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迈威生物股吧」中工国际股票股吧》,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实习记者 | 黄欣然
1月18日,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迈威生物,688062.SH)在科创板上市交易,发行价为34.80元/股,对应公司市值为139.06亿元。
刚一开盘,迈威生物便破发跌8.05%。截至收盘,迈威生物报24.5元,跌幅29.6%,总市值97.9亿元,缩水超42亿元。打新的投资者中一签要亏约5000元。
迈威生物有新冠药概念加持,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上市,为什么刚上市股价就打七折?
盈利遥遥无期
迈威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根据招股书,公司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具体包括人用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及ADC药物在内的抗体药物以及包括长效或特殊修饰的细胞因子类重组蛋白药物。
创新药研发一般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截至目前,迈威生物的研发管线包括15款抗体或融合蛋白药物,覆盖了自身免疫、肿瘤、代谢、感染、眼科等多个治疗领域。但所有品种均处于研发阶段,没有一款药品实现销售收入。
因此,迈威生物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分别为4.0亿元、13.3亿元、9.7亿元和13.1亿元。
而且这些药物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开发业务的开展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研发投入。界面新闻记者发现,这些年来迈威生物的研发费用不断增加,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1.7亿元、3.6亿元、5.8亿元和2.6亿元。
在研新冠药风险重重
此次上市,迈威生物最受关注的地方之一,便是其在研制的新冠中和抗体9MW311,公司计划在上海金山投入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
据招股书,这款药物目前处在II期临床试验阶段,于2020年5月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重点专项新冠肺炎应急项目的支持,并于2021年6月再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目前,该药物已实现海外授权。
新冠药看似能成为迈威生物的盈利希望,但其实风险重重。
首先是竞争激烈。截至2021年12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市场上能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已上市了1种,在II/III期临床实验的有11种,I期临床实验的有4种。迈威生物的9MW311是否存在优势,尚无定论。
而且,迈威生物的新冠药存在着知识产权风险。该药物在发现阶段时,迈威生物利用了与格物智康共同申请中的专利。在部分海外市场中,迈威生物将该品种的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利授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BPRO, 并将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共同申请中的专利以普通许可方式授权给后者。
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格物智康有权利在该专利基础上也进行新冠药的开发,还能将该专利授予他人。这样一来又给迈威生物的新冠药增添了新对手。不但如此,到底要向ABPRO收取多少专利使用费,迈威生物与格物智康还未对这个费用的具体金额和后续分配达成一致。
本次发行,迈威生物的保荐公司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后者获得了1.55亿元保荐承销费。不久前的1月14日,同为海通证券保荐的翱捷科技(688220.SH)也是上市首日即暴跌33.75%。
中工国际2021年8月21日在半年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07万户,较上期(2021年3月31日)减少501户,减幅为1.22%。
中工国际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建筑装饰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4.29万户。其中,公司股东户数处于1.5万~3万区间占比最高,为32.61%。
建筑装饰行业股东户数分布
股东户数与股价
2020年6月30日至今,公司股东户数有所下降,区间跌幅为8.72%。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区间股价下降10.84%。
股东户数及股价
股东户数与股本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最新总股本为12.37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11.12亿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2.7万股上升至2.73万股,户均流通市值17.42万元。
户均持股金额
中工国际户均持有流通市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1年6月30日,建筑装饰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16.43万元。其中,23.91%的公司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在9.5万~15.5万区间内。
建筑装饰行业户均流通市值分布
深股通持股
2021年6月30日,深股通持有中工国际的股份数量为640.4万股,占流通股本的0.51%,较上期(2021年3月31日)的1084.93万股下降40.97%。
深股通持股图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智通财经APP讯,迈威生物(688062.SH)公告,公司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549.88万户,有效申购股数为735.97亿股。由于本次网上发行初步有效申购倍数为4333.57倍,超过100倍,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对网下、网上发行的规模进行调节,将945.8000万股股票由网下回拨至网上。
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6813.5618万股,占扣除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72.04%,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2644.1000万股,占扣除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27.96%。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3592675%。
□本报记者傅苏颖
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迈威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日前获受理。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抗体药物。公司此次拟募资29.80亿元,用于年产1000千克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抗体药物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产品管线丰富
