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潜股份股吧(300499)300526中潜股份股吧

2022-06-20 17:03:43 基金 xialuotejs

中潜股份股吧



本文目录一览:



经济观察网

此前的4月21日晚,中潜股份发布公告称,接到持有公司总股本9.41%的第三大股东刘勇通知,其名下的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被安信证券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减持股数为68万股,占总股本0.34%。

公告中显示,刘勇的被动减持时间为2020年4月19日,此为笔误。根据大宗交易数据显示,2021年4月19日,安信证券厦门湖滨东路营业部卖出68万股,均价为58.53元,卖出市值3980万元。19日,中潜股份下跌7.49%,公司在之前7日未发布任何利空消息。

随后的三个交易日,中潜股份连续跌停,这则公告于21日晚间发出的意义,似乎只是让看空情绪延续得更持久一些,因为大资金早已有所动作。

根据龙虎榜信息,4月19日至4月21日,中潜股份期间成交额共约2.5亿元。其中,中小投资者共净买入7586万元,其他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共净卖出8186万元。

打开股吧,不少用户在中潜股份的贴吧内表示要“抄底”、“全仓”,也有许多套在高位的用户发问“何时能解套?”。在暴跌之下敢于买入的股民,或许对该股仍抱有幻想,毕竟它在2019到2020年间曾完成十元股到百元股的蜕变。

中潜股份于2016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当时是我国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以潜水装备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总部位于深圳。

公司营业额不大,2016年到2019年保持在3到6亿元之间,股价自上市后逐渐走低,2018年初至2019年中,股价运行在13元到18元区间。当时谁也不曾想到,这支基本面和二级市场都并不起眼的股票此后竟成为广为人知的大妖股。

中潜股份上涨的第一阶段是从2019年5月到9月期间,收盘价从最低9.26元涨至最高45.33元,区间最高涨幅达389.57%。

股价上涨期间,公司曾发布多封关于收购资产的公告,包括拟以1元收购北海慧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拟以1元收购上海招信50%股权等,两家公司分别宣称从事5G、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但相同的是,它们均是零资产零负债零营收的壳公司。

随后股价经历了三个月左右的横盘,再次出乎大部分投资者意料的是,2019年12月初到2020年4月初,该股价格又从35.44元飙升至166.22元,再次上涨368.97%,跻身百元股行列。

期间,公司于2020年3月多次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收购以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84.116%的股权。公告称,该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存储控制芯片,2019年营收约3416万元,净利润亏损810万元。仅在《股权收购意向书》披露后的半个月内(2020年3月13日至4月2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 130%。

后续上述收并购有的交易终(中)止,有的业务停滞,有的股权已出售,没有一项进入正常经营。

2020年4月,深交所在问询函中表示,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4月2日,中潜股份股价累计上涨近13 倍,在此期间公司先后发布资产收购或投资公告,要求中潜股份说明公司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配合二级市场股价炒作的情形。

2020年10月,深交所再次要求公司说明,在多次筹划跨界收购且均终(中)止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股价仍大幅上涨,是否存在通过信息披露配合股价炒作情形。

深交所反复对中潜股份的收购事项、股价异动、以及公司实控人和高管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等问题进行关注,但中潜股份在回复上述函件时,一律采取矢口否认的策略。

原实控人离场

股价上涨的同时,公司原先的实控人之一进行了彻底地减持,并迎来新实控人,似乎股价上涨、多次宣布跨界收购均是为此打配合。

上市时,公司的实控人为方平章、陈翠琴夫妇以及张顺、杨学君夫妇,方陈夫妇通过第一大股东爵盟投资(香港)香港有限公司持有上市公司34.01%的股份,张杨夫妇通过第二大股东深圳市爵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上市公司30.77%的股份。两大股东通过签署为期三年的《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承担公司实控人角色。

2019年8月2日,两大股东的首发限售股到期解禁,香港爵盟次日即宣布拟转让1600万股。8月27日,该部分股权以24.5元/股的价格转让给自然人刘勇,尽管只相当于当天交易均价38.61元的6.3折,但该价格较三个月前已上涨一倍多。

2019年9月4日,公司再度发布股东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方陈夫妇要将剩余24.46%的中潜股份股权全部转让至仰智慧,转让对价为487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5亿元。至此,方陈夫妇套现人民币约7.37亿元,成功退出。

