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基金经理中,如何选出最厉害的那个 (王一平私募基金经理)

2023-04-01 17:58:10 基金 xialuotejs

对于我们理财的人来说,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因为基金经理是他掌管基金的灵魂,你的收益最终是由基金经理的操作决定的。

那怎样才能挑选一名好的基金经理呢?

在讲这个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1983年,著名的基金经理理查德.丹尼斯与他的老友比尔.埃克哈特进行了一场辩论,最终他们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

于是,丹尼斯在《巴伦氏》、《华尔街期刊》和《纽约时报》上刊登了大幅广告,招聘交易学员。

因为丹尼斯在投资界巨大的名声报名的有1000多人,但他只在这些人中会见了80人,而最终成为学员的却只有13人。

这批学员来自于不同的阶层,他们的人生经历可谓是大相径庭。

“学员们被称为‘海龟’(丹尼斯先生说这项计划开始时他刚刚从亚洲回来,他解释了自己向别人说过的话,‘我们正在成长为交易员,就像在新加坡他们正在成长为海龟一样’)。”----斯坦利.W.安格瑞斯特,《华尔街期刊》。

1989年9月5日之后理查德·丹尼斯开始教授给他们交易的基本概念,以及他自己的交易方法和原则。

这次的培训班成为交易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在随后的四年中海龟们取得了年均复利80%的收益。

理查德·丹尼斯证明通过培训可以使具备基础素质的人成为优秀的交易员(基金经理)。

之后理查德·丹尼斯又开设了几次类似这样交易员培训班。

最终,经过培训并最终通过的人中,很大一批人最后都成为了出色的基金经理,并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挑选出一名好的基金经理来保证我们的收益呢?

具体的有一下几点:

1、身体是最贵的资本

首先肯定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这个是最基本,但实际上也是非常必要的条件。

在外界看来基金经理、研究员谈笑风生,甚至有的人认为下午三点收盘后他们就相当于下班了。

其实并不然,基金经理的工作非常强大,甚至许多每天工作强度在12小时以上,周末加班也是一种常态。

虽然基金经理做投资时交易的时间有限,但其实真正的工作都在交易之外,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调研、路演、分析行情、挑选标的、以及制定投资策略和风控等,都会耗时耗力。

据我二当家知道的就有很多基金经理早上四点半起床,晚九点入睡。你看他醒着的时候脑子里永远都是公告、电话会议、看盘。

没有过硬的身体,想在这个行业里坚持下去,难!

所以,我们在做任何投资的时候,投资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

身体才是你最值钱的资产。

2、永远勤奋

上海的陆家嘴,这个魔都金融中心里聚集了各大名校的高材生,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没有勤奋,谁会比他们优秀。

市场上暂无任泽松,但却一直有他的传说。

曾经中邮基金的明星经理,“中邮一哥”、“公募一哥”,凭借着过去出色的操盘成绩而被大家封神,曾经大家都夸他是继王亚伟之后的最优秀的80后基金经理。他如果不勤奋,就没有在基金界的地位。

曾经任泽松为了去调研一家上市公司的工厂,长途跋涉到没有车通过的乡下,路上为了搭个顺风车,坐上了拉鸡的三轮车,弄得一身鸡粪的味道。

后来为了调研乐视,还亲自到医院,在贾跃亭的病床旁询问乐视的情况,当然乐视踩雷了。

但这从侧面说明,如果没有一个勤奋的基因,当不好一个基金经理。

2018年6月26日,中邮基金发布基金经理离职公告,任泽松卸任管理的8只基金。时候任泽松面对媒体的调查时曾说:我太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

确实,8只基金,组合标的更是不会少,这需要极其勤奋和耗费大量的精力。如果没有勤奋,即使老天爷赏这碗饭,也不可能吃到嘴。

3、高学历

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但是如果想当基金经理,没有高学历很难入这行。就拿上面的任泽松来说,人家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硕士。

金融这个行业,可以说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行业,如果没有高学历和专业知识作为基数,很难对行业和市场行情产生一个正确的认知。更不用说如何看专业的财报和解读各种报表和信息。

虽然很多时候学历不等于能力,但是高学历说明其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行业里,接受新事物和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4、丰富的过往经历

没有一个刚刚入市的小白一开始就就能当基金经理的。

所以在你挑选基金经理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其过往履历。

只有经历过牛熊转换的人才能领会到市场既是一个造富的场所,但同样也是让人梦碎的地方。

穿越过牛熊之人,经历过大起大落之人,才能正真的对这个市场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有了这颗敬畏之心,早基金投资操作中,无形地就为你的财富多增添了一份保障。在基金管理时,也更能理解风控的重要性,也更不会做出急功近利之举,这也是对投资人的负责。

另外,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的形成,也是通过长期的投资经理中沉淀下来的。甚至可以说,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往往会成为其个人的品牌。

