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下半场,雷军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以差不多哽咽的语气阐述了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这番演讲,大概感动了整个数码 科技 圈,也感动了大半个 汽车 圈,都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雷总好样的!”
可是,30分钟的演讲听下来,雷军造车的动机更多是被感动、是被驱使、是被感召、是为了勇气而出发。全程下来,小米造车的实力在哪,战略是什么,具体目标是什么,一个答案都没有接收到。不要听雷军说的小米有钱,也不要听他说的“高品质智能电动 汽车 ”,更不用听他用造手机的经历来类比,这些自我感动和激励并不能促成一台好车。
资本市场似乎也没有对小米造车那么感兴趣,3月31日早盘小米集团尽管一度高开5%以上,但是午市收盘已经抹平了涨幅,下午也不到2%的上涨。这和散户预期的公布造车计划至少上涨几十个点相距甚远。
接下来我来进一步阐述,为什么不看好小米造车。
一、有钱就能造车吗?
全场发布会,让米粉们听得很爽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钱:1080亿元”,听得更爽的一句话是“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总的凡尔赛文学也至少是博士级别的。
在更早些时候小米的公告中也提到了造车计划的资金投入:首期投资额为1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大致约合700亿元人民币,算上现金贴息也差不多是八九百亿元了。
要说这个投入多不多?那是一定够多的,之前行业的一个判断是“造车新势力投资大概是200亿元可以出车”。即便类似于蔚来这样全价值链“烧钱”的企业,最开始三年半的亏损也大概在400亿元左右,仅为小米造车计划投入的一半。换句话说,真要是投入800亿元,不说颠覆传统中国车企,至少再造一个蔚来是可以的。
但是,造车这件事情,有钱只是一个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钱能够买来技术、买来工厂、买来战略,但是买不来“时间”。 汽车 产品作为一个生命周期长达五年以上的商品,其每一轮投入的时间长度也远远高于手机行业,这种长时间尺度带来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路径风险、质量风险等等——可能就需要数倍的投资来覆盖。
小米之前很喜欢说在2015年-2016年是属于小米的低谷,销量下滑、渠道出现问题、产品力下降等等,最后经过一系列调整在2017年爬出了坑。可是如果要放到 汽车 行业里面,一款车的失利可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三四年的布局,而新产品也不是在看到旧款车型出问题后就能迅速补位,往往这又是三年。
所以,“有钱”这个问题,在网文中是超能力,可是在现实世界中却敌不过“时间”二字。再说了,小米有钱,难道恒大没有钱吗、宝能不比你有钱吗、地方 *** 没有钱吗,可是几年过去一辆车都没有造出来这种事情依旧时常出现。
二、小米的一千亿够吗
其实再看“有钱”这件事,雷军口中的100亿元首期规模也不算什么。
比如小米提出的100亿美元的投资,吉利在过去十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000亿元,这里面还不包含对沃尔沃的收购、资本费用等等。再比如,在2019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56.29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搞到85.56亿元,这还是在之前有多年投入的基础上的。还有长城 汽车 ,2019年的研发投入是42.5亿元左右,2020年就达到51.5亿元,同样不菲。
实际上,雷军可能更想强调其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不过这个所谓储备更多是包括了各种银行借款或者可抵押物的贴现等等,而小米在2020年财报中第四季度末的经营所得现金流差不多135亿元,还有224亿元的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等等,全年算下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概是550亿元左右。
这个资金对于吉利 汽车 这样手持190亿元的中国车企来说当然比较有优势,不过吉利 汽车 之后会推进科创板上市融资200亿元,相当于也有400亿元左右的现金流。同样的,比亚迪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207.9%至453.9亿、长城 汽车 大概也有200亿左右。
如果对比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刚刚完成股票增发和二次融资不久的新势力,其手上持有的现金都差不多是三四百亿元的水平。
另外,小米集团目前以手机业务为主,年度的日常开销也会持续增长,比如其研发费用也是93亿元左右,好在毛利率还远高于 汽车 产品——小米包含手机、loT硬件和互联网业务在内的毛利率是14.9%——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大。可是造车是一个低回报的行业,比如BBA三家在全球的营收虽然大,但利润率也仅保持在5%左右,为此整个产业的资金远远高于普通数码 科技 公司。
