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李宁股票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维持李宁(02331)“买入”评级,预计2021-23年归母净利22.1/27.9/33.6亿元。基于李宁品牌积淀和消费者对其高认可度,公司品牌力有望处于持续提升轨道,该行长期仍看好集团销售端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
报告中称,4月19日公司公布21Q1经营表现,全平台流水(不含李宁young)实现80%-90%高段增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据公司经营情况公告,李宁Q1整体流水在低基数下实现同比20Q1 80%-90%高段增长,该行测算较2019年Q1流水同期增长50%-58%,增长势头领先行业,超出市场预期。
该行表示,公司全渠道流水高增长,电商增速迅猛,同比翻倍。1)线下业务:Q1公司(不含李宁young)线下流水实现80%-90%低段增长(较2019年增长39%-46%),其中直营/加盟渠道Q1流水分别实现同比90%-100%低段增长/80%-90%低段增长,对比19Q1加盟渠道流水增长跑赢直营渠道,批发业务增长超过40%,直营渠道增长超过20%,直营渠道仍然处于优化调整中。2)线上业务:李宁电商业务在高基数的基础上Q1流水增速达100%,较2019年增长120%-130%。2020年公司明确“大电商”业务战略,围绕渠道、商品、会员服务等进行全链路打通,强化线上线下的业务整合协同,电商收入增长30%,占比28%,成为公司在疫情下取得优秀表现的重要支柱。2021年公司“大电商”战略将继续推进,同时考虑到线下业务快速增长,综合该行判断电商收入占比仍将保持在25%以上,长期有望突破30%。
报告提到,公司产品强调专业性,品牌调性提升,渠道提效持续。产品端:公司聚焦主品牌,强调产品专业性,将䨻科技的运用从高端产品延伸至中端产品,在打造飞电、绝影等高端专业跑步产品后带动中端产品的产品力提升,得到消费者好评。品牌营销:中国李宁系列加入国潮元素,贴近年轻消费进行多元渠道营销,3月签约流量明星肖战为运动时尚代言人进一步增加品牌曝光。渠道端:线下渠道调整提效进行中,2021年有望实现净开店。截至3月底,公司(不含李宁young)门店数较20年末减少128家至5784家,其中直营/加盟分别减少24/104家,李宁young门店数净减少6家至1015家。全年来看主品牌(含中国李宁)预计净开店300家左右,李宁young净开店150家左右,整体仍以店效提升为主。
国盛证券称,2020年末公司渠道存货增加中单位数,整体存货周转周期同比持平为4.2个月,渠道存货结构良好,6个月以内的新品占比为78%同比提升2PCTs,反映了公司高效的库存管理能力。今年Q1以来,得益于终端流水的亮眼表现,折扣水平已逐步恢复,该行判断截至到3月底折扣对比2019年个位数差距,但是新品售罄率已经恢复到健康水平。
公募基金“出海”13年,将迎来重要时刻。截至最新净值,2007年首批“出海”遭遇挫折的4只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净值有望全部回归面值。华夏、嘉实、南方等三家公司旗下的QDII基金已经回归面值,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距离面值也只差0.035元。
首批出海QDII
陆续回归面值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净值更新,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今年以来上涨12.47%,基金净值为0.965元,距离面值只差不到0.04元。
伴随海外股市的强势表现,多只QDII基金净值近一年陆续回归面值,并创出历史新高。首批出海的华夏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今年净赚超18%,基金净值分别为1.296元、1.075元;南方全球精选年内涨幅也达到11.99%,基金净值为1.186元。
“首批基金出海时机不佳,基金刚刚成立就遭遇‘次贷危机’,基金净值更低的跌到3毛钱,回本之路非常漫长。”北京一位大型公募高管表示。
在今年的结构性行情中,首批QDII基金的净值陆续翻红。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经理张军、张淑婉在三季报中表示,美元走弱,全球疫情缓和,亚洲主要市场指数反弹。上述几个市场以美元计价在第三季的表现都超过10%。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超配了韩国等市场的科技板块,低配东南亚市场,跑赢业绩基准。
