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钢铁厂(2022年即将摘帽的st股有哪些)

2022-06-19 1:25:20 证券 xialuotejs

八一钢铁厂



本文目录一览:



八一钢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郊,建立于1951年9月。2020年粗钢产量625万吨。是新疆最大的钢铁企业。它的主要产品有: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板卷,彩涂板卷,中厚板,带肋钢筋,光圆钢筋,建筑线材等。它在哈密和阿勒泰地区有两座铁矿石矿山,在乌鲁木齐艾维尔沟有一座以焦煤为主的煤矿。大部分的原材料在自治区内部获得。

八一钢铁厂区离乌鲁木齐市还有一段距离。

整个厂区L型布局,它不仅有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还有电炉炼钢。

三座高炉整齐排列,旁边就是原料堆场。原料堆场的钢结构盖在施工中了。

铁水通过铁路从炼铁厂运输到炼钢厂。

八一钢铁进入宝武集团后整个装备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包括高炉改大了,板材生产线陆续建起开了,从一个建材为主变成了板材,建材并重的大型钢铁企业。

随着新疆的日益发展繁荣,作为自治区最大的钢铁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2022年即将摘帽的st股有哪些

今日,ST股板块持续走高,个股频掀涨停潮。截至收盘,ST新海、ST升达、ST新城、ST曙光、ST众泰、ST凯撒等超20只ST股涨停;甚至有索菱股份摘帽后迎来第八个涨停板。

业内人士分析,ST股再次掀涨停潮,主要是ST股进入“摘帽”高峰期,即ST股撤销特别处理的股票代码前不再有ST标记,预计这样的行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多家公司“脱星摘帽”

伴随着2021年年报季不同结果的成绩单出炉,上市公司正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很多上市公司出现了业绩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等情况,也因此发布可能存在退市风险或其他风险警示的提示公告;也有上市公司扭亏或净资产转正,因此成功“摘帽”、“摘星”,迎来新的转机。

如“豆奶大王”维维股份,4月10日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4月11日停牌一天,2022年4月12日复牌并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后,公司股票简称由“ST维维”变更为“维维股份”;再如米奥会展,4月8日晚间的发布公告称,公司自 2022 年 4 月 12 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 米奥”变更为“米奥会展”。

还有亚星化学,5月9日公告称,股票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简称由“*ST亚星”变更为“亚星化学”,5月9日停牌1天。

除了上述三家外,今年以来已有辉丰股份、中葡股份、索菱股份、亚星化学、安泰集团、百花村、国美通讯、松炀资源、国际医学、大有能源、东方网络、双环科技、超讯通信等多家公司成功摘帽。

除了已经成功摘帽的,还有多家公司已经符合摘帽条件。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有包括ST星源、ST龙净、ST海越、ST八菱、*ST科华、*ST海伦、*ST澄星、ST冠福、ST中孚、ST熊猫、*ST群兴、ST远程、*ST乐材、ST泛微、*ST基础、ST贵人、*ST广珠、*ST南化、*ST宝德等19家公司符合摘帽条件。

此外,还有ST时万、ST万林、ST龙韵、ST热电、*ST大通、*ST赛为、ST森源、*ST恒誉、ST浩源、ST洲际、ST红太阳等11家公司存在摘帽可能。

摘星摘帽股备受市场追捧

与此同时,这些成功摘帽的公司受到了短线资金的关注,股价表现远强于大盘,尤其是业绩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公司。如辉丰股份“摘星脱帽”后首个交易日涨停,索菱股份已于5月11日摘帽后迎来第八个涨停板。

一般来说,ST股脱星摘帽意味着公司可持续经营,避免了退市风险,同时过去由于业绩低迷导致与行业平均估值的缺口也将部分恢复。

ST股摘帽后可能会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买入,主要还是因为机构投资者看上了相关个股基本面出现“脱胎换骨”改变的预期,机构投资者选股和仓位配置上不再受ST股投资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买入。

天风证券分析师吴先兴认为:“由于上市公司需定期披露财务报告和业绩预告,所以对财务原因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的摘帽进行预测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而ST股票摘帽是一个利好事件,可以有机会挖掘超额收益。”

投资者需擦亮眼睛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成功“摘帽”并非意味着企业就万事大吉。历年来ST板块虽不乏妖股、牛股的出现,但作为被交易所进行“特别处理”的标的,也必然蕴含着极大风险。

