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互联网指数强劲反弹 快手大涨超15%(广发恒生科技指数实时行情走势)

2023-03-03 18:18:38 证券 xialuotejs

在经历了近半年的大跌后,今天恒生互联网指数终于有了一点起色,大涨超5%,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指数,选股范围:在恒生综合指数的成分股中,选股恒生行业分类中信息科技业的个股,成分股不设置固定数量,采用流通市值加权,单成分股比重上限为10%,每季度调整一次成分股,基期是2010年3月5日。

行业分布:恒生指数中的一级分类为信息科技,在恒生三级行业分类中按自由流通市值计算,电子商贸及互联网服务占了近89%的权重,成分最高的有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快手、京东、小米等。

结合历史走势来看,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介于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之间,优于恒生指数,但弱于恒生科技指数,主要是互联网科技指数的编制方法较为简单,不对成分股进行筛选。

最近一段时间,受反垄断和监管政策等因素影响,港股互联网板块回调明显。不过市场普遍认为,作为非A股上市的稀缺标的,优质互联网企业的短期调整不会改变其长期投资价值。而且,充分的调整反而为投资者布局提供了不错的机会。

今天港股上市的诸多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强劲反弹,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涨了超5%,快手涨超15%,美团都涨了超过10%。不过由于前期下跌的太多,所以这一点涨幅也不能改变之前的套牢盘。

综合以上信息,由于前期确实下跌的太多,不少网友都说自己距离解套还有三四个涨停,不知道这种反弹能否持续,具体的监管措施还未落地,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不过不建议大家入场,追高不合适!

恒生科技集团的指数怎么样?

是香港股市价格的重要指标。恒生科技指数是发布于2020年7月27日,该指数追踪经过筛选后的最大30家在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成分股中涉及不同行业,包括软件服务行业、咨询科技器材,半导体,药品及生物科技,工业工程等。代表了港股市场的走向,通常称为香港HS50或HSI50。股市指数的意思就是,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你可以通过华泰证券的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涨乐财富通”-行情页面查询指数行情。

恒生科技十大重仓股

1、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

(1)恒生科技指数选股范畴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其选股准则会考虑合资格公司是否利用科技平台进行营运、研发开支占比及收入增长,最后选取市值最大老行答的30只股票作为指数成分股。入选的成分股不仅有各大互联网领域的核心龙头,更有不少科技领域的翘楚,汇聚了互联网、半导体、医疗健康等行业最优秀的代表性公司。

(2)也就是说,恒生科技指数的走势基本绑定了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这里得说一下,上面的成分股比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隔一段时间就会调整。

2、媲美纳斯达克指数,当前是最佳布局时机

世界上有不少以科技为主题的指数,但是都没有纳斯达克指数这样成功,这样有影响力。纳斯达克成功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二:

(1)靠一个强大而且持续增长经济体,背靠巨大的市场

(2)拥有持续不断的优秀上市资源,拥有大批长期增长的优秀科技公司

3、反观恒生科技指数,同样具备纳斯达克成功的两个因素。中国已经成为侍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还在持续发展中,腾讯、阿里、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和创新能力也不遑多让,可以说恒生科技指数代表了中国科技主题公司的迅速增长和未来的巨大潜力,说恒生科技指数是“港版纳斯达克指数”并不过分。

恒生科技指数ETF的投资价值如何?

恒生科技指数ETF的投资价值还是可以的。

恒生科技ETF跟踪的是恒生科技指数,这只指数有点特殊,它不是由国内的指数编制公司发行的,其是由恒生指数公司发行。另外,就是这只指数比较新。在2020年7月27日才正式成立,基期为2014年12月31日。

从时间上来看,真正有效运行的时间其实是比较短的,差不多也就只有一年时间。这么晚才推出了,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早期,由于制度的原因,在港交所上市的科技公司很少,大部分的大陆科技公司都选择在美股上市。

而上市的大多是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的公司。但是这类公司最近几年行情并不好,所以港股一直都比较萎靡,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表现,吸引力越来越弱,去投资的人和做交易的人也不断下降,导致港交所在全球的金融影响力越来越低。

为了保住自身的金融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去港股做交易,港交所在2018年对上市制度做了较多的改革,吸引更多优秀的科技公司去港股上市,以优化上市公司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对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的编制方案。

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第二就是,由于中美关系的原因,很多中概股考虑到可能面临摘牌的风险,选择重新回港股二次上市,比如说阿里、京东和百度这些互联网巨头。随着上市科技公司数量的增多,为了能够更好的反映它们的表现。

同时也为了方便公募产品能更好的跟踪这些公司,所以港交所就推出了恒生科技指数。在选股范围上,恒生科技指数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

同时还会考虑公司是否利用科技平台进行营运、研究发展开支占收入之比例及收入增长等。最后筛选出来的是30家规模最大的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组成指数的成份股,以反映科技或创新领域的龙头公司的表现。

从调整频率来看,恒生科技指数每季度调整一次成分股,一年四次调整。从最后选出来的成分股来看,基本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比如说腾讯、阿里、美团、小米这些公司,指数的科技纯度很高。

其中资讯科技行业股票数量占比接近65%,权重则超过70%。正因为成分股聚焦在港股上市的科技股,网罗了大量的优质互联网科技巨头,所以恒生科技指又被称为“港版纳斯达克”、“东方纳斯达克”。

财说 | 又是大跌!恒生科技指数当前估值是什么水平?

