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能源汽车相关股票,小米造车是留后手,给雷军一个失败的机会

2023-03-25 19:06:22 股票 xialuotejs

小米汽车转入小米香港公司名下 Xiaomi EV Limited全资持股

易车讯 近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大股东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变为小米香港公司Xiaomi EV Limited。同时,企业类型从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

据“天眼查”显示,小米汽车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注册资本100亿人民币,雷军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及经理。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研发等。Xiaomi EV Limited注册于香港,注册日期同为2021年9月。

小米造车是留后手,给雷军一个失败的机会

【导语:在手机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小米能够享受到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少,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面临的阻力和困难则越来越大。进军 汽车 行业,对于小米来说,无疑给自己留一个后手。】

撰文|张弛、编辑|康乔

屡次辟谣之后,小米造车终于得到官宣。在国内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 科技 巨头纷纷强势进入 汽车 行业之后,小米也终于加入这个大军。作为国内主要的手机厂商之一,小米集团层面发布公告,正式立项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小米 汽车 马上就要到来。小米将成立一家电动 汽车 全资子公司,并由小米掌门人雷军挂帅。该公司首期投资达到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将达到100亿美元。财大气粗是人们对雷军那番表白的直观印象,但是除了两个100亿,小米并没有透露更多关于未来 汽车 规划的信息,更多细节还有待小米在今后的发布会上给我们揭晓。

在小米官宣造车的信息发布之后,不少人士并不看好小米在新能源 汽车 的前景。从小米内部看,其在 汽车 行业的积累远不如和它类型较为相似的百度、阿里、腾讯和华为,在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的布局远不如这些同行。从外部大环境看,目前的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竞争已经堪称惨烈。在几乎所有车企都已经将电动车以及智能网联领域作为企业重要投资领域之后,在全球最大的 汽车 市场,小米需要和全球最顶尖的技术来正面PK。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亦或是大众的MEB,还有无数即将到来的新能源车型,对于小米来说都不是容易挑战的对手。

但对于小米来说,在 汽车 新四化时代的变革前,进军 汽车 行业是其百年不遇的最好时机。一方面,在手机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小米能够享受到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少,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越来越大。尤其是前段时间在被美国 *** 一度认定为和中国军方有联系之后,意味着小米也随时可能面临美国 *** 的打压。一旦遭遇华为一样的被断供芯片之后,小米最为依赖的手机业务短时间内也会遭遇重大影响。因此进军 汽车 行业,对于小米来说,无疑给自己留有一个后手。

另外一方面,这几年来,小米投入大量的资金构建了自己的小米生态,在空调系统、大屏触控、点烟器、扶手箱、充电口、行车记录仪等等 汽车 内饰相关的领域,小米都可以迅速拿出品质不低的产品。但对于现有的主机厂来说,小米很难切入它们的供应链,或者说主机厂主动对这些零部件进行升级的动力并不大。所以与其苦苦去争取项目,还不如自己造车,将自己的硬件生态直接部署到自己品牌的车型上,进一步打响小米生态链的品牌效应。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从2015年开始就相继投资了蔚来和小鹏两大车企,如果在去年还持有这些公司股票的话,那雷军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只要能够做出自己的特色,小米并非没有机会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上站稳脚跟。

对于小米造车,业内人士看衰的比较多。不过,如果小米用自有资金,不靠地方 *** 投入特别的税收或者土地资源,那就不必对这种行为进行指摘。在昨天的发布会上,雷军也是反复强调小米当前手上拥有超过1000亿的现金储备。手握这么大笔现金,如果小米愿意,投入在造车领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相比于其他房地产公司进军新能源 汽车 行业,还没有卖车之前,就先开始在低价购得的土地上建好配套的房子开始卖房,小米并不会侵犯到 社会 的利益。就像之前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在造车初期就曾疾呼:能不能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

小米造车,很有可能采取之前百度、阿里造车的模式,和传统车企或者新势力造车企业合作,应该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量产交付的捷径。之前包括宝沃、长城以及开云都和小米传出过绯闻,成为小米进军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代工者。最终小米代工会花落谁家目前并不好说。但对于小米来说,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市场切入点,开展错位竞争,战略性地避开特斯拉等强劲竞争对手是一个上策。

