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莱雅股票(上海黄金交易所实时行情价格)

2022-06-19 2:00:34 证券 xialuotejs

珀莱雅股票



本文目录一览: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珀莱雅主营业务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珀莱雅主品牌业务,抗衰、彩妆、功能性护肤、洗护为主,主要产品为红宝石精华和双抗精华,针对年轻白领女性群体。二是,新品牌业务,该业务成立于2019年, 以彩妆、高功效护肤作为吸引点,主要产品为彩棠、科瑞夫和悦芙媞,目标为学生和乡镇女性群体。

一、化妆品行业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化妆品行业保持高景气度。2019 年,化妆品类零售总额 2,992.2 亿元,同比增长 14.25%。2014 年以来 CAGR+10.40%,增长稳定。2020 年受疫情影响,1-11 月全国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总额 119,856.2 亿元,同比下降 3.43%,期间化妆品累计零售总额 3,075.8 亿元,同比增长 13.59%,增速位居各品类第二,疫情不改化妆品行业高景气度。

图1:2020 年 1-11 月化妆品类零售额累计增速位居第二

从化妆品细分领域看,护肤品是化妆品中的护肤用化妆品子类,主要具有清洁皮肤及补充皮肤养分等功能,主要包括霜、护肤水、面膜、精华、乳液等。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度,我国护肤品市场容量为2,444.15亿元,占化妆品整体市场51.16%,彩妆为11%,增速分别为11%和20%,前景巨大。

2019年化妆品行业细分市场

从化妆品市场集中度来看,2020年,化妆品公司 CR3 为 25.6%, CR5 为 32.2% ,CR10 为 42.9%,格局相对分散。2020 年,市场份额 top10 企业中,欧莱雅和宝洁市场份额占比常年居于我国化妆品行业第一位,市场份额占比基本保持在10%上下。国内企业仅占 3 席,上海百雀羚、伽蓝集团、上海上美分别以 2.3%/2.2%/2.1%分列 8/9/10 位,其余均为外资企业。

聚焦大众化妆品市场,中国化妆品大众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宝洁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为12.1%,其次是欧莱雅,占比约为8.9%。本土品牌百雀羚、珈蓝集团、上海家化、和上海上美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9%、3.7%、2.3%和1.9%。

二、公司发展现状

1. 从销售渠道的角度来看,主营增长的来源主要是线上销售营收增长。公司直营以天猫、京东等平台为主,同时拓展抖音小店等新兴平台,分销包括淘宝、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平台。公司持续进行品牌化及精细化运营改革,调整品类结构,提升线上运营效率。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主要限制影响了线下渠道的经营,一方面公司对现有网点调整、升级,线下网点数量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公司线下渠道主动去库存,加强库存管理,调整产品结构。

2.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随着公司品牌矩阵的逐步扩张,在主品牌珀莱雅之外公司经营大众护肤品牌悦芙媞、彩妆品牌彩棠及INSBAHA、高功效护肤品牌科瑞肤等,珀莱雅品牌的主营份额占比依旧最高。其他品牌中重点关注高速成长的新国风化妆师专业彩妆品牌彩棠。

3. 从品类的角度来看,护肤类(主品牌珀莱雅覆盖的主要品类) 与品牌走势一致,而彩妆中主要由彩棠等品牌主导,发展趋势保持同步。具体从经营数据来看,护肤类(含洁肤)、美容彩妆类产品三季度内单季价格提升幅度、销量规模扩张幅度均不及前两季度,因此对应三季度内公司营收增速略有放缓,这与行业淡季的大趋势相符。其他代理品牌由于业务调整清理库存,部分产品折价处理,故价格下滑且销量没有明显增长。

三、公司业务分析

珀莱雅业务爆发点主要在上半年和第三季度,现在逐一拆分公司业务,分析公司核心增长要点。

1.2021年上半年业绩拆分

珀莱雅2021上半年营业收入 19.2亿元,同比增加38.5%;归属净利润 2.3 亿元,同比增加26.5%,符合预期;扣非归属净利润 2.2 亿元,同比增加20.7%,新品牌营销投入超预算约 2800 万、调整跨境代理品牌库存带来亏损 1000 多万是主因;经营现金流净额 2.7 亿元,同比增加628%。

