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大幅震荡,每8年左右要经历一次大涨,尤其是2004至2006年间的涨幅最为突出,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目前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处在2008年中后期大幅下跌后的价位波动。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最近国务院公布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因此深入分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变化的原因,把握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变化特点
纵观近30年来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走势,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有色金属价格高幅波动,自1982年以来出现过3次大幅上升,分别是1988年、1996年和2004年,即每8年左右,有色金属价格要经历一次大涨,其中尤以2004年以来涨幅最为突出。而最近几年以来,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
1.1988年有色金属价格突破性上升。1984至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连续5年供货不足,1987年底开始,秘鲁、加拿大出现罢工浪潮,以及智利、赞比亚铜生产出现问题,1987年底开始世界性库存急剧下降,导致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突破前期平稳走势,大幅上升,伦敦市场铜现货价格在1988年12月12日达到3562美元/t的空前高峰。1988年铜价比上年上涨了45%,铅、镍年均价分别达每t813英镑、14256美元,铝、锌价也一度上升到每t4290美元、660美元,锡价亦猛涨到8149.69美元。
2.1995~1996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衰退,加上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成员国经济恶化,进出口贸易秩序混乱,不法出口商大量廉价对外抛售有色金属,冲击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经历连续4年下滑。1994年开始世界经济摆脱连续3年在2%上下徘徊的局面,增速提升至3%以上,伴随着粮食价格大幅上扬和原油价格从16美元/桶上升到21美元/桶,有色金属出现一轮中级程度的上涨,6种金属价格均达到阶段性高位,其中铜年平均价比上年度上涨了27%,最高时达到每t3150美元。
3.2004~2006年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性高幅攀升。2004年,世界经济从“9·11”事件中强劲复苏,伴随着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和国际粮价大幅上涨,2004年初开始,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也持续性高幅攀升,至2006年中达到历史性高位。2004~2006年,铜价年涨幅分别达到61%、28%、83%。而随后的两年中,6种基本金属价格在这一高位持续徘徊。期间,铜、铝、铅、锌、锡、镍分别达到每t8900美元、3272美元、3989美元、4570美元、25331美元、5402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
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济增长受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直线下滑,半年时间国际铜价从历史高位跌至2810美元,跌幅达到68%,铝价跌至近10年来最低水平。铅、锌、锡、镍价格分别跌至961美元、1080美元、10165美元、9374美元的阶段低位,均低于1988年时的价格,比历史高位跌幅分别达到75%、76%、60%、83%。近几个月来,有色金属价格在低位有所反弹,但基本处于2005年、2006年水平(见图1)。
纵观这几次金属价格波动,后两次价格上升与国际粮价、油价上涨同时出现,但持续时间不同,较粮价持续时间长而比油价持续时间短。2004年以前,前两次上涨明显,下跌并不迅速,而较之粮食、钢材等其他商品,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相差不大,2004年开始无论是从日交易价格还是年度价格来看,上涨和下跌的幅度明显扩大,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有色金属已经与原油一样,成为新的最易出现“过山车”行情的商品,而金属价格尤其是铜价波动,已经成为市场判断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近几十年来,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供需变化频繁,特别是2004年以来,随着期货市场的逐步发达,资本市场的充裕,影响金属价格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总体来看,有色金属价格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供求关系是影响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
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循环变化。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当供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推动价格下降。1988年有色金属价格突破性上升起因为秘鲁、加拿大工人出现罢工浪潮,智利、赞比亚铜生产不足,全球铜供应缺口达到17万t,但随着全球产能的增加,1989年、1990年铜供应过剩27.5万t、51.5万t,铜价连续4年走低;1994年全球经济向好,铜需求增长2.1%,铝、铅、锌需求均增长3%左右,出现10万t、11万t、7万t的供应短缺,供需关系逆转;而2003年至2005年,全球铜年平均供应缺口达到125万t,铝连续3年缺口在40万~80万t。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导致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
就有色金属而言,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库存。供求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库存下降;反之,上升。利用1998~2009年9月份的每个交易日的数据分析,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库存与铜价的相关系数为-0.67,在统计的2948个数据中,有57.6%的交易日库存与价格反向变化,铝、铅、锌、锡、镍库存与价格反向变化的概率分别为56.2%、55.3%、53.9%、56.8%、55.1%,这表明库存变化与价格波动具备明显的负相关性。
