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是什么时候(中国经济转型是哪一年提出的)

2023-03-03 18:43:53 股票 xialuotejs

1996年是我国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九五计划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体制.主要区别有: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

计划经济体制是开始于俄国十月革以后。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科学社会主义者提出有计划发展经济的思路和计划经济的设想。

计划经济的特点:

.按照布鲁斯的分类(引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书〉)

1. 决策和抉择集中于中央一级

2. 计划管理结构金字塔似的

3. 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自上而下地传达指令

4. 用物量指标进行经济预算和编制计划

5. 货币和价格处于被动地位

优点

1. 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

2. 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

3. 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尤其是通过 有计划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剧烈波动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4.能保证国计民生 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

5.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缺点

1. 指令性计划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

2. 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

3. 容易孳生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4. 信息不完全,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

市场的功能

1. 市场调节就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根据价格信号反映供求缺口而指导企业生产

2. 它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有自我调节,自动平衡的功能,这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机制来进行的

3. 市场机制是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内在推动器,这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进行

4.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应变能力强

5. 动力刺激和竞争淘汰压力

缺陷

1. 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对经济总量无力调节

2. 对于大的结构调整,市场机制显得软弱无力

3. 调节具有局限性

4. 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公平竞争

5. 市场竞争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问题

6. 难以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

关于市场与计划的争论:

。建国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完全是计划经济 的理论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经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学者结合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在计划与市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等问题上做了不断深入的讨论。

人们普遍认为:商品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在我国建国以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能是商品经济,更不能是市场经济,而只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它以中央集权为特点。

关于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讨论

1.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水火不相容”论

2.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论。

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是一个飞跃,他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84年10月,党的十二界三中全会通过的《 ***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问题的讨论

a. 把计划与市场的结合看作是经济关系,调节方式和经济规律交互作用的总和

b. 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主体与客体的结合

c. 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一种对经济制度和经济调节双重因素简化的提法

d. 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新”的计划与市场的结合

e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计划概念2”和“市场计划2”的结合

e. 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仅是两种不同调节方式的结合

f. 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的结合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怎样结合问题的讨论

1. 1978年到1984年

a. 要不要结合或能不能结合的问题

b. 受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这一主导思想的影响

2. 1984年到1992年

怎样结合和结合特点上

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处在商品经济阶段,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将是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制度。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讨论

a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计划经济

a.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商品经济

b.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既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计划的商品经济

*** 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

市场和计划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没有社会属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采用的经济手段

*** 说,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就有了萌芽。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运行方式及规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基本一致的,但同时又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的特殊性。

利用市场,就要使各项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和资源的最佳配置。调节微观层次上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

计划,要重点搞好经济发展预测,宏观经济总量调空,重大比例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资源的总体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集中必要的才力进行重点建设。

市场不是万能的,已被资本主义经济实践所证实。同样,计划也非无所不能,这也被社会主义各国的计划经济实践所证实。既然市场与计划都不是万能的,而且两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共同配置经济资源,并由市场起基础作用,已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发展趋势。

什么时候提出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

你好,

今年3月两会召开时就提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的相关政策。

 我对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是,一方面,国家在宏观上加强管理和调控,使宏观经济具有较高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由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使微观经济保持较高的效率。如果国家能处理好这二者关系,经济仍然能长期保持较稳定、较快的发展。

有人认为,西方不是也采取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吗,宏观经济不也是能保证较高的效率吗?其实,否认大财团对西方国民经济的控制,是不符合实际的。总统选举,难道没有大财团支持吗?受大财团控制,国家宏观调控很难到位。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后,就要出现危机,出现倒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只要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上都能保持较高效率,只要内部不出大问题,也就是说,只要两手硬,两手都抓好,中国的经济就非常具有竞争力。我们国内不少人,甚至包括专家精英们总是对中国国家管理经济提出异议,但国外许多经济学家们是十分清楚的。这有点象游击战,许多人都清楚,但有的人能打好,有的人却打不好,为什么?因为游击战要有群众基础和群众的配合。国家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也是这个道理。只有为人民的 *** ,不受大财团干扰的 *** ,才能做好这件事。理论在这里显得苍白且无济于事。

产业转型升级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产业转型升级,是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 ***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型城市实现华丽转身,需要生态、文化、社会、机制的全方位转型。

产业转型升级,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 *** 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中国正式实施转型升级体制改革。

几几年,中国经济开始转型

中国的特殊国情使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演变道路,而是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一是1840—1948年从传统农业解体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漫长演变阶段;二是1949—1977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分割和强化阶段;三是1978—1991年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业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并逐步转向三元经济社会结构,即农业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城镇正规部门;四是1992年之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四元经济社会结构。

新旧动能转换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新旧动能转换的提出时间是:2015年10月, *** 总理在召开的 *** 会议中对当时中国经济进行了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新旧动能”开始正式出现在国家领导人讲话中。

全面理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原因

1、资源禀赋优势的改变

2、需求结构和水平的变化导致对供给结构和水平要求的提高

3、重大技术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4、对生态文明的不断追求引发经济增长模式的改进

5、金融高杠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潜在威胁倒逼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扩展资料

发展新动能,一是必须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既要培育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也要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枝”,促进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

二是要推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升级互促共进,把国内巨大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大力补上短板,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更高水平上供需结构的匹配和优化。三是不仅立足国内市场,也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 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广大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主动意识和紧迫感,因地制宜,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真抓实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参考资料:人民网-落实新发展理念要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哪年开始的?

1978年开始着手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1978—1984 年)。这一时期在理论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不仅肯定了市场调节作为计划调节的补充是必需的和有益的,而且把计划调节区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指出对许多产品和企业适宜实行指导性计划。

拓展资料

经济体制改革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经济体制的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总体市场化程度达到70%左右,成效显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