综合毛利率:2021H1,综合毛利率63.73%,同比提升 3.83%,主要是 2021 年跨境品牌代理业务调整,清理库存,清货损失拉低公司整体毛利率 1.13%,剔除清货损失,实际毛利率为64.86%。主品牌珀莱雅、彩棠等品牌毛利率高于平均毛利率;珀莱雅毛利率约为65%,彩棠毛利率约为70%。

销售费用率上升,净利率下降:1)广告费用率从 24.18%同比增加至 33.95%。2)主品牌珀莱雅费用率与往年同期持平,均为 28%以上。投产比正常,其中:抖音 ROI 大于 3,天猫 ROI 大于 2.5;大单品投放 ROI 大于 2。3)新品牌孵化(彩棠、INSBAHA、科瑞肤、OR 等),计划投放费用率为 50%,但实际超计划投放 2800 万以上。4)品牌投放和流量投放的比例维持良性,约为 1:1。

管理费用率上升,由于薪酬增加,每年 4 月份左右调薪。研发费用率下降:因季度有差异。年度研发费用率将平稳。

从渠道来看,线上销售继续高增长,线下承压。珀莱雅抓住直播风口,结合自播和达人播,2021上半年公司线上渠道收入为 15.45 亿元,增加75.85%,收入占比较 2020 年底提升10.81% 至80.82%。线上直营渠道中,天猫直营收入同比 78%以上,抖音营收 2 亿,拉动线上直营收入同比增长 135.28%。线下渠道主动去库存以调整产品结构,同时线下网点数量减少约 10%,导致 2021上半年公司线下渠道收入为 3.67 亿元,减少27.23%。

从品牌来看,主品牌珀莱雅依然为核心,第二梯队品牌持续发力。2021上半年珀莱雅主品牌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加31.44%,主品牌占比相较 2020年底下降1.85%至77.81%,其他品牌收入3.67亿元,同比增加169.36%,占比相较 2020 年底提升 4.35% 至19.17%。代理品牌收入同比显著下降,2021年上半年占比为3.02%。

从品类来看,彩妆品类持续爆发增长。2021H1 公司护肤类(含洁肤)实现营收16.30 亿元,同比增加33.91%,彩妆类实现营收 2.71 亿元/+97.45%。公司近两年成功打造彩棠、INSBAHA 等彩妆品牌,其中彩棠 2021H1 实现营收 1.11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21 亿元),驱动彩妆品类占比较 2020年底略升 1.76% 至14.17%,护肤类受此影响占比略降 1.23% 至85.27%,公司品类丰富度进一步完善。

2.前三季度业绩拆分

2021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12 亿元, 同比增加31.48%,实现归母净利润3.64 亿元,同比+27.82%,扣非归母 净利润 3.56亿元,同比增加23.63%。Q3 单季实现收入 10.95 亿元, 同比+20.71%,归母净利润 1.38 亿元,同比增加30.09%。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增加2.87% 至 64.59%,主要在于精华眼霜销量上升较快以及线上直营占比提升, 其中 Q3 单季毛利率同比增加1.61% 至 66.1%;

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5.23% 至 49.03%,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6.17% 至 41.9%,主要是公司主动加大营销投放,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0.65% 至 5.49%,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0.6% 至 1.74%。

分品类看,前三季度护肤营收 25.8 亿元,占比 86%,彩妆营收 4.1 亿元,占比14%;

分品牌看,主品牌珀莱雅营收 24.4 亿元,同比增加28%,营收占比 81%,彩棠营收1.64 亿元,同比增长 185%+,亏损约 1000 万元;

分渠道看,前三季度线上营收 24.6 亿元,同比增长74.3%,线下营收 5.5 亿元,同比下降37.8%,线上线下分别占比 82%和18%;Q3 单季线上营 收 9.2 亿元,同比增长71.6%,线下营收 1.8 亿元,同比下降52.1%,线下下滑主要是由于大单品统仓不入经销商库,相关应收账款显著减少。

