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185(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图)

2022-06-26 4:46:01 股票 xialuotejs

835185



本文目录一览:



6月6日晚间,尚纬股份(603333,SH;昨日收盘价7.79元/股;市值48.42亿元)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广胜家属的通知,李广胜因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被湖州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

6月6日晚间,尚纬股份相关人士对《》

尚纬股份股价昨日跌停 数据网 杨靖制图

2020年成公司控股股东

Wind数据显示,尚纬股份是专业从事特种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李广胜于2015年起担任尚纬股份的董事长,2021年12月起担任尚纬股份总经理,而其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则是在2020年。

2017年5月25日,李广元与李广胜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之一》、《股份转让协议之二》和《股东权利委托协议》,李广元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公司10%股份转让给李广胜,同时将其持有的15%股份的表决权转让给李广胜。由此,李广胜开始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

2018年6月20日,李广元又与李广胜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之一》、《股份转让协议之二》,李广元拟将其持有的19.99%股份转让给李广胜。2020年4月2日,此部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完成,尚纬股份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也从李广元变更为李广胜。

2021年11月,为了引入国资,李广胜将其所持有的部分股份转让给了乐山高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不过与此同时,李广元又与李广胜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李广元将其持有的公司28.17%股份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李广胜代为行使。

对于李广胜因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被湖州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一事,6月6日晚间,尚纬股份相关人士向《》

一周多前曾公开露面

此次事发突然。据尚纬股份官网消息,5月29日上午,尚纬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能源西南制造基地首期4万吨负极材料暨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在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开工。尚纬股份董事长李广胜出席活动并对项目开工表示祝贺。

在今年4月20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

上述负极材料项目也是尚纬股份被资本市场关注点之一,毕竟代表着公司从传统电缆领域跨界到新能源。根据公司官微透露,经测算,尚纬股份参与投资建设的新能源西南制造基地首期4万吨负极材料暨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5亿元,年缴纳税收约1亿元,解决就业10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中还提到持续强化海螺创业、奇瑞控股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不过对于该项目,资本市场曾质疑讲故事,一是尚纬股份2021年底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5亿元,能否匹配80亿元的总投资额。另一个是,跨界投资项目超过了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835185,SH;6月7日收盘价:72.52元/股,市值:528亿元)的产能。

当时,尚纬股份相关人士向

李广胜成为控股股东后,尚纬股份还曾在2020年计划跨界收购罗永浩直播电商业务运营主体星空野望部分股份,引发公司股价明显波动,不过这场收购在一个月后就宣告夭折。




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图

“世界第二小麦生产国印度突然禁止小麦出口”、“二战后全球最大粮食危机”......近阶段随着俄、乌局势继续胶着,粮食话题成为国内外媒体界的一大热点。

从农产品期货市场走势看,大商所豆一(以食用品质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从1月14日低位5773元/吨一路上涨到撰稿时(5月18日下午13时)的6252元/吨,上涨幅度约8.3%;同期,大商所玉米价格更是比今年初上涨约12.8%。

从经济和社会角度上讲,粮食大幅上涨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1)内部通货膨胀提升。粮食除了是人们主食支出项以外,也是家禽肉制品和其他副食品的重要原料,粮食的上涨将极大带动这些商品的价格,严重削弱老百姓的购买力,造成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拿美国来说,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最近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全球粮食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即使再紧恐怕也很难达到抑制其对美国通胀的冲击。

(2)世界最贫困国家饥荒危机上升,人道主义灾难风险显著上升。最贫穷国家往往对粮食价格最敏感。5月4日,联合国和欧盟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53个国家或地区的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不安全”危机。这与2020年的数字相比,增加了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南部、南苏丹和也门的约57万民众经历了被列为最严重的“急性粮食不安全”灾难,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以避免广泛的崩溃和死亡。

那么,国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为何?国际粮价近期的走势又将如何呢?

