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用互联网思维把股票,身价缩水110亿美元,还被董明珠嘲笑,雷军还能拉起小米的股价吗?

2023-02-22 14:25:36 基金 xialuotejs

小米的高性价比策略实质是互联网的什么思维模式

用户放在第一,把产品做到极致。“我创办小米的初衷,就是要改变国货被人看作‘廉价劣质产品’的局面。”雷军不止一次向公众强调,不要只看到小米的高性价比,而忽视其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即把用户放在第一,把产品做到极致。

身价缩水110亿美元,还被董明珠嘲笑,雷军还能拉起小米的股价吗?

“我从雷军身上学到了利用互联网思维搞营销,挺厉害的。(小米)原来上市时股价从17块变成8块10块了。”董明珠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今年雷军和董明珠的五年赌局答案揭晓,董明珠略胜一筹,但是二者相差不大,可以说雷军虽败犹荣。五年时间雷军能把一家营收百亿的企业拉到千亿的阵营中,还能紧追格力,不得不说雷军的互联网营销思维真的非常牛。2018年7月9日,雷军带着小米登陆港交所,上市当天开盘小米破发。随后几天小米一路冲高,在达到22.20港元的高价后,小米一路下跌,直到现在。

小米上市时,曾有十几万投资者认购,就连马云、*、李嘉诚等人也都为雷军站台,当初之所以定价那么高,也是基于市场对于小米的看好以及认购的超预期。小米上市以来,股价一直都是雷军的一块心病。上市时雷军曾夸下海口,他要让投资小米的投资者赚一倍。一年时间过去了,当初买入小米的投资者亏损幅度都超过了50%。不知道雷布斯现在面对投资者时,那句are you OK还说的出口不? 对于优秀的企业来说,上市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经过9年多的发展能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足以说明小米的价值和雷军的管理能力。

但价值和能力不代表市场的看法,对于小米模式显然市场不太认可。不少专家指出小米之所以跌跌不休是因为当初上市时定价过高。他们认为目前要按照制造业企业去估值,小米的市值仍然比较高,但如果按照互联网企业去估值时,小米市值就是被低估的。根据wind数据显示,小米今年股价已经累计下跌29.18%,而今年恒生指数的涨幅为3.51%。从发行价17港币跌至今天的9.14港币,面对着近半的缩水,雷军的压力可想而知。雷军曾表示,面对不断下跌的股价,自己曾焦虑得睡不着觉,他称大家都投资了我55亿美元了,要跌的太难看,我怎么出去见人?

今年1月9日,小米曾发布公告称,包括集团CEO在内的控股股东一年内不出售所持小米集团的股份。随后,小米又进行了三次回购,涉及资金2亿港币。  在市场反应并不明显的情况下,5月14日,小米继续加大市场的回购力度,小米集团公告称,向董事售出一般授权,以回购不超过10%的公司股份。然而,多次回购市场并未买账。且前段时间小米集团总裁林斌在低位进行减持,如此行为更是让小米股价承压,为了改变目前股价下跌的颓势,9月3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回购授权,按最高总价120亿港元,不时在公开市场回购股份。受此消息影响,小米当日股价大涨。截止现在,小米本月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7%,市值也重回2100亿港元上方(目前2194亿)。

9月17日,小米集团再次回购275.62万股,回购金额2499万元港币。目前小米暂时止跌,但仍处于周期底部。和产品方面的天赋比起来,雷军对于小米的股价真是是束手无策。除了承诺不减持之外,回购就成了雷军维护股价的重要法宝之一,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为了提振股价,雷军以及小米集团都进行了诸多努力了,可惜效果并不明显。上市之初,雷军曾认为,股价短期波动不重要,只要脚踏实地做好公司,市场就一定能给予最正确的评价。但是,事实总是事与愿违。

比起小米集团的困扰,雷军本人的困扰也不小,按照雷军最新持股计算,雷军共计持有A类股42.73亿股,B类股23.86亿股,合计持股66.59亿股,占小米集团占总股本的27.79%。小米股价达到最高点时,雷军身价曾突破了1500亿港币(约合192亿美元)。如今雷军身价只有610亿港币(约合78亿美元),也就是说短短一年时间雷军身价蒸发就超过了110亿美元。根据小米半年报显示,小米上半年实现营收957亿元,实现净利50亿元。而同期的格力营收也不过983亿元。在不少券商和投资者的眼中,小米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甚至有机构给小米给出了22港元的目标价。

现在小米正在止跌回升,至于能涨多少,我认为就要看这轮小米的回购力度了。如今雷军同董明珠之间又有了新的赌约,这次他们赌谁能成为各自行业的全球老大。董明珠坦言,小米前面有华为,所以它很难超越。雷军则回复到,我觉得我可以试试。 我认为雷军能不能成为手机行业全球第一不重要,只要在下次赌约结束前,小米能够超越格力,且股价能够回到发行价上方,雷军就是成功的。

小米集团宣布为汽车而战后,小米的股价有什么变化?

小米股价没有太大的波动,资本市场对该消息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在今年小米的第一次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了造车的消息,该消息几乎同时引燃了手机圈和汽车圈。一方面对于车企来说,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而对于手机圈来说,不少米粉都非常期待,小米能够造一台怎样的汽车呢。从雷军之后的访谈可知,小米的第一款车应该是定位中高端,价格不会低于10万元,不过考虑到汽车研发的长周期,预计小米新车至少要等到几年后,大家才能看得到。

不过虽然米粉们比较期待,但资本市场似乎对小米造车这个消息不置可否。一方面有投资者支持这个做法,认为小米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坐车,同时还可以利用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应该能够在汽车行业占据一片天地。而也有分析师并不看好小米造车,他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太拥挤了,几乎所有科技公司都涌入其中,而且此时小米加入已经算晚了,很难说有什么优势。

所以这段时间,小米的股价也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而更重要的是,汽车比手机复杂的多,投入也要更多,预计未来几年小米的盈利状况都不乐观。

参考资料:

小米集团虽然没造车经验,但国内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国内的产业基础已经相对成熟了。另外,小米在智能座舱领域、行测、安全方面,已有专利布局。

业内认为,比起花费巨额资金收购汽车生产资质,小米可能会选择代工,但目前吉利、江淮、海马、比亚迪等国产品牌已先后与企业达成合作。此外,小米集团还将与时间赛跑。2020年以来,长江汽车、博郡汽车、拜腾等造车新势力接连宣布暂停运营或者放弃造车。即使是行业龙头特斯拉,成立至今已18年,但直至2020年才迎来首次全年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