在经 历史 上单日最大跌幅后,恒生 科技 指数继续下挫,3月15日报收3643点,跌幅8.1%。从2021年2月最高点11001点至今,该指数已经下跌67%。

由于包含腾讯(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等知名互联网公司,恒生 科技 指数一直被不少 财经 大V列入抄底港股的投资组合中,跟踪恒生 科技 的指数基金高达8支。近期跌跌不休的股价考验着投资者心态,那么恒生 科技 指数当前估值是什么水平?

根据编制规则,恒生 科技 指数由30家公司组成,单个公司占指数权重上限为8%,公司必须来自恒生行业分类中的工业、非必需性消费、医疗保健业、金融业和资讯 科技 类,且对创新属性有一定要求。创新属性需满足以下其中至少一项:1、利用 科技 平台营运(如网络或移动通讯平台)。2、研究发展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大于等于5%。3、年度收入同比增长大于等于10%。

从创新属性的第一条就能看出,恒生 科技 指数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偏好。截至3月15日,恒生 科技 指数行业构成中,可被视为互联网平台的公司有14家。由于恒生 科技 指数并不是实时披露指数权重,界面新闻根据指数编制规则进行模拟(不代表实际指数构成),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03690.HK)、百度集团(09888.HK)、京东集团(09618.HK)和网易(09999.HK)的指数权重都触及了8%的上限,互联网平台公司占整体指数权重的63%。在指数权重超过5%的公司中,仅有小米集团(01810.HK)是非互联网平台公司。

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公司的股价走势将对恒生 科技 指数起到主导作用。

恒生 科技 指数由恒生指数公司有限公司在2020年7月27日推出,一定程度上迎合了2020年市场对互联网公司的偏好。指数只花了不到半年时间,就从推出首日的6677点一路涨至11001点。

回顾2020年7月这个时点,当时互联网公司估值已经普遍经历一轮抬升。由于恒生 科技 指数 历史 较短,参考指数构成有一定相似性的中国互联网50指数,按照市销率计算,当时互联网公司估值基本达到了5年 历史 中枢区间,随后半年的上涨将互联网公司估值带到了 历史 最高位,这为后续的暴跌埋下了伏笔。

恒生 科技 指数的另一个隐患来源于设计上的缺陷。恒生指数在将某公司纳入指数时,要求至指数检讨会议当日,该公司上市至少三个月,而在恒生 科技 指数中并没有这一条款。

以快手为例,公司于2021年2月5日上市,随后于2021年2月23日被纳入恒生 科技 指数,相隔仅有18天。

目前在港股,一些稀缺概念公司上市初期股价易受到炒作,使其背离基本面。快手和商汤(00020.HK)作为“港股短视频第一股”和“AI第一股”,上市初期股价都经历了爆炒。过快将这类高位股票纳入,一方面满足了投资者尝新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投资风险。

此外,2021年大批中概股在股价高位时,来港股二次上市,使得港股投资者没有享受到上涨的主升浪,却承受了暴跌之苦,典型的有哔哩哔哩(09626.HK)这类公司。

俗话说,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随着恒生 科技 指数大幅下跌,投资风险正在减小而非增大。

从过去十年的 历史 看(回港股二次上市的公司参照其美股 历史 ),有16家公司当前市销率处于最低点, 有14家公司当前市净率处于 历史 最低点。特别是占指数权重较大的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百度和小米的市净率均处于 历史 最低位。

但这代表指数没有下跌空间了吗?

我们应该注意到两点。首先,部分成分股上市时间较短,还未经历一轮完整牛熊的检验,如商汤、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这三家公司占指数权重超过10%。第二,部分成分股存在周期性,如中芯国际(00981.HK)、华虹半导体(01347.HK)、联想集团(00992.HK)等,他们正处于周期的高点。

综合来看,如果将恒生 科技 指数分为互联网板块和非互联网板块,互联网板块,也就是63%的那部分,毫无疑问处于低估值区间;而非互联网板块,也就是37%的那部分,还难言低估。因此是否到抄底的时候,就看投资者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