国际粮价上涨的底层驱动因素

截至5月中旬,据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世界小麦价格已经飙升超过40%;大米价格也已经飙升超过15%。小麦、玉米和植物油等主要食品市场的价格正不断创新高,并推动世界范围内通胀的不断蔓延。

令人担忧的粮食上涨趋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大致上可以把这些成因归类成:地区冲突、极端气候和环境危机、经济危机三大类型。

据联合国“抗击粮食危机全球网络”的报告数据显示,地区冲突仍然是粮食不安全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我们须注意,这个结论是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之前的数据中得出的。

该报告发现,战争已经凸显了全球粮食系统的相互关联性和脆弱性,对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造成了严重后果。报告指出,2021年世界上发生最严重饥荒的国家特别容易受到东欧战争风险造成的粮食短缺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这些国家高度依赖粮食和农产品的进口,非常容易受到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冲击。

在世界范围内调研了所有相关国家后,该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导致2021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在部分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的底层驱动因素为:

(1)地区冲突。2021年这项驱动因素使24个国家/地区的约1.39亿人陷入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境地,这比2020年23个国家/地区的约9900万人的数据显著增加。

(2)极端气候。2021年这项驱动因素使8个国家/地区的约2300多万人受到粮食不安全或危机的影响。

(3)经济恶化的冲击。2021年,有21个国家/地区的约3000多万人受到此项因素带来的粮食不安全或危机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今年2月底,俄罗斯和乌克兰、北约国家之间出现了二战后罕见的大规模战争冲突和金融、经济交锋。综合世界多家主流投研机构的数据,这些冲突和战争对今年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摩根大通研究部的一篇研报,俄罗斯和乌克兰战前约占世界市场30%的小麦,以及80%的葵花籽油产量;此外,乌克兰单独供应全世界市场上约20%的玉米。

战争对乌克兰的农业物流的阻碍可能会使该国农业贸易的流通性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混乱状态。每年上半年一般是黑海地区小麦出口的季节性淡期,但是目前预先承诺的俄罗斯小麦供货正在离开俄罗斯的港口。

因为战争和制裁,全世界粮食进口商对价格还有产地(比如对俄罗斯出口商)是否持有更谨慎的态度?对此,隔壁老邢还无法找到精确结论。

而每年上半年通常又是黑海地区玉米和葵花籽油比较活跃的出产时期,然而今年产自乌克兰的玉米和葵花籽油的出口并没有顺利展开。

综合外媒报道,目前乌克兰的主要海港仍然关闭,阻碍了其货物出口;而国内继续胶着的战争也将使得乌克兰即将到来的玉米和向日葵种植季处于巨大不确定风险中。

根据乌克兰农业政策和食品部的数据,截至5月2日,春季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470万公顷,占预定面积的约30%以上。乌克兰民间的农业合作组织则估计,目前乌克兰国内有70%的耕地面积可以种植,且主要春季作物玉米和向日葵的种植量可能最终接近和平时期的一半左右。

据报道,截至5月2日,乌克兰440万公顷种植玉米和向日葵的土地上仅完成了37%的种植。

乌克兰官方最近发表了一份关于冲突前线地带农业现状的说明报告,展现了战争状态下乌克兰农民的实际情况。该报告指出,虽然不乏需要克服的各种经济挑战,但农业耕种是国家优先事项之一。

此刻,一个乌克兰农民可能正冒着生命危险种植粮食,但目前用于农耕的柴油供应短缺可能对他来说是一个大难题。此外,乌农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农民在国内农业库存上升背景下无法获得农业信贷。而国内农业库存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乌克兰海港仍然关闭,无限期地阻碍了出口销售。

战争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非同小可。观察者网最新报道,俄乌双方同时表示两国之间的和平谈判已被“无限期搁置”,不见好转的局势或将继续抬高世界粮食价格。

