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朱少醒 葛兰等, 国民 基金经理究竟长成啥样(13年基金经理排名)

2023-04-13 7:36:53 证券 xialuotejs

文/程继明

优秀的基金经理堪称“国宝”。那么,张坤、朱少醒、葛兰、谢治宇……,目前纳举红极一时的优秀基金经理,究竟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看看能否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遴选出优秀基金。

从业年限长短是检验基金经理优秀与否的首要标准。

也就是他咐罩做基金经理做了多少年。时间当然是越长越好,起码超过6年,最好超过8年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股市6年到7年一个周期,上次牛市2014年-2015年,至今6年-7年。再往前推,2006年-2007年,至今14年。没有经历完整的牛熊周期,就没有经过市场洗礼和检验,仅仅依靠短期业绩靓丽就判断一个基金经理优秀,这是不科学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从业年限6年以下的基金经理就没有优秀的。主要是因为基金经理如果有6年以上的从业年限,穿越牛熊周期,那么其业绩的“含金量”就很高。

从这点看,朱少醒最符合优秀基金经理标准,在富国一干就是15年,现在也没有分手的意思,这有“白头偕老”的迹象。

另外,张坤和谢治宇,从业年限都已经超过8年。

而医药女神葛兰目前任职中欧基金5.9年,接近于这个标准。

毫无疑问,所有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业绩,这是当之无愧的首要标准。然而,我们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一定不能从短期来看,要看长期业绩,至少要考察其6年以上的投资业绩。

从业绩标准来看,最好选择平均年化15%以上的基金经理。其实,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年化业绩居然高达20%以上,甚至更高。特别是持续10年以上如此高的业绩,恐怕连巴菲特都感到惊叹。

截至今日,我们选择了10个较为优秀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及业绩表现如下:

1、富国朱少醒,从业15.6年,至今仅管理一只基金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收益2161%,堪称一绝。

2、兴证基金董承非,从业14年,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8年360.14%。

3、景顺长城刘彦春,从业12.1年,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6年303%回报。

4、易方达张坤,从业8.7年,8年800%收益。代表作易方达中小盘混合,成立13年,净值增长1027%,不衡茄闹过张坤是中间接手管理的。

5、兴证基金谢治宇,从业超过8年,兴全合润7年1000%。

6、易方达萧楠,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8年526.34%。

7、广发基金刘格菘从业7年,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年多280.33%。需要注意的是,刘格菘之前在中邮基金等其他基金,表现一般。

8、中欧基金葛兰,从业将近6年,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335%。

9、银华基金焦巍从业将近6年,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年半264.40%。但之前在大成和平安表现一般。

10、汇添富胡昕炜从业5年,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5年317.60%。

上述年化就是复利,利滚利。比如,15年前买10万朱少醒,现在就变成了200万,这可是没加杠杆的20倍啊,这个收益率比一线城市的房子还要高。

总的来说,这些优秀的基金经理的业绩都是逆天的。估计巴菲特看完都觉得惊讶,要知道,这才是一个高速成长的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具备这样惊艳业绩的土壤。

所谓回撤就是,这个基金上涨过程中,突然掉头,而且掉头幅度还不小。估计今年年初进入基市的基民都记忆犹新,春节后满怀期待延续春节前行情。但事与愿违,各大明星基金突然掉头向下,基金净值回撤20%以上比比皆是。一时间,基民怨声载道。

其实,回撤对于基金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哪有只涨不跌的基金?只不过有两点一定注意:

第一,优秀的基金不怕回撤,因为优秀的基金经理一定是经历过市场检验的,迟早会涨回来。可惜的是,A股很多基民把基金投资做成了股票投资,追涨杀跌。回撤时纷纷赎回,现在看来,很多优秀基金已经回到 历史 高点,甚至创下 历史 新高。