图4:Q3季度线上、线下销售状况及增减

四、投资要点

目前珀莱雅投资的方向就是两点。第一,上半年和第三季度的业绩超预期,上半年营收增长38.5%,第三季度为20.71%,在整个行业来说处于头部地位。再对比一下同行业的大众品牌上海家化的玉泽和丸美股份,前者只录得个位数增长,后者增长率也不及预期,所以一对比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第二,双11销售业绩的支撑,珀莱雅今年双11的预售额已经达到去年的销售额,保守估计今年双11的销售额是去年的两倍。此外,珀莱雅主品牌红宝石精华和双抗精华,在国货榜上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五,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不仅能增加销量,而且对后续的推广打下基础,对公司的股价也有刺激作用。

五、估值

预期珀莱雅2021年业绩增长目标,年度毛利率稳定上升,年度净利率稳定,与 2020A增长持平,约 12%左右。2021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在 20%以上。

2021-2023 年归属净利润预测为5.9 亿/7.1 亿/8.5 亿元,对应 EPS 预测分别为 2.91/3.54/4.24 元。综合考虑美妆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公司的成长性、同业估值,给予 2021 年 70xPE,鉴于美妆行业增速整体下行在板块估值中会有整体性体现,目标价为 203 元。

图5:2021-2023年各财务指标预测

图6:各大券商对珀莱雅股票估值

六、风险提示

1.化妆品系统性风险。化妆品行业在疫情下可能出现萎缩,增长不及预期。

2.品牌提升不达预期。国货品牌不能深入民心或国潮热周期短。

3.同业竞争加剧。上海家化和丸美股份在大众化妆品市场研发出爆品,取代珀莱雅现有产品。

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上海黄金交易所实时行情价格

AI快讯,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T+D 8月25日(周三)收盘下跌0.49%报374.45元/克;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T+D 8月25日(周三)收盘上涨0.32%报5056.0元/千克。




珀莱雅股票股吧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姜楠近期对珀莱雅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深度研究:6xN战略+大单品+情感营销,全方位年轻化升级》,本报告对珀莱雅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位为183.38元,当前股价为162.13元,预期上涨幅度为13.11%。

珀莱雅(603605)

【投资要点】

战略升级:6*N战略升级焕发新活力,高效组织塑造敏锐度。回顾珀莱雅的发展历程,公司凭借高敏锐度,顺应化妆品行业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策略,同时依托平台化组织架构保障高效经营和持续创新,现已步入产品驱动增长的阶段,2017-2021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27%和30%。大单品策略带动高毛利的精华、面霜、眼霜等品类销售占比提升,叠加线上直营渠道营收占比提升,公司毛利率由62%上升至66%。公司运营效率优异,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维持行业前列水平。

产品升级:大单品战略支持品牌持续增长,多品牌推演打造第二增长极,专利原料和配方构筑研发壁垒。1)大单品:纵向迭代+横向延伸,品牌调性提升。珀莱雅大单品红宝石精华和双抗精华凭借极致性价比在,精华品类的竞争红海中突出重围,消费者粘性和复购率进阶。大单品销售额贡献提升,2021年大单品合计营收占珀莱雅品牌比例超过15%,占天猫平台60%。一方面通过纵向迭代,升级配方和产品使用感,使得产品价格进阶;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延伸,打造产品矩阵满足多元化需求,提高客单价。2)集团化:延续大单品策略,孵化子品牌。通过自主孵化+投资合作+代理,全方位覆盖护肤+彩妆+洗护+高功效护肤领域。大单品策略推演至子品牌建设,集团赋能叠加创始人IP,合作打造第二品牌彩棠。3)研发端:探索原料研发,打造极致性价比。珀莱雅在研发领域注重基础科学研究,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相结合为辅的研发模式,与国内外一流科技机构和原料供应商保持合作,打造难以复制的研发科技竞争力。

