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怎么选择呢 选择基金经理要考虑什么 (基金经理排名的影响)

2023-04-12 14:20:54 证券 xialuotejs

;     基金公司的一季报大戏已然落幕,结果又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几家欢喜几家忧。对于基金经理,排名关系着其声名和奖金;对于投资者,排名第一还是第二,意味着自己购买的基金挣到的是多还是少。正因如此,基金排名总是能够吸引无数投资者的关注。

      据天相数据统计,一季度利润总额排名第一的是华夏基金,共实现利润亿元。易方达、嘉实、汇添富和景顺长城分别是第二到第五,一季度分别盈利亿元、亿元、亿元、亿元。

      但根据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来看,今年一季度,华商基金、景顺长城、泰达宏利位于赚钱榜前三位,每1亿元的资产分别为投资者赚得万元、万元、万元。

      显然,两种排名之间的差别巨大。对于投资者而言,后一种排名更具有参考价值,因为第一种排名容易受到基金总资产规模的影响。譬如,1000块钱在5%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上可获得50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而100块钱在5%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上只有5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这样的对比很不公平。

      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直接代表着投资者每一块钱能获得的回报,是可以在不同的基金之间进行对比的。但是,基金总资产和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之间也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而言,基金资产规模越大,则获取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难度也相对越大。在当前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并不丰富的前提下,基金调仓更多的只能靠直接买卖股票来实现。所谓“船小好调头”,小基金调仓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短期调仓的难度相对较小,因此也更易发挥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

      那么,投资者根据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排名选取基金经理,就一定靠谱吗?未必。其实,选择基金经理,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包括分析基金经理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来自于其投资能力,还是来自于偶然的好运气,已然成为历史的业绩表现,在未来是否还能持续,等等。

      共同基金追求的是相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因此将基金经理的表现与各自的基准进行对比才有价值,而不是简单地看绝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因为,基金的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有可能是由于市场整体的上涨,而非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即,如果在某个期间内,基金经理获得了10%的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而大盘上涨了15%,则该基金经理的超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经理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大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负,根本不值得选择。因此,在选择基金经理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基金经理的持续表现能力。有研究表明,在美国的基金经理排名上,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排名前十位的基金经理,在5年以后,没有一位还排在该榜单的前十位里面。纵观过去几年中国基金经理的排名,能持续排在前十的似乎只有王亚伟。

      其次,应该考虑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和风险,永远是成正比关系的。因此,分析基金经理时,要考虑基金为获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最好的对比办法,就是考虑基金的信息比率。这一比率越高,则表明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越高,更值得信赖。

      第三,应该考虑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研团队的一致性。只有用稳定的投资团队、持续一致的投资哲学获得持续卓越表现的投资经理,才值得托付。

      最后,基金收取的费用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市场越是有效,获得超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就越加困难,而基金的各种费用,对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有着直接的拉低作用,万万不可忽略。

      总之,“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基金经理这事儿,也直接关乎投资者的金钱利益,一定要慧眼识英雄,而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地就被一次偶然的卓越表现给欺骗了。

我的基金管理人旗下另外一款基金产品严重亏损,会影响我这只基金吗?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依据基金经理的能力来定。

有的经理其他的基金U都在涨,而仅有这一支才跌,那么初步判断就是这个经理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是其他客观因素导致了基金的暂时性下跌。这种情况的话,我觉得是有救的。只要经理有意,可以调仓来控制。

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会直接影响基金经理的业绩报酬,所以对基金经理有直接的影响。比如说:某基金公司规定,当收益达到100%时,能有20%业绩报酬;当收益高于80%时,有15%的业绩报酬等,所以基金的收益直接决定基金经理能得到多少报酬。一般在年终的时候,都会将各类基金进行年终排名,年终排名就是根据基金的业绩来统计的,排名越靠前,自己所获得的报酬越高。其次是排名越靠前,基金经理的名气越大,来年就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投资者,这样基金的规模就会扩大,基金经理所收取的管理费就越高。总的而言,基金经理的业绩越高,不仅对基金经理,对投资者也有利。当基金经理当年的业绩上涨后,投资者也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收入。