小米的加入,其实具有比较强的行业指标性。小米肯定不会是跨界进入造车行业的最后一家企业。如果寻求整车厂代工这条路被证明可以走得通,那以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拥有一技之长的企业通过这种投入相对较小的模式来进军 汽车 行业。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这种模式对自己最大的伤害无外乎是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被进一步弱化。在线上直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势力造车企业选择的销售模式之后,传统的 汽车 销售渠道的作用已经被极大地弱化。

随着代工模式的兴起以及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传统主机厂也将沦落为一个总成级别的供应商。如何捍卫自己的地位,将成为吉利、长城这些传统车企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随着苹果、小米加入 汽车 行业,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企业的地位也将受到挑战。毕竟在吸引年轻消费者,进行客户运维方面,小米的粉丝比蔚来、小鹏要高出不少。

点评

小米还是造车了。小米之前,也有同为手机、电视供应商的乐视造车的惨痛教训,对于小米来说,前车之鉴历历在目。造车要遵循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推进,否则摊子铺的太大,无论有多少个亿都会难以收场。这点,精明的雷军只要头脑不热,肯定会懂。依托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市场和供应链,小米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来了!小米也开始官宣造车,行业搅局者是否会搅动汽车行业?

此前,小米多次被传要开始造车,但是小米却一次次否认。苍蝇不盯无缝蛋,看来小米是准备多时。

这不,来了。

为什么是电动车?

资本大咖们乘电动风,像大水涌入城池般,蜂拥而至。前有乐视,后有恒大,再有小米。搞影视 体育 的架起相机了(仍然架着),搞房地产的抡起大榔头了(地基还没夯实),搞生态家电的开始联网了。既借着电动东风,吹一吹造车江南岸,这个点入局,到底晚还是不晚,你我说了都不算。可能股市说了会算,可能以后的销量说了算。

比起2015年左右的电动热潮,已经过去了六年。小米是否真的入局太晚?对于电动 汽车 行业,确实有些晚,毕竟造车需要三五年才能出产品。同时资本热潮对新能源行业已经开始有些疲惫,表现于今年初投资者们开始对早先的电动 汽车 们开始套现,比如高领资本就抛售新能源 汽车 的股票。所以在2020年一度疯涨的新能源 汽车 股票,在2021年开始下跌。特斯拉、蔚来、小鹏,也都有不同程度下跌。

小米的优势?

有人认为小米拥有足够的资金底气,足以支持其玩转 汽车 行业;有人认为小米生态圈, 汽车 更加丰富了圈子;有人认为小米自带营销,可以胜过大部分初创企业。

再加一点,资源整合。

从小米进入的行业来看,几乎每造一样东西,都很容易打破行规,把价格做到极低,把品质做到极高,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十足。这也是小米立足不败之地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那么资源整合非常重要。所谓的资源整合,也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成本做到最低,把质量做到最高,把产量提升最高,把市场拓展最宽,这一切,小米都做到了。

汽车 行业,不仅仅是传统 汽车 ,智能电动 汽车 也是如此。整车上万个零件,既要保证质量,毕竟 汽车 是个安全驾驶的交通工具,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又要对价格进行严格管控,性价比高的车型,才是主机厂源源不断的利润奶牛。

而在国内火热发展了七八年的新能源 汽车 行业,零部件行业和新能源人才,也基本上到达“成熟”的状态,小米完全可以收割这一波,也属于后来者居上的优势。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来源于时代潮流,造车并非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选择。小米除了造车,还有其他很多诸如手机、手机卡;电视、盒子、蓝牙手柄; 路由器、平衡车、空气净化器、体重秤、血压计、水质检测笔等智能硬件; 移动电源、插线板。 耳机、音响; 电池、存储卡; 保护套、后盖、贴膜和一些小配件;服装、箱包等等。小米开阔的产业链,也为小米积攒了一定的资本。而资本是入局 汽车 行业的门槛。

另外,小米官宣造车对其股市是副绝好良药,前面两次在传小米要造车,都被否决,而这次是真的官宣,股票市场似乎有些狼来了的意思,并未如期而涨。而和此前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在美股上市的车企相比,中概股等一众企业跌跌不休,意欲回国再上市,小米在港股安安稳稳,坐等升值。

