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定律(瓦格纳定律名词解释)

2023-02-04 11:13:37 基金 xialuotejs

阿道夫·瓦格纳的瓦格纳法则

1882年,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

他认为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成长间,也就是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国家职能的扩 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日益充裕。事实正是这样,“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况“可由中央及地方政府经费增加的统计上,雄辩地说明这一点。”瓦格纳还认为,只要符合国家职能的要求,即使出现暂时的财政不均衡也无妨。利用公债举办公共事业是可行的,条件是它将来带 来的财政收入增加额能抵消这些公共事业的费用。

瓦格纳法则的成因和现象

随着工业发展,在政治因素方面市场关系复杂化,导致对法律和治安的需求增加

在经济因素方面,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的管理与调节工作

这些都促使国家活动增长。所以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瓦格纳定律(瓦格纳定律名词解释) 第1张

1996年至今,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是否符合瓦格纳法则?

符合的。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为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瓦格纳法则适应了当时俾斯麦政府强化国家机器,扩大干预经济,以加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政策的需要,成为包括德国在内的各个帝国主义国家推行帝国主义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扩展资料:

瓦格纳法则的相关内容:

1、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2、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啊?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瓦格纳法则的定义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公共品的内容和特性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是由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职能与任务所决定的。19 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指出,在社会经济日益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断扩大,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后人将其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Wagener Law).政府职能的扩大,公共品供给范围的拓宽,主要由这几个原因造成: - -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机制赖以运行的环境更加复杂,政府要提供更多的保障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环境条件”。

其次,分工与交易规模的扩大使经济结构与生产关系更加复杂,他们的正常运转都有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加强。而且,私人垄断的加强也使得政府必须消除其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由于教育、文化、保健与福利等公共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较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这些公共品的需求增长将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并因此使得公共部门的绝对数额和相对规模也相应增长。经济学家在实践检验中发现,经合组织国家COECD政府公共支出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瓦格纳法则,在整个经济发展阶段,支出比率是不断上升的。

瓦格纳法则与皮科克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有什么区别

瓦格纳法则与皮科克及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有多方面的区别。

一、理论分析方法不同。瓦格纳法则是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的,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是皮克特和威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说,瓦格纳法则建立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是借鉴和引用瓦格纳分析延伸形成的。

二、理论假设不同。瓦格纳法则属于实证理论,而皮科克及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建立在一种假定上,即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

三、理论内容不同。瓦格纳法则认为,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公众此时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但是危机过后,公共支出并不会回复到先前的水平,如战争过后总会积累大量的债务,公共支出会持续很高的水平。因此,每一次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上升,这是一种规律。 瓦格纳法则是政府活动扩张法则,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则是假定条件下,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的法则。

四、分析因素不同。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而皮克特和威斯曼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建立在政府喜欢多支出而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假定上;外在因素则是假定发生了外部冲突,导致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