粮食价格可能继续上涨

综合国际投研机构报告,到明年上半年,国家粮食价格将依然维持高位,首要原因是俄、乌冲突继续影响世界粮食供应端的风险因素。摩根大通研究部预计,玉米仍然是农产品中最易受到俄、乌冲突影响的品种,由于乌克兰的玉米春播(4月-5月)面临挑战,玉米市场将在中长期面临短缺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特别是拉尼娜现象将使农业市场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供应端挑战变得更加复杂。今年,“拉尼娜现象”(海面温度持续偏冷现象)持续的时间比原先预计的要长,在早些时候已经对南美谷物和油菜籽生产造成破坏,现在又威胁到美国的春季作物。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最近表示,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不见消退的季节性气候模式,已经推动了整个太平洋热带地区的降雨和温度异常,并将持续到今年北半球的夏季。

最新的气候模型表明,“拉尼娜现象”将可能在上述地区出现并影响到秋季,从而对拉美新作物产生危害。在季节性拉尼娜模式下,化肥价格的升高与施肥率的不确定性相结合,将对以上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降低和放弃率上升提出重要挑战。

就美国来说,冬季平原地区的干旱已经根深蒂固,这是典型的“拉尼娜现象”的表现。根据美国政府气象学家的展望,干旱情况可能会在初夏加剧,特别是在西南地区、平原部分地区和德克萨斯州,特别是对冬小麦、棉花和玉米的产量造成压力。摩根大通近期表示,在美国持续严峻的农作物生长条件下,市场将继续看到制粉小麦的价格进一步上扬的风险。

摩根大通还预计未来几个月小麦价格将是所有农产品市场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有可能再上涨40%以上。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远期合约保障有限,而且在小麦产量前景恶化的预测下,人们都在买入。

同样,在印度尼西亚决定从4月28日起禁止食用油,包括棕榈油出口之后,植物油市场更加看涨,因为这项政策将连锁引起全球豆油和菜籽成为替代品出口量飙升。这使乌克兰葵花籽油的出口损失在世界市场上更显得雪上加霜。

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前几天突然宣布由于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立即禁止小麦出口。

此前,印度利用全球俄、乌紧张局势导致的小麦价格的反弹,在截至3月份的财政年度里出口了创纪录的700万吨小麦,同比增长250%以上。4月份,印度出口了创纪录的140万吨小麦,5月份已经签订了出口约150万吨的协议。

印度小麦的故事还没完,援引路透社新德里消息,印度政府当地时间17日宣布,将放宽14日颁布的小麦出口禁令,允许等待清关的小麦出口。准予于5月13日或之前交海关查验并在海关系统备案的小麦出口。据报,印度政府还将允许向埃及出口小麦。

受此消息,17日,芝加哥小麦期货应声跳水。在15日印度禁止出口消息放出时,芝加哥小麦主力合约曾开盘涨停,市场对粮食消息的嗅觉极其灵敏。

如果印度后续还是执行相当严格的出口政策,那么小麦的这个大窟窿谁来填?估计也只有通过价格上涨。

玉米的情况要稍好点,摩根大通研究部目前仍然维持其对2021/2022年度乌克兰玉米出口量2300万吨的预测。不过该机构也表示要谨慎行事,因为随着播种季节在4月至5月开启后,新作物种植是否被战争所阻碍仍然是主要风险。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5月全球农产品预测报告显示,2022/2023年相比2021/2022年,全球玉米、小麦产量和库存预减,全球期末库存分别为3.05亿吨以及2.67亿吨;全球大豆产量、库存预增,全球期末库存为9960万吨;全球稻谷产量预增,库存预减,全球期末库存为1.86亿吨。

对于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据红星新闻报道,5月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在各方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趋于改善,粮食供给保持稳定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夏粮生产持续转好;二是春播春管进展顺利;三是疫情影响总体有限;四是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有较好条件。

尾声:如何应对粮食价格飙升?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麦肯锡发布的一份题为“正在上升的世界食品危机”的报告提及了几个应对之道,我摘要其中部分关键点供各位参考:

主要产粮国应该避免采用禁止出口的政策来加剧世界粮食短缺和价格暴涨。因为禁止出口粮食即使对本国也会有很多副作用,国内农业将损失外汇收入,国内进口也将受受限。

目前世界18%的玉米农作物被用作生产燃料和生物化学制剂,我们是否可以在粮食危危机出现时考虑减少这方面比例呢?