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经理黄亮表示,在大类资产方面,基金保持了相对均衡的配置,把握住了三季度全球权益市场上涨的机会。超配美国、低配非美国发达市场。对港股保持了长期积极的观点,行业配置长期相对均衡,超配了可选消费和医药行业,把握住了港股IPO中优质个股的投资机会。
首尾业绩相差悬殊
部分基金年内赚近70%
2007年九十月间,首批4只QDII基金募集约1200亿元资金“出海”,开辟了国内公募基金资产配置国际化的新时代。但随后的美国“次贷危机”让这些基金遭遇重创,更低净值一度跌到3毛钱。
除了首批QDII基金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海外股市大幅震荡,部分基金在震荡市中斩获了不俗收益。
Wind数据显示,以人民币份额计算,截至10月26日,全市场117只权益类QDII基金(份额合并计算)年内平均收益率为12.26%。其中,南方香港成长、富国蓝筹精选、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等多只基金收益率接近70%,收益率不逊于今年国内的权益类基金。但同时,部分投向油气市场的QDII股基亏损惨重,QDII权益基金业绩首尾相差超过120%,结构性的分化非常突出。
针对海外市场未来的投资机会,多位绩优基金经理在三季报中也披露了最新的投资动向,他们对海外权益市场表示谨慎乐观,并将重点关注科技、消费、顺周期行业的投资机会。
黄亮表示对于四季度全球权益市场持谨慎乐观的判断。他认为,以中美为代表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推动复工复产的政策效果明显,全球经济将继续企稳并好转。同时,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宽松政策未来将进一步推升市场流动性,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风险方面,美国大选是四季度的更大的不确定因素,大选的结果将阶段性影响全球权益市场的变化,但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的态势中长期内依然是投资的主线。在市场风格方面,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经济持续复苏带来的顺周期行业的投资机会。
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经理蒋一茜、陈叶雁南表示,该只基金的组合坚持聚焦高质量成长股、聚焦行业龙头的策略,重点投资大消费、行业升级等板块。“我们坚信在市场波动中还是有确定性高的成长股会长期胜出,波动只会提供给更好的建仓机会。”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三季报认为,我们仍然看好整个东北亚的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将会受益于未来中国的半导体的崛起。另外,我们也看好印度将在疫情高峰之后逐渐恢复正常。四季度市场核心变量是基本面,更大的不确定性是美国大选带来的市场波动。综合来看,基本面上行趋势在强化,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在弱化,国内外需求共振有利于市场进入盈利驱动的上行趋势中。
华夏全球精选基金经理李湘杰称,“我们仍集中重点配置长期趋势向好、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科技板块,精选了细分板块里全球领先的优质龙头公司。我们将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研究,选择具有成长性、国际竞争力、性价比高的平台型领导厂商进行中长期投资。”
最近几天,李宁(02331)的股价走势引人注意——23日大跌逾9%、24日又跌超3%。而不知不觉中,从2022年开年以来,李宁股价已经累跌近40%,不可谓不让人印象深刻。
与之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李宁跨界卖咖啡的事。
4月15日,天眼查信息显示,李宁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随后又有媒体报道称,有消费者已经在北京、湛江、厦门等地的李宁门店里喝到宁咖啡。消息还称,只要在门店“任意消费”就可以免费获得一杯,目前还未开始公开售卖,只是当成一种促销手段。
卖运动服装和卖咖啡,本该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干”的事,但李宁还是将这两件事串联起来了。对于此,一些行业人士还评价李宁称“不务正业”。事实上,“事出必有因”一样,李宁走出这一步棋背后,必有深意。
但令人好奇的是,李宁跨界卖咖啡的操作能否带动其不断下行的股价呢?
为什么跨界卖咖啡?
