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不做私募(私募基金经理进监狱)

2023-04-09 6:39:26 基金 xialuotejs

巴菲特投资三原则:

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谨记第一条和第二条。

这让一些人一头雾水,其实归根究底就是风险的控制,除去风险控制,巴菲特先生还提出这些观点:

1、忽略股票市场每日的涨跌,不担心经济形势,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

2、买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3、注重风险分散,实行管理投资组合。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0-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网传私募大V徐晓峰被抓,被抓的原因是什么?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则传闻,传闻称私募大V徐晓峰已经被警方控制了,而他被警方控制的原因,是他开设对赌ETF盘,也就是利用他人一起坐庄,然后坑一些散户的钱,这完全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在我国是被禁止的,所以私募大V徐晓峰若是真的这么做了的话,那么他被抓也是不冤枉的,但是这件事情,目前还没有得到警方的官方通报,所以大家还需要静待警方的说法。

首先,在股市中赚钱的人很多,但是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股市的诱惑,所以悄悄做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例如前段时间就有人恶意破坏股市,利用欺骗的手段来抛售股票,最终自食恶果,获得了我国豪华的“监狱套餐”一份。然而,尽管法律严令禁止欺诈,而且国家对股市的管控也很严格,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前赴后继做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实在是可恶至极。

其次,早先就有传闻说私募大V徐晓峰在股市中有违法行为,他曾经伙同其他人一起恶意坐庄,目的就是靠这个手段坑掉散户手里的钱,私募大V徐晓峰可能以为这个计划是天衣无缝的,但是还是被人举报了,由于私募大V徐晓峰的涉案金额比价庞大,所以警方很快就立案侦查了,但是目前警方没有给出任何消息,所以这些也都是传闻而已。

最后,事情发生以后,很多粉丝都让私募大V徐晓峰出来冒个泡,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遗憾的是,私募大V徐晓峰始终乜有露面,而且根据网友们的调查显示,览领晓峰对冲基金一号在2020年的5月份完成了最后一次更新,再也没有其他操作了,所以说私募大V徐晓峰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私募一哥徐翔出狱之后都在做什么

昨天晚上和几个私募大佬在一起喝茶的时候,聊的最多的就是私募界曾经的风云人物徐翔徐老板,徐老板是我比较钦佩的私募基金经理之一,能力超强,做事情效率非常高。他旗下运营的私募基金 泽熙1号在2014年收益率超过200%,泽熙3期以535.94%收益夺得四年期 股票 私募冠军。当时轰动了整个 私募界。徐老板 7月9日出狱之后,一直是没怎么和外界接触的。我和他也只见过一次面,而且时间比较短暂。其实徐老板出来之后,是非常忙的,他进去了几年积累了很多事情都要去解决处理。在公众视野种,大家只知道 徐翔 否决了文峰股份收购控股股东文峰集团旗下 奔驰 等4家 汽车 4S店的100%股权。这个事情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徐老板的产业远超出你的想象。徐翔是你的偶像吗?你有曾今参与过泽熙系私募基金吗?欢迎讨论,一起聊天,聊股市!#私募##股票##热点#

私募基金经理被抓怎么办

判刑,然后按照基金管理法对其进行处罚,同时进行行业通报,并视情况取消其在证券基金领域的从业资格

我为什么不做私募

中国人的储蓄率其实比美国高得多,中国也有大量的高净值客户,中国人更对投资理财普遍有兴趣,但为什么中国要搞私募基金如此之难?

并不是银行、信托公司在私募基金的募集、管理过程中要付出较多的费用,也不是中国私募基金很难在低租金的地方租用办公室(这样看起来象是个骗子公司),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合格委托人和合格的股票基金管理人一样难找。

大多数人缺乏最基本的风险意识

在上轮牛市的2006年,我当时在上海一个律师事务所里,在单位里因为股票投资得不错,有同事就说,他可以介绍一个朋友给我,让我代为投资股票,我当然也有兴趣。

在2006年末,我才只有大概40万的个人净资产,面对牛市,又没有现在已经比较普遍的融资融券业务,对资金的渴望还是比较强烈的。

同事的朋友说100万没问题,分成也好商量,但提出如果发生亏损,要由我承担相当于银行存款利息的保底收益并由我完全承担亏损。

虽然当时我对后市还是很看好,但我还是坚决拒绝了这样要求旱涝保收,只想坐收超额收益而不想承担风险的委托人。

最近一两年,中国的影子银行风险集中暴露,媒体公开报道的就有不少城市动不动几十亿的民间借贷崩盘或陷入困境,有部分信托或是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正常兑付预期收益。