据悉,截至目前,监管层密集向*ST博信、*ST科林、*ST万方、*ST利源等21只申请“摘星脱帽”公司进行了年报问询。

交易所主要关注这些公司的多个财务指标变动较大,甚至存在前后披露不一致的情况。此外,监管直指部分公司是否存在虚增收入或者利润的情形,对公司是否符合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等进行了重点问询。

如*ST万方,深交所要求结合其从事软件服务业务的子公司成都信通网易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10月至11月业绩大幅增长的情况,说明公司是否存在通过突击确认收入、跨期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等方式规避股票终止上市的情形。

*ST博信4月28日晚间在披露2021年度报告的同时,也收到了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交易所需要公司进一步补充关于第四季度大幅增长的原因、智能硬件自有品牌业务是否具有真实性、是否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等方面的信息。

从历史上看,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够摘帽摘星,使出浑身解数,比如接受关联方的无偿赠与、靠政府征迁的补偿款增厚业绩、卖房、炒股等。虽然短期改善了财务指标,摘帽股会由于题材热受到资金的追捧,但长期来看股价还是会回归基本面的。

因此,在参与ST股行情时,还是要看相关个股基本面是否真的出现了“脱胎换骨”改变的预期,是否为经营状况改善确定性高的公司;其次要把握操作节奏,规避黑天鹅事件对个股带来的风险。




八一钢铁厂地址

钢铁虾:(您距离钢铁虾只差关注)

我国第一座由解放军创办的钢厂是新疆八一钢铁厂。

据历史资料记载,1949年以前,新疆不能生产一斤铁、一斤钢。由于新疆缺铁少钢,解放前农牧民耕地使用的是二牛抬的木梨,解放初期平均每5户人家才有一把砍土曼(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由木柄和铁头两部分构成),3户人家才有一把镰刀,两块大洋才能换一斤苏联运来的铁。甚至打马掌用的铁料,也要从苏联或者关内购买贩运。1951年9月16日,王震将军率领驻疆的人民解放军,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创建起了八一钢厂,结束了新疆缺铁少钢的历史。

王震:决不签订卖国条约!

1949年新疆解放后,进疆部队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随着生产运动的发展,农业和水利建设对钢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交通闭塞也制约着新疆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先修铁路,但是修铁路要有钢轨,需要大量的钢铁,从外地采购成本高,而且运输困难。“必须要有自己的钢铁厂。”王震决心要在新疆创办一个钢厂。

在钢厂创建的过程中,从运筹、决策、厂址选择,到建厂方案的实施,王震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0年6月4日,赴京参加会议的王震,在向领导汇报新疆建设情况时说:“新疆要发展,一是缺铁路,二是缺钢铁,我想把这两项搞上去。”领导当即风趣地问王震:“王胡子,我问你,世界上是先有铁路呢?还是现有钢铁?”当过铁路工人的王震明白了领导的意思,决心先上钢铁厂。王震又向主管财务的有关部门汇报了情况,得到的说法是:“你们搞钢铁我没有意见,只是国家底子薄,拿不出钱来资助你们。”

王震将军与人民子弟兵

据有关史料和回忆录记载,王震当时首先想到了请工业发达的“老大哥”苏联帮忙。经联系,苏有人请王震去具体商谈签订合资合作的协议。苏联总领事和有关公司的总经理出席了座谈会,他们先拿出了协议方案并作了一番解释。其主要意思是,苏联方面很乐意帮助新疆建钢铁企业,但是考虑到新疆办钢厂的基础条件太差、各方面的能力都很有限,因此他们建议最好把合资的钢厂建在靠近中苏边界的苏联一侧,钢厂的位置初步考虑设在今日哈萨克斯坦的卡拉甘达地区,双方合资合作开釆的铁矿,由苏联以低价购买,矿山由中方负责提供劳力开采,把铁矿石运到苏联冶炼加工。为此,两国要共同修建新疆铁路,同西伯利亚大铁路直接接轨,但是因为中苏两国的铁路标准不同,整个新疆铁路轨距标准必须按照苏联铁路标准修建才能接轨……