基金经理换人了基金要赎回吗?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     如果你买的基金,基金经理换人了,你会选择赎回还是继续持有呢?对于国内的老基民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一定要面对的选择题。因为,在国内市场,基金经理管理一支基金的平均时间是两年左右,并且,在所有的基金经理当中,时间低于两年的就占了60%。

      如果你是一个服装品牌的老板,你旗下的一家门店换了新的店长,你想要看看这个新店长的水平如何,是不是会依据这个月或者这个季度甚至是一年这家门店的销售量来判断,所以,整体的考量是以业绩为标准,基金也是一样。

      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我截取了Wind的报告数据,Wind数据库是国内非常权威的数据网站,在金融财经数据领域,Wind已建成国内完整、准确的以金融证券数据为核心一流的大型金融工程和财经数据仓库。

      数据截取的是2018年到2019年的数据,然后对更换基金经理半年后和一年后的业绩变化情况做了统计,对于业绩是否发生改变我们依据的标准如下:

      业绩提升:排名提升程度20%

      业绩不变:-20%≤排名提升程度≤20%

      业绩下降:排名提升程度      我们来看一下数据统计表:

      从以上的数据统计当中,我可以看出,换基金经理之后不论是半年还是一年,基金的业绩略微有下降,但是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并没有非常明显的趋势说明更换基金经理会带来大的业绩变动。

      我看数据报告的过程中,还注意到一个趋势,更换基金经理之后,如果本身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基金业绩大概率有小幅度下滑,而排名比较靠后的则业绩有一定提升。

      基金经理是我们判断一支基金重要的标准,但是基金的运作不是基金经理一个人掌控的,而是背后整个基金公司基金团队的力量在控制,只是基金经理占比相对比较高。

      如果你持有的一支基金碰到更换基金经理的情况,无需着急忙慌地就准备把基金赎回或者是替换成其他基金,大可以把它列为关注对象,且静静观察一段时间,综合考虑新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和操作策略去做判断,当然还要结合当前市场的大趋势,如果恰逢市场的转换,比如熊市转牛市或者牛市转熊市都会带来基金净值较大的波动,这个不能算作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不捡牛市的便宜也不背熊市的锅。

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越大越好吗?基金规模对基金经理的影响

;     我们都知道,基金规模的大小和基金的业绩没有直接的联系,基金的规模取决于基金公司的发行数量和市场的景气程度和投资者的热情程度,基金业绩的好坏主要是由运营基金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水平和市场状态决定的。

      但是在基金市场中有一句话,叫做:规模是业绩的敌人,意思就是说当基金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基金的业绩反而有可能下降,其实这也是基金的管理导致的间接的结果,所以,管理基金的规模越大,对基金经理来说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想要管理好大规模的基金,主要考虑几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基金经理的能力,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基金的规模越大,基金的管理难度也会相应的提高,因此也会影响到基金的业绩,面对大规模的基金,我们在考量基金经理的时候,应该多参考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在一轮完整的牛熊市场当中,如果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一直比较大,比如大几百亿的基金规模,业绩仍然能够相对稳定保持在靠前的优秀的排名,也可以说明这样的基金经理管理起大规模的基金是比较值得信任的。

      第二个因素,基金公司的实力,基金的运营不是基金经理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背后的基金公司整个团队配合运作的结果,如果是大型的基金公司,整体的投研实力是很强的,也能够提供给基金经理更加坚实的后盾,大的基金公司在大规模的基金管理上具有更多的历史经验,大规模基金的管理,不是基金经理一个人的战斗,有实力的大基金公司有更高的概率管理好大规模基金。

      第三个因素,基金的投资风格,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不是一味的越大越好,也跟投资风格有关,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坚持长期稳定收益的策略持有大盘蓝筹股,那么,大且稳定的基金规模的对基金经理挑战就比较小,如果基金经理偏向于小盘成长型的换手率比较高的风格,那么,大规模的基金管理难度就比较高。

      如果基金经理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三个因素,那么,大规模的基金管理对基金经理的影响和挑战就比较小。

      在挑选一支基金的时候,虽然说基金规模不是我们主要考量的因素,但是对于规模过小的基金我们还是要谨慎选择。基金的规模比较小可能意味着基金投资的方向比较冷门,也更容易面临清盘的风险,如果是对于2亿规模甚至是1亿规模以下的基金,我们都要谨慎选择。

      适当的基金规模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在衡量一支基金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纳入考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