在这些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有不少投资人坚决要求银行兑付“利息”和本金,将这些投资工具当成了银行存款。

其实在中国,大量的居民缺乏最基本的风险意识,却要求明显高于无风险利率的收益率。投资观念的改变,不比宗教信仰的改变容易太多。

在很多中国股票基金投资人心目中,合格的股票基金管理人要有以下所有的能力:

1、每一年都能取得正收益,不论是2008年还是2011年,有条件的要实现,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实现。最好是每一个月都能取得正收益。

2、在上述条件下,最大回撤最好在4%或更低的水平。最好最大回撤在1%以下,并且在一周内就能回补。

3、能取得明显超过上证指数的超额收益。如果某年是创业板或是中小板行情,那么这个要求超越的指数就成了创业板或是中小板指数。

4、要求对投资亏损提供炮灰来保证委托人的投资不出现亏损。

在美国这样的金融市场发达的地方,坚持以上四条的人恐怕根本找不到管理人,根本没人尿他们。

赚钱不是为了进监狱

但在中国,在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既然都是这样的要求,于是有些做私募基金的人就被迫做出一些承诺,反正精心设计的好几十页的合同,这些委托人也看不懂或根本没有耐心看。

客观地讲,中国一些投资人还是很好骗的,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可怜人。

2008年的暴跌后,我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公开报道,有个私募基金经理,当年只亏损大概10个百分点,按说这种业绩,只要还知道好歹的委托人,都应该比较满意。但这个基金经理将老婆、孩子杀掉后自杀。

实在无法理解,我想或许是因为承诺了一些保底条款吧。

只要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关闭,只要我不是死于意外,我早晚是个亿万富翁。更何况我对用别人的钱加速自己致富,又扩大中国贫富差距的事,从心理上实在是比较矛盾。

为一个人渣理财赚钱,更是比无法接受(我在上海当律师的时候,有同事有个客户,上海男人,特别擅长骗女人的钱和色相。拜金主义的中国,劳动模范不好找,人渣多得是)。

因此,我虽然也动过做私募的念头,但基本上不抱幻想,宁可在一个县级市的小镇上用自有资金滚雪球。

要太多钱干什么呢?

正因为不抱这种幻想,大概一个月前,以前在某金融机构共事过的一个同事,他的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个高净值客户,想委托他做股票投资的管理人。

他觉得一个人干不起来,打电话想让我参与时,我虽然口头答应去北京会个面,但心理纯粹是抱着不辜负朋友好意的想法。

即使达成合作意向,我都未必重新去北京居住。

我在一个周五上午坐火车去北京,晚上和朋友吃饭时,朋友对我说不要抱太大希望,我也表示本来就不抱什么希望。

随便把上亿资金委托给两个原本不相识的人,这种概率实在太低。

在去酒店会面的车上,我说中国合格的委托人和管理人都难找,往往在市场下跌时要求绝对收益,在市场上涨时要求超额收益。

由于委托人飞机晚点,我还退掉了当天晚上就回去的火车票。委托人晚上九点半左右才到酒店,谈了大概两个半小时。不过没20分钟,我就发现达成意向和中石油在2个月内重返48一样渺茫。

这位委托人相当年青,可能都不到30岁,他一再强调资金不成问题,一两个亿肯定不止。

他也相当坦诚,人品感觉是不错的。他在北京有现在的办公室和注册好的公司,如果不是投资理念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实是很多人私募基金经理梦寐以求的投资人。

要知道,中国目前的法律规定,通过信托发行的私募基金,购买的门槛是100万元,最多只能向不超过100个客户出售(300万元以上的投资人不受限制),因此即使在工行、招行这样的银行来发售,全国到处路演,准备很多材料,或许都募不到1亿。

这位委托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计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放大杠杆,做到四五倍,成本大概在9%左右。

我自己去年也用了杠杆,但融资融券账户的额度基本上1万元都没动,用的是正回购,融资成本不到年化3.5%,杠杆倍数不到0.5倍,但即使如此,我也很少用满可用杠杆。

我对老婆讲,我这个年龄不能孤注一掷,输光了再去北京打工,月薪一万多,重头再来,似乎挺刺激,很豪迈,但根本不予考虑。

2、要求绝对避免亏损。

果然如我所料,他明确提出不能亏损,当然他说这是大原则,并不是完全要求做到。

这位委托人自己也是股票投资方面的熟手,在香港和朋友一起从大概1千万还是几千万净资产做到5亿净资产的规模,但因为种种原因,又回到1亿。

这说明他自己以往有过大亏。如果因此想寻找能避免大亏损的管理人,也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但从上面说的加几倍杠杆,以后面的一些要求或是投资计划,就很难兼顾了。