与转让款对比鲜明的是,中潜股份在2016年到2019年四年间合计净利润仅1.3亿元。

新实控人涉嫌操纵市场被立案调查

2020年7月10日,当时占公司总股本最高(31.81%)的第一大股东深圳爵盟宣布,无条件放弃行使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对应的股份表决权。香港爵盟成为单一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最大的股东,仰智慧正式成为中潜股份的实控人。

仰智慧是安徽人,早年经营地产公司,后赴海外开设赌场,人称“海外赌王”。其在资本市场也是一位老玩家,涉足包括蓝鼎国际、*ST高升、ST山水等多家上市公司。

在刚入股中潜股份时,仰智慧在媒体采访中多次对外表示,“入股中潜股份代表创业进入下半程,而且未来要把投资重心放在实业上。”

但中潜股份之所以被称为妖股,或许是对其迟早要被打回原形的一种预判。2020年10月20日,公司宣布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12月11日,公司实控人仰智慧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三天后,仰智慧提交了辞呈,辞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一职。此后,公司高层陆续有管理人员离职,包括董事长、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

在基本面上,公司打算延期披露2020年年报的公告。从2020年三季报来看,其营业收入大幅缩水,同比下降57.22%,净利润也由盈转亏。

值得股民留意的是,尽管中潜股份在2020年10月21日复盘以来至今,股价已跌去近七成,但仍未跌破仰智慧和刘勇股权转让成本价。由于未进行过增减持,刘勇持股成本价为24.5元,而仰智慧通过香港爵盟持有公司24.46%股份的成本价仅为8.27元。




300499

6月13日盘中,比亚迪(002594.SZ)股价上攻至358.86元,续创历史新高,但此后有所回落,最终平盘报收于348.8元/股,成交额125.74亿元,总市值连续两个交易日站上1万亿元(1.015万亿元)。

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与近期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关系密切。比亚迪5月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1万辆,纯电乘用车和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均实现同比大增。

万亿“比王”连创新高后,10余家A股公司纷纷通过公告或互动易平台表示了公司是否为比亚迪产业链的成员,或是期待借此提升自身二级市场估值。

与此同时,多家机构再度上调比亚迪的目标价,中信证券给出了481.1元的目标价。另一边,券商下调比亚迪的折算率,意味着客户无法再以融资盘买入该股,表明资方对比亚迪当前估值位置的安全性存在担忧,而北向资金亦在13日大幅净卖出比亚迪。

万亿比亚迪能否抬升产业链上下游估值

二级市场的炒作往往具有超前性,近期比亚迪的表现明显优于宁德时代(300750.SZ)。而作为万亿巨头,宁德时代在股价屡创新高时带动产业链个股的画面仍令投资者记忆犹新。

如今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大关,相对宁德时代专注于锂电池业务,比亚迪从事的整车更为复杂,产业链更长,涉及汽车连接器、车载音响、空气悬架、变速箱阀体等各类零部件供应商。与此同时,随着比亚迪首台搭载CTB技术的车型海豹于5月20日开启预售,上下游企业有望通过绑定“比王”增厚业绩,而近期多家机构的研报重点提及关注比亚迪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二级市场方面,自6月10日比亚迪总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后,公司带火了产业链上下游个股股价。隆基机械(002363.SZ)前日(12日)表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车型均由公司配套,配套比例大约占到85%以上。这则消息直接推动隆基机械录得一字板,截至收盘,隆基机械报6.82元/股。

第一财经

“随着车市销售回暖,比亚迪的销量增长有望提升产业链零部件企业的净利润表现,比如内饰、连接器线束、车载音响等等。相比传统燃油车,电动车的智能化升级将大幅带动智能化零部件的需求。”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

两融折算率调整,万亿“比王”还能上车吗

从销量来看,比亚迪发布的最新产销快报显示,5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约11.81万辆和11.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约270.02%和250.44%,销量首度突破11万辆。其中纯电乘用车销量为53349辆,同比增长197%,环比减少7%;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为60834辆,同比增长374%,环比增长27%。