3月18日,李宁交出了在港上市以来更好的一份“成绩单”。据年报披露,2021年,其实现营收225.7亿元,同比增长56%,不仅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也是上市以来营收增速最快的一年;实现净利润为40亿元,同比增长136%。与此同时,该公司盈利水平也大幅提升:净利率由11.7%提升至17.8%,毛利率则由49.1%提升至53.0%。
不过,这一份看起来不错的“成绩单”,在二级市场并没有激起很大的浪花。相反的是,李宁股价跌势却愈发明显:自3月18日以来,其股价已经累跌逾18%;拉长时间线来看,2022年开年以来其股价已经累跌近40%。
关于这一现象,大概可以用一句话概况——良好的业绩表象下,总有暗流涌动。
一是,国潮消费趋于理性之际,李宁薄弱的创新力能否支撑其后续的高增长之势仍是一个未知数。
具体而言,随着传统文化的焕新回归,“国潮风”正在当代年轻消费群中快速蹿红。尤其是受2021年3月曝出的“新疆棉事件”影响,国潮文化更是在2021年迎来一个消费高点。在这一背景下,李宁凭借早期积累的品牌效应——即2018年“中国李宁”成功在巴黎时装周出圈,随后被冠以“国货之光”,成为国潮风口的更大受益者之一。
但不得不说的是,随着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他们也不再是“只要是国货,就为爱发电”了。
据艾瑞咨询研报显示,在国潮服饰购买因素中,中国品牌、中国风元素、产品质量这三大因素居于前列,其中随着年龄增长上升,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是产品质量这一因素。
(数据艾瑞咨询)
如此一来,李宁在国潮风口的“弱势”也逐渐显露出来了——即相对薄弱的创新力。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虽然李宁2021年研发支出有所上升,但研发率却显著下滑,且远低于国际品牌水平。据悉,该公司的研发开支占总收入比率从2020年的2.2%下滑至2021年的1.8%,而据易观数据披露诸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头部品牌研发费用率一般在10%左右,研发投入差距之大一目了然。
一般来说,研发费用率是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的创新力的,而该公司如此低的研发水平之下,足以可见其单薄的产品力。由此,一旦国潮消费趋于理性,增长曲线逐渐回归健康增长的路径,凭借上述产品力李宁后续业绩能否呈现高增长恐怕仍是一个“未知数”。
二是,“重营销”发展策略下,李宁不仅营销成本高企,也存有毛利率提升触及天花板的风险。
据李宁财报披露,成本端方面,李宁2021全年销售成本同比增44%达106.03亿元(2019年全年销售成本73.63亿元)。其中,广告及市场成本开支达17.8亿元,相较于2020全年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增长39.1%。
“重营销,”之下,效果却未必都尽人意。其中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李宁看中的“流量明星”策略正在失灵。2021年3月,李宁官宣肖战成为李宁潮服产品的全球代言人,产品价格主要集中于300-800元的区间,主要定位为中价位商品。在肖战代言后,同款商品于4月销售额达峰值,但次月出现断崖式下跌。由此可知,流量明星对李宁业绩来说,持续性较为有限。
此外,还有一大重点值得一说,由于成本牵制着利润端,因此随着成本端的大幅增长,其毛利率或许也将触及增长天花板——据了解,2021年该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是得益于DTC渠道(电商+直营)营收占比的不断增高,该占比在2021年中期对便已经超过了一半。至此,随着DTC渠道营收占比的贡献逐渐趋于饱和,“重营销”发展策略下,李宁后续的毛利率提升或存有触及天花板的风险。
综上来看,随着国潮消费逐渐趋于理性、流量明星策略逐渐失灵,再叠加“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弊端,李宁后续或将面临增长乏力的风险。因此,李宁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量空间。
而李宁给出的答案是,跨界卖咖啡。
运动服饰+咖啡≠“真香”?