迈威生物主营业务具体为包括人用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及ADC药物在内的抗体药物以及包括长效或特殊修饰的细胞因子类重组蛋白药物。
公司拥有涵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疾病领域的三个梯队共16项在研品种。其中,第一梯队产品为公司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9MW0113(阿达木单抗注射剂),预计上市时间为2021年三季度,届时公司将成为一家全产业链运行的医药公司;第二梯队产品为处于关键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9MW0311等4个品种以及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9MW3311等4个品种,预计上市时间为2023年到2026年,届时公司将成为一家多产品线运行的医药公司;第三梯队产品包括9MW1911、9MW1411等7个创新产品,已经或将在未来1年陆续递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Pre-IND会议申请,第三梯队及后续产品的推进将使公司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
子公司泰康生物完成符合GMP要求的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物生产设施建设,已通过各项验证并投入使用,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体系,初步具备商业化生产能力,于2019年4月通过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并颁发药品生产许可证。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生产设施包括三条原液生产线和两条制剂生产线,拥有抗体药物产能4000L,可快速扩大到8000L,同时拥有融合蛋白(细胞因子)产能4000L,制剂生产线可满足一次性预充针和多个规格西林瓶分装。已完成5项在研品种合计18批次的注册临床样品原液生产(200L培养规模和2000L培养规模各9个批次,与上市后商业化拟定生产规模一致)和32批次制剂生产。
为了进一步扩大抗体药物商业化生产能力,子公司朗润迈威已启动“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该建设项目占地6.97万平方米,包括抗体药物生产车间、制剂车间及辅助设施,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000kg抗体药物生产能力。
公司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推广和销售,设立国际业务部和商务拓展部进行境内外市场推广及商务合作,9MW0113和9MW3311两个品种就境外合作和推广已签署3份正式协议及2份框架协议,合同金额累计超过1.2亿美元并可获得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收益;设立营销中心负责国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工作,9MW0113上市前销售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研发实力较强
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07亿元、1.69亿元、3.63亿元及2.5亿元,累计达8.9亿元。公司不断加大投入研发,各期研发费用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呈逐步增长趋势。
公司各主要在研品种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取得17项境内发明专利授权,4项境外发明专利授权,其中与在研品种相关的发明专利7项,独立承担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并完成验收,独立承担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具备验收条件。
公司依托控股子公司建设完成了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新分子发现平台、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ADC药物开发平台、PEG修饰技术平台等五项技术平台。
公司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核心团队成员均有跨国医药公司、上市公司或研究院所从业经历,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管理经验,熟悉生物制品从研发到生产,从生产设施建设到资产管理以及海内外市场销售和商务拓展全产业链的规则和运营。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职员工430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339名,占比78.84%,员工中29人拥有博士学历,115人拥有硕士,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33.49%。
迈威生物表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进入加速阶段,现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品种将陆续获得临床试验许可,预计2021年将新增4-5个候选创新品种进入临床前开发阶段,5个技术平台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公司产品管线更加丰富,多品种研发和产业化保障公司稳健发展。
尚未盈利
公司此次拟采用第五套科创板上市标准。报告期内,迈威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0.25万元、3737.57万元、2942.57万元、88.65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2.25亿元、-9.28亿元、-2.66亿元。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所有品种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及销售,亦无药品实现销售收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分别为1.75亿元、4亿元、13.29亿元和6亿元。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预期将持续亏损,累计未弥补亏损持续扩大。
迈威生物称,公司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且公司研发支出对应品种在未取得新药上市批准前均按费用化处理,因此上市后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若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第4个完整会计年度触发相关规定,将导致公司触发退市条件。若上市后公司的主要产品研发失败或者未能取得药品上市批准,且公司无其他业务或者产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亦将导致公司触发退市条件。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直接终止上市,不再适用暂停上市、恢复上市、重新上市程序。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