营销升级:把握抖音渠道增长机遇,情感营销助力品牌破圈。1)渠道端:抓住渠道变迁,线上直营持续高增,率先布局抖音渠道新风口。抖音2021年美妆榜中,珀莱雅表现亮眼,品牌/店铺/商品均进入行业TOP10,分列第2/第3/第10。抖音自播占比由2021年1月的30%增长至2021年12月的77%,通过常态化直播,低成本、可持续地形成品牌消费转化力。2)营销端:输出品牌价值,引发情感共鸣。珀莱雅通过自建内容团队,进行持续优秀的营销输出,2021年起,珀莱雅加码情感营销,围绕科技、年轻概念,通过与年轻消费者价值观契合的情感营销打造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粘性和品牌忠诚度。

【投资建议】

珀莱雅升级至大单品战略以来,品牌调性日益提高,盈利能力逐渐增强,优先布局抖音渠道实现新的增长路径,通过情感营销持续塑造品牌价值,孵化+合作打造子品牌有望实现集团化可持续增长。基于618预售的优异表现,我们小幅上调对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0.02/76.07/93.4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55%/26.74%/22.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8/9.38/11.5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80%/25.47%/23.12%;EPS分别为2.66/3.33/4.11元/股;6月2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58/46/37倍。PE估值法下,给予公司2023年55倍PE,对应12个月目标价183.38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推广和新品牌孵化不及预期;

营销推广费用侵蚀利润;

行业竞争加剧。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长江证券李锦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9.09%,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7.39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43.19。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4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2家,增持评级13家,中性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62.35。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珀莱雅(603605)好公司评级为4.5星,好价格评级为2星,估值综合评级为3星。(评级范围:1 ~ 5星,最高5星)




珀莱雅股票分析报告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近日,国内美妆护肤品牌珀莱雅因旗下产品“羽感防晒”品质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并被送上热搜。

事件源于一位美妆博主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防晒产品测评,其中提及有不少消费者反映“羽感防晒”不同批次质地不同,且物理防晒剂的含量存在较大出入,并在多位消费者在使用后出现了闷痘闷闭口的现象,因此质疑该款产品存在擅自更改成分含量的嫌疑。

随后,珀莱雅官方发布说明,表示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生产工艺难度高”,并承认“部分批次产品存在差异”,给予退货处理。

图源:珀莱雅官微

值得注意的是,该声明并未对网友质疑的防晒力进行正面回应,因此尽管珀莱雅火速致歉,但也遭到了网友的不买账,纷纷表示此举是在“避重就轻”。

图源:微博评论

凤凰网《风暴眼》发现,“羽感防晒”是珀莱雅2021年推出的全新系列大单品之一,并被珀莱雅视为“大单品策略”的重点发力点之一,该款产品主打“羽毛般轻盈质地、多重防晒兼具美白功能”等卖点,曾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风靡一时。

图源:小红书

截至发稿,该款产品在淘宝、京东等珀莱雅官方线上平台均已下架。但据相关数据显示,该商品在天猫旗舰店显示其月销量达到8万+。另据华泰证券研报数据,2022年1月1日-3月9日,珀莱雅天猫旗舰店明星产品销售明细中,羽感防晒产品累计GMV(成交金额)达4100万元。

该事件令珀莱雅这家成立16年、上市四年半的杭州美妆企业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在这家公司背后,是股价不到五年翻超12倍的二级市场“神话”,更是实控人侯军呈携妻子、内弟以及多位有关联关系的高管长达三年时间的大规模减持套现。

侯军呈

与此同时,尽管上市至今珀莱雅的营收、净利连续增长,但在光鲜背后,公司也存在过分倚重单一子品牌、增长后劲不足等隐患,以及作为一家以产品为核心的企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顽疾——重营销、轻研发。

除自身问题外,珀莱雅还曾因公司高管卷入“网红抽脂致死”事件而被质疑与涉事医美机构暗藏复杂关系与利益纠葛。

上市四年半股价翻超12倍,实控人及亲属三年套现28亿

资料显示,珀莱雅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化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注册资本为300万元。

2006年5月,珀莱雅原出资人高宇、叶财福将股权转让,后几经产权变更,至2015年7月,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实控人为侯军呈、方爱琴夫妇,二人共计持有珀莱雅发行前48.43%股份。