销量大增推动比亚迪再创新高后,多家券商上调目标价。其中,中信证券给予比亚迪481.1元。中信证券6月13日发布评级报告称,维持比亚迪“买入”评级,最高目标价为481.1元,这意味着比亚迪仍有28%上涨空间。中信证券预计,比亚迪2023年汽车的销量约250万辆,其中30万以上腾势+高端品牌销量有望达20万辆,预计2023年公司汽车业务收入约3800亿,2021年比亚迪的营业总收入为2161亿元。

在“比王”带动下,近期,重仓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的基金净值增长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最新收盘日,主动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中,自4月27日以来净值反弹超50%的基金有8只(A、C份额合并计算),反弹超40%的基金有116只(A、C份额分开计算)。

相比机构高唱,融资方、融券方对市盈率高企的比亚迪忌惮三分。据媒体报道,有多家券商于2022年6月13日折算率由60%调低为0,主要系根据《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需要将静态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者为负数的股票折算率下调为0。

下调折算率是券商控制风险的措施之一,意味着融资方认为比亚迪的估值安全系数在当前位置存在不小风险,下调至0意味着不再允许客户融资买入比亚迪。

“主要是防范过度加杠杆风险,持有比亚迪的客户不能用该股作为担保品继续加杠杆,即不能折算为保证金,也不能融资买入,但对其他业务不存在影响。”一位向

折算率被下调与近期比亚迪融资盘买入规模高企不无关系。数据显示,比亚迪6月以来颇受融资客青睐,累计获得融资资金净买入达10.84亿元,买入规模为新能源板块第一。其中,6月10日比亚迪获得融资资金净买入17.86亿元,为年内新高。

从买卖动作来看,北向资金对比亚迪后市涨跌趋于保守。数据显示,6月13日,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135.1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80.15亿元,深股通净卖出55.04亿元。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概念股均遭外资大幅卖出。比亚迪遭净卖出13.77亿元。

回顾2021年,比亚迪实现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当年公司实现营收高增,但净利润负增长,全年实现净利润30.4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2.55亿元,主要系来自 *** 的补助达22.63亿元。今年一季度,在多款新车型销量增长的推动下,比亚迪实现营收同比增长63.02%,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8亿元、5.14亿元,均同比大增。

再创新高之后,无论是股价表现还是全年业绩增速,比亚迪需要兑现预期更高,能否达成目标仍存变数。




st中潜股份股吧

经济观察网

此前的4月21日晚,中潜股份发布公告称,接到持有公司总股本9.41%的第三大股东刘勇通知,其名下的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被安信证券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减持股数为68万股,占总股本0.34%。

公告中显示,刘勇的被动减持时间为2020年4月19日,此为笔误。根据大宗交易数据显示,2021年4月19日,安信证券厦门湖滨东路营业部卖出68万股,均价为58.53元,卖出市值3980万元。19日,中潜股份下跌7.49%,公司在之前7日未发布任何利空消息。

随后的三个交易日,中潜股份连续跌停,这则公告于21日晚间发出的意义,似乎只是让看空情绪延续得更持久一些,因为大资金早已有所动作。

根据龙虎榜信息,4月19日至4月21日,中潜股份期间成交额共约2.5亿元。其中,中小投资者共净买入7586万元,其他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共净卖出8186万元。

打开股吧,不少用户在中潜股份的贴吧内表示要“抄底”、“全仓”,也有许多套在高位的用户发问“何时能解套?”。在暴跌之下敢于买入的股民,或许对该股仍抱有幻想,毕竟它在2019到2020年间曾完成十元股到百元股的蜕变。

中潜股份于2016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当时是我国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以潜水装备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总部位于深圳。

公司营业额不大,2016年到2019年保持在3到6亿元之间,股价自上市后逐渐走低,2018年初至2019年中,股价运行在13元到18元区间。当时谁也不曾想到,这支基本面和二级市场都并不起眼的股票此后竟成为广为人知的大妖股。

中潜股份上涨的第一阶段是从2019年5月到9月期间,收盘价从最低9.26元涨至最高45.33元,区间最高涨幅达389.57%。

股价上涨期间,公司曾发布多封关于收购资产的公告,包括拟以1元收购北海慧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拟以1元收购上海招信50%股权等,两家公司分别宣称从事5G、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但相同的是,它们均是零资产零负债零营收的壳公司。

随后股价经历了三个月左右的横盘,再次出乎大部分投资者意料的是,2019年12月初到2020年4月初,该股价格又从35.44元飙升至166.22元,再次上涨368.97%,跻身百元股行列。