王震听着说明,越听越生气,心想:这哪里是援助中国搞建设,分明是在敲竹杠,要中国出钱出力还要出卖主权,这绝对不行!新疆宣传部门的邓力群也很生气,按照签订的协议,逐条驳斥了苏方的苛刻条件和无理要求。苏方态度也很强硬,既然你们有求于我,就只能按我们的要求签订协议与合同!王震实在按捺不住,一拍桌子骂人了:“老子打了一辈子的仗,现在我们胜利了,中国人民都站立起来了,决不签订卖国条约!”苏联总领事吓唬王震:“这是我们中央的意思,我要报告……”王震哪里吃这一套,更加厉声地说:“就是当着您们一把手同志的面,我也不同意,也决不签这个字!”回来后,王震让邓力群马上向北京报告了这个情况。

不久后,王震进京汇报,当时心里还有些不安,怕惹起麻烦了。领导笑着说道:“王胡子呀,你酒醉了才说这话吧,不酒醉还说不出来这话。你没有签这个字就好!看来搞外交还得有几个武将。现在搞经济建设,就是要学会跟“老大哥”打交道,跟各种各样的朋友打交道。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得靠我们自己,不仅要会打仗,还要学会做生意,会谈判,会碰杯。”当时周总理也笑着说道:“王胡子,你坚持原则是对的,就是太激动了。领导在莫斯科的时候曾指示我们,对苏贸易要‘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苏联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同时要准备和波兰、捷克、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做生意’。主席要你们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一定要把新疆建设好,办法不妨多想一些。”

后经与华东局协调,决定把上海闲置的益华钢铁厂搬迁到新疆。华东局和华东财经委也非常支持新疆的建设,决定将上海益华炼钢厂的全套设备以极低的价格(100万元人民币)有偿转让给新疆,同时将上海新慎昌机械厂的设备以3.3万元人民币售予新疆,批准范元记模型厂和美新工具机械厂以低价售予新疆。此外,还动员益华钢铁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家属支援新疆。1951年9月1日,双方签订《益华钢铁厂员工响应政府号召赴新疆钢铁厂服务协议书》,随后人员和设备陆续迁往新疆。建厂初期,上海先后支援新疆钢铁建设的职工和家属达到500多人。

在把益华钢铁厂的设备搬迁到新疆时,因部分大型设备受桥梁涵洞的承载能力限制,无法用载重汽车运到迪化(今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向铁道部门提出申请,希望大型设备先发运至东北的满洲里口岸,办理出国出境手续,然后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经中亚运输到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再用载重汽车运到迪化。时任领导的滕代远知道后作出指示,不能因铁路运输问题影响新疆钢厂的建设。就这样,部分设备绕道西伯利亚,经霍尔果斯口岸运到了新疆迪化。

八钢:“十八罗汉之一”

1951年1月,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筹备组成立(以下简称钢铁厂),王震兼任筹备组组长。随后,王震到京,在重工业部钢铁局的帮助下组建了设计组。设计组以上海益华钢铁厂的技术人员为基础,由专家、工程师、教授、设计师、设计员、绘图员和技术资料翻译人员23人组成,负责总体规划和主体工程的设计。同时,王还从部队抽调探矿、冶金、机械、电力人员组成第二设计组,在迪化进行动力机械和辅助设施的设计。王震还聘请了重工业部门钢铁局顾问余铭钰到新疆协助建设钢铁厂。

益华钢铁厂虽有炼钢、轧钢工艺,却没有炼铁工艺,搬迁来的钢铁厂是以废钢铁为原料。加上新疆当时没有废钢资源,没有铁水就不能炼钢,钢厂也就建不起来。为此,1951年7月份,王震写信给重工业部,希望帮助解决炼铁设备,并配一名炼铁工程师。重工部非常支持,决定将河北宣化的一座69立方米高炉调拨给新疆,该高炉是当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建的,设备基本完好,重工业部还特调留学英国的炼铁专家许道生到新疆辅助建设。

与此同时,钢厂的选址工作也在加紧进行。王震对选址工作明确指示:“厂址选在东疆或者是北疆地区,最好在迪化附近,土质好,交通便利,原有建筑可作工房或宿舍,省钱省时。”从1951年1月开始,历时几个月,先后出动近千人次收集资料,对地理地貌、气象、水文、资源和交通等因素进行考察,最终汇成60多万字的资料,从中初选出16处候选地址,最后确定水磨沟和头屯河两处为候选厂址。1951年9月12日~14日,王震、余铭钰等先后到水磨沟和头屯河踏勘,最终确定将厂址设在头屯河(原苏联建设的飞机装配厂)东岸。1951年9月16日,老红军何光吉率领先遣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头屯河畔,拉开了建设八钢厂区的序幕。后来,八钢把1951年9月16日定为建厂的厂庆日。