据珀莱雅招股书显示,上市前,公司旗下拥有“珀莱雅”、“优资莱”、“韩雅”、“悠雅”、“猫语玫瑰”、“悦芙媞”等品牌,产品覆盖护肤品、彩妆、清洁洗护、香薰等化妆品领域,主要布局国内二三线城市。

由于2012-2016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整体呈现萎缩趋势,且消费偏好主要集中在国外品牌,因此在2017年上市之前,珀莱雅的发展并不顺利,2015、2016两年营收还出现了负增长。2013-2016年,珀莱雅营收分别为14.30亿元、17.40亿元、16.45亿元及16.23亿元,2014-2016年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1.70%、-5.45%、-1.33%。

净利润方面,公司在上市前几年每年净利基本维持在1.5亿元水平,但增速并不稳定。其中,2013-2016年净利分别为1.78亿元、1.58亿元、1.44亿元及1.54亿元,2014-2016年净利同比变化分别为-11.21%、-9.14%及6.87%。

2017年11月15日,珀莱雅登陆上交所,发行价15.34元。登陆资本市场对珀莱雅的业绩提振效果明显。

珀莱雅代言人唐嫣与珀莱雅总经理方玉友在上交所现场公布新品(图源:珀莱雅官网)

Wind数据显示,上市当年,珀莱雅总营收17.83亿元,是成立以来的最高值。随后几年,公司营收连上台阶,2018-2021年分别实现23.61亿元、31.24亿元、37.52亿元及46.33亿元。净利方面也是节节攀升,2018-2021年分别实现2.87亿元、3.66亿元、4.52亿元及5.5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珀莱雅上市后业绩表现亮眼的同时,还有其股价的一飞冲天。

凤凰网《风暴眼》统计发现,如果以发行价计算,截至4月29日收盘价201.46元/股,珀莱雅股价在过去的四年半中累计涨幅高达1213.30%,市值升至404.95亿元;而以公司去年10月创造的盘中历史最高值224.43元/股计算,则股价累计翻倍达13.63倍,可以说是妥妥的“牛股”了。

珀莱雅上市以来K线图(图源:Wind)

珀莱雅股价的一骑绝尘,还体现在与同业的明显对比上。Wind数据显示,以申万行业分类看,在内地6家品牌化妆品上市公司中,珀莱雅是当前股价最高的一只,远超另一家上市20年之久的老牌化妆品公司上海家化31.15元的股价,尽管后者的营收及净利都显著高于珀莱雅。

同业比较(图源:Wind)

股价表现优异,最直接的受惠者莫过于公司大股东。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伴随着公司股价的上扬,珀莱雅多位高管减持动作不断,尤其是近三年以来,包括实控人侯军呈在内的多位董监高累计减持多达84次,累计套现金额高达32.82亿元,其中,尤以侯军呈为核心的家族成员减持为主。

据珀莱雅招股书显示,在上市之前,侯军呈妻子方爱琴、方爱琴弟弟方玉友、方爱琴姐姐方爱芬、方玉友配偶的弟弟李建清均拥有珀莱雅不同比例的股份,其中侯军呈、方玉友、方爱芬、李建清分别持有珀莱雅股份比例为48.43%、32.57%、0.26%、0.13%,而方爱琴则是以持有正德投资2.33%的合伙份额方式间接持有珀莱雅股份。

珀莱雅多位存在关联关系股东持股详情(图源:招股书)

侯军呈(左)与方玉友(右)

锁定期一过,珀莱雅多位高管就开启了减持之路。凤凰网《风暴眼》统计发现,从2019年7月开始至今的三年时间内,珀莱雅共计出现了84条减持记录。其中,董事长侯军呈、总经理方玉友、方爱琴三人共计减持53次,累计减持金额28.50亿元;副总经理曹良国、董秘兼财务负责人王莉分别减持4.20亿元、376万元。

侯军呈及其亲属近三年减持情况(数据Wind)

