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点头疼,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挖掘到黑马基金经理这个问题。想了各种方法,现在就把我所想到的一些思路做个汇总,抛砖引玉,希望友友们能说出更优秀的方案。
思路一:高换手率
1.基金经理从业<3年,>1年;2.年化收率>30%;3.换手率>500%;4.管理规模>5亿元,<20亿元
此思路最大的因子是换手率,俗称镰刀型选手,如果每次都踩准,那么收益率就是扶摇直上,九霄云外。如果踩错几次,那么就跟我们一样变成追涨杀跌的韭菜......
思路二:超额收益率
1.基金经理投资年限>3年,<5年;2.管理规模<50亿元;3.年化收益>25%;4.近三年超额收益率排名前10%;5.当前经理连续管理3年以上
此思路最大的因子是超额收益率,而且不是看一年的超额收益率,最少看三年,再根据每一年的表现来剔除某一年特别亮眼,但是其他年份比较平庸的选手。通过此筛选出的可能有近几年本身行业高景气度的基金,是否需要剔除,需要结合行业本身的发展前景来分析。
思路三:研究员
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都是从研究员开始干起,有的很快就当上基金经理了,还有的可能沉淀的时间会久一点。如果当研究员的经历十分的丰富,而且研究的方向还不是单一行业,经过几年时间,可能涵盖了比如周期、消费、电子等等行业,那么他的投资思路会更宽广一些,有些基金经理虽然做投资的时间很短(比如一两年时间),但是他当研究员的时间很长,有的甚至已经做到了研究部的副总,总监,那么这些基金经理就非常值得关注!
思路四:大佬江湖令
就是常常在媒介平台经常看到或听到大咖推荐的些精英型基金经理;了解完他们最近3-5年收益率30%的,可以进入备选名单。
友友专家朋友们,你们在炒股或基金买卖中有啥更好的绝招,也请欢迎出来为大家一起分享分享,谢谢你们!!!
; 就现状而言,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年轻基金经理上岗,掌舵基金投资已经不是普遍现象。一直好的基金,在没有经验的基金经理手中,不出两年,就已经物是人非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直接关系到基金的健康成长。甚至很多投资者疑问在更换基金经理后是否应该更换基金。
国内国外基金经理任职年限比较
在国外,基金经理被视为“银发行业”,担任的年限越久越“值钱”。市场的历练是一位合格的基金经理必须具备的资本。管理年限10年以上才是优秀的基金经理。而在国内,基金行业对于基金经理的要求要宽松得多。大批缺乏足够实战经验的年轻的基金经理正占据着这个职位的一大块比例。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内地现任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日期只有约588天,44%左右的现任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还不到一年,只有近28%的现任经理可以够上“任职期限两年以上”的标准。而任职年限超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更是凤毛麟角。
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与投资者的信任度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往往会把基金经理看做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历史业绩标志着他能给这只基金带来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因此,在投资价值的评估上,投资者通常会将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与自身的信任度紧密联系起来。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越长,历史业绩越突出,投资者赋予的信任度就越高。
面对年轻基金经理手持的基金,就算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投资者也会掂量掂量这里面的含水量有多少。所以,对于基金经理一职,从业年限越长,受投资者的亲耐程度越高。
为什么年轻基金经理比例这么高?
1、国外的基金经理年龄普遍高于国内的一个客观原因在于中国的基金投资市场起步较晚。我国基金市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短短20几年的初级发展时间内,基金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任职年限长的基金经理不多。
2、另一方面,基金行业从业人员新陈代谢的速度相对比较快,基金经理的更换速度可想而知。随着金融理念在社会的拓展,年轻一代人对于投身基金的热情膨胀,自然在数量上压过了年老一代。
3、此外,基金经理每天工作时间长,有很大压力,基本的工作包括每天早晨开会,研究市场的各种议题;平常有时间,一定会去拜访许多上市公司或行业;每个礼拜还要参加内部会议以检讨市场总体形势及个股的选择问题,并不定期地去听券商的分析报告。强大的生活压力让很多资深的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或者被迫转业。
; 一支基金的各项考察指标中,基金经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之一了,基金经理就好比是一只基金的灵魂人物,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基金经理管理一只基金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一支成立时间稍微长一点的基金大多都会发生更换基金经理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基金会出现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现象。一支基金更换基金经理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原因呢?
基金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都是基金市场上的珍宝,国内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为1年又251天,平均从业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短了。
更换基金经理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1、明星基金经理离职
基金经理跳槽也是市场的常态,比如有很多明星基金经理选择从公募转战到私募基金市场,这时候,基金公司为了尽可能的挽留持有人,维持基金现有的规模,一般会选择用明星基金经理替换明星基金经理。
2、分担任务
基金市场上经常存在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基金的情况,为了给明星基金经理减负,更加专注的打造出基金公司的明星产品和代表作,基金公司会采取通过新手接管部分规模不太理想的基金产品。
3、提拔新人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基金经理平均从业时间较短的问题,可见,市场上有大批的新手,为了更好的提拔新人,基金公司也会选择让新手基金经理接管一些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的基金,作为新手基金经理生涯的起步,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90后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基金也不例外。90后当基金经理对于风险认知不够,同时经历牛熊转换没有更好的策略,还是缺少经验导致基金短期出现大的波动。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手中也拥有了更多闲钱,为了追求资金效率最优化。很多人开始理财投资,基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关注,但很多人对基金了解不够深入,以为基金是专业人士投资就没有风险,这种投资意识导致他们出现亏损,基金也不能够保证赚钱,基金也有很大风险。投资基金一定要认真做功课,不要拿自己血汗钱开玩笑,否则亏损的时候,自己才知道痛苦。
一、90后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风控意识太差。
相对而言,基金持有的股票都比较分散,大盘下跌的时候能够抵挡一定的风险。90后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这肯定是风险系统出现了问题,正常情况下,基金不可能10天亏损20%,忽视风险,对于风控没有认真执行,这是导致10天亏损20%的真正原因。
二、90后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这是执行力差的表现。
买股票大家肯定都会设立一个风险止损点,任何时候股票跌破这个位置就要考虑止损出局。90后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很明显没有执行力,看着股票下跌而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执行力差的表现,如果执行力不提高,早晚还会亏更多钱。
三、90后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太年轻没有经验。
股市其实就是反复学习,反复练习,反复思考的地方,股市上能够稳定盈利正常情况下都需要十年时间。90后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年轻没有股市操作经验,操作给理论是两码事,操作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控制力和分析力,对于心态要求非常高,这是股市中最关键的部分。
整体来看,投资基金还是有风险,特别是市场出现大涨的时候,建议不要买基金,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高位接盘,市场清淡买基金,赚钱概率比较大。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