八钢创建之初,国家的经济基础还相当薄弱。为了筹集资金,驻疆部队发动广大指战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节衣缩食”活动。在军人干部大会上,王震将军首先脱下了自己的军衣和军帽带头捐献,他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广大指战员,大家除了从有限的津贴、伙食费和服装费中节省外,每天还节约半斤粮食和菜薪,两年内每人少领一套军服,每套军装上不做领子和口袋,省下每一分钱用于钢厂的建设。新疆军区还从军人合作社的生产节余中拿出2900万元资金(旧币),作为钢铁厂的创办基金。

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投身八钢建设的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和全体施工人员冒风雪,战严寒,靠刨冰化雪施工。当时的头屯河畔是茫茫戈壁,只有国民党部队留下的一些旧厂房和马棚。施工没有行车、吊车、切割机和弯管机等,建设大军只能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施工。制作高炉的炉体,十几个人编成一个小组,昼夜不停地轮换着摇动一台老掉牙的卷板机下料,然后再由小伙子们抡起24磅的大榔头,一块一块地砸。由于设备落后,矿石等原料的破碎全靠人工用榔头砸来完成,给高炉加料则由工人们一框框从炉顶往下倒,许多干部和战士都被煤气熏倒;轧钢用的传动装置使用的是粗绳代替,钢锭烧红以后,工人们只能用铁钩往外拉,往轧机里喂钢锭用的是手钳;采矿用的是十字镐和抬把,运矿用的是毛驴和骆驼……

经过7个多月的日夜奋斗,建设者们硬是靠着自力更生的劲头,完成了初期的建厂任务。1952年4月25日,炼铁高炉开始烘炉,并于4月30日炼出了第一炉铁。当飞溅着火花的铁水奔流而出时,整个车间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王震也情不自禁地同大家一齐欢呼,并向全体职工高声喊道:“祝贺同志们胜利!同志们辛苦了!”铁水映红了王震的脸,振奋了所有在场人的心。那几天,人们围在高炉前、轧机旁,欢笑、流泪、拥抱,欢呼新疆这块土地上的变化。

八钢的创建,奠定了新疆现代钢铁工业的基础,一期工程3万吨钢的规模满足了解放初期的新疆对钢铁的需求,对边疆的经济建设和国防的巩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万吨钢的产能当时在全国已经是不小的规模,因为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国的年钢产量才仅为15.8万吨。北京领导把八钢比喻为“十八罗汉”之一,称赞“三皇、五帝、十八罗汉好!”(三皇五帝、十八罗汉是指“一五”期间我国建设的3个大型钢铁厂、5个中型钢铁厂、包括八钢在内的18个小型钢铁厂)。从此以后,远离祖国内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新疆,有了第一座钢厂。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经过60年的发展,八钢已成为一座大型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屹立在祖国的西北边陲。

点赞英雄的王震将军和人民子弟兵!点赞八一钢铁!

信息轧钢之家




乌鲁木齐八一钢铁厂

时维九月,岁在金秋。十里钢城天朗气清,繁花似锦,处处都能感受到浓烈的喜庆氛围。9月16日上午,中国宝武乌鲁木齐总部庆祝八钢建厂七十周年大会在八钢欧冶炉前草坪上隆重举行,各界代表共庆八钢七十年华诞。

中国宝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章克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王平生,八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自治区及乌鲁木齐市政府相关部门、宝武集团相关单位和部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兵团12师相关负责同志,老领导老同志代表、生态圈伙伴代表、劳模先进代表、中国宝武乌鲁木齐总部各单位职工代表等参加大会。八钢公司总经理柯善良主持大会。

