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十年,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年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显示了中国经济强劲的动力。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只有认清当前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中国才能在和平崛起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关键词:经济形势 机遇 挑战
正文:
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世界经济开始回暖复苏,在此过程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贡献。然而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式显现出复杂的变化,欧洲债务风险凸显,金融市场动荡难平,在各种表象之下,宏观调控政策两难、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就业压力长期持续等深层问题亟待求解,世界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放缓。
一、西方经济集体低迷,新兴市场增速放缓
放眼美国,失业率持续高位徘徊,房地产业不见改善,公共债务积重难返。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希腊面临高违约风险,意大利深陷泥潭,西班牙也面临严重困难。日本的灾后重建任重道远。新兴市场的增长态势减弱,通胀压力上升,外资流出风险加大。
二、主要风险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前景难以乐观
*** 债务危机将继续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美、日等国也面临 *** 债务的风险。债务危机反映出西方经济体自身的制度缺陷,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全球失业率居高不下将严重拖累世界经济稳步复苏。通货膨胀面积扩大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
在此形势下,虽然国际国内形式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然而,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因为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而发生改变和逆转,中国的经济仍然面临诸多机遇。从国际环境看,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在全球化调整发展中拥有新的优势。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致力于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将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在抢占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竞争中具有新的机遇。三是新兴大国地位上升,中国等新兴大国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自主创新,扩大对外投资。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能够进一步得以发挥,而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得到弥补,将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有利于中国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一国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现代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变革。而参与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机遇,可以直接利用最新或较先进的科技成果来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造传统产业,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经济,绕过传统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在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未来,高新技术大二迅速商业化将开拓出超人意料的世界新兴市场并激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推动。在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针对处在突破边缘的科技领域,中国只要选择确实有优势、影响面相当广,而且带动力量相当强的领域,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命科学,力求重点突破,走在世界前列,就能实现跨越发展。
整体来看发达国家现在都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都力求不断产业输出中国占领先机。从这角度看,它们将制造业向外输出和转移,有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中国人才的培养和制造装备业来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乘势而上的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各方面从人力上、财力上都处于很好的积累时期,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不仅要解决体制和结构方面的深层次矛盾,还要针对国内外新的环境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完善法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面对机遇,直视挑战。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谈谈一个大学生眼中目前国内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中国货币购买力增长滞后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GDP总值,处于世界第二,但目前我并没有很深的概念,同样CPI我也很陌生,我相信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货币的购买力的大小,虽然通胀率和汇率与货币购买力有着许多联系,但是大众的感受不深。经历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暂不去讨论到底发展的速度大还是加速度大,但普通大众的货币购买力确实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有可能是负增长,因为我们可以关注到身边社会价格的涨幅超过了工资涨幅,货币购买力变小。
二、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
中国2005年以前实行的是林毅夫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没有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然而注意到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崩溃,而90年代到2002年左右美元出现了很强的势头,这是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的结果。同时目前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消费率过低。很显然,住房消费现在是中国民众最大的消费,然而上学期的房地产评估课上获知,国家统计局统计时是把住房支出计入投资而不是消费。所以根据GDP=投资+消费+进出口,中国消费低是一个假象,高投资目前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结构特点之一。所以中国真正要做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消费能力取决于收入,而工作收入取决于劳动生产率。
三、中国国内贫富差距问题严重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行业差距、体制里外的差距有着联系,但是我认为这些差距在当前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允许存在的,所以这些因素不可能造成目前如此大的贫富差距。学者高连奎总结了中国社会财富非正常转移的更重大的五类因素:职业投机客、非法及不道德的商业行为、 *** 及企业里的贪污及灰色收入、黑社会及色情业、过度且不受限制的高管薪酬。
四、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然而许多老年人并没有养老金,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我想这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使老有所养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中国在借鉴西方消费型凯恩斯主义的同时也应该思考福利型凯恩斯主义。
还有其他的许多风险与挑战,比如城镇化和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国内资产泡沫化、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消费型社会倾向、公共部门追逐利益倾向、外部金融新形势的攻击等等,有些我并不明白,有待学习和思考。但我肯定的是,缩小贫富差距让人民生活有所保障才是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根本层次。希望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牢牢把握历史机遇,一一克服困难,继续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高连奎,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先后提出“平衡经济学原理”,“新福利社会”理论,“精准调控”理论等重大理论论述,现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研究主管,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专家顾问,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与提出“新结构主义”的林毅夫,提出“新供给主义”的滕泰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三大经济学家。
《反误导》系作者对西方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货币理论、福利社会理论等深入研究,以及对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微观经济现象常年跟踪观察后,呕心沥血的一本“经济学清本溯源”之作。在书中,作者首先澄清了“亚当•斯密并没见过资本主义”、“‘看不见的手’是反讽”等一般大众因被中国主流经济学舆论渲染后,得出的错误认知;而后,针对认为错误的经济学原理和各国改革经验,进行批判,比如“打败腐败的不是民主,而是福利社会”等;再之后,针对当下全球经济现象进行鞭辟入里、独具一格地分析,得出“自由放任最大的受害者是企业家”等结论;最后,对中国经济学界当下的舆论环境进行辛辣地批评,并得出“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旁落”等结论。
1、《中国大形势》(作者:高连奎)
高连奎是青年思想新锐,其新书《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也具有巨大影响力。
2、《中国震撼》 (作者:张维为)
张维为是 *** 的英文翻译,也是 *** 模式的坚定支持者。
3、《中国你要警惕》 (作者:黄树东)
黄树东是摩根大通副总裁,深谙美国的成功之道,书中对美国经验教训的分析相当值得中国领悟。
4、《三井帝国在行动》 (作者:白益民)
白益民是当代日本研究第一人,想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他的书必看。
5、《美国怎么了》 (作者:克鲁格曼)
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的经典之作,也是对美国历史最精辟的分析。
6、《断层线》 (作者:拉詹)
拉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真正了解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所指出的问题,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7、《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 (作者:郎咸平)
郎咸平是世界第一的华人经济学家,这是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最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
8、《即将来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作者:刘军洛)
刘军洛是一个有着巨大威望的民间经济学家,也是中国真正懂得金融经济的少数几个学者之一,历史深度,现实裨益。
9、《人间正道》 (作者:韩毓海 胡鞍钢 王绍光)
韩毓海 胡鞍钢 王绍光都是中国的顶级学者,与那些只混媒体的公知完全不同。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