第二,回撤幅度也是检验基金优秀程度的标准之一。回撤,肯定是越小越好,最好不回撤,但那是不现实的。

回顾一下国宝级基金经理回撤情形,朱少醒回撤最大的是在2008年,回撤将近60%;2015年半年,回撤45%左右;2018年时,回撤了38%;2021年初,回撤不到15%。看到了吗?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就这样慢慢成长起来,回撤幅度逐步缩小。

再看张坤,2015年回撤30%左右;2018年差不多也回撤了30%;2021年初,回撤不到25%。

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基金经理,买基金实质就是用资金“投票”基金经理。

基民把钱交给你管理,不管是赚还是亏,基民都要付出一定管理费。不善良的基金经理把注意力总放在扩大管理规模, 比如高位发新基金,一买就陷入巨亏,这是典型的无良基金类型。

相反,有良心的基金经理总是处处为基民着想,在股市高位的时候,“劝阻”基民不要买。当然,人家“劝阻”不是拿个大喇叭喊,而是通过“限购”方式实现。

以张坤为例。

2020年初,疫情突发,人心惶惶。张坤却在2020年2月10日发公告,他的基金从原本限购10万,放宽到了100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别人恐惧时你贪婪”,这需要多大勇气。最终股市基本一路上涨。

涨到9月份,横盘震荡,张坤又发公告,将基金限购降到5万元。意思是,我要做风险提示了。

然后,2020年11月23日,限购5000元。12月28日,限购2000元。2021年2月10日,限购1000元。2021年2月24日,彻底限购。

在别的基金经理经理,趁着股市疯狂时,比股市还疯狂,玩命发新基金,甚至“见天光”。

此时,优秀的基金经理用实际行动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朱少醒,谢治宇,也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职业操守和良知。

优秀者必有优秀的理由。其中,优良风格是决定能否成为优秀经理的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罗斯,这些如雷贯耳的投资大师,都有各自的成功之道。从上述国民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上看,也或多或少有着这些大师的逻辑。

巴菲特看来,要集中式投资。跑赢大盘的最佳方法,不要在手里囤积数百只股票,耐心等待最有可能带来超额回报的几只股票。正如费雪所言,把鸡蛋放入不同篮子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你无法看好每个篮子中的全部鸡蛋。因此,投资者会冒着对熟悉的公司投入太少而对不熟悉的公司投入太多的风险。张坤就是这样的基金经理。持仓非常集中,比如重仓白酒的龙头股。

巴菲特说,复利,是伟大的。“市场先生”喜怒无常,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这点来看, 张坤、朱少醒都一样,不会去主动择时,只要他们认可的公司都会坚定持有,不会过多判断股市涨跌。

但朱少醒,是中国最像彼得林奇的基金经理,持仓比较分散,比较重视组合风险控制。

正如郭树清所讲,通货膨胀如期而至。而且,通货膨胀持续的时间可能比所有专家预测的要长。最可怕的是,一旦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经济就会面临严重的长时间的“滞涨”局面。普通投资者要想守住中产阶级的阶层,配置优质资产势在必行的、迫不及待的。优秀的国民基金经理所掌控的龙头基金无疑是普通投资者首选。

基金经理人的中国十大

在股票类基金经理排名中,考核排在第一位的是银华富裕主题基金经理王华

国富弹性市值、国富深化价值基金经理张晓东排在第二位

交银成长基金经理周炜炜排在第三位

此外,兴业全球视野董承飞、富国天合周蔚文、景顺内需增长王鹏辉也排名羡桐前列。而在考核中,银河行业优选的陈欣、王忠波排在首位,华商盛世成长的孙建波、梁永强、庄涛,东吴行业轮动的任壮排名靠前。

而在混合类基金经理中,华夏大盘、华夏策略基金经理王亚伟当仁不让,毫无争议的夺取考核的两个第一,基金兴华的阳琨排在第二位,中银中国精选的吴城、中银蓝筹精选孙庆瑞、基金安顺尚志民、博时平衡杨锐、华夏回报胡建平也排名靠前。而在考核中,东吴进取策略的王炯、朱昆鹏,基金通乾的刘泽兵,华商动态阿尔法梁永强也成绩不错。

