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票半年报,小米三季报的简略分析

2023-02-28 4:32:05 证券 xialuotejs

消息称:小米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5%,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今天是8月22日,根据最新报道显示,我国的著名科技企业小米公司,半年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了百分之95,可以说下滑还是非常严重的,小米公司作为我国比较优秀的企业,被外界称之为价格屠夫,不仅仅生产了很多价格低但是功能全性能好性价比高的手机,而且在各种家电甚至小生活用品上都贯彻了自己的理念,虽然大部分都是贴牌作品,但是也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高性价比的享受,那么为何小米公司会出现净利润下降的情况呢?

第一、小米公司出现净利润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疫情带来的整体消费下降,以及相关行业的下垂

小米公司出现利润下降其实并不让人惊讶,因为今年大部分从事相关电子产品的企业都有利润下降的情况,疫情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切实的影响到了大家的购买力度,所以说大家其实也很少有钱去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了。而同时,疫情带来的,还有相关产业链的下垂,比如说半导体行业,制衡了手机的关键芯片,芯片的缺少直接影响了小米手机的生产。其次,疫情还会带来一些原材料的成本上升,这些自然也加大了小米的成本。

第二、小米公司出现利润下降,也和小米发展太快有关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米公司发展这么快,尤其是在印度市场获得了百分之50的市占比,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在欧洲地区更是有好的成绩,而这些就带来了许多不公正的处罚以及相关的检查,导致小米在印度地区受到了大量的罚款,这直接导致了小米的销售量下降很多,自然利润也会下降了。

希望小米可以重整旗鼓!

小米三季报的简略分析

#小米第三季度营收721.6亿元#

小米集团三季度营收新高,用小米官方的话说就是远超预期。那么超了多远呢?超这么远对未来的影响几何?下面做个简单分析。

1、同期。 小米19年三季度同期537亿,当年同比增长5.5%。20年三季度722亿,同比增长34.5%。增长速率大幅提升,说明市场对小米越来越认可,消费者愿意花钱给小米,而且,消费者花钱的意愿度大幅提升。

2、手机。 小米三季度手机同期销售额323亿,手机销量3210万部。同比手机销售额增长47.5%,手机销量增长45.3%,手机销售额增幅大于销量增幅,说明高定价手机在整体手机销量中占比扩大,这对小米集团来说无疑非常利好,有助于改善手机销售毛利,对投资者友好,当然对消费者就不太友好了。

3、海外。 根据国外增幅中,整体增幅 境外IOT和另外互联网收入增幅,说明手机增幅落后于二者,但手机收入增幅应该略强于国内,这说明小米手机的海外策略持续发力和优化,得到市场认可,外国人给小米花钱的意愿也在大幅度提升。周受资的能力得到证明,这是小米愿意看到的,一个CFO在市场管理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为后面周受资接班积攒了基础。

4、AIOT 。AIOT连接设备增幅35.8%,5件以上增幅59%,这是小米格外看中的部分。小米战略中,AIOT是家庭和个人消费的下一个时代,整体增幅35.8%(19年同期增幅62%)算优秀但不牛逼,这是市场原因造成毕竟大家都缺钱,也是小米策略导致。小米想成为平台缔造者,必然要统一端口和界面,于是多数老牌厂家不愿意,不过这也是华为,OV等公司将会面临的问题。谁掌握的底层谁就是老大,毕竟自己的天下不能让别人掌握天气。5件以上用户增幅59%(19年同期增幅78%),这个增幅下降的幅度比整体AIOT增幅下降的幅度小,说明认可小米生态链的人忠诚度逐渐出来效果。这对小米是个长远利好。

2021年马上就到了,小米的新一轮高端手机策略蠢蠢欲动,这将是更大的发展。

小米的AIOT部门可能需要加把劲,不要坐在市场第一的椅子上昏昏欲睡,应该更激进些,向卢总学习。如果2021年看到小米的AIOT部门大张旗鼓的跑马圈地、攻城略地,那就赶紧可以看好小米股票了。