不可否认,咖啡赛道的确是当下炙手可热的一大赛道。
据艾媒咨询研报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中国消费者饮食观念发生了改变,咖啡逐渐在中国消费者生活中普及,中国咖啡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另据德勤中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咖啡消费者主要以年龄20~40岁的一线城市白领为主,大多数为本科以上学历,拥有较高收入水平,未来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潜在咖啡消费人群将持续扩张。
受益于万亿规模的发展红利催化,不少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进军咖啡赛道。
2018年,中石油成立了昆仑好客咖啡。一年以后,中石化易捷便利店也宣布发布新品牌易捷咖啡。同年9月,同仁堂也在店内构建咖啡馆,发展新零售业务;时间再往后延,又有不少传统企业进军咖啡赛道,比如中国邮政于2022年2月14日在厦门开设了之一家直营咖啡店Post Coffee。
对比来看,这些跨界咖啡赛道的企业,入局的咖啡赛道的操作看似不尽相同,但相同的点则是——都为了火热的咖啡消费背后的增量空间。
那么,于李宁来说,跨界卖咖啡真的可行吗?
整体而言,对于李宁来说,其跨界卖咖啡的背后亦有自己的优劣势。
首先来看优势端方面,截至2021年底,李宁旗下特许经销商5905家,直接零售商1232家,共计7137家。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数字甚至于超过星巴克的5000余家和瑞幸的6000余家,由此可以说,李宁跨界卖咖啡具有先天的线下优势。
而门店众多之下,李宁的品牌受众与咖啡群体也存在重合优势,即都是年轻人,获客成本也比较低。与此同时,李宁增加咖啡连锁服务,在增加进店顾客的驻留时间之外,同时也能提升新客进店的几率。可以说是,即增强了已有客户粘性,又带来了新的增量空间,不失为一大“双赢策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李宁跨界卖咖啡的劣势亦十分明显。
一方面,产品质量、品牌调性上存有先天劣势。一般来说,一旦切入咖啡赛道,市场考量的就不仅仅是门店优势了,还有门店内环境如何、咖啡口感如何、产品推陈出新程度如何,这些都是检验其啡卖点的“硬实力”。而李宁作为深耕运动服饰的品牌企业,在场景体验、品牌调性上存有先天劣势,能否真正打磨具有吸引力的产品还是需要画一个“问号”。
另一方面,咖啡赛道目前竞争十分激烈,李宁优势不大。据了解,在整个咖啡赛道中,目前参与者众多:有以NOWWA、瑞幸为代表,着重满足上班族“咖啡刚需”的品牌;也有以星巴克、COSTA 咖啡为代表,凸显咖啡的社交和商务属性的品牌;同时也有诸如李宁这样的跨界选手,比如中国邮政的邮政咖啡、中石化的易捷咖啡。因此,李宁作为“后进选手”“跨界选手”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不过,结合李宁传出卖咖啡后一路下行的股价走势来看,可见当前市场并不买账其跨界动作。
因此,未来李宁能否凭借咖啡的增量空间促使业绩和股价齐升,这一点仍需时间验证。
2018年2月8日,李宁发了一条微博:“我二十多年前也号称潮人,今天中国李宁亮相纽约时装周,请多指教”。三年时间过去,当初有没有人指教李宁不得而知,但李宁(02331)可能“指教”了一部分人,三年前没有买入并持有李宁股票的人。
2021年8月13日,李宁发布上半年业绩公告,公司于期内实现收入101.97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65%;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9.62亿元,同比增长187%。
营收半年过百亿为李宁历史上头一遭,公司股票市值在2021年首次突破2000亿港元大关亦为空前盛况,近三年时间李宁股价已上涨十倍有余。
营收破百亿的“两板斧”:品牌升级+渠道变革
自2018年以来,李宁的战略方向并没有大的调整,仍延续“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战略。重点投入于篮球、跑步、训练、羽毛球以及运动时尚五大核心品类。将运动科学和中国文化与潮流元素结合打造国潮品牌。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随着品牌力提升,李宁的零售折扣有明显改善带动上半年毛利率上升6.4个百分点至55.9%;整体零售流水(包括线上及线下)实现90%-100%增长。另外,毛利率提升还得益于公司毛利率较高的直面消费者渠道(直营及电商渠道)收入占比上升,上半年直面消费者渠道收入占营收比重达到53.8%,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
据悉,李宁近年来持续推动开大点关小店策略,以提升消费者体验,提高店效水平。2020年,李宁净关闭了537家店铺(包括394家加盟店和143家直营店),尽管如此,由于零售 *** 大店占比的提升,总体的运营面积在2020年却同比提升高单位数。