目前欧洲将退耕地中10%-15%的土地用作保持物种多样性之用,如果世界粮食价格格失控,全世界这部分土地能否被临时征用?

在全世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消费模式。农民能否使用更少的化肥和投投入来节约粮食成本?老百姓能否更加节约粮食不浪费?

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应该期待投资界、科创界能合力为我们带来更多可替代粮食的的食品,以及诸如垂直农业等高科技农业的大发展。

从更本质层面上讲,各国应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减少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问题。

各位读者对于粮食价格飙升有何想法吗?欢迎留言。




835185是什么板块

最近两年来,沪深两市的光伏概念股受到热烈追捧,诞生了不少牛股。而在大家少有关注的新三板,其实也有一只涨幅惊人的光伏概念股——连城数控(835368)。

背靠隆基股份的新三板光伏概念股

连城数控成立于2007年,2016年正式登陆新三板,2020年7月方才挂牌新三板精选层。而早在2008年,该公司就研制出国内第一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线切方机,实现对进口设备的替代。2010年,公司在推出多线切方机的基础上推出用于截取单晶硅棒和多晶硅铸锭的多线切断机,并于2011年研制出高产能的QP20100型切片机。2013年,连城数控在国内首次推出金刚线切片机,完成光伏多线切割机全系列产品的开发。

与此同时,该公司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切入半导体设备领域,于2011年收购SPX公司旗下凯克斯(KAYEX)单晶炉事业部,布局半导体晶体硅生长设备业务,又于2018年推出新型KX320MCZR直拉磁场单晶炉,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半导体级12英寸单晶炉生产能力的厂家之一。

目前,连城数控主要为光伏及半导体行业客户提供高性能的单晶炉、线切设备、磨床、硅片处理设备和氩气回收装置等产品。

其中,营收前两大业务包括单晶炉和线切设备,其中单晶炉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客户方面,连城数控深度绑定了隆基股份(601012.SH),这位“光伏一哥”是其第一大客户,贡献了连城数控绝大部分的营收,2020年的占比达到了92.67%。

而连城数控之所以能获得隆基股份的青睐,除了自身技术过硬外,或许也和公司的实控人有关。

据悉,连城数控的控股股东是沈阳汇智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有两位分别是李春安、钟宝申。

而这两位实控人均具有隆基股份背景,其中钟宝申2014年至今一直担任隆基股份董事长;李春安则于2008年至2018年担任隆基股份董事,2011年至今担任沈阳隆基股份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截止2021年6月30日,李春安、钟宝申均位列隆基股份前十大股东之列。

业绩大涨与股价飙升

近几年,受益于需求旺盛,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光伏公司的业绩表现大多不俗,身为光伏龙头的隆基股份自不必多说,连城数控的业绩规模也获得了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该公司2017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相较于2016年有非常大的增长,但是随后的两年出现了小幅波动。2020年,连城数控的营收同比增长90.76%至18.55亿元,创新了历史新高;期内的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增长135.74%至3.8亿元,业绩规模又上了一个台阶。

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8.16亿元,同比增长了67.71%;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62.95%。

不过,有一点需要关注,那就是2017年至2020年期间,连城数控的收入中隆基股份占比分别达到69.12%、83.40%、67.84%、92.67%。

众所周知,一家公司过于依赖单一产品或者单一客户其实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只不过,连城数控的实控人和隆基股份的渊源非常深,兼且光伏行业目前正处于高度景气状态,所以该风险还比较小。

近两年,尤其是挂牌精选层后,连城数控的股价迎来了一波飙涨,股价最高一度涨到了189.83元/股。

在股价大涨之后,该公司的总市值已经来到了283.5亿元,在新三板精选层66家公司中仅次于贝特瑞(835185)。

双赛道加持,连城数控前景可期?