本文只是个人分析,以飨网友,不得作为任何投资参考意见。

朴实无华且枯燥的小米半年报

彼得林奇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财报里的照片越多,财报的水分越大。

所以,星空君看财报的时候,比较喜欢看内容比较朴实的。

比如,这种封面。

朴实无华。

而这种花里胡哨的,就不是特别喜欢,因为里面的问题往往非常多。

一、炸裂的二季度业绩

俗话说,那谁跌到,那谁吃饱。

小米是全球手机行业中,最为受益的那个。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878亿元,同比增长64.0%;期间利润达到人民币83亿元,同比增长83.9%;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63亿元,同比增长87.4%。总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均创单季度 历史 新高。

根据Canalys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首次晋升第二位,市占率达到16.7%;在中国大陆,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达到16.8%。

二、海外市场情况

值得欣慰的是,小米并不是窝里横选手,在海外市场披荆斩棘。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的境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436亿元,创下 历史 新高,同比增长81.6%。根据Canalys数据,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全球22 个市场排名第一;并在欧洲首次排名第一,市占率达到28.5%。

欧洲市场是三星一贯的“自留地”,长期以来三星在这里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小米能取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

不过,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小米成为欧洲市场第一,有一定的偶然性。华为基本退出了欧洲市场,近期苹果和三星都没有发新机,小米凭借“安卓机皇”的超强性价比配置暂时领先。随后iPhone13即将发布,可以预期,对小米的位置影响比较大。

1、小米电视机

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电视在中国大陆地区出货量连续十个季度稳居第一,全球电视出货量稳居前五。

2、智能工厂

昌平智能工厂在北京昌平区正式开工,未来将与亦庄智能工厂形成「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昌平智能工厂目标实现年产量到1,000万台超高端手机的产能。

3、股权激励(共同富裕)

据业内人士透露,小米的工资并不算高。小米靠什么留人呢?

情怀?

不,股权激励。

2021年7月公告了两次股权授出奖励。在7月2日,向优秀青年工程师,应届生和团队核心岗位的优秀员工,以及技术大奖的优秀工程师授予了相应的股权激励。在7月5日,颁布了新的股权激励给122名技术专家,中高层管理者和新十年创业者计划入选人士。

四、小米的作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家公司在披露排名、市占率等数据的时候,引用的数据提供机构,大多数是不一样的。

以小米为例,小米电视用的是奥维云网的数据;海外市占率用的是Canalys的数据。

Canalys其实是一家中国的数据机构,就是易观国际。

两家数据公司,如果查一下企查查,都和小米的股东、董事有一定的关联关系。

通过绕道参股数据类的公司,来获得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数据,安兔兔表示,这好像是小米的常规操作了。

小米消费金融首份财报曝光 挂牌 3个月线下业务余额突破5000万

华夏时报()记者 冉学东 见习记者 马雪飞 北京报道

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小米消费金融”)挂牌开业已经3个月有余,随着重庆农商行发布半年报,小米消费金融的相关信息也随之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小米消费金融共实现营业收入343.9万元,净亏损906.9万元。

9月1日,小米消费金融也透露,截至8月31日小米消费金融线下业务余额已经突破5000万。目前已经与多家商业银行完成授信合作,总授信额度为63.9亿元。

作为小米金融在消费金融领域的落下的关键一子,小米将如何协调现有金融业务,发力消费金融?对此记者致电小米消费金融,其表示需要反馈至相关业务部门等待答复,截至记者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首份半年报曝光

作为今年开业不久的第二家消费金融公司,小米消费金融目前披露的信息并不算丰富。重庆农商行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小米消费金融资产总额15.11亿元,负载总额1960.4万元,净资产14.91亿元,营业收入343.9万元,净亏损906.9万元。

早在去年5月,小米 科技 就已经与重庆江北区人们 ***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重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并在江北区开设中国消费金融中心,这也将成为继马上消费金融后落户重庆的第二家消费金融公司。

随着重庆银保监的批复,2019年底小米消费金融的相关筹备信息浮出水面,重庆农商行确认参股。随后, 2020年1月,银保监正式批准同意筹建小米消费金融。

*** 息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注册资本15亿元,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金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持股,其中小米通讯持股50%,重庆农商行持股30%。