5、听其言,观其行

曾国藩识人有三点: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的解释是: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这三者缺一不可。

与其听一个基金经理在路演、宣传中说得天花乱坠,倒不如看看其一贯的言行。

好的基金经理必定会有敏捷的思维、缜密的逻辑和卓越的见识。

没有这几点,在市场里也就只能是被割韭菜的芸芸众生,或者说不会做得多出色。

以上几点都是我们挑选一名好的基金经理必备的条件,如果不满足,我们投资的朋友们还是谨慎些比较好。

毕竟保住本就,才能保证在行情来时有盈利的机会,投资人的利益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华夏银行历任董事长

李民吉,董事长、执行董事,男,1965年1月出生,正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中国信托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现任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

王洪军,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男,1969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正高级会计师。曾任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会计师、总会计师;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资金部部长、财务总监、董事;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现任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关文杰,执行董事、副行长、财务负责人、首席财务官,男,1970年10月出生,硕士学位,高级会计师。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台东区办事处财会科副科长、铁路专业支行会计科科长、财会科科长;华夏银行青岛支行计划财会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处长,华夏银行青岛分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华夏银行会计部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计划财务部总经理、首席财务官、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兼金融市场部总经理。现任华夏银行党委常委、执行董事、副行长、财务负责人、首席财务官。

王一平,执行董事、副行长,男,1963年6月出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能源部办公厅秘书处秘书;国家煤炭工业部办公厅秘书处部长秘书(正处级),国家煤炭工业局办公室秘书处秘书(正处级);中煤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华夏银行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金融同业部总经理,华夏银行太原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现任华夏银行党委常委、执行董事、副行长。

宋继清,执行董事、董事会秘书,男,1965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曾任北京市财政局副处级调研员;北京市门头沟区地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市门头沟区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兼区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北京市门头沟区区长助理兼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区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财务部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办公厅主任、信息研究部主任;华夏银行副首席财务官兼计划财

私募大佬排名

一、 葛卫东 江湖人称“葛老大”的葛卫东,2000年开始投资股市,数次破仓,一度有自杀倾向。2004年,他阅读了大量巴菲特的书籍,使他明白了投资的真谛,交易能力迅速提高。在过去的六年里,他的年均回报率为120%,被华尔街称为“东条英机”。现在拥有150亿资产,在胡润财富排行榜上排名第216位。

二、 王亚伟 曾经的“公募之弟”王亚伟,带领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生了748.90%的总回报,成为了业界的神话。他以低调和犀利的操作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大胆的操作风格,他的基金在2016年的表现令人尴尬,王亚伟从神坛上摔了下来。但现在他重生了,带着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70%以上,重回巅峰。

三、傅海棠 农民傅海棠养猪六年,种棉花大蒜。2000年投资期货,2009年至2010年,18个月投资从5万增加到1.2亿,成为期货“第一散户”,原“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做任何技术分析,拥有“农民哲学家”称号。

四、蒋菲 历史上“最佳散户投资者”蒋菲,25岁时通过炒股赚了4亿元,一夜成名。她的背景很神秘,又是个低调的人,所以她的财富来源是有争议的。但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典型的“浙派”短线游资,出手果断,资产管理严格,交易体系独特。

五、赵丹阳 赵丹阳于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并于1996年回到国内市场。2007年和2014年两次攻击a股,震惊股票圈。他擅长研究基本面,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做出准确的判断。李大霄曾将自己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和索罗斯相提并论。

六、林广袤 2010年以600万元持有3万多手棉花赚了220倍到13亿,2011年以1亿元持有1万手空棉花赚了7亿,被称为棉花人。2012年,他重新入市,亏损7亿。之后,他暂时退出期货,在华山行医。

七、张磊 一级市场“投资狂人”章雷是高淳资本的创始人,管理的资产达300亿美元。他的投资项目包括腾讯、JD.COM、mobike和滴滴,他倡导的投资理念是“存正用奇”、“捞一把”。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表现最好的股票管理基金。

八、裘国根 邱国根,净资产70亿,学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办重阳投资掌舵。我们可以在股票,期货和债券市场看到他。他最擅长投资组合,他的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25%。

九、曹仁超 曹仁超,大陆投资者视他为“港股之神”。1969年,他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用5000港元买下了股票。40年后,他拥有资产42亿人民币,创造了“40年增值4万倍”的神话。他倡导“炒股不投机市场”的理念,对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幸的是,他在2014年患有淋巴瘤,并于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 前“私募哥”徐翔,被誉为“宁波每日极限敢死队”首席舵手。17岁时,他拿着3万元入市投机到40亿元,一度管理数百亿资产“鹤立鸡群”。不幸的是,2015年,一代投资神话在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和内幕交易而被捕后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