受益于光伏成本下降和“碳中和”,据CPIA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165-200GW。在装机量大幅上升的同时,晶体硅作为核心原材料需求量也持续攀升,其中单晶硅占据了新增产能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单晶硅具有更高的转化效率优势和不断降低的成本优势。

单晶炉和光伏切割设备是单晶硅制造的核心设备,合计市场规模预计超200亿元。单晶炉、开方机、切片机、磨床等设备均为单晶硅生产和单晶硅片加工的核心设备,新增单晶硅产能所带来的配套需求驱动核心设备进入放量期。

因此,在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连城数控的光伏设备的前景是向好的。

除了光伏之外,连城数控很早就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切入了半导体设备领域。而半导体产业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同样处于高景气状态。

但是,在半导体领域的一些环节上,国外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例如,半导体晶圆所需要的最重要原材料硅片因品控要求极为严格且存在较高技术壁垒等原因长期依赖进口。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日本信越、日本胜高、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德国世创和韩国占据超过90%的半导体大硅片市场份额。

为了改变大硅片严重依赖进口的形式,国内硅片项目也在加速启动。根据芯思想研究院数据,截止到2019年7月,国内8-12英寸大硅片项目总投资额已到达1409亿元。

随着大硅片项目投资的持续推进,国产硅片制造设备厂商有望迎来发展良机,而连城数控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半导体级12英寸单晶炉生产能力的厂家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光伏和半导体赛道的前景都是非常光明的,而横跨两个赛道的连城数控也将从行业的发展中受益。

结语

不过,仅从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而言,最近一段时期,光伏和半导体的热度均有所下降,这两个概念板块内不少个股也出现了股价回调的情况。

与此同时,连城数控的股东浙江红什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杭州红元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又于近期发布公告称,因资金需要,拟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将不超过11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不高于4.77%)转让出去。

虽然这次的减持是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但是这个消息对于该公司的股价或许还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打压。




835185贝特瑞股票

贝特瑞2010年负极出货全球第一,产品涵盖天然、人造、硅基,一体化产能加速释放,客户结构优质,未来产能转化为出货确定性高。

2013年以来,公司的负极出货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1Q1-3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一(24%)。截至目前,负极总规划产能53万吨(权益37),石墨化总规划产能34万吨(权益15)。2021年负极有效权益产能16万吨,石墨化1.6万吨,随着在建项目投产,预计2022/2023年负极权益有效产能达31、38万吨,石墨化达5.2、10.9万吨。此外,针状焦规划产能12万吨(权益6.6)。

客户结构优质,系海外供应链核心标的。海外主流电池厂均为贝特瑞的客户,如松下、三星SDI、LG化学,与公司合作近10年。我们预计公司在松下、三星SDI均处于一供位置。

公司手握两大新技术,助力增效降本。硅基负极产业化表现优秀,享受较高技术溢价。硅碳负极13年供应三星SDI,硅氧负极17年供应松下-特斯拉。目前硅基产能为3000吨,预计单吨净利在6.5万元,享受较高技术溢价。连续石墨化技术可实现降本,预计成本比传统工艺低30%左右。石墨化是人造负极成本大头,同行多通过低电价区建基地+改进装炉方式降本。贝特瑞引进连续石墨化工艺,由于处于应用初期,我们推测其目前主要用于中低端负极。预计工艺成熟后,石墨化成本较传统工艺下降30%左右。产能利用率提升,客户以海外为主,有望实现量利齐升。一方面产能加速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年有效权益产能达3.3、5.9万吨;另一方面高镍获大客户松下、SKI认证通过。

贝特瑞具有国内首家新能源技术产业化研究院,已设立9大研究中心,拥有研发人员近400人,研发费用率及研发人员行业领先,对新材料新领域有前瞻性研究如钠离子电池等。我们预计贝特瑞2022、2023年实现收入199、255亿元,归母净利润27、39亿元,同比增长88%、42%。考虑到公司未来几年处于高增状态,我们给予贝特瑞2022年40倍估值,对应市值1080亿元,目标价格223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负极价格下降超预期、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焦类价格上涨超预期、测算存在主观性,治理层变化超预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835185》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835185、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图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