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通新材(探路者股票股吧)

2022-06-20 16:06:10 股票 xialuotejs

屹通新材



本文目录一览:



9月1日丨屹通新材(300930.SZ)公布,“年产7万吨替代进口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杭州屹通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原计划建设期24个月,预期在2021年8月31日完成建设。因受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该项目整体进度放缓,项目基建施工进度延期,部分生产线设备采购及安装工作顺延,因此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较原定交付日期延期。公司根据新冠疫情发展态势和公司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项目投入,切实维护全体股东和企业利益,有效推进公司核心竞争实力,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年产7万吨替代进口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杭州屹通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为2023年3月31日。

截至目前,“年产7万吨替代进口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一期)”、“杭州屹通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一期)”的生产厂房建筑主体施工及装修工程已完成,部分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今年10月份试生产。“年产7万吨替代进口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厂房设计已完成,目前正在施工许可的报批阶段,“杭州屹通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二期)”正在建筑设计阶段。公司下一步会重点跟进二期项目的建设进度,严格按照募投项目建设计划进行投入和实施。




探路者股票股吧

中国经营报

股价下行引中小股东不满 董事长登山被指“不务正业”探路者仍在“探路”

吴容

近日,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路者”,300005)董事长兼总裁王静陷入了一场认为其“不务正业”的质疑风波之中。

5月24日,探路者官方微信发文称,5月23日早8时31分,王静成功登顶珠峰,但随后引发了股民的不满。面对探路者近年来不甚乐观的业绩表现,公司股价一路下行,部分股民认为王静“不务正业”,一些中小股东更对其大幅攀升的年薪表示质疑。

2018年,王静年薪为430.46万元,相较于2017年担任公司董事时的95万元年薪增长了353.11%。对此,探路者回复《中国经营报》

20年前,王静和其丈夫盛发强共同创立了探路者,2017年底她成为公司的新任董事长兼总裁。在过去几年,探路者逐步加强品牌多元化布局,建立了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大体育产业三大事业群。不过,这些动作并没有为探路者贡献太多业绩增长,主业户外用品的发展仍不明朗。根据其2018年财报,营收同比下滑34.34%至19.92亿元,亏损达1.819亿元。

换帅重振未果?

这一风波起源于近日的热点———珠峰登顶前的“大堵车”,而这些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爱好者中,便有王静的身影。探路者官方微信发文称,这是王静第四次攀登珠峰,并于24日安全下撤至珠峰大本营。与公司官微景象截然相反的是,在探路者股吧上却传来不少质疑声,有投资者甚至在股吧中直言:董事长能不能干点正事?

同时,还有小股东对王静的年薪提出了质疑,在近年来业绩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王静作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18年的薪酬却出现大幅攀升,包括“请问董事长领400多万元年薪的依据是什么?每年的责任目标是什么,绩效考核如何操作?董事长登珠峰是否向公司请假,董事长400万元年薪有没有相应的考勤管理制度?”等质疑之声四起。

探路者2018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在2018年支付董监高薪酬为1369.18万元,其中王静薪酬为430.46万元,2017年担任公司董事时,王静的年薪仅为95万元,增幅高达353.11%。

在一片质疑声的背后,是探路者近年来持续走低的业绩。

针对外界有关王静因登山无暇顾及公司业务的争议,王静在5月29日举行的公司股东大会上表示:“我是一个10多年的攀登者,有着专业的攀登经验。我的体力、技术、心理素质都很好,精力也很旺盛,在登山之外,并没有落下对公司的管理。” 她还表示,自己在未来一年里并没有大型的登山计划。

源于对户外运动的爱好,1999年,王静与丈夫盛发强一起创业,成立户外运动品牌探路者,并在10年后将探路者公司成功推向创业板上市。

直到2017年11月29日,探路者发布公告称,王静当选为新一届董事会的董事长兼总裁。当时探路者方面提供的说法是,王静就任后,将继续聚焦户外用品主业,持续夯实提升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挖掘户外细分运动市场的发展空间,促进户外旅行等相关业务发展。

“回归聚焦户外主业的决定是公司新管理层做出的,重新聚焦主业的发展其实和市场行情有关。虽然探路者近两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但公司户外主营业务毛利率却一直保持在40%以上,探路者目前主要户外品牌为探路者和Discovery Expedition。”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

程伟雄表示,“在王静上任之后,对于她是否能提振探路者的经营业绩,外界一直都在观察和猜测,因为王静在公司上市后并没有参与公司日常的实际业务。但其上任后这两年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按照最新的监管政策,创业板股票连续3年亏损就会直接退市,对于2017~2018年已经连续亏损超过2亿元的探路者来说,2019年是其在资本市场上最为关键的一年。”

受多元化拖累

公开资料显示,探路者从做帐篷起家,后来逐渐拓展至户外服装及鞋品。不过,探路者并不想只做一个“靠户外用品赚钱” 的公司。2013年,其先后投资了新加坡在线旅游平台Asiatravel(面向亚太和中东国家提供机票、酒店和景点预订服务)、户外活动网站绿野以及极地旅行机构“极之美”。紧接着,2014年3月,探路者收购了易游天下74.56%的股权,从事旅行社渠道运营分销业务。