反观债券类基金经理,华富收益基金经理曾刚在最近两年考核中排名第一位,工银信用添利基金经理江明波排名紧随其后,建信稳定增利基金经理钟敬棣、汪沛排在第三位。此外,富国天利、富国天丰基金经理饶刚,易基增强回报基金经理钟鸣远,交银增利李家春,工银增强收益基金经理杜海涛同期排名也很靠前。而在考核中,富国天丰的钟智伦夺得冠军,德盛增利苏玉平,富国天利饶刚,诺安优化收益张乐赛,海富添利邵佳民都表现不错。

至于货币类基金经理,中信现金优势李广云在考核中排名第一,长信悉派雹利息收益基金经理张文琍,工银货币基金经理杜海涛名列前茅。而在考核中,万家货币基金经理邹昱排在第一位,银华货币基金经理孙健,华富货币基金经理胡伟,南方现金增利基金经理韩亚庆,华夏现金增利基金经理曲波相对睁帆排名靠前。

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有哪些人?

每个人都知道炒股赚钱,所以股市上出现了各种行业的人。 不仅有散户和机构,还有民间募捐等。 与散户相比,私岁轿迹有才是股票投资的名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私募牛人的十大排名。

一、葛卫东

葛卫东、江湖被称为“葛老板”,从2000年开始投资股票市场,多次爆仓,曾经轻生。 2004年读了大量巴菲特的书,理解了投资的真正信息,操作能力迅速提高,近6年的年均收益率为120%,华尔街被称为“东条英机”。 现在拥有150亿资产,荣登胡润财富排行榜216名。

二、王亚伟

王亚伟在曾经的“公募一哥”中,华夏基金在5年内获得了74.8 %的总收益,成为业界神话。 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敏锐,被称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 但由于他的操作风格太果敢,2016年基金表现严重,王亚伟从神坛乎并上掉了下来,但现在涅槃复活,带着240亿规模的基金复活,年化收益超过70%,回到了高峰。

三、傅海棠

傅海棠,农民,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 2000年进行期货投资,从2009年到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第一散户”。 独特的“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进行任何技术分析,有“农民哲学家”之称。

四、蒋菲

蒋菲,史上最强的散户,25岁就靠炒股赚了4亿美元,一夜成名。 她背景神秘,人品低调,所以其财源非常有争议,但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手法来看,我们看到她是典型的“浙 *** ”短线游资,做出了那个决定,资产管理非常严格,交易体系一派。

五、赵丹阳

赵丹阳,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回归国内市场。 2007年、2014年两次狙击a股,使股价大吃一惊。 他擅长研究基本面,能正确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李大空把他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索罗斯相比。

六、树林广阔

2010年600万元的多棉持仓以3万元赚220倍到13亿元,2011年1亿元的空棉以1万元赚7亿元,被称为棉花奇人。 2012年再次进入市场,损失7亿美元后,暂时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七、张磊

张磊,一级市场的“投资狂魔”是高甫资本的创始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300亿美元。 他投资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帆亮葫芦”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佳股权管理基金。

八、裴国根

裴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立重阳投资,成为掌门人。 无论股票、期货还是债市,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5%。

九、曹仁超

曹仁超,内地股民称他为“香港股神”。 1969年开始投资生活,以5000港元购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元资产,创造了“40年附加值4万倍”的神话。 他主张“不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遗憾的是2014年得了淋巴结癌,于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

徐翔是曾经的“私人计划”,被称为“宁波涨水停板敢死队”的队长,17岁时将3万市炒至40亿元,管理数百亿元资产的“骄傲群雄”。 遗憾的是,2015年操纵证券市场,涉嫌内幕交易被捕,第一代投资神话落下帷幕。

以上是私募牛人的排名。 大家不是都羡慕他们丰富的打扮吗? 股东如果想有他们那样独特的观点,就必须对股票市场有明确的认识,对经济和政策有敏锐的洞察力。

原来他们才是公募基金的佼佼者:年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

沪深300指数是国内最出名的指数之一,它由300只来自沪深两市的代表性好,流动性高,交易活跃的样本股组成,是反映沪深两市整体走势的“晴雨表”,能够反映市场主流投资的收益情况。

根据东财数据,全市场6269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有3306只基金的业绩基准是由沪深300指数构成的。

可是你知道吗?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沪深300指数,年年跑赢它的几乎寥寥无几!