期间,公司于2020年3月多次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收购以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84.116%的股权。公告称,该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存储控制芯片,2019年营收约3416万元,净利润亏损810万元。仅在《股权收购意向书》披露后的半个月内(2020年3月13日至4月2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 130%。

后续上述收并购有的交易终(中)止,有的业务停滞,有的股权已出售,没有一项进入正常经营。

2020年4月,深交所在问询函中表示,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4月2日,中潜股份股价累计上涨近13 倍,在此期间公司先后发布资产收购或投资公告,要求中潜股份说明公司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配合二级市场股价炒作的情形。

2020年10月,深交所再次要求公司说明,在多次筹划跨界收购且均终(中)止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股价仍大幅上涨,是否存在通过信息披露配合股价炒作情形。

深交所反复对中潜股份的收购事项、股价异动、以及公司实控人和高管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等问题进行关注,但中潜股份在回复上述函件时,一律采取矢口否认的策略。

原实控人离场

股价上涨的同时,公司原先的实控人之一进行了彻底地减持,并迎来新实控人,似乎股价上涨、多次宣布跨界收购均是为此打配合。

上市时,公司的实控人为方平章、陈翠琴夫妇以及张顺、杨学君夫妇,方陈夫妇通过第一大股东爵盟投资(香港)香港有限公司持有上市公司34.01%的股份,张杨夫妇通过第二大股东深圳市爵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上市公司30.77%的股份。两大股东通过签署为期三年的《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承担公司实控人角色。

2019年8月2日,两大股东的首发限售股到期解禁,香港爵盟次日即宣布拟转让1600万股。8月27日,该部分股权以24.5元/股的价格转让给自然人刘勇,尽管只相当于当天交易均价38.61元的6.3折,但该价格较三个月前已上涨一倍多。

2019年9月4日,公司再度发布股东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方陈夫妇要将剩余24.46%的中潜股份股权全部转让至仰智慧,转让对价为487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5亿元。至此,方陈夫妇套现人民币约7.37亿元,成功退出。

与转让款对比鲜明的是,中潜股份在2016年到2019年四年间合计净利润仅1.3亿元。

新实控人涉嫌操纵市场被立案调查

2020年7月10日,当时占公司总股本最高(31.81%)的第一大股东深圳爵盟宣布,无条件放弃行使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对应的股份表决权。香港爵盟成为单一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最大的股东,仰智慧正式成为中潜股份的实控人。

仰智慧是安徽人,早年经营地产公司,后赴海外开设赌场,人称“海外赌王”。其在资本市场也是一位老玩家,涉足包括蓝鼎国际、*ST高升、ST山水等多家上市公司。

在刚入股中潜股份时,仰智慧在媒体采访中多次对外表示,“入股中潜股份代表创业进入下半程,而且未来要把投资重心放在实业上。”

但中潜股份之所以被称为妖股,或许是对其迟早要被打回原形的一种预判。2020年10月20日,公司宣布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12月11日,公司实控人仰智慧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三天后,仰智慧提交了辞呈,辞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一职。此后,公司高层陆续有管理人员离职,包括董事长、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

在基本面上,公司打算延期披露2020年年报的公告。从2020年三季报来看,其营业收入大幅缩水,同比下降57.22%,净利润也由盈转亏。

值得股民留意的是,尽管中潜股份在2020年10月21日复盘以来至今,股价已跌去近七成,但仍未跌破仰智慧和刘勇股权转让成本价。由于未进行过增减持,刘勇持股成本价为24.5元,而仰智慧通过香港爵盟持有公司24.46%股份的成本价仅为8.27元。




300526中潜股份股吧

9月22日丨中潜股份(300526.SZ)公布,公司于2021年9月17日与东莞鸿祥机械有限公司(“东莞鸿祥”)签订了《发泡设备转让协议》,公司拟转让一批发泡设备,该批设备专用于生产潜水服的防水材料。2020年10月,由于公司主营业务趋于萎缩,为了缓解公司现金流的压力,同时及时止损,公司决定停止了相关生产线的产品生产(具体内容详见《关于停止部分生产线生产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编号:2020-128))。鉴于该批设备目前处于闲置状态,经公司审慎考虑,决定将其转让给东莞鸿祥,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68万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潜股份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潜股份股吧、300499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