等等。深证有同样名气很响的武当资产(少有的与朱雀一样业绩稳定的)。
但我个人觉得私募收费太厉害,不仅有管理费(一般也是1.5%),业绩提成高达20%。你考虑清楚。
第一届宁波私募基金峰会演讲实录
前天,第一届宁波私募基金峰会在泛太平洋大酒店召开。本次峰会由宁波市证券期货业协会主办,邀请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国内顶尖的阳光私募机构、基金经理与会。各方人士解读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交流私募基金的发展经验,分析下阶段投资策略和市场投资机会,并在私募基金发展的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
私募基金“野蛮”生长
私募基金是私募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的主要来源,一般是以协议等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对象财产委托从事投资活动的资金。
倘若将时光回溯到十年前,“私募基金”一词在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可谓是带着诸多的神秘色彩。十年后,“阳光私募”已经是中国证券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运作模式也已为大多数投资者所知。至今年7月末,参与年度排名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已有上千个,而这显然只是私募基金整体实力的“冰山一角”。
宁波地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间资本充足,私募基金业的发展也由来已久,坊间传说的“宁波涨停板敢死队”的盈利模式为业内众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所效仿。在甬城不少券商机构的营业部的大户室内,一些私募基金的职业操盘手藏龙卧虎,在股市中呼风唤雨,频频占据交易龙虎榜单的重要位置。近几年来更是涌现了像泽熙投资的徐翔,东河投资的叶庆均等国内知名的投资管理人。
据宁波市工商局不完全统计,本地已经注册的私募股权类基金有270多家,未注册而达到相当规模的私募团队数量更加庞大,大批基金管理人入驻高新区、鄞州区和梅山保税港区等。
“梅山保税港区目前已经设立了各类投资企业和基金公司200余家,出资大约200亿元人民币,到2013年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100亿元到150亿元,梅山岛已经成为吸引各类股权基金和股权基金投资人的投资热土。”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新兴产业促进局副局长金李东在会上说。
尽管从规模上得到了跃进,在证券市场上的地位也逐渐提升,但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基金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启。
阳光化路径成发展趋势
从今年6月份开始,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开始实施,奠定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起草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产品备案规则》也正在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汤进喜认为,新的《基金法》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发展空间。《基金法》规定,基金管理人只要到基金业协会进行登记、产品备案,就可以做私募,不一定再需要走信托的通道。这意味着私募基金跟证券、公募基金和信托是同列比肩的产品,而且目前倾向于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是以行业自律为主,监管环境似乎扒郑更宽松。
“到8月底,我们会员有559家,私募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已有218家,接近会员的一半。”汤进喜说。
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晌扰裁于卫国认为,私募基金的阳光化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法人治理结构的阳光化;募集资金的阳光化;面对投资者经营“黑匣子”的阳光化,以及伴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阳光化。
“私募基金阳光化,最核心的内涵是合规和回避风险的问题。私募资产管理机构的阳光化有赖于私募基金的阳光化,而私募基金的阳光化在于募集资金的合法化和契约化。”于卫国表示。
与会的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基金阳光化,从表现形式看来,可以进行公司化运作,或者选择与券商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共享研究信息,利用券商的人才和硬件优势,在自身规范透明操作的前提下获得快速发展机遇。
转型升级带来投资机遇
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洪榕认为,今年年初以来,整个理财市场上公募基金下降了6%以上,而阳光私募基金则逆势增长了3.8%。阳光普照下的私募基金将会超越公募基金、信托产品,成为新的“丛林之王”。
“丛林之王”如何炼成呢?传统的私募基金通常都是依靠在股票市场做差价而盈利。而如今,面对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跨越国内外的期权、期货和其他金融新产品层出不穷。不少基金公司正逐步开始打通一、二级市场,从期现套利到引入量化交易、对冲基金等新的盈利模式,对投资者增添了不少吸引力。
光大证券宁春谨颂波分公司副总经理李炯认为,在美国,证券公司的机构客户的比例达到了80%,在香港机构客户与个人客户各占一半。但在国内机构客户的比例相对少,个人客户占到了80%,从成熟市场发展经验看到,个人客户会越来越依赖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私募基金利用阳光化的机会做大做强,这或许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投资机遇。
延伸阅读
私募深度介入创业板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即将完毕,阳光私募的持股情况也基本浮出水面。据壹私募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大约45家私募基金公司旗下的92个阳光私募产品出现在2013年上市公司中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其中,捷顺科技作为一家制造停车场闸门的公司,上半年获得4只私募基金的青睐,此外,大亚科技、通富微电、中航精机、凯利泰都有私募产品扎堆。