2.价格走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需求增加从而带动价格上升,经济萧条时,需求萎缩从而促使价格下跌,尤其是最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变化对金属价格影响较大。通过分析1982~20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与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关系,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746,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变化对有色金属需求影响很大,经济发展与国际铜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见图2)。
3.六种基本金属产品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价格关联性很强,金属价格的金融属性明显增加。
长期以来,六种基本金属产品之间的价格走势密切相关,尤其是铜与其他几个品种。1998年至2009年8月,除锌锡之间价格关系相对较弱外,其他几个品种之间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而伦敦市场铜价与铝、铅、锌、锡、镍价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4、0.887、0.873、0.860、0.876,均为高度相关(见表)。
与此同时,我国开始铜、铝期货交易以来,国内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据统计,目前上海金属交易所铜价与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的相关系数在0.95以上,是目前相关性和联动性最强的一组合约,铝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90,两个市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尤其是近几年来,两个市场价格同涨同跌的局面已经成为自然。伦敦市场交易所价格具有国际权威性,主导了金属的定价权。
而随着期货市场的发达,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程度也大幅度提高,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有色金属的比重大大增加。以铜为代表的金属价格的金融属性明显提高。在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已经显得不可逆转。例如2004年以来铜价的大涨大跌,除了需求因素推动外,美国基金大举入市,也是放大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以伦敦金属交易所为代表的世界金属价格以美元计价,因此金属价格受美元汇率变化影响较大。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长期走势分析
从长期来看,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商品,基本金属亦是如此。有色金属价格长期走势将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供应变化成为影响价格的短期因素,需求因素将成为影响中长期价格的主要因素。
有色金属属于资源性产品,但是对比原油、粮食等而言,全球市场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充裕,分布相对广泛。几十年来除1988年由于供应短缺导致价格突破上涨外,并未出现持续供应短缺而导致价格大幅上升的情况。反而随着科技进步及采掘技术发达,供应存在明显增加及多元化的趋势。
长期以来,有色金属供应经历着从价格上涨-增产-到价格下降-减产-再到价格上涨-增产的循环,但是,由于金属工业的投资特性决定其减产的暂时性,减产只是暂时压缩产能,目前全球金属产量产能利用率在70%~80%左右,只要需求提高,产能就会释放。长期来看,产量是处于持续增加的。2008年全球除锡的产量低于需求量2万t(5%)左右外,铜、铝、铅、锌、镍产量分别比需求量高76%、97%、67%、65%、194%。出口国出现的战争、罢工等导致的局部供应中断,仅会在短期内推高价格,但是难以对全球金属供应形成长期重大影响。影响有色金属价格短期走势的因素复杂,但中长期价格波动将主要取决于需求的变化。
2.全球经济发展变化是判断和决定金属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在影响需求的因素中,全球经济情况又是决定性因素。有色金属是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较高。经济发展影响交通运输、房地产业、航空航天业、汽车业、钢铁业,这些都直接影响有色金属的需求。
3.有色金属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时期存在。
经济波动可以通过供应和需求双方面对价格产生影响,但是对不同品种,影响程度亦不同,例如,粮食产品由于刚性需求的存在,产量变数相对较小,国际粮价的波动与经济周期变化相对独立。而从有色金属来看,如前所言,经济发展决定了需求状况,而后者又主导着价格变化。因此,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变化,成为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全球经济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关于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世界经济每60年一个长周期,7~8年一次中周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决定了金属需求的变化,只要经济周期存在,有色金属价格的周期性变化也将继续,但其周期可能发生变化。事实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8年对1957年至1996年世界铜价的统计,国际铜价运行周期为84个月,即每7年出现一次大涨。
4.关注相关商品及股票市场对金属价格的影响。
目前,相关商品如石油、黄金等价格的波动,也对金属产生影响。石油与铜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黄金与铜都属于金属类商品,因而石油与铜、黄金与铜价格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色金属期货特别是铜期货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也成为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在期货市场对金属定价权逐步增加的同时,今后相关品种之间的价格影响也将更大。
几年以前,期货市场金属价格变化对股票市场中金属价格指数影响甚微,但近年来二者的关联性逐步提高,其主要体现在期货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影响主要股票市场金属板块价格。从今后看,这种单向影响将转变为相互影响。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都根源于资金的变化,随着今后资金规模的逐步增大及期货市场进入门槛的降低,可以预见,在资金趋利的本性影响下,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将会提高,金属价格指数的变化将逐步影响到期货市场,进而影响现货价格的波动。
