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做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有什么要求 (空仓私募基金经理)

2023-04-01 22:53:37 基金 xialuotejs

申请做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有什么要求?

必须有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除此没有其他限制。连徐翔中专文凭都能当私募基金经理。只要你炒股技术好就行。

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很重要么

基金经理很重要。各个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市场阶段,他们在市场上的表现会不相同,并且基金经理和其团队也会有其自身的变动,进而会对业绩产生影响,所以在选好私募基金之后仍需要保持跟踪,进行及时调整。格上的第三方基金研究团队,将为客户提供私募的持续跟踪和评价以及适时的资产配置方案调整。

私募基金经理年薪?

这个说不定的,根据他所管理基金的盘子不同而不同,也跟他做出收益的不同而不同,但可以给个数据参考一下,私募教父赵丹阳,08年能以200万美金拍下与巴菲特的午餐权,你觉得他们的财富水平会在多少?

其他二三梯队的基金经理年薪百万很常见吧

私募基金经理廖俊

公募基金经理多还是私募基金经理多?

1、出身

公募基金经理:毕业后就在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的圈子里混。

私募基金经理:有来自券商、基金的,也有来自民间的投资高手。

2、投资领域

公募基金经理:以股票为主,少数人投资债券或者货币市场。

私募基金经理:投资股票的最多,做期货、期权、债券、股权、非标的也不少。

3、掌管的资金量

公募基金经理:管理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很普遍。

私募基金经理:管几千万的有不少,能管几亿的已经非常不错了。

4、收入的来源

公募基金经理:我们基金只收管理费,赚多赚少一个样,奖金也差别不大。

私募基金经理:我们基金主要收业绩提成,赔钱时没奖金,赚钱时吃到撑。

5、参加券商策略会的感觉

公募基金经理:我是大甲方,券商要把我们服务好。

私募基金经理:我是来混服务的,不让我们参加,我们可以走。

6、参加上市公司调研的感觉

公募基金经理:我们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董事长要对我们毕恭毕敬。

私募基金经理:我们也算是个股东,看看如果上市公司的发展势头不对,我们先撤。

7、对待客户的态度

公募基金经理:爱买就买,不买拉倒!

私募基金经理:您别赎回,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8、遇到牛市的感觉

公募基金经理:业绩跑不赢指数,郁闷啊。

私募基金经理:轻松赚钱,太爽了。

9、遇到熊市的感觉

公募基金经理:产品不让空仓,看着净值在往下走,郁闷啊。

私募基金经理:做空做空,太爽了。

10、看到这篇文章的反应

公募基金经理:公募基金哪有你说的这么牛!

私募基金经理:私募基金哪有你说的这么爽!

近期热文精选:

1、饭桌上,金融人的众生相!

2、在金融行业工作几年后的8个变化

3、大涨和大跌之间,只隔了一条秋裤

4、北京人出差上海的8件糗事,所有人都经历过!

5、金融人必看的五部电影

为什么买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好?

私募基金是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比起公募基金来有赚更多的可能,但是相应的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选私募-查排名-点击一键与私募直聊】

私募和公募的区别:

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的投资者

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

公募基金的一般投资门槛最低为10元;

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较高,最低金额为100万元。

公募基金募集资金是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进行的;

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

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

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公募基金在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

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有严格的限制;

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可由协议约定。

私募基金经理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希望基金能比大盘涨得多跌得少;

公募基金经理则是看相对收益,目标是超越业绩比较基准,以及追求同行业的排名。

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

而私募基金则主要收取业绩报酬,管理费不是主要收入来源。

对公募基金来说,业绩仅仅是排名时的荣誉,而对私募基金来说,业绩则是报酬的基础。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有千秋,投资者应该在独立理财顾问的指导推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基金进行投资。

想了解更多私募基金及公募基金,推荐下载私募排排网APP。私募排排网旗下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独立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拥有海量的私募产品数据,严苛的产品准入标准,专业的服务团队;私募排排网创新打造私募直营店-打破投资者与私募间沟通壁垒;众多绩优私募入驻排排网,投资者可与心仪私募直接对话交流;打造业内知名一站式线上直播路演,邀私募大佬/知名机构/财经大V等与投资者深度交流投资策略及后市观点,排排学堂-带领投资小白逐步进阶。

私募大佬但斌疑似空仓,投资理念交织地缘通胀,该如何进行取舍?

我觉得就要看每个投资人的个人选择,我们可以参考但斌的持仓,但没有必要完全模仿但斌的仓位控制。

以我个人来看,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投资背景和投资策略,当我们看到别人清仓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别人本身是投资界的大佬而盲目学习,因为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重大亏损,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来选择自己的投资行为。

但斌的所有持仓可能已经空仓。

但斌是一位管理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有投资人发现的很多基金产品的波动非常小,同时也怀疑但斌是否已经清仓。在此之后,但斌表示自己的仓位基本上维持在30%以内。为了进一步避免系统性的风险,但斌在通过清仓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

我认为投资人需要自行判断投资选择。

但斌确实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基金经理,他的历史业绩非常好,所以很多人会模仿但斌的持仓行为。然而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我认为每个投资人都会有自己的投资背景,我们没有必要去盲目相信别人对市场的判断,因为大家的投资背景各不相同,我们需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自身的仓位问题,同时也需要做好自己的仓位管理。

我个人会看好后市行情。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A股市场可能会作为一个新的资金池出现,这就意味着A股市场很有可能会走出长期的慢牛行情。虽然很多人认为各项性的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表现,但如果我们所持有的股票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我个人认为大家没有必要因为市场的情绪面而盲目清仓,更没有必要为了模仿别人的操作而改变自己的仓位。

私募基金经理一定比公募基金经理牛吗?