我们先看沪深300指数最近10年的涨幅:

其中2014年收益最高,51.66%!

连续10年跑赢沪深指数的基金有吗?很可惜,没有!

那我们把标准放低点,最近连续五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六千多只基金,你猜有多少只呢?仅有21只!

唔,21只也不少了,那再增加点时间?最近连续六年从2014年-2020年跑赢沪深300的基金有多少只呢?就2只!

好吧,肯定是沪深300指数在2014年开挂了,超常发挥了。我们把2014年剔除,2013年-2020年(不含2014年)果然,跑赢沪深300的增加到18只:

当然,这个结果核慎你会发现有一个问题,即有些基金经理早就变更了,根本不数冲完全是自己任期内的收益。

况且,15年以前的优秀基金经理确实很少。

所以,如果再加一个条件,在基金经理任期内,年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呢?

基金经理16年年内任职,所管理的基金在2017年-2020年年,这四年都跑赢沪深300指数的, 一共有53只。

而这四年每一年业绩都在同类排名1/4 的只有3只偏股型的基金:

注:收益标红标明高于平均值。

如果把标准稍稍放宽点, 四年当中有三年的业绩都在同类排名前1/4 的,一共10只,分别是两类:

股票型:

灵活配置型 :

基金经理15年内任职,所管理的基金在2016年-2020年这五年都跑赢沪深300指数的, 一共有40只。

五年每一年业绩都在同类排名前1/4 的只有1只偏股型的基金:

标准稍稍放宽, 五年有四年业绩排名同类前1/4 的只有4只:

股票型:

偏股型:

平衡型:

基金经理14年年内任职,所管理的基金在2015年-2020年,这六年年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 一共有 7只。六年都排在同类前1/4的没有。

六年有五年在同类排名1/4 ,有且只有1只:

基金经理13年年内任职,所管理的基金在2014年-2020年,七年每年跑赢沪深指数的没有,去掉2014年,则有3只 :

而这七年间排名同类前1/4的仅有其中两年,不再单独列出。

基金经理在12年年内任职,所管理的基金在2013年-2020年,这八年都跑赢沪深指数的基金的,没有,去掉2014年则有2只:

最近大名鼎鼎的张坤和萧楠毅然在列。

其这几年的同类排名情况如下:

继续往下看:

基金经理在11年任职, 所管理的基金在2012年-2020年,连续九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没有,去掉2014年则有一只 :

排名情况:

基金经理在2010年年内任职, 所管理的基金在2011年-2020年,连续十年跑赢沪深指数的基金没有,去除2014年则有一只:

排名情况:

估计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会说,既然都跑薯氏歼不赢沪深300指数,那我直接买沪深300指数,岂不是最佳?

迦南只能说,这也是一种投资的办法。但是你会发现时间越往前,基金经理越少,连任至今的就更少,这是导致样本无法科学地评估基金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每一年能跑赢沪深300指数基金的主动型基金不在少数,我们要做的是去争取选出这一批优质的基金,而不是满足于获得一个沪深300的平均回报。

最后,从15年开始,有不少优秀的新生代经理开始任职,比如交银的王崇、杨浩,工银的袁芳,中欧的周应波等等。至少目前他们还是能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的。

这个另类的选基方法,有没有让你耳目一新,思路豁然开朗呢?这种方法是不是又选出来一批优秀的基金和基金经理呢?

是的话,来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