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股票蛋糕图,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2023-03-25 23:06:49 基金 xialuotejs

市值蒸发4000多亿后,雷军再次遭受重击,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都要从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的子公司,卸任自己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的身份说起。雷军退出小米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雷军卸任的这些公司,其中包含了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等。这一下子可以说把小米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相关的公司全部卸任退出了。

加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司马南怒怼联想事件,柳传志被推上风口浪尖,打上了卖国贼的标签。而此前雷军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偶像是柳传志,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技巧,两件事结合在一起,雷军这些卸任的举动就不得不让人引发联想。他这是准备跑路了吗?难道要跟进自己的偶像准备投身美国,网络上不少人为雷军卸任的事情对他骂声不断。

其实雷军只是卸任了和小米有关联的子公司,小米集团和小米科技这些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依旧还是雷军。小米公关部的总经理回应:这只是正常的人事调动,雷总后面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放在造车创业上。小米官方的回应是很正常的,也在意料之中,这是所有事情叠加在一起。资本市场并不认可这份回应。小米集团的股价跌幅超过了百分之三,市值蒸发4000多亿,直接创出近十六个月以来的新低。

网友也不卖账,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但对于雷军的这些谩骂并不能改变他要再次创业的心。要知道,雷军虽然身兼四家公司,但在小米集团最初创业初期,雷军也是选择退出金山和手上的所有工作来专注于小米的手机发展的认真用心专注于一件事的效率,怎么都要比同时很多件事方方面面都要关注来的。

已经五十二岁的雷军选择在退休前再次创业造车。这次创业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失败了,那就可能成为雷军创业生涯中的一个败笔。首先是他的年龄上来了,小米集团的业务有很多,雷军实在是分心乏术,所以才选择不再负责手机、电脑和平板这些电子产品方面的业务。以后小米手机的发布会我们可能也不会再看到雷总出现了。雷军的卸任,一方面是专注造车,另一方面就是放出权力。小米发展这么多年,高管们也有了能力接管,来到放权的时候了,卸任对雷军唯一的影响,就是以后不用再出席子公司那些重大会议做决策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控股人还是的小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也成了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了造车,雷军压上了自己大半辈子以来所有的荣誉,一旦失败,之前努力的所有结果都可能化为灰烬。只是不知道。在汽车方面,雷总想要走哪个路线,会不会继续和小米手机一样,通过性价比打入市场?

如果是要走低价的路线,那很有可能会对标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造出来的车,拥有特斯拉相似的造型和配置,然后价格比特斯拉便宜。这种时候大众到底是要选择特斯拉还是选择小米就有的争论了。有人喜欢马斯克的疯狂,就会有人喜欢雷军的时代,但在汽车这条路上,想要走曾经性价比的那条路还是很难的。具体到底如何,我们还是只能等待雷总的结果出来才知道,现在一切都只是猜测罢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雷总造车也进入了紧迫的时期,汽车生产的过程需要很多东西。车间的每一项工程也需要盯着,还要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的算法,眼瞅着还要完成2024年量产的交付进度。到了关键的时刻,雷军只能亲自介入,亲自去监管每一个环节,确保不会出错。

小米集团整体的投资运营都在围绕着小米造车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雷军的职务跟着做出调整也是非常合理且正常的。小米汽车的创办过程,目前来看,和当初的小米集团非常的相似。不管是在产品定义还是人才招募,亦或者是整体思路上,人不轻狂妄少年,问心无愧。真君年轻的时候热血沸腾,艰苦创业,到了五十多岁,依旧可以选择再热血一次,期待他能够造车成功的那天。大家对此怎么看?

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撰文 | 黄持

编辑 | 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看着蔚来一路走高的股价,北京经开区的内心或许稍有了一点安慰。

在9月初小米汽车完成了登记住所位于亦庄的工商注册后,11月27日,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正式落户北京经开区,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以及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两期产能各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下线量产。

尽管在雷军的心中,可能对武汉有着更深的情感,但在错失蔚来、极星中国总部再无进展后,亦庄终于在小米争夺战里笑到了最后。毕竟,在小米宣布造车的消息后,小米汽车的落地选址就成了众多城市争抢的蛋糕。

其实地方争抢汽车产业链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便最近几年,一些项目的大干快上最后落下了一地鸡毛,但大多数时候,整车基地的落地就意味着庞大配套产业链的引入、众多就业机会的解决以及丰厚的税收回报。

亦庄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有着北京要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不然也不会在当年向蔚来伸出橄榄枝。只是那个时间点上,也许是蔚来的命悬一线让亦庄没敢最终投下赌注。

但两年过后,和蔚来市值一起一飞冲天的,是整个智能汽车的新赛道,而拿下小米,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事实上,对于北京和亦庄来说,在传统时代里与长春、上海这样的“汽车城”相比尚存差距,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到来,格局或许将有新的变化。

小米与亦庄的天时地利人和

北京亦庄发布的新闻通稿中有这样几句表述:

“《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加速经开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北京打造成为世界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经开区将举全区之力,在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的积极推进下,为小米汽车项目做好保障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协同联动构建产业生态,积极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亦庄与小米,相互成就。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高地,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是区内4大主导产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围绕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布局了包括采埃孚、德尔福、海纳川等数十家配套企业。