2021年财报显示,在经历了近三年的减持后,截至2021年末,侯军呈持有珀莱雅股份比例为34.71%,仍为第一大股东,而方玉友持股比例则降至18.08%,曹良国目前持股比例则为1.88%,位列珀莱雅第四大股东。

2021年末珀莱雅股东持股情况(图源:2021年年报)

连续8年研发支出不过亿,同期销售费用却超80亿

和大股东减持相比,产品品控出问题或许更是大忌。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除了此番明星单品“翻车”,珀莱雅的其他产品也存在不少消费者投诉。

在某投诉平台上,有关珀莱雅的投诉高达千条,其中多为关“产品使用不适”“的投诉。

而此次防晒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再次印证了珀莱雅在品控方面存在不足。在发布官方声明后,珀莱雅在某博主视频下再次回应表示“由于生产环境不稳定导致产品出问题”。

事实上,珀莱雅的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一直以来都不高。综合珀莱雅年报及Wind数据显示,2014-2021年,珀莱雅研发费用分别为3572.46万元、3504.51万元、4746.13万元、4082.79万元、5125.09万元、7460.26万元、7220.00万元及7658.37万元,合计4.34亿元,占同期公司营收比例分别为2.05%、2.13%、2.92%、2.29%、2.17%、2.39%、1.92%及1.65%,整体呈下滑趋势。与上海家化、贝泰妮等竞品相比,珀莱雅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也有所落后。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同期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4-2021年,珀莱雅销售费用分别为6.81亿元、6.96亿元、6.20亿元、6.36亿元、8.86亿元、12.23亿元、14.97亿元及19.92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9.12%、42.33%、38.19%、35.66%、37.52%、39.16%、39.90%及42.98%,八年累计在营销上砸入了82.31亿元。

尤其是2021,珀莱雅销售费用更是逼近20亿元。对此,公司在年报中解释称,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94亿元,增长33.03%的主要原因系新品牌孵化(如彩棠、CORRECTORS)与品牌重塑 (如悦芙媞)等,导致去年公司在形象宣传推广费上投入增加4.47亿元。

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珀莱雅去年的品牌营销事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从1月聚焦职场新人、3月结合妇女节热点、5月与中国航天IP联名及“520”营销,到6月、9月、10月分别以不同主题及热点进行话题营销,再到年终活动策划,共计7件重大品牌营销事件横跨全年。

珀莱雅营销视频截图

图源:珀莱雅2021年年报

渠道销售方面,珀莱雅也相当舍得“砸钱”。如在抖音及快手短视频直播方面,与多位中腰部主播及非垂直类主播签订年框合作,并积极进行粉丝运营;其他平台上则与头部KOL进行深度合作,加强种草内容,引导口碑传播。

事实上,珀莱雅在广告宣传上一直颇有心得。早在多年前,珀莱雅就深谙明星代言的重要性,从“美容大王”大S,到“国际章”章子怡,再到《太阳的后裔》爆红的宋仲基,当红小生蔡徐坤……合作方都是极具话题性的重量级明星。

而时间再向前,早在成立初期,珀莱雅苦于业绩增长不振久矣,还被卷入涉嫌侵犯日本资生堂旗下知名品牌——欧珀莱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不正当竞争困局,而彼时成为珀莱雅的“救星”正是营销。

2007年,珀莱雅高管方玉友用600万元从知名营销策划专家叶茂中手里买下六个字广告语“补水、锁水、活水”, 将品牌定位为“深层补水专家”,正是这一操作,帮助公司正式开启疯狂营销模式,并由此逐渐打开国内市场。

过分倚重单一子品牌,营收增长放缓

擅长营销和造势,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令珀莱雅吃到了不少粉丝红利,但随着其他本土品牌的崛起和国外品牌口碑的不断巩固,珀莱雅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遭受侵蚀,并直接表现在业绩增长上。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Wind发现,自2017年上市后,珀莱雅的营收虽然逐年增长,但营收增长率波动较大,2018-2021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2.43%、32.28%、20.13%及23.47%,反映出公司营收增长中枢下降。

