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的机构指的谁(基金经理拿到资金后再投资)

2023-04-05 5:57:37 基金 xialuotejs

机构就是除个人投资者以外,资金庞大,有团队,有丰富交易经验的机构投资者,如: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QFII,社保基金、银行理财、券商理财、私募基金等专项投资者。

以基金来说,当投资者购买基金后,就意味着将资金交给基金经理管理,而这只基金成立后,由于资金量庞大,所以都有独立的机构席位。基金经理拿到资金后就开始买卖股票,投资者点击F10可查询前十大股东,当该股票股东中有很多公司或基金持股就表示该股票被很多机构持仓。

拓展资料:

股市现状:

股票供不应求

我国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资金额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现出明显的股票供不应求局面,据初步统计,到1996年10月底,沪深股市登记在册的股民约有1800万,而同期沪深股市的流通股规模约为300亿股,平均每个股民拥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据初步估算,我国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税后利润不到0.30元,平摊下来,股民人均收益最多只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资金2 元计算,股票投资的收益率(不计交易税、费)只有2.5%,只相当于活期储蓄利率。而由于股民在股市中频繁交易,其上缴的手续费及交易税之总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税后利润之和还要多。

股市交投过旺

由于我国股民投机性较强,其入市的动机主要是以搏差价为主,所以许多股民以炒股票为业。股市稍有风吹草动,便买进杀出,追涨杀跌之风盛行,股市的交投极其活跃。如国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换手率不到40%,而我国股市的年均换手率却超过600%,是国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过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如美国纽约股市从开办到现在的200年间,日涨跌幅度超过3%的只有10次,而沪深股市涨跌幅超过3%的时间却要占整个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过旺的第二个后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沪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达1.3万亿,股民上交的交易税、手续费近200亿,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税后利润估计只有近100亿。收入与支出相比,支出多100亿,这样就使整个股民成为亏损一族。

股市尚待规范

我国股市是由地方股市发展起来的,且中央 *** 对股市的监管从1992年下半年才开始,股市的运作还尚待规范。从宏观管理方面来讲,其一是对股市的规律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具体表现在相关的政策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如股市扩容及上市指标的控制仍沿用额度控制的方法。其二是对股市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如国家股、法人股并轨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其三是对股市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如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对制止机构大户联手操纵股市等问题力度明显不够。

基金是你投出一部分钱交给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再用你的钱去投资,购买基金时是?

基金公司发行一支基金,他会首先给出投资策略方向,也就是通俗地说,他们会用你的钱买什么样的股票,有什么样的好处,特点是什么。还要规定申购赎回期限(有的你可以随时申购赎回,有的是封闭几年你不可以赎回。),并且一定有一个申购的时间,到了时间就先冻结,以便于公司开始建仓,也就是他们需要买入股票等金融产品。

民众就按他的介绍和规定的价格去买,这笔钱 *** 到一起,会有基金经理决策买什么类型的股(每只基金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是稳健型的,有的是成长型的,有的是保底型的,这些决定了买什么类型的股,并且风险不一),你要根据自己理财的特点和需要去选择。

但基金公司并不是简单的二道贩子。基金公司会有专业的团队,有专门的研究员对每只股票,每个行业进行长期跟踪,分析预测,还有宏观经济策略方面的研究员对大方向把关。而这些研究分析预测都是给予很多专业的数据资源,对各上市公司调查走访的来得专业分析。基金公司的研究员的分析还不是对基金经理唯一的技术支持,券商也就是各大证券公司的研究员更加的深入和专业,他们的团队更加细化,他们和基金公司除了交易的合作以外,这种研究服务的支持是另一块大的合作。所以专业的分析研究实力好似相当雄厚的,这可以保证他们的风险降到最小。是真正的理性投资。

研究员给出了研究分析的报告,基金经理就是一个投资决策者,他要把握全局,和交易部的交易员保持密切联系,告诉那些交易员什么时候买入什么股票,以什么价位买卖。

而交易员,就必须根据他们的专业技能找准一天内合适的时机完成基金经理发出的投资指令,并且他们的专业水平在与是否可以出色的完成基金经理的任务,在降低最小的损失的情况下买出最便宜的目标股,或抛出高价位的股。

这就是买基金风险小的原因,试想,一个股民,需要完成上述四个基本过程,而人家是一家专业机构来完成,你觉得这二道贩子不值这个钱吗?一个股民固然有可能成为投资家,但是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基金公司的人才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高级人才。多少人努力来完成这个投资。我还没提那些公司拥有最先进的交易系统和分析工具以及最牛的咨询时时更新系统,说哪一样散户都做不到。