戴姆勒全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不久前在亦庄启用

同时,北京市在今年年初先后发布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对新能源和高端汽车产业提出了明确的支持。

在汽车产业之外,经开区另3大主导产业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具体到通讯、显示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信息安全等领域,同样都与未来智能汽车发展所需的新兴产业密切相关。

此外,经开区还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这样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从产业环境到政策扶持都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构建环境支持。

小马智行和百度目前已在经开区部署自动驾驶车辆150余辆,并且在全国率先开启Robotaxi商业化运营试点。

所有这一切,都为小米汽车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小米汽车的落地,也可以带动经开区在芯片、计算平台、控制系统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而为了得到小米汽车,经开区也给出了以“全区之力”支持的承诺。

其实早在去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在亦庄投产时,项目负责人就曾提到:“多亏北京经开区在项目开工建设全流程及时提供帮扶,促进了产业园顺利投产。”

而经开区在介绍其全流程服务促进重大项目的“七促”机制时也表示:“当小米公司有意向到经开区投资兴业时,经开区负责产业发展运行调度的部门指派骨干力量担任‘项目服务管家’,每周以电话、微信或座谈的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协调多部门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

这样的服务体验,有理由相信会在小米汽车项目上延续。

新汽车城的机遇

围绕小米汽车落地的纷纷扰扰背后,看似雷军走遍了众多车企和地方,但其实最可能的选项,也不过是北京与武汉,前者是小米深耕多年的城市,而后者所处的湖北是雷军的故乡。

两个城市,也代表着新兴力量和传统汽车城的一个缩影,以及新兴力量在这场新的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当互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与汽车越来越深度融合时,行业前沿所最需要的或许已不再是生产制造本身,而是科技创新与数字化产业。需求的变化,也让汽车城的版图有了改变的机会。

北京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互联网、科技创新的引领城市。

比如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统计数据,但从程序员常用的Github网站统计的程序员所处城市分布可以发现,北京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在全球也进入前三。

而自动驾驶领域同样是一个缩影,从小马智行的楼教主到Momenta的曹旭东,还有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黄畅、文远知行CTO李岩……几乎所有头部企业都带着清华大学校友的烙印。

也许过去清华、北理工的车辆工程专业在国内同样属于顶尖,但毕竟最核心的制造基地并不在北京。而到了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北京大概就是“产学研”的贯通之地。

当然,北京在汽车领域本身也有着储备,北汽集团深耕多年,建立了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同时还有戴姆勒、宝马、奥迪这样的跨国车企在北京布局研发中心,这同样为北京可以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竞争,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类似的城市则是合肥。

当初投资蔚来不仅获得了资本上的丰厚回报,也一举奠定了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随后合肥又引入大众汽车集团增持,成立大众安徽,建立新能源车研发生产基地。

押宝蔚来成为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成功的投资

过去很长时间里,安徽寄希望于建立“大安汽”的愿望一直未能达成,安徽也一直都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最核心区域,但工业基础和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布局,让合肥可以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聚焦之地。而在2020年,依靠蔚来的快速增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国的7.7%,整体汽车产量也重回百万。

而在今年安徽省印发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到,要打造3到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支持合肥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如果说要成为北京、合肥还需要一些积淀,那么随着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了更多“小地方”破局的机会。比如湖南衡阳牵手蘑菇车联,正在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队;比如无锡在V2X领域布局,吸引了奥迪、华为等企业在此进行车路协调自动驾驶测试。

写在最后

Auto X创始人肖建雄曾在采访中对汽车产经表示:“我们今年要新增1000个工程师,但人才很难找,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研发中心开到他家门口,在人才聚集的北上广深,统统都开研发中心。”

这也代表了智能汽车时代,产业布局的走向与趋势。

而以亦庄为代表的区域,之所以能够留住像小米这样的“明星企业”,相信小米所看重的,也更多是新产业的布局,而非传统制造本身。或许,这也是让雷军忍心舍弃对武汉的情感,而留在北京的理性。

当然了,从当年放弃蔚来到如今留住小米,态度的变化也从侧面说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汽车行业变革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小米集团的股票代码是什么?

小米的起步法宝是制造智能手机。当年小米的手机注重性价比,然后通过饥饿营销在国内手机销售中获得第一名。小米的股票代码,1810,这意味着它在18年内上市,在10年内成立。它也被称为第一批年轻人。估值下调是雷军的积极选择。为了给小米上市后的上涨留下足够的空间,为投资者赚钱。

小米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一个感动人,慷慨大方的好产品,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印度,它已进入手机市场前五名。它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了第一批手机出货量。通过独特的生态链模式,小米投资并带动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家,搭建了一个连接超过1.3亿台智能设备的物联网平台。

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一家未来前景非常确定的公司。甚至恒大、阿里巴巴和华为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汽车制造。魅族是小米最关心的人。在小米之前,魅族一直被誉为国产苹果手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小米也不闲着,雷军不久前还表示,小米未来将在汽车制造领域投资1000亿美元。小米在其所有业务中都采用成本效益路线。

既然是性价比,那么就注定小米无法在硬核科技上有重大突破。想玩高科技,并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行了,看看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上千亿,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小米上市后,除了打造一批富人,小米还拥有强大的资金来源,销售手机并不是结果,因为手机的冬天即将来临,而国产手机的保证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小米想要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就必须扩大新的业务领域,并找到更有利可图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