图源:Wind

具体来看,以品牌拆分可以发现,珀莱雅虽然目前拥有多个子品牌,但主要的创收点还要依靠自有品牌“珀莱雅”,2021年该子品牌实现营收38.29亿元,同比增长28.25%,在去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高达82.65%,而这一子品牌在2018-202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分别为88.77%、89.33%及84.32%,连续4年占比在80%以上。

与此同时,梳理珀莱雅历年年报还可以看出,欧莱雅在新品牌建设及开拓上多次碰壁。

2017年年报中,珀莱雅曾表示正在尝试单品牌店,其中定位于“茶养护肤”的优资莱单品牌店开店126家;2018年年报中,优资莱品牌还曾被独立于欧莱雅之外,单独列出经营表现——营收1.33亿,占比5.63%,同期增长41.46%。

然而到了2019年,该品牌就再未被单独列出经营情况,而是划归到“其他品牌”中,取而代之的是2020年年报中备注一栏里“彩棠”子品牌当年实现1.21亿元营收的注释。

2021年,“彩棠”被正式单独列出,与珀莱雅并行计算营收数据,但二者从当前表现来看仍旧相距甚远,“彩棠”对公司整体的营收贡献不及“珀莱雅”零头。

曾涉“网红抽脂致死”事件

除公司自身存在不少风险外,凤凰网《风暴眼》还发现,珀莱雅还曾被卷入“网红小冉抽脂去世”一事。

2021年7月,杭州女子小冉到杭州华颜医疗做吸脂填充手术,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死亡。随后,杭州市卫健委认定这是一起医疗事故,华颜医疗承担全部责任。

随后,有媒体扒出珀莱雅总经理方玉友曾在华颜医疗任职,且两家公司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其中,2018年-2019年,华颜医疗作为“其他关联方”,连续两年出现在珀莱雅的年报中,但却在2020年报中消失。并且,涉事机构华颜医美办公场所位于珀莱雅美帆广场,与珀莱雅总部办公大楼近在咫尺。

而在多次对外介绍中,华颜医美曾自称“珀莱雅集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美妆上市集团珀莱雅的医美核心战略合作伙伴”。

进一步查询发现,除方玉友,珀莱雅的多位发起人股东,也曾与华颜医美有交叉持股关系。

如彼时珀莱雅第五大股东徐君清,也是珀莱雅另一位发起人股东鲍青芳的妹夫,在华颜医美持股85%的股东杭州悦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持股4%,而徐君清在事发时还曾担任珀莱雅100%全资子公司湖州优资莱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并任湖州优资莱贸易有限公司吴兴分公司、杭州余杭分公司等4家分公司的法人。

另一位珀莱雅发起人股东叶财福,事发时任华颜医美监事;华颜医美的时任董事罗华杰,则同时担任珀莱雅全资子公司宁波珀莱雅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欧蜜思贸易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珀莱雅(海南)化妆品有限公司、珀莱雅参股公司杭州维洛可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监事。

对于市场传闻,2021年7月20日,珀莱雅发布公告,列出了部分股东与华颜医疗的关联,并表示相关任职系“个人行为”,而两家公司除不超过2万元的化妆品采购租赁关系外无任何业务往来。

上述澄清公告也被市场解读为珀莱雅在试图撇清与华颜医疗的关系,但却被不少人发现仅列出了部分股东的情况,却对其他问题避而不谈。

风波过去仅一周,珀莱雅就再次继续了高管减持动作,发布公告称总经理方玉友拟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0.37%,占公司总股本4.27%。

结语:

如果说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浩浩汤汤的大股东减持作为股东利益无可厚非的话,那么,头顶“国产美妆护肤第一股”的头衔,欧莱雅在消费者眼中,或许更受在意的是其产品是否有足够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不久披露的2021年财报中,珀莱雅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将去年消费者心中“珀莱雅真的不一样了”推向“珀莱雅是能代表中国去世界比一比的国货之光”。

然而,一家产品品控频出问题的公司,在多次遭遇消费者信任大打折扣之后,如今又该如何实现“代表中国”的梦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珀莱雅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珀莱雅股票、上海黄金交易所实时行情价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