3、有认可的机会,要重仓甚至满仓单只股票。

这位委托人以往在香港市场上经常是自有资金并加杠杆满仓一只股票,连续成功并快速致富,于是对这种做法深信不疑。

他问我们假如有某只股票的确定的消息,或是确定的利好,能拿多少仓位。我朋友说不超过二成,我干脆没有回答。他提出要拿六成以上的仓位,很可能就是加杠杆后全面押上。

4、对收益率的过高追求。

委托人提出行情不好的时候,每年赚三四成就行了。如果上证指数一年有20%的涨幅,我有80%的概率能实现这个收益。但这个收益率,就是索罗斯、巴菲特、林奇也达不到。

5、明确提出可能会借助内幕消息做。

我以前当过律师,所以对法律类的风险非常警惕,以后证监会对内幕交易查得越来越严,我当然不大可能为赚点钱就冒监狱生活的风险。

其实如果买好长期看好的20只股票,进监狱10年,收益率可能比中间一年换一次仓收益率更高。不过人赚钱不是为了进监狱。

6、明确提出小盘股是投资重心。

由于以上的一些理念或是计划,我从会面前20分钟开始,就懒得讲我的方法或是策略了。

股票市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能轻易说谁的方法就是对的,谁的方法就是错的,关键是要坚持自己的有效方法,不要心猿意马。

想通吃各种方法的优点而回避所有的缺点,既想拥有孙悟空的铁棒和72变、筋斗云,又不想头上有一个金箍。

根本不做私募基金的梦

为什么巴菲特和他和合伙人芒格都是80岁左右的人了,巴菲特还得了癌症,还快乐地管理着股票基金,而彼得林奇不到50岁就退休了?我想就是来自投资人的压力不同。

巴菲特最初的投资合伙企业,完全是他的亲戚、朋友,有充分的信任,而且巴菲特约定委托人不得干预他的投资。

到后期巴菲特掌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资金更是来自保险公司,而不是直接的委托人,巴菲特不需要面对一些愚蠢的问题和有压力的质询。

但林奇作为公募基金经理,不得不面对这些东西。林奇40多岁就满头白发,他早早地退休,我真是对他充满敬意。

他功成身退,留下一个后人几乎不可能打破的记录,不贪恋名望和财富,实在是高。

在中国做私募,也面对林奇一样的问题,任何一个委托人,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得罪不起。

很多私募基金经理,又普遍年轻,在客户不切实际的要求之下,容易心理失衡,难以集中精力放在投资上。

更何况多数私募基金经理,根本还没有得道。所以多数私募基金业绩不佳,于是他们吹牛来募集资金,于是他们不断地为自己辩解。

虽然这次北京之行不成功,不过还是挺愉快的。

也许到我50岁以后,我突破了做私募基金的道德障碍和心理障碍,中国这的金融市场也比较发达了,也为了为女儿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我会搞一个私募基金,但目前,我根本不做私募基金的梦。

中国也不太适合轻易做私募基金的梦。

有谁知道一部很老的外国电影:故事讲述一个基金经理被谋害进监狱然后再监狱里带领犯人炒股,喜剧来的

首先,该片一定不是《肖申克的救赎》,因为《肖申克》不是喜剧,而影片主人公安迪也不是基金经理,而是银行家(两者是不同的)

其次,该片确是《王牌出击》

剧情如下:一位充满野心、热情年情证券经纪人赫比阿门正平步青云地向成功之路突然美好未来幻灭了因为老板罗设了圈套使因为股票陷入囤圄阿门艾文森监狱中由于耿直而激怒了警卫长狼人及典狱长布瑞克们极力要整当时唯一能拯救免于受体罚只有监狱助理艾伦司高滑头监狱中一名骗子另外一名恶棍滑头久夏卡不少钱受到别人威胁要杀因而求助于阿门阿门虽然应允但唯一要求及解决方法将钱投资于股市这期间需要特殊管道以取得各种电脑设备等等狱中由于艾伦司高帮助阿门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