2015年7月,探路者正式设立了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和大体育产业三大事业群,并着手转型。公司名称也由“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2018年财报数据,探路者全年实现营收19.92亿元,同比下滑34.34%;净利润亏损1.819亿元,同比下滑114.4%,亏损继续加大。对此探路者表示,营收减少主要是公司基于未来发展战略优化旅行服务业务结构,主动调整缩减利润率较低的国际机票等业务规模,使得旅行服务收入大幅减少所致。

在2017年财报中,探路者同样提及了非户外业务给业绩带来的影响:旅行服务板块业务营收1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1%,主要是由于国际机票业务量增加,但同时国际机票业务的毛利率较低,旅行服务板块业务净利润-2758.3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648.2万元。

而王静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2015年左右,行业内的龙头公司纷纷热衷于扩张规模,探路者也不例外,提出了“户外生态圈”的战略,但没想到,把公司自身圈进去了。2017年底,公司开始重新聚焦主业,目前商誉减值等造成公司业绩下滑的包袱已经基本卸了下来,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户外主业板块,公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也将努力以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

鞋服行业分析人士马岗对此分析认为:“从策略来看,由于行业初期进入门槛不高,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明显,大家都纷纷开始了多元化的扩张。就像探路者所说,旅行服务板块可以作为集团用户流量的入口,聚焦户外用品主业,同时促进户外旅行业务协同发展。但几年时间下来,业绩侧面说明,大体育和旅行业务也许不是探路者所擅长的。过快的扩张、投后管理不足导致公司在短暂盈利后,陷入连续亏损中,使得探路者如今不得不逐渐剥离和主业无关的业务,以此来保证公司不再亏损。”

实际上,探路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2018年开始,探路者逐步剥离旅行服务业务。对于另外一个与主营业务相关性较小的体育服务板块,公司则逐步停止对外投资,并启动退出规划。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2018上半年探路者营收同比减少31.38%,主要是旅行服务板块国际机票业务大幅收缩。目前,探路者终止了绿野户外旅行O2O项目、户外用品垂直电商项目、户外安全保障服务平台项目等三项募集资金项目。

在王静就任董事长后的主要任务是带领探路者回归主营业务。2018年上半年,王静对探路者提出了专业、科技、时尚的新定位,集团多品牌战略包括TOREAD、Discovery Expedition和重新开始运营仅几个月的探路者童装TOREAD KIDS。王静曾透露,户外品牌中,探路者主品牌营收约占90%,Discovery Expedition占比将近10%,童装正在起步阶段。

不过,目前户外用品市场环境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严峻。《2017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户外市场零售总额为244.6亿元,同比增长5.07%,出货总额137.9亿元,同比增长5.19%,国内户外行业市场增速继续减缓,且增长幅度为近15年来最低。

“在国内的户外用品,以Columbia、The NorthFace和Jack Wolfskin为代表的主力品牌,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本土品牌之中,和探路者同为上市公司的还包括三夫户外、牧高笛,它们是探路者主要的竞争对手;大型体育公司、快时尚公司利用新品牌或延展产品线进驻户外市场(比如前不久安踏收购了始祖鸟母公司),使得竞争进一步加剧。”程伟雄说。探路者此前在业绩报告中也承认,户外主业面临行业增速放缓且竞争持续加剧的风险。

马岗认为,随着人们对生活健康的要求提升,户外运动市场也正在不断深化,呈现出更加细分、个性化和时尚化等特点,这其实是给包括探路者在内的户外用品品牌带来了机会。就户外运动产品来看,目前分为专业线和休闲线,两者划分的维度不一样,专业线的价格、制造要求和技术难度都高于休闲线。探路者想要回归聚焦主业,需要用行动去兑现,在产品研发创新上下功夫进行挖掘。但从短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更加信赖外国户外运动品牌,无论是从产品的功能性,还是从设计、品质等,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业绩的差异。




屹通新材股吧

9月1日丨屹通新材(300930.SZ)公布,“年产7万吨替代进口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杭州屹通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原计划建设期24个月,预期在2021年8月31日完成建设。因受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该项目整体进度放缓,项目基建施工进度延期,部分生产线设备采购及安装工作顺延,因此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较原定交付日期延期。公司根据新冠疫情发展态势和公司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项目投入,切实维护全体股东和企业利益,有效推进公司核心竞争实力,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年产7万吨替代进口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杭州屹通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为2023年3月31日。

截至目前,“年产7万吨替代进口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一期)”、“杭州屹通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一期)”的生产厂房建筑主体施工及装修工程已完成,部分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今年10月份试生产。“年产7万吨替代进口铁、铜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厂房设计已完成,目前正在施工许可的报批阶段,“杭州屹通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项目(二期)”正在建筑设计阶段。公司下一步会重点跟进二期项目的建设进度,严格按照募投项目建设计划进行投入和实施。




屹通新材股票

截至2022年6月10日收盘,屹通新材(300930)报收于26.19元,上涨4.84%,换手率2.69%,成交量0.79万手,成交额2056.56万元。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1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61.57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56.5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05.07万元。

近5日资金流向一览

屹通新材融资融券信息显示,融资方面,当日融资买入23.63万元,融资偿还67.12万元,融资净偿还43.49万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0.0万股,融券偿还0.0万股,融券余量0.0万股,融券余额0.0万元。融资融券余额1597.35万元。近5日融资融券数据一览

该股主要指标及行业内排名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

注:主力资金为特大单成交,游资为大单成交,散户为中小单成交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屹通新材》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屹通新材、探路者股票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