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在前段时间被炒的沸沸扬扬,虽说小米不寻求投资合作,但是短期来看如果小米不寻求与汽车厂商任何合作的话,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造出车来。
小米确定造车计划后,港股尾盘快速拉升,收盘报25.6港元,上涨2.2%,总市值为6452亿港元。这一消息给近期表现一直低迷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板块带来了提振作用,尤其是近年华为、百度、小米等多个科技巨头纷纷布局造车计划,对汽车智能转型步伐带来一大推进。
谈及长城汽车与信息通讯企业联合造车的优势,张翔认为,长城作为中国最大的SUV制造商,可以为小米提供产能、技术人员,以及小米缺少汽车行业的经验。小米有很多用户,打造了成熟的生态系统,包括软件生态系统,有自己的APP、电商平台、小米体验店,都可以跟智能汽车打通,这都是小米的优势。
前几天,雷军去了重庆两江,长安汽车的老大出面接待。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想“赋能”传统车企,把这些常年造车的企业当代工厂,传统车企想转型为智能绿色车企,也要积极与华为、小米这样的企业合作。
长城汽车:拥有四个整车生产基地,连续8年保持全国SUV销量前三、自主品牌SUV销量第一。年报显示高瓴资本旗下天津礼仁投资持有公司市值近3亿元。2020年实现营收1033.08亿元,利润同比增长18.36%。国内传统车企中,一汽、上汽都抱着德系粗腿,强势国资背景未必适合小米;北汽、东风、海马、东南等车企,合资部分都不太行,自主又在二、三线,可以给小米代工,但小米未必看得上。剩下比亚迪、长安、吉利和长城,长城、比亚迪和吉利都有理由不带小米玩,只有长安最可能。
除此之外,万向钱潮也有可能与小米合作,万向钱潮是个强大的民营企业,非常适合小米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目前牌照虽然暂停,但是一旦开始规划量产,就可以解冻。更重要的是万向钱潮两代人梦想造车,从24次出价竞标,击败李嘉诚儿子李泽楷,拿下菲斯克汽车,我就知道,这个家族距离新能源汽车已经近在咫尺。另外万向集团,也是小米造车晚宴唯一邀请的A股上市公司。
雷军说过小米造车均由自己造血投资,不接受外部投资,以确保小米智能汽车更好融入自有生态。但是因造车成本实在太大,所以未来很定会有厂商与其合作。
汽车 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革新。经过2020年的大浪淘沙,新能源 汽车 赛道形成一个全新的局面。
近日,著名投资人阎焱表示,造车新势力倒闭潮不会太远,绝大部分会“死”掉,最后能活下来的就那么几家寡头。
纵观当今行业现状, 汽车 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传统主流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 科技 巨头和特斯拉四分天下的新局面。
强者恒强
2014年,新能源 汽车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倾斜,仅国家层面的补贴就超70亿,加上地方补贴后更是达到百亿级别。
拜腾、蔚来、小鹏、合众、威马、绿驰、奇点、前途、游侠等一大批新造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他们意在颠覆传统 汽车 行业的统治,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生活。
2021年几乎全民都在造车,手机、家电、房地产、互联网巨头纷纷瞄准造车行业。
华为已在旗舰店卖上了车,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两天时间订单突破3000辆;小米赌上名誉,10年投入100亿美元打响造车之战;360战略领投哪吒 汽车 D轮融资正式进军造车;连爱驰的股东之一滴滴造车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而2020年也被认为是行业的大考之年,热潮退去之后,“裸泳者”相继出现。据悉,博郡 汽车 、前途 汽车 、绿驰 汽车 和游侠 汽车 等先后被曝深陷资金泥潭之中,也使得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环境日益趋紧。
例如最早进入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奇点 汽车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显示,奇点 汽车 的关联公司智车优行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2021)沪01执962号,执行标的766.35万元,执行法院为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此外,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新增两则限制消费令,限制对象均为该公司及沈海寅。此外,奇点 汽车 旗下首款量产车型奇点iS6预览版经历过多次“跳票”后,再未有任何官方进展披露出来。
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速达、零跑、国机智骏三家企业上半年累计销量在1000辆左右;爱驰、金康、云度3家过百;新特、长江、国金销量为两位数;赛麟、天际、奇点、敏安、天美等车企仅为个位数。
由此,可以看出资本对于新造车的热情已经紧紧集中在少数的几家头部企业,行业也逐步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
缺芯危机
2021年以来,功率半导体的供应远远无法满足 汽车 行业的需求,导致大量 汽车 厂商因缺货而被迫停产。
近期,全球 汽车 行业更是陷入“停产潮”,福特、铃木、大众、丰田、本田等 汽车 厂商都陆续发布了暂停工厂生产线的计划。
据BusinessKorea报道,韩国现代 汽车 于6月16日关闭了韩国牙山工厂和美国亚拉巴马州的 汽车 生产线,这已经是现代 汽车 第4次因芯片短缺而关闭工厂。
据悉,目前热门的车型几乎都需要排队提车,新车的交付周期短则3-4周,长的可能要等3个月以上。
而目前整个行业还要面临缺芯带来的巨大冲击。
以下为相关概念股名单:
小米汽车会不会进入股市行情
答:小米汽目前在港股上市,进入香港股市行情。但现在不进入a股行情。
此前,小米多次被传要开始造车,但是小米却一次次否认。苍蝇不盯无缝蛋,看来小米是准备多时。
这不,来了。
为什么是电动车?