因此,对于小米集团来说,尽管看上去千亿级别的现金储备和十年100亿美元的投入很可观,可是真正砸到造车里面也不一定能掀起多大风浪。
三、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雷军的演讲中一直没有提到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是自动驾驶?是 汽车 硬件制造?还是智能系统?雷军只是语焉不详的说了一句:“为了给米粉提供更好的生态,决定用全资的方式来造车……只有和手机、生态链全部打通,才能给米粉提供更好的体验。”
这里面的意思听上去是用小米生态链来造车,小米用户可以在小米 汽车 上打通所有的小米体验。那这是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吗?我看不是,更像是小米造车的壁垒。
对于买车的人来说,如果选择一辆车就决定了他要用什么手机、什么家电、什么生态,这或许只有苹果敢这么要求。对于参与安卓生态的企业来说,你要去做的事情是满足所有安卓用户,选择小米不过是因为你的势力领域稍大一些、性价比更好一些,而不是说整个生态链就是小米的。
事实上,现在小米也没有建立起类似于苹果iOS这样的生态,绝大部分用户选择小米还是OPPO、华为,只不过是比较谁的硬件更好、性价比更高,并不会因为我用了小米手机就选择小米家电。用生态链去绑定使用场景更独特、消费成本更高的 汽车 产品,这就本末倒置了。
在雷军看来,小米的研发团队或许是小米 汽车 的核心竞争力。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小米有10000名工程师,为了造车大概还要增加50%,也就是1.5万名左右。然而就以长城 汽车 来说,这家中国车企的研发人员有1.9万名,并且还在对智能网联领域的工程师大肆招募。
更重要的是, 汽车 研发人才上的差距,并不是像手机那样找好供应商,找几个高管就可以弥补的。再强的 汽车 高管,说到底也只能懂 汽车 产业中几个环节,真正 汽车 产业的竞争是体系力的竞争,成熟的体系能够像是齿轮一样精密转动而不会卡顿。
对于这一点,不知道雷军是否有意识到, 汽车 产业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解决的产业。 汽车 也不会像手机行业那样,亲自上阵就能搞懂一些原来不知道的环节,因为这些环节实在太多。这大概就像是,罗永浩自以为自己懂手机,可是真正造手机的时候他只能对着UI指指点点。
对雷军而言,真正要造车,可不是调研两个半月就能知道答案的。小米真正要造车,大概要先理解到“智能电动 汽车 ”的关键主语还是“ 汽车 ”二字。
四、小米造车的资本因素
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传了很久,每次都能引发资本市场的跟风。就在不久前的2月19日,传出一句“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就让小米股价顿时拉升了10个点,市值涨了700亿。
不过即便是传言成真,可是小米集团的股价也早已不复上月之勇。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小米集团港股股价已经从之前的30港元价位下落到25港元,而最低时仅为20.65港元,比最高峰时期跌去四成。就算今天小米在盘后发布了造车公告,但是今天股价也表现平平,依靠尾盘的短暂拉升才上涨了2.2%——要说机构没有提前收到风声,那是不可能的,或许只是资本机构已经不感兴趣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了。
尽管不能以负面导向揣测小米造车的正当性,但是小米提出造车这件事情确实对市值管理有帮助,尤其是在小米集团当前股价低迷、举步不前的前提下。
要知道,因为华为困于芯片,小米在其核心业务手机的出货量上已经赶上来了,全球前三的手机厂商目前仅有5500亿人民币不到的市值确实不算出色。毕竟那些要叫雷军一声“大哥”的蔚来、小鹏们,市值动辄都是两三千亿。对比之下,蔚来的营收仅为164亿元人民币,小鹏只有区区58.4亿元,而小米集团大到2400亿元。
因此,从利益最终方的角度来推断,小米造车更像是一场资本运动,成了固然好,不成至少估值好。可是一旦资本开始成为小米造车的外围因素,那么投资收益率、固定成本、损失等等每一个项目损益,都将决定造车之路。
结语:
事实上,对小米造车的疑问,远不止上述四条,甚至小米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想清楚到底要怎么造车。而目前所能看到的小米造车的核心能力,大多数都是雷军和小米内部对米粉们支持的感动和对自己“迎难而上”的自嗨激情。
到底小米要怎么造车,又有什么能力造车,这一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远没有百度造车那么清楚。既然有这个意愿,那么就应该去调配自己在智能化、自动化、电动化领域的资源,而更重要的是去分配“时间”这个核心变量。熬不出来的新造车,就等于没有造车。
造车这件事情最难的是,你需要“敬畏造车”,否则还不如去修房子。
文 JackieLXX
图 网络
136
锤子科技
锤子科技是一家制造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公司,公司的使命是用完美主义的工匠精神,打造用户体验一流的数码消费类产品(智能手机为主),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公司的英文名“Smartisan”,是由“smart”和“artisan”组合成的词,意思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工匠”。在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安卓手机阵营里,锤子科技的团队格外擅长软件的图形界面和用户体验设计,并精通硬件的工业设计。