上半年私募新进个股大多是独门重仓股,而士兰微和泰格医药有2家私募同时入驻。从持股市值看,最高的是东方财富,士兰微紧随其后,博瑞传播、孚日股份、华平股份都是市值在0.5亿元以上。从私募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来看,兰州黄河、士兰微、丰华股份、孚日股份持股比例在2%以上。
此外,截至8月28日,在已经披露2013年半年报的创业板公司中,有51只创业板个股已有阳光私募现身。这也与上半年阳光私募对新兴产业公司进行大规模调研相佐证。
从2007年开始,阳光私募基金进入投资者眼帘,到2008年的熊市扩张和2009年、2010年的高速发展,由最初的11只阳光私募基金已经扩张到如今的400多只,而阳光私募的排名变动也已成为投资者和各家机构的关注焦点。
然而,私募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200天。近3年来阳光私募深陷“200天魔咒”。200天,也就是一年的交易时间。
选择一个排名长判茄悔期靠前,且业绩相对稳定的私募基金是所有投资者的梦想,然而,阳光私募排名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态势又让所有人摸不着头脑。
在这3年半的时间里,采集指标有40个,却仅仅出现2只交集产品,其余38只私募基金各不相同。在2007年、2008年还出现超过3只以上的私募基金的系列产品,比如星石系列、中国龙系列,到了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则只有2只私募基金的系列产品,新价值系列和尚雅系列,基金分散度进一步提高,更多的私募基金崭露头角。
除去行情剧烈波动的原因,阳光私募出现“200天掘正魔咒”的最大原因在于私募基金经理本身,他们的视野和扩张幅度成为业绩变动的两大杀手。
在持续3年半的牛熊轮转中,市场环境差异显著,没有哪个私募管理人的视野可以宽阔到牛熊皆游刃有余的地步,阶段性地适应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熊市或牛市后遗症,使得它成为私募经理在2008年-2009年巨变行情中的最大杀手。
我们看到在熊市中纳皮具有优秀控制风险能力的私募基金在2009年的单边牛市中步履维艰,比如星石、金中和西鼎等;而在2009年上半年高歌猛进的私募基金,如2009年上半年冠军景良投资等,也因为无法适应2009年下半年震荡波动的市场而业绩靠后。
此外,私募公司的扩张幅度与基金业绩的相互影响,也助推了“200天魔咒”的出现。
众所周知,业绩和规模是私募公司赖以生存的两大途径。这对孪生兄弟在私募管理人眼中是难以取舍的,良好的业绩可以促使规模的扩大,而规模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业绩的提升,一般而言,他们之间的相互促进因素则远远小于相互影响。
我们发现市场上的很多私募基金,其第一、第二只产品往往业绩突出,为私募管理人赢得了荣耀,荣耀也带来了客户,公司的规模开始急速扩张。规模扩大后,单只产品的操作难度加大,而投研团队也难以跟上。扩张期频繁的宣传和路演还牵扯了私募管理人的精力,旗下产品的业绩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比如从容系列、武当系列等。
从国外私募基金业的发展来看,没有类似国内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原因是国外私募基金存在期比较长,时间抹平了收益的差距;另一方面,国内基金管理人的急功近利和生存压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要破解私募基金的“200天魔咒”,不仅需要私募管理人具备做百年老店的大智慧,也需要改变当前体制的束缚以舒缓生存压力。 有什么投资方面的问题建议你咨询“中鑫私募联盟”第二个顾问李老师,或者搜索“李生股票池”看老师推荐的股票
仅供参考
博弈、鑫兰瑞、展博、明达、六禾、鼎锋、汇利、尚雅、上善御富、朱雀、液铅鸿道、武当、源乐晟、淡水泉埋埋好、重阳、混沌、星石、智德、景林、天马。弯铅
在普通人的概念里,新疆商机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应该属于高级专家,怎么可能会破产呢?但历史上还真有过新疆商机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卷入破产案的先例。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长期资本基金濒临破产。如果不是美联储介入干预,这家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将提前十年引发美国金融危机。长期资本基金的创始人中,便有所有金融专业的学生所熟知的两位诺奖得主,即期权定价理论的提出者迈农.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后者的连续时间金融理论是现代主流金融学的基础。但就是在这两“大仙”的帮助下,华尔街顶级的基金被搞砸了。
诺奖得主如此,其他专家自不待言。几乎每年北大学生写的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都会有几篇是关于中国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业绩评价的。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中国基金经理的业绩贡献为负数。或者说,如果普通投资者买不需要管理的指数基金,那么他们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要显著超过股票基金。其实美国同行的业绩也同样糟糕。多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共同基金整体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要显著低于市场指数收益。基金的作用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不同风格的选择,而非贡献收益。所以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如果非要买基金,就买指数基金吧。
股评家们会不会表现得好一些呢?答案只有两字:呵呵。2012年8~11月新浪举办的模拟炒股大师赛邀请了55个炒股专家来操盘。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为-4.95%,而55个专家的中位数收益仅为-11.66%。其中比较懒的5名专家(如著名的财经评论人“水孙乎猛皮”)从未操作,收益为0,在55个专家中并列第5。模拟炒股跟实盘操作有不小的差别,但相信读者看了如此的成绩之后,应该不再相信什么股评家了吧?