而挑战仍然有,那就是 汽车 到底要走代工之路,还是自主制造。尽管拥有一众消费品类代工经验,对于制造业也算是玩得开,但是 汽车 这辆工艺制造品,对于品质管控、产能交付异常依赖。如果选择代工,那么可以省去一大笔工厂建设和设备采购费用,一百亿足够开发两三款车型;如果选择自建工厂,那么一百亿只能研发一辆 汽车 ,而且预算也算比较吃紧。再往后看几年,100亿美元持续投入,如果在此期间,小米 汽车 不独立上市,收益回报是否支持投资者们持续投入?恐怕不大现实。从前浪的新势力们,不管是先代工还是先建工厂,结局都是找地、建厂,小米是否会脱离这个魔咒?一如造手机般代工造车?结局并不好说,毕竟国内 汽车 工厂的产能已经过剩,找一个代工资源并不是难事。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在浪打浪。看准了浪头,就是冲浪,没看准浪头,就是翻船了。

你看好小米造车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宁德时代股票目前为止的最高股价和最低股价分别是什么?

宁德时代股票目前为止的最高股价是582.20元,最低股价是29.57元。

1.宁德时代是中国锂电池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非常高;

2.宁德时代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非常强;

3.宁德时代处于风口,后期可能还会有上涨空间。

新能源汽车革命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得到了资金的追捧,随着恒大,小米和华为加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宁德时代作为锂电池的龙头企业,更是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宁德时代最低价29.57,最高价582.20,上市3年多时间,宁德时代涨了接近20倍,这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大黑马。

一、宁德时代上市三年多时间涨了接近20倍

宁德时代是2018年6月份上市,目前为止的最高股价是582.20元,最低股价是29.57元,短短三年多时间,涨幅接近20倍,这应该是最近几年最牛的大黑马之一。

宁德时代出现这样的大涨,最主要的原因是处于时代风口,新能源汽车处于爆发前期,宁德时代赶上了好时代。

二、宁德时代是中国锂电池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非常高

新能源汽车革命就要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肯定也会得到大家的关注。

宁德时代作为中国锂电池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业绩也非常不错,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普及,宁德时代业绩也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三、调整之后的宁德时代还有上涨空间

宁德时代创出新高之后,现在一直处于调整状态,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普及,对锂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多,宁德时代拥有绝对的核心技术,市场垄断地位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上涨空间。

对于龙头企业,一定要多一点耐心,这样才会获得更多收益。

你能说一说汽车电子概念股龙头股有哪些吗?

东吴证券:疫情影响有限。坚定全面地看待汽车板块。

疫情影响有限,应坚定全面看汽车板块:1)经济复苏逻辑正在验证!长期国内乘用车销量还能创新高!2)从周期到成长股估值体系的转变。未来汽车将由“电动+智能”联合定价,成为下一个移动终端,软件持续收费将成为主要盈利模式。积累数据构筑长久护城河,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3)新一轮独立上涨将成为未来三年车辆股的核心主线。电动车带动自主品牌进一步跨越20万价格带,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整车板块(长城/吉利/长安/比亚迪/广汽/SAIC)和零部件板块为核心赛道,智能化(华阳集团/德赛西威/中汽研究院)+特斯拉产业链(拓普集团+银轮+徐升)+单品类赛道(福耀玻璃+星宇)。

新时代证券:汽车电子空间巨大!电子行业龙头有望迎来二次腾飞。

而互联网电子公司大举进入汽车市场。IDC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将下降2%,总销量为1.497亿部。中国区厂商继续大踏步前进,小米、VIVO、Realme分别位列第一/第三/第四,对应的市场份额为27%/18%/13%,对应的销量为4100万/2670万/1920万台,其中VIVO和Realme分别增长12%/19%。三星电子在印度售出2970万部智能手机,销量下滑4%,以2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CounterpointResearch报告显示,小米已经超越三星和苹果,成为俄罗斯20Q4手机品牌,线上销量最高。中国手机品牌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得益于本土企业的创新和强大的消费电子产品供应链。