事实上,聊这么多,再说多点吧,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其实散户基本上都在历史中自然淘汰了,最后剩下的都是专业的金融理财机构在投资。在国外每户基本都要投资理财,但是他们不是自己去买股票,而是买类似投资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现在国内也开始发展了,但是还不够成熟。散户逐渐在惨痛的教训中学到了一些理性投资的概念,但是最终的趋势仍然是专业理性投资的天下。

最终人们会去买的产品都是打包的金融理财产品。只不过目前国内的专业机构无法提供那么多不同的适合每个人要求的理财产品,并且准入门槛也有限制。这也与国家政策要求有关。外资的理财产品相当丰富,复杂到发指的地步,开发人员做出很多东西,是国内还没有接触到的。当然他们现在付出了一个惨痛的教训,那就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次贷,这也是他们的弊病,相信以后他们经过这次教训会好好规范金融产品开发的制度的!

多看看质量高的财经节目吧,你会看到高人的最前沿的理念。

基金分红再投资好还是现金好

现金。

1.认购基金选择现金分红,比较适合不看好后市投资的人,以及平时使用现金流比较大的投资者。

2.选择现金分红模式,在市场大幅波动时,可以降低仓位资产,规避风险!

3.还有,现金分红就是现金分红,可以免个人所得税。

扩展信息:

1.红利再投资有更高的收益回报:

红利再投资将基金中获得的现金红利或购买的个股进行再投资,以增加原基金或股票的份额,俗称“滚存利息”。这样做可以避免再投资的申购费用,再投资获得的基金份额还可以享受或增加下一次分红的金额,可以使基金份额随着分红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2.红利再投资的利润资金安全性更高:

基金经理鼓励投资者追加投资,所以一般规定红利再投资不收费。如果投资人在收到现金分红后,还想追加投资,则视为新的认购,需要缴纳认购费。所以选择红利再投资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成本,红利再投资也可以在购买个股的情况下进行。

3.红利再投资的资金周转率高:

选择红利再投资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成本。同时,长期投资开放式基金,如果选择红利再投资,可以享受基金投资增值的复利增长效应。

股息再投资的相关条件:

1.牛市环境是投资者红利再投资的最佳条件。分配的现金将直接转换为基金份额,让投资者在牛市中保留更多的基金份额,从而分享牛市带来的资金增值。可以说,牛市环境对基金净值增长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降低资金购买成本的有效措施。红利再投资不需要投资者再次支付认购费用,节省了投资者的择时成本,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利的市场环境进行投资。是一种省时、省成本、省力的再投资形式。

3.可以有效发挥“闲散”资金的作用。投资者选择现金分红后,如果短期内没有一定的投资计划和安排,派发的现金红利往往会被“闲置”,从而失去应有的增值效果。

与其让资金“闲置”在账户里,不如选择分红再投资,更好地分享资本增值的收益。因此,红利再投资是投资者“闲钱”的强制投资,是应该应用的积极有效的投资策略。

基金经理是等着基民的钱买股票还是先买好股票等着基民来投资?

基金经理是等着基民的钱买股票还是先买好股票等着基民来投资?和其他基金投资者一样,基金公司也是基金的出资人,但同时还会等着基民的钱一起投资,基金公司是基金的管理人,基金经理受雇于基金公司管理基金,基金公司按一定比例提取基金管理费,所以,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过程是在新基金募集时,由基金公司先出一部分钱,整个募集期间,基金公司也等着基民的钱投进来,当所有募集的资金达到了基金募集的标准,基金经理才开始拿着钱做投资,新基金都有募集期,募集期里,基金公司将自有资金投入基金同时招募其他基金投资者,募集期结束后验资,资金达到了标准时,基金合同生效,否则基金合同不生效,合同不生效是需要退钱给基民的,如果合同生效,基金就进入建仓期,在这个时候基金经理就用现金开始买入股票等相关资产了,基金建仓期通常是3个月,3个月内应该要达到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标示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所以投资者在购买基金的时候注意基金的契约中会有相应的陈述,如:本基金将会在基金合同生效之后的6个月内使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符合契约规定的相关标准。也就是说在这6个月里,基金经理拿着基民的钱开始正式买股票并投资管理基金。

基金经理拿我们的钱是去一级市场投资还是去二级市场投资?

都有投资。新股也有基金公司参与的,只不过他们的中签率要高得多,但有中签上限。二级市场主要是长期潜伏一些股票,基金公司是有调研资金的,要到上市公司调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