私募基金经理不一定比公募基金经理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公募基金是受到 *** 主管部门的监管的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发售、向不特定的投资者会公开发行的基金。基本上我们大家现在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基金,90%都是公募基金,基本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

因为公募基金是开放申购跟赎回的,除非是在封闭期,否则他的盘面的会随着不断的买进卖出会发生变化,所以说公募基金的操盘难度大,收益就会比较低了,一般来讲不会达到50%以上。大部分的公募基金,他的收益区间是多少呢?如果是股票型的话大概在20%到30%,而我们的债券类的就更低了,只有10%左右;还有一些分类的可能会高一些,能够达到30%以上,但也凤毛麟角。

二,所以说公募基金总体上来讲很少出现翻倍的现象,就算要收益翻倍也要等个几年。但他的信息高度透明,我们的风险也是高度分散的,因为他是相当于四权分立,包括个钱的托管人,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托管银行,和我们的资金的管理人、交易所以及 *** 的监管部门等。

三,现在私募基本起购的金额也非常高,一般要三百万起购,所以说这个才是真正的私募。

一般来讲一个私募基金,投资人数其实很少,可能就十个人二十个人,但这十个二十个人的总金额加起来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而且我们私募基金有明确的规定是不能够公开宣传的,所以打电话给你说,让你投个十万二十万,收益能达到20%的私募,这一定是诈骗!!

很多非法的机构他会以私募为幌子骗取大家的钱财,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另外私募基金按照出资方式也分为契约和公司型,我们国家一般都是契约为主,这个跟我们的公募基金也是差不多。

那具体按照投资标的(touzibiaodi),私募还分为阳光私募、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PE和私募风险投资VC等。

私募基金整体关注度高吗?

你好,私募基金整体关注度是比较高的,能够让我们取得比较高的投资收益啊。

私募基金(Private Fund)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体募集的资金。与之对应的公募基金(Public Fund)是向社会大众公开募集的资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共同基金,即证券投资基金。

从研究范式来划分,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这三种分析方法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其主要研究对象,都只侧重于市场运作的某一特定方面或者范畴,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但对于全面认识和深入探索市场运行规律,又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前提假设、范式特征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重要区别。其中,基本分析属于一般经济学范式,技术分析属于数理或牛顿范式,演化分析属于生物学或达尔文范式。

广义的私募基金除指证券投资基金外,还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往往是指相对于受中国 *** 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 *** 投资。其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基于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契约型 *** 投资基金,二是基于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 *** 投资基金。

背景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全是由投资者个人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雏形。

现代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产业先后经历了4个重要时期的发展。1946~1981年的初PE时期,一些小型的私人资产投资以及小型企业对私募的接触使PE得到起步。1982~1993年的第一次经济萧条和繁荣的循环使PE发展到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债券为资金杠杆的收购浪潮,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几乎崩溃的杠杆收购产业环境下仍疯狂购买著名的美国食品烟草公司雷诺纳贝斯克(RJR Nabisco)中达到高潮。PE在第二次经济循环(1992~2002年)中得到洗涤并经历了其第三个时期的进化。这一时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浮现出一系列金融和经济现象,比如储蓄和贷款危机,内幕交易丑闻以及房地产业危机。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在19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2003~2007年成为PE发展的第四个重要时期,全球经济由之前的互联网泡沫逐步走弱,杠杆收购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而使私募企业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2007年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IPO中我们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阔,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其GDP份额已达到4%~5%。迄今为止,全球已有数千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其中的佼佼者。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

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类似,我国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探索和发展也是从风险投资开始的,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 *** 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改革的决定》中提到了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问题,随后由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等部门筹建了我国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公司)。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量的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进入我国,从此在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中掀起了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浪。

第一次投资浪潮出现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这一阶段的投资对象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海外投资基金大多与中国各部委合作,如北方工业与嘉陵合作。但由于体制没有理顺,行政干预较为严重,投资机构很难找到好项目,而且当时很少有海外上市,又不能在国内全流通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后找不到出路,这导致投资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时以失败告终,这些基金大多在1997年之前撤出或解散。

1999年《 *** 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出台,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极大鼓舞了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掀起了第二次短暂的投资风潮。国内相继成立了一大批由 *** 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市 *** 设立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和中科院牵头成立的上海联创、中科招商。2000年年初出台的《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是我国第一个有关风险投资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为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了相关的原则。同时,我国 *** 也积极筹备在深圳开设创业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推动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但当时由于还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板,基金退出渠道仍不够畅通,一大批投资企业无法收回投资而倒闭。

前两次的私募股权投资热潮由于退出渠道的不顺畅而失败,但这种情况在2004年出现了转机。2004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制度创新--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这为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所以2004年以后出现了第三次投资浪潮,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案例开始出现。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 *** 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控股股权,这也是国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时也诞生了第一家有国际资本控股的中国商业银行。由此发端,很多相似的PE案例接踵而来,PE投资市场渐趋活跃,从发展规模和数量来看,本轮发展规模和数量都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

进入新世纪后,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日益吸引留学海外的中国学子回国创业发展。一个高科技项目,一个创业小团队,一笔不大的启动资金。这是绝大多数海归刚开始创业时的情形。不要说百度、搜狐这样的网络公司,就是UT斯达康这样的通讯公司,创业伊始,也不过是三两个人,七八杆枪。只是因为不断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融资,这些公司才最终从一大批同类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