2021年上半年,聚焦购物中心大店,推动旗舰店等高效大店落地,同时继续进行店铺结构优化,加速处理亏损、低效和微型面积店铺。期内,公司加速八代形象店建设,同时清理六代等老旧形象店铺,八代形象店铺占比已超过30%。
渠道优化升级之后,即便李宁的门店数量由2020年底的6933家下降至2021年中期的6745家,公司总体销售效率还在继续提升,线下终端销售直接经营销售流水大幅增加88.5%。同时,公司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由上年同期的84天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53天。
线上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商已经不仅是李宁的分销渠道,还是公司新产品推广、举办营销活动、触达年轻消费者的平台。2021年以来,李宁电商针对运动时尚产品代言人开展了一系列营销布局,突破粉丝圈层,深挖明星带货能力,拉动女性消费者。电商平台还打造了“李宁CF・溯”,基于运动时尚打造独立产品线。上半年,电商渠道及产品的投入与建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收入取得77.8%的增长,全年电商销售占比有望突破30%。
全民运动大环境下,业绩望再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4年,在全民运动政策指引下,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5万亿级的风口。李宁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业绩有望再上新台阶。
一方面,中国体育行业整合仍在继续,龙头企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国内运动服饰行业近年来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品牌强者恒强,2019年CR5为Nike(22.9%)、Adidas(20.4%)、安踏(16.4%)、斯凯奇(6.8%)和李宁(6.3%)。由于在产品上,运动产品功能性需求强,技术壁垒较高,形成准入门槛;在品牌推广上,头部体育更是资源稀缺,强大品牌能力和资金能力的龙头企业更能通过签约顶级运动员或者冠名大型体育赛事,容易形成品牌竞争壁垒;生产分销上,龙头企业同样凭借强大的规模效应、研发能力、营销 *** 和供应链资源,形成明显的成本优势,导致小企业逐渐将被龙头企业淘汰。
再加上国潮风起,本土品牌偏好度日益提升,国产品牌迎来发展机遇,安踏(02020)、李宁、特步(01368)等国产品牌龙头将逐渐拉大同后面品牌的差距,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整合,抢占本土运动品牌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从产品品类上看,李宁的“多品类”战略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1年上半年,李宁YOUNG业务已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共有店铺1041间,年内净增加20个,为李宁牌三大门店体系中唯一门店净增长的业务部门。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2020年李宁对李宁YOUNG的产品以及组织架构做了调整。管理层期待通过对产品和渠道布局的挑战,使该品类在2021年发力增长。
除了李宁YOUNG之外,“中国李宁”未来的增长也值得期待。据了解,为保证可持续增长,防止盲目扩张,李宁过去对“中国李宁”的开店保持审慎。此前,中国李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仅有约200家门店,占李宁整体收入的低单位数。公司目标2021年新开100家“中国李宁”店,将店数增加到300家。预计“中国李宁”对李宁的收入贡献在2021年有望达到中单位数。
综上所述,李宁的品牌增长强周期叠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公司的业绩增长强周期在未来有望延续。展望未来,无论是市场整体增长、市占率提升、利润率上行还是管理效率提振均对公司有利好态势。李宁在2021年创出的市值高峰,在未来仍可望被改写。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李宁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李宁股票、377016基金今天净值查询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更大的鼓励。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