资本大咖们乘电动风,像大水涌入城池般,蜂拥而至。前有乐视,后有恒大,再有小米。搞影视 体育 的架起相机了(仍然架着),搞房地产的抡起大榔头了(地基还没夯实),搞生态家电的开始联网了。既借着电动东风,吹一吹造车江南岸,这个点入局,到底晚还是不晚,你我说了都不算。可能股市说了会算,可能以后的销量说了算。
比起2015年左右的电动热潮,已经过去了六年。小米是否真的入局太晚?对于电动 汽车 行业,确实有些晚,毕竟造车需要三五年才能出产品。同时资本热潮对新能源行业已经开始有些疲惫,表现于今年初投资者们开始对早先的电动 汽车 们开始套现,比如高领资本就抛售新能源 汽车 的股票。所以在2020年一度疯涨的新能源 汽车 股票,在2021年开始下跌。特斯拉、蔚来、小鹏,也都有不同程度下跌。
小米的优势?
有人认为小米拥有足够的资金底气,足以支持其玩转 汽车 行业;有人认为小米生态圈, 汽车 更加丰富了圈子;有人认为小米自带营销,可以胜过大部分初创企业。
再加一点,资源整合。
从小米进入的行业来看,几乎每造一样东西,都很容易打破行规,把价格做到极低,把品质做到极高,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十足。这也是小米立足不败之地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那么资源整合非常重要。所谓的资源整合,也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成本做到最低,把质量做到最高,把产量提升最高,把市场拓展最宽,这一切,小米都做到了。
汽车 行业,不仅仅是传统 汽车 ,智能电动 汽车 也是如此。整车上万个零件,既要保证质量,毕竟 汽车 是个安全驾驶的交通工具,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又要对价格进行严格管控,性价比高的车型,才是主机厂源源不断的利润奶牛。
而在国内火热发展了七八年的新能源 汽车 行业,零部件行业和新能源人才,也基本上到达“成熟”的状态,小米完全可以收割这一波,也属于后来者居上的优势。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来源于时代潮流,造车并非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选择。小米除了造车,还有其他很多诸如手机、手机卡;电视、盒子、蓝牙手柄; 路由器、平衡车、空气净化器、体重秤、血压计、水质检测笔等智能硬件; 移动电源、插线板。 耳机、音响; 电池、存储卡; 保护套、后盖、贴膜和一些小配件;服装、箱包等等。小米开阔的产业链,也为小米积攒了一定的资本。而资本是入局 汽车 行业的门槛。
另外,小米官宣造车对其股市是副绝好良药,前面两次在传小米要造车,都被否决,而这次是真的官宣,股票市场似乎有些狼来了的意思,并未如期而涨。而和此前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在美股上市的车企相比,中概股等一众企业跌跌不休,意欲回国再上市,小米在港股安安稳稳,坐等升值。
而挑战仍然有,那就是 汽车 到底要走代工之路,还是自主制造。尽管拥有一众消费品类代工经验,对于制造业也算是玩得开,但是 汽车 这辆工艺制造品,对于品质管控、产能交付异常依赖。如果选择代工,那么可以省去一大笔工厂建设和设备采购费用,一百亿足够开发两三款车型;如果选择自建工厂,那么一百亿只能研发一辆 汽车 ,而且预算也算比较吃紧。再往后看几年,100亿美元持续投入,如果在此期间,小米 汽车 不独立上市,收益回报是否支持投资者们持续投入?恐怕不大现实。从前浪的新势力们,不管是先代工还是先建工厂,结局都是找地、建厂,小米是否会脱离这个魔咒?一如造手机般代工造车?结局并不好说,毕竟国内 汽车 工厂的产能已经过剩,找一个代工资源并不是难事。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在浪打浪。看准了浪头,就是冲浪,没看准浪头,就是翻船了。
你看好小米造车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