小米消费金融在财报中也表示,将在“5G+AIoT”的新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时代里,凭借“互联网+新零售”的线上线下渠道及场景,提供极致、便捷的 科技 型消费金融服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陈嘉宁曾分析道每家消费金融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股东资源、消费场景还是资金成本,各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当下,银行系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占据行业的主导地位,而重庆农商行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米消费金融在融资渠道、资金成本方面的限制。 *** 息也显示重庆农商行大股东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控股和参股20余家金融资金运营公司以及多家产业资本运营企业,在产业金融方面拥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作为大股东,此前小米已通过设立小贷公司的形式试水消费金融业务,在多样化的消费场景以及在贷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业务经验。业内人士曾指出,作为高合规门槛的金融业务,消费金融盈利性也相对较好,小米消费金融的获批筹建,有利于整体金融业务的发展。

小米集团体系内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态链,投资及涉及的领域包含智能硬件、生活消费、教育、 游戏 等板块,也给消费金融业务拓展提供基础。

拥有庞大线下门店和用户流量客群,有消息称小米消费金融将业务发力的重点倾向于线下,发力3C、家电等场景分期业务。

当前来看,开业仅3个月线下贷款余额已经突破5000万,成效明显。 *** 息来看,当前小米消费金融可能由小米金融、小米贷款、小米借条等平台渠道,借助小米生态链的开展,据了解小米贷款、小米借条等均由均由重庆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运营。

不过,仅仅依靠线下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其所提供场景和触达的用户群体相对于线上的海量客群依旧有限。当下小米的渠道包含小米之家、小米授权店、小米专营店,对应不同层级的市场。数据显示作为小米零售版图的重要一环,小米之家已经超过500家,但相较于线上的海量客群和低成本获客,实体店在效率和成本方面依然拥有不少的劣势,线下很可能仅是小米消费金融的第一步。

金融版图业务渐丰

2020年以来小米金融不断就开始不断加码金融板块,动作频频。

1月,小米消费金融正式获批筹建;3月底,小米集团和尚乘集团联合成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正式开启试营业;4月,小米金融宣布,原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将担任小米金融副总裁。

此次顺利摘得消费金融牌照,也被业内认为是小米集团在金融领域实现全牌照布局的最后一环。

小米的金融业务最初始于小米支付,随后推出小米钱包,并在2015年重点发力小米金融业务平台,提供理财服务、上线小米贷款。目前,小米已拥有小贷、支付、保理、融资担保、保险经纪、银行、消费金融等多个金融牌照,无疑这是大股东对于金融板块整体的生态布局。

此前小米的招股书就显示小米拟将旗下的金融业务逐步剥离划分至小米金融进行独立拆分,虽然业务和利润占比并不大,起步也相对较晚,但当时的分拆也被比喻为度小满于百度、京东金融于京东。

作为互联网一大业务版图,金融可谓不可或缺的一步,但从小米来看尽管金融羽翼相对丰富但并不属于一级业务范畴。最新公布的2019年财报也并未单独披露小米金融的经营业绩,内容显示互联网服务方面,2019年四季度金融 科技 业务快速增长得益于消费贷款的拉动,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为9.6%。

当下,消费金融领域随着优质客群被刮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逐渐开始进入存量时代。虽然互联网机构有流量、有客群、有牌照,但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做的好的并不太多,业内人士认为在竞争加剧的、增速放缓的前提下,单一的消费场景也容易在发展中受到限制,保障存量客群、运营好渠道是当前的关键。

小米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对股价是否有影响?

小米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后,股份上涨了。

8月27日开盘,小米集团港股股票一度大涨超过7%,达到20.85港元的一年最高价。截至8月27日10时24分,小米股价报20.4港元,总市值5077亿港元,突破5000亿港元大关。

8月26日晚盘后,小米集团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及二季度财报。今年上半年,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032亿元,同比增长7.9%,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57亿元,同比略降0.7%。其中,第二季度收入为人民币535亿元,同比增长3.1%,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34亿元。

扩展资料

小米的境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44.9%:

小米在财报中指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小米的境外市场收入还是实现了10%的增长,达到人民币240亿元,占总收入的44.9%。

小米还援引Canalys的数据指出,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已在全球总共50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2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

财报分析会上,小米总裁王翔也透露,小米手机业务已经在印度、西班牙、乌克兰、波兰、希腊、白俄罗斯、缅甸7个市场取得市占率第一,另外在法国、俄罗斯等6个市场取得份额第二。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财报超预期,小米股价一度大涨超7%,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