在散户投资者看来,媒体上的股评家通常讲得头头是道。但在专业人士眼中,股评家们的分析一般都缺乏严谨的逻辑,很多观点都不值一驳。某个时常亮相主流媒体的女财经评论人经常缺乏常识地信口开河,成为财经界的笑谈。那么,那些受过一流大学金融专业训练的股票分析师表现会好一点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中国证券公司雇用的卖方分析师每年发布几十万份股票研究报告,超过90%的投资建议为“买入”。在过去几年有买过股票的读者应该知道,如果90%为“卖出”建议显然更合理。
和基金经理的情况相似,卖方分析师的差劲表现也是国际惯例。以2009年为例顷悄,华尔街分析师最看好的十大股票平均收益为22%,最不看好的股票平均收益“仅为”70%,同期标普指数涨幅为26%。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卖方分析师存在的则桥目的就是招揽生意。如果分析师建议客户卖出某上市公司的股票,那么东家将很难从这家上市公司接到发行股票的活儿。
从2001年开始,美国证交会开始着手调查华尔街投行分析师的利益冲突问题。监管部门的调查表明,前十大投行都存在迫使分析师发出过度乐观投资建议的现象。在监管部门诉讼的威胁下,2003年4月华尔街十大投行同意支付总共13.8亿美元的罚金,并承诺保证分析师意见的独立性。从事后效果来看,罚款是交了,研究报告还是没变。2008年初,次贷危机前夕,雷曼兄弟公司已经风雨飘摇。但是跟踪雷曼的17个华尔街分析师中,有9个建议“持有”,5个建议“买入”,2个建议“强烈买入”,只有1个建议“卖出”。看过这段,估计大家对华尔街“金融精英”的理解有所增进。
我们上面讨论的逻辑有些不连贯。开始我们讨论的是专家们的能力问题,到后面讨论的是操守问题。那么如果撇开操守问题,股评家和分析师们自己的投资业绩如何呢?曾有“中国第一庄托”之称的赵笑云2011年回归中国股市成为私募基金经理,刚开工没3个月基金净值便跌去了1/4,大幅跑输大盘。其他股评家们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针对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的业绩回归分析表明,私募基金在同等风险水平下一样跑输大盘。而私募基金经理的三大来源是共同基金经理,股评家及分析师。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源自美国对冲基金,在超过保底收益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可以分取超额部分的20%。因此私募基金的业绩应该是基金经理真实能力的体现。
多年以来的学术研究表明,部分基金经理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优于大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便泯然众人。对冲基金在这方面有着非常糟糕的记录。往往一家基金好上几年之后,立刻转头给投资者带来巨额亏损。著名的老虎基金曾在二十年的历史中为投资者带来平均20%的收益,但2000年做空日元带来的50亿美元亏损将其业绩直接归零。2005年不凋花基金经理亨特曾独力带来1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翌年他便创下纪录,一周内为投资者亏掉了50亿美元。2008年做空次贷名噪一时的保尔森基金2012年的业绩表现高居排行榜第一名,只不过这一次是倒数第一。如此种种。
这么多年来,有资格被称为投资大师的人并不少,譬如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麦哲伦基金经理)和乔治.索罗斯(量子基金经理)。但相比规模庞大的投资专家队伍而言,有着超凡业绩(以及超凡运气)的基金经理仍属沧海一粟。你愿意亲自操刀去和基金经理们一争高下,还是认命去追随大盘呢?多数人会选前者。由于这个原因,90%的散户跑输大盘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