上午11时,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全体人员肃立,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观看了宣传片《天高云阔70年》之后,大会宣读了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给八钢退休职工的回信批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上海支边青年响应祖国号召来到八钢工作。他们将青春和汗水洒在了八钢这片热土上,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新疆钢铁事业。退休后他们虽身在上海,心却仍然牵挂着八钢。看到如今八钢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感慨万千,集体给陈德荣书记、董事长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陈德荣同志看后专门做了批复,既饱含深情,又催人奋进,令与会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中国宝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章克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王平生和八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专程向参加大会的八钢老一辈建设者颁发了建厂70周年纪念章,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八钢百名青年员工以集体献词的方式,致敬前辈,礼赞八钢,铿锵有力地发出了“钢铁有我,未来有我,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中国宝武集团乌鲁木齐总部总代表、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彬同志在致辞中说,70年前的今天,王震将军率领驻疆解放军指战员和新疆各族群众在荒无人烟的头屯河畔,克服重重困难,靠人拉肩扛、节衣缩食,创建八钢。使八一钢铁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家地方钢铁企业,开创了祖国大西北钢铁工业的新纪元。八钢70年的奋进历程,始终与共和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同频共振。虽历经风雨,但步履始终坚定铿锵。2007年4月,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新疆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八钢加入宝钢集团,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进入“十四五”以来,在集团战略指引下,八钢立足西北产业平台定位,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区域钢铁产能整合,构建区域钢铁生态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回望八钢70年的风雨历程,全体八钢人深刻认识到,“屯垦戍边、钢铁报国”的伟大使命,是八钢永恒的初心,也是八钢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钢铁报国之志的内在动力;深刻认识到,八钢的创建和发展,是全国各地无私援助的结果;深刻认识到,八钢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寄托着党和人民对新疆钢铁工业的重托与期望,凝结着党中央、中国宝武和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饱含着几代八钢人艰苦奋斗、忘我拼搏的心血与汗水,渗透着社会各界、团体的信任与帮助。

吴彬表示,八钢70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照亮了我们继续前行的道路。我们要以国家领导人考察调研中国宝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坚守“屯垦戍边、钢铁报国”初心,不负党的重托和职工群众的期待,把八钢建设得更大、更优、更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立新功!而要想把八钢建设得更大、更优、更强,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必须更加坚定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需要我们坚定传承好“艰苦奋斗、创建八钢”的光荣传统;需要把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需要更加坚定践行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坚持不懈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在区域行业引领中展现更大作为;需要更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思想;必须不断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吴彬表示,今天的八钢,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自治区和中国宝武的厚望、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期待。七秩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我们要牢记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和创业初心,在中国宝武集团党委、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重任在肩的使命感、毫不懈怠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聚沙成塔”的恒心、“水滴石穿”的决心、“志在必得”的信心,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为把八钢打造成中国宝武西北产业平台、建成中国西北及中亚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不懈奋斗,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篇章贡献八钢力量。

中国宝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章克勤在致辞中说,八一钢铁从诞生至今,既是新疆钢铁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70年,更是一代代八钢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书写“屯垦戍边、钢铁报国”壮丽诗篇的70年。庆祝八钢建厂70周年,就是为了不辜负国家对中国钢铁,对中国宝武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用历史的回望共同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和创业初心,进一步激发和凝聚新时代奋发进取、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中国宝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章克勤在致辞中说,八一钢铁从诞生至今,既是新疆钢铁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70年,更是一代代八钢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书写“屯垦戍边、钢铁报国”壮丽诗篇的70年。庆祝八钢建厂70周年,就是为了不辜负国家对中国钢铁,对中国宝武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用历史的回望共同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和创业初心,进一步激发和凝聚新时代奋发进取、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当前,八钢正在推进富氢碳循环高炉和欧冶炉绿色低碳冶炼工艺技术创新,以及依托大数据和5G信息化技术,在推进钢铁生产智能化和智慧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中国宝武也正以八钢为平台,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产业布局和新能源应用,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倾力打造中国首个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的工业级别低碳冶金创新中心,为攻克世界绿色低碳冶金技术工艺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八钢作为中国宝武大家庭的重要一员,未来必将为中国宝武“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为新疆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百年宝武风华正茂,七秩八钢朝气蓬勃。八钢的昨天和今天已经在新疆钢铁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八钢的明天必将在一代又一代八钢人的接续奋斗中变得更加美好。会上,还播放了八钢低碳冶金创新技术探索与成果的视频,并发布了八钢“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向世人表达了八钢公司矢志不渝攻克技术工艺难题,为世界绿色低碳冶金贡献八钢智慧、提供宝武方案的决心和信心。

“屯垦戍边,钢铁报国,秉承初心,奔赴远方”。一只只赋予美好寓意的和平鸽腾空而起,寓意着八钢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展翅高飞。大会在雄壮激昂的八一钢铁厂之歌中胜利结束。

(文/王振邦 图/姚海山 项美辉 李远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八一钢铁厂》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八一钢铁厂、2022年即将摘帽的st股有哪些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