让我们继续看看新市场带来的本地供应链的增长。华为联手长安,百度联手吉利,阿里联手SAIC。汽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变革。汽车行业的“新四化”正在重塑行业结构和供应链结构,电子化趋势将推动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使能汽车领域。我们继续看好消费电子供应链与汽车行业的整合,电子行业龙头公司有望在较长时期内迎来二次腾飞。

中银证券:汽车行业景气度继续上升。建议多配置板块股票。

春节旺季前需求较好,1月份乘用车批发零售继续回暖。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政策刺激消费,预计后续销量将持续增长。1月份,卡车和客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预计重卡和轻卡的高景气将持续,客车增长将恢复。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销售17.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38.5%。预计2021年将高速增长。2020年1-12月,汽车行业收入增速提高,利润总额降幅扩大。预计随着销量回升,增长率将转为正值。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建议多配置板块股票。

车辆:乘用车销量回暖,但车企分化加剧。推荐SAIC、长城汽车、长安汽车,重点关注广汽集团。商用车重卡和轻卡有望保持较高景气,乘用车销量有望回升。关注潍柴动力、福田汽车、宇通客车等。

零部件:销量回暖,业绩有望复苏,与估值双击。建议布局产品升级、客户拓展、低估值修复个股,推荐银轮股份、宁波胡阿祥股份、仲恺股份,关注付伟高科、广东宏图股份、松芝股份。

新能源: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爆发,后续高增长确定性高。推荐国内龙头比亚迪和受益于特斯拉、大众MEB的盛骏电子、拓普集团,关注徐升股份、富奥股份。

智能网联:ADAS和智能驾驶舱快速渗透,5G推动车联网发展。推荐伯特利和盛骏电子。建议关注德赛四维、华阳集团、宝龙科技。

国信证券:三条主线:全球新能源汽车承载能源改革重任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承诺到2050年或2060年实现“碳中和”,燃油汽车的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约占10%)。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美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经济体,碳排放总量占52%(中国/美国/欧洲分别占25%/13%/9%),而三地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地区。

带动电池产业链,增加电器元件数量。电池装机量,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49.5%,预计2025/2040年达到1234/5168GWh。电驱动系统:2025年国内2111亿,全球6804亿市场;2020年管理国内近100亿市场,2025年管理全球1293亿市场;2025年,高压零部件将新增265亿国内市场和854亿全球市场。

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特斯拉/大众供应链三条主线。全球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承载着能源改革的重任。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优质整车企业,关注新势力和比亚迪、宇通客车;二是电池产业链,重点关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三是产业链核心标的,重点关注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团。

中信证券:巨头入局明显利好智能电气产业链三条主线,把握投资机会。

类似于苹果在iPhone成功后的产业链,中国的汽车供应链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孵化和成长。短期来看,科技巨头进入市场造车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智能电动产业链的供应商肯定会受益。我们认为投资机会可以关注三条主线:1)电气产业链;2)汽车电子及智能驾驶舱产业链;3)新巨头绕不过去的传统零部件供应商。

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智能供应链逐渐成熟,为新进入者造车奠定了制造基础。最近百度宣布入场造车,其他科技巨头也被媒体报道造车,可能加速行业扩张。预计在未来2-3年内,行业将迎来一批以科技巨头为主的新玩家,行业的扩张必将利好智能电气产业链。建议投资三条主线:1)电力产业链:当代安普科技、恩杰、亿纬锂能、三花智控、普泰来、赣锋锂业、方得纳米等。2)汽车电子及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华阳集团、德赛四维、伯特利、耐特、宝龙科技;3)新巨头离不开的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托普集团、福耀玻璃、石民集团、钟鼎、星宇。

浙商证券:电气化孕育了新能源板块的投资机会。

1月份乘用车销量快速增长,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从长期来看,国内乘用车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增速仍将保持在个位数。目前汽车行业的变革正在到来,电动化催生了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未来5-10年,智能领域将出现重大投资机会。在行业转型过程中,整车及零部件竞争格局和盈利模式的重塑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乘用车板块,建议吉利汽车、长城汽车H等。具有较强的产品周期应把握;零部件,重点关注特斯拉产业链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电芯)和低值精密锻造技术等。,关注托普集团、福耀玻璃、星宇、新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