锤子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15日,创始人是罗永浩。初期天使投资时公司估值5000万人民币,2013年5月第一轮正式融资结束时,资本市场估值4亿7000万人民币。2015年6月16日迅游科技向锤子科技新增出资额3000万元,投资完成后将持有锤子科技1.13%股权。[1]
2019年11月19日,成都锤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再遭冻结,冻结金额达1462万人民币,罗永浩占股15%。[2]
公司名称
锤子科技有限公司
外文名
Smartisan
成立时间
2012年5月15日
总部地点
中国四川成都[3]
经营范围
互联网终端设备,操作系统
2011年11月底,罗永浩应邀去小米总部和雷军会面。罗永浩当初只是希望和小米合作,但发现自己的一些理念和雷军有分歧,遂萌发了自己做手机的想法。
共5张
锤子科技
2012年4月8日,罗永浩在微博上表示将注册公司开始做手机。
2012年5月28日,锤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10万。经营范围为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并未涉及手机设备制造或销售。
2012年6月,罗永浩在北展剧场演讲中透露,将先做ROM,再做手机。
锤子科技CEO罗永浩
2013年2月21日,罗永浩在微博中透露将在2013年3月27日发布他们的手机 ROM ,并且将其命名为Smartisan OS。意思为智能时代的工匠。
2013年3月27日,锤子科技正式在国家会议中心发布了 Smartisan OS 操作系统。
2013年7月1日,锤子科技办公地点正式由新中关大厦搬至望京摩托罗拉大厦。
2014年5月20日,锤子科技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发布会,罗永浩公布了Smartisan T1 手机。Smartisan T1代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产品首次获得iF国际设计奖金奖。[4]
2015年12月29日,锤子科技宣布办公地点将搬至北京望京的绿地中心。[5]
2015年12月29日晚消息,锤子科技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发布会,罗永浩公布了Smartisan T2手机,售价2499元起。[6]
2016年10月18日晚 19:30,锤子科技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召开了 2016 年秋季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锤子品牌的第三代手机:Smartisan M1和Smartisan M1L。[7]
2017年5月9号,锤子科技在深圳举行2017春季新品发布会,并正式发布2017第一款新品手机:坚果Pro[8]
2017年11月7日,锤子科技在成都举行2017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坚果Pro 2,畅呼吸空气净化器,Smartisan S-102半入耳式耳机心动版。[9]
2020 年 5 月 8 日,金山云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代码为"KC",IPO定价为17美元/ADS。这是继金山软件、小米、金山办公之后,雷军执掌的第四家上市公司。金山云首日股价大涨 40.24%,股价 23.84 美元,市值 48 亿美元,IPO 后雷军(直接)持股 13.8%。一夜之间,雷军的财富新增 6.62 亿美元(约人民币 46.82 亿)。除此之外,受益于金山云上市,小米在 5 月 8 日股价大涨8.1%,雷军身家增加 72 亿港元(约人民币 65.69 亿),这意味着一天之内雷军身家暴增超百亿元。雷军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实时排名提升至 145 位。作为投资人,雷军持股的上市公司还有很多。比如九号智能、猎豹移动、石头科技、方邦股份、欢聚时代、聚辰股份、晶晨股份和乐鑫科技等等。在非上市公司方面,天眼查显示,雷军担任法人的公司有 12 家,直接持有股份的公司共有 47 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总是我们这个大环境中普通人靠勤勉努力能达到的上限。
雷总的每一个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大多数人达成一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大学时期两年修完所有学分,大一的作业被写进教科书,几乎包揽武汉大学所有奖项。
28岁任金山总经理,带领金山对抗微软,让wps成为国民软件,在金山上市后功成身退。
创立卓越网,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亚马逊。
