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面临主要挑战)

2023-03-28 8:31:47 基金 xialuotejs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所面临的问题不包括世界经济完全复苏。

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稳步增强

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助力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传统发展动能的替代转换。

从主要构成指标看,2021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为2887.2万户,增长15.4%,增幅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2021年实现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市场吸引力大。

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创新驱动指数293.5,比上年增长20.5%。从主要构成指标看,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支出比重、企业研发经费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加大,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转移机制建设成效明显。此外,我国高学历、高技能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有效提升。

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同时,我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021年转型升级指数为160.9,增长7%。

“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持续加大,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重塑产业与经济竞争优势、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表示。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经济增速走缓。二是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增加。计划短缺经济产能利用率过高,受体制转型大背景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部门闲置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市场化程度较高与管制程度较低部门如某些家电行业,经早先比较充分竞争与行业重组整合,近年产能利用率不降反升。三是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房地产市场整体价格面临增速下行压力,一些城市和地区经历不同程度价格下调,近来时有房地产商倒闭事件报道,不久前杭州著名房地产开发企业绿城部分重组案例显示行业调整正在深化。四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少数地区面临财政困难。五是在目前中性审慎货币和宏观政策环境下,早先累积的高杠杆和高债务风险逐步显露与释放。

如何应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以下是国企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转型期国企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国企的特点、发展的主要障碍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民企都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是中美嘉伦总结的国企存在三大矛盾:

1、发展积淀与历史包袱之间的矛盾。相比较民营企业,国企的历史更为悠久,发展积淀更为深厚,长期的发展使国企掌握了很多资源,但与此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个矛盾导致一方面企业沉重的历史包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并且导致企业改革阻力重重,企业内部稳定的因素压倒一切;同时又导致大量的资源难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的资本和竞争力,导致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

2、企业规模和灵活决策之间的矛盾。相比较民营企业,国企的规模更大,规模优势为国企带来融资、政策等方面的诸多优惠,但船大难调头,庞大的规模也导致国企难以根据外部形势快速、灵活的调整经营决策,降低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如何让大象跳舞,成为国企发展的普遍难题。

3、体制支持与机制束缚之间的矛盾。国企由于自身体制,容易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政府部门的约束,如在产品定价、社会就业方面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必要时需要为社会效益暂时牺牲企业的经济效益。体制的支持和体制的束缚成为国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调和的矛盾。

由于国企自身的矛盾和特点,导致国企的管理问题往往存在以下特点:

1、国企问题往往会牵涉众多的利益主体。国企的问题往往牵涉到管理层、在职员工、离退休员工、上级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利益主体,国企的问题往往不是从企业内部产生,而是在众多利益主体的冲突和矛盾中产生。

2、国企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盘考虑和设计。正因为国企的问题和众多利益主体相关,国企问题的解决就不能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而需要从全盘进行考虑,设计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保证解决方案的平稳推进。

中美嘉伦在为国企长期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国企特点的认识,加强对国企的研究,根据国企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服务模式和咨询方案。

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挑战有哪些?

目前,中国进入了经济转型的新阶段,社会制度的创新和社会秩序的确立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难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市场化利益主体和市场化行为日趋成熟,市场体制自身的局限和弊端例如:市场失灵,市场缺失,市场抑制,以及市场化主体行为的不理性都开始出现。因此,加速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步伐,利用明确而又稳定的制度安排促进利益主体资源配置及效率的发挥,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的力量消除新体制导致的经济不稳定性都成为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农村经济上,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问题,成为21世纪突出的中国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弱势产业和落后经济难以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尤其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挑战,会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发展局面。市场经济以放为主的转型实践证明,中国未来的农业前途还在于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走组织化的现代生产道路。在国有企业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方面,中国正在面临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艰难抉择。市场经济体制与中国政治框架的不协调,伴随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和政治的协调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使中国的学者能够思考比西方转型学者更多的问题。这个阶段的难题,也成为转型深化期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研究的主题。

采纳哟谢谢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中国当前面临着四大主要挑战。

第一是如何转变增长模式——既在数量上也在质量上。

第二是如何相对平稳地管控潜在增长不可避免的放缓。

第三是如何管理好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对接。

最后是如何掌控国内政治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