“退休”后当起天使投资人,一手缔造“雷军系”企业(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天眼查看看雷总的投资情况,一定会让你wow出来)。
40岁创办小米,掀起移动互联网潮流,三年时间做到中国第一,现在稳居世界第四。九年时间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营收突破2000亿人民币。
这些普通人难以实现其一的光辉事迹,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更何况这个人出身普通、没有背景。雷总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颠覆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行业,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罗永浩被股东申请强制执行这个股东,并不是说罗永浩说的那个乘人之危的股东,因为那个成为成人之威的股东,应该是第一次申请罗永浩强制执行的股东。由于时间线对不上公司也对不上,所以这个股东并不是罗永浩所说股东。说实话,罗永浩的事件能够受到这么多人关注,主要是罗永浩不仅身上有热度,而且还有话题。
在前年的时候,罗永浩做手机失败了,当时的罗永浩可谓是灰头土脸地退出了手机行业,曾经罗永浩能够叫板小米公司,同时碰瓷苹果公司,让人感到威风八面。当时罗永浩所做的手机,粉丝也是众多的,这些粉丝见证了罗永浩公司的倒闭,让人感到一丝心酸。罗永浩在公司倒闭之后没有沉沦,而是选择了继续努力工作,务求把投资人的钱给还完。
从前年开始,罗永浩就已经频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赚钱了。特别是去年,罗永浩更是参加了200多场次的直播带货活动,还有参加了数次综艺节目,这些参加节目的费用可以说让罗永浩还了一大笔钱。在去年年末之时,罗永浩回应外界声称他已经还了4个多亿,剩下的两个多亿应该今年就能还完。
在今年罗永浩第一次被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罗永浩就对外宣称曾经有一个股东与她签订了流氓协议,在罗永浩公司破产或者经营不下去的时候,罗永浩将要给予这个股东一笔退出资金,也就是说在退出协议里面设定了特定的时间点。这可谓是让罗永浩十分难受,并且让罗永浩称之为流氓协议。
然而面对罗永浩这么努力拼命的赚钱,有一些股东却坐不住了,他们根本就不愿意相信罗永浩会去还钱。由于股东的不信任,所以也就有了罗永浩再次被股东申请强制执行,由于时间上对不上,所以这个股东也并不是罗永浩所说乘人之危的股东。
说实话罗永浩这么努力工作赚钱,我是不愿意相信他会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而不还钱的,他现在能够把钱还上,也证明他的赚钱能力惊人,之后如果老罗再想创业的话,那么就比较轻松了。当然,罗永浩真的是一个诚实守信的普通人,但是他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希望他不要再去创业了,创业失败一次已经让人感到可惜。
12月21日,港股小米集团股价持续大涨,峰值股价甚至一度高达30.250港元,创历史新高。发稿时小米股票为30.050港元,市值达到了7555.80亿港元。
在上市初期,小米集团的股票长期处于下跌趋势。尤其是在2019年尾到2020年初,单股曾跌至8港元左右,仅有首发价的一半,不被各大机构看好。因此,许多人选择抛售小米股票。在小米10系列发布之后,小米股票开始回升,并且快速回到了首发价。
熟悉罗永浩的人会知道,罗永浩之前是手机圈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创立的锤子科技虽然失败了,但是依然给消费者留下了相当美好的回忆。这一次,退出手机圈许久的罗永浩跟小米公司杠上了。原来,罗永浩发现小米公司旗下的红米品牌推出的新手机redmi note11的宣传文案,抄袭了自己之前锤子手机的宣传文案。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罗永浩隔空喊话小米公司,建议小米开除写这个文案的员工,可见罗永浩是在用戏谑的态度调侃小米公司。
抄袭无疑是错误的行为,会给公司形象带来糟糕的影响
手机圈的发展日新月异,几乎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有手机厂商发布新机,并且通过网络进行宣传。作为手机销量大户,红米手机有新产品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而这次它们的文案却出了问题。宣传海报上的那句“圆滑世界的锐利态度”和之前罗永浩的那句宣传标语太过相似,以至于红米刚刚发布文案,就有人指出这是抄袭。面对网友和罗永浩的质疑,小米公司选择暂时不回应,但是那句涉嫌抄袭的文案,已经看不到了,这表明小米内部是知晓此事的。
红米品牌需要洁身自好
新手机的宣传文案其实一点都不难写,完全没有必要去抄袭。虽然红米手机走的是低端路线,但是也没有必要“如此低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只要是抄袭的东西,很快就会被眼尖的网友发现,所以希望蒙混过关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红米官方可能并不知道写文案的那个员工是抄袭的,这次被点名批评后及时删除,其实是较好的处理办法了。
在之后,我希望红米官方能够站出来道歉,同时宣布对那位抄袭员工的处罚措施。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