综合以上判断,影响未来金属价格的因素将更为复杂,经济发展是决定性因素,而其价格仍将呈现周期性变化。政策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有色金属工业也将面临国内外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也存在着一些如定价权缺失、贸易摩擦增多等问题。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加强金属行业宏观调控工作,改善出口环境,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目前,全球有色金属基本处于需大于供的格局,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前我国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公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重组,调整产业布局。同时,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加快转变出口方式。
2.警惕“中国因素”说辞,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近两年来我国对全球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同时“中国因素”也屡屡被西方发达国家作为金属价格高幅波动的说辞。为此,应警惕西方国家以此为借口,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同时,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3.发展期货市场,争夺定价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期货定价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开展铜、铝、锌期货交易,今后要择机开展其他品种期货交易,为实体经济提供“定价话语权”。
4.加强对有色金属价格的监测、预测、预警工作。健全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密切监测国内、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价格变化,拓展金属信息收集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将价格监测、预测、预警机制法制化、规范化,更好地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
内外盘期锌价格自北京时间10月13日夜盘开始“起飞”,并屡次刷新2007年以来的14年最高。
我认为锌价本轮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一.全球通货膨胀
美元的继续走弱以及能源价格的攀升,也是锌价格回升的重要因素。由于商品价格通常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另外,美联储减息释放的流动性并未像大家所想的流向了新兴市场,而是转向了在通胀中最为确定的大宗商品。
然而,在全球通胀高涨的背景下,降息又同时成为美联储拯救刺激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利器”。对通货膨胀预期而言,降息显然是雪上加霜。美联储过去不断量化宽松,导致了全球货币流动性持续过剩的局面。美国乃至全球的通胀依然居高不下,引发了投资者对商品的强烈避险需求。充裕的资金不得不大量买入黄金、原油、基本金属、农产品、甚至可能是这些商品的一揽子组合,这推动商品牛市行情的不断深化。
二.全球供给端减产
主要锌生产商Nyrstar宣布自周三起其在欧洲的三个锌冶炼厂将最高减产50%。据德国商业银行和海通证券测算,这三家冶炼厂每年的总产能约为70万吨,按照减产50%计算将影响全球2.5%的锌供给。
三.全球库存量低
据路透社统计,LME注册仓库的锌总库存减少1475 吨至18.96万吨,为1月以来最低。LME现货锌因此较三个月期锌溢价了每吨42美元,创2019年11月来的近两年最高,现货快速升水的原因便是市场担心供应紧张。
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9月国内精炼锌产量51.19万吨,环比增长0.59%,远低于8月预期。10月,在广西、云南相关企业减产延续的背景下,预计产量环比仍有小幅下降。供应扰动持续,国内锌库存维持低位,将对短期价格形成有效支撑。
四.本轮能源危机影响供应
国际铅锌研究集团本来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精炼铅和锌会供应过剩,但电力危机可能改变这种情况,预计明年全球锌市场的供应过剩将缩小。能源危机影响供应,叠加库存偏低,以铜、锌、铝为首的工业金属价格将继续保持在高位。德商银认为,如果产量长期下降,可能对锌市场造成巨大影响,导致严重的供应不足。
五.全球锌精矿加工费水平持续低位
2020年欧洲精炼锌产量241万吨,除Nyrstar外,还有嘉能可80万吨、泰克30万吨、Boliden约50万吨的冶炼产能,但是锌精矿加工费水平持续低位导致冶炼企业利润偏低。机构预测,若能源价格四季度维持高位,其他炼厂后续仍有减产风险。锌价有望持续上涨。
结语
受限电力而减产、全球库存较低,对短期锌等工业金属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工业金属价格历来与通胀密切相关,金属减产和通胀飙升均会威胁到全球经济复苏,也再次证明美联储坚称的“通胀只是暂时现象”为错误结论,通货膨胀或将至少持续到今年整个北半球冬季和2022年初。锌价仍有望继续上涨。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锌资源状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统计,截至2009年底,世界锌储量为200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2000万吨。主要锌储量分布国有中国、澳大利亚、秘鲁、哈萨克斯坦、美国、墨西哥、印度、加拿大、爱尔兰等,储量合计占世界储量的69%。其中,澳大利亚锌储量减少了50%,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秘鲁储量分别增加300万吨、300万吨、700万吨、100万吨(表1;图1)。
图1 世界锌储量比例
表1 2009年世界锌矿资源的储量分布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
注:中国数据为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中国国内统计锌储量为1927.9万吨,有差别(其他表类似)。
图2 我国锌基础储量比例
(二)我国锌资源状况
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锌矿区1728个,比2008年增加137个。锌储量、基础储量、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1927.9万吨、3838.5万吨和10695.3万吨。与2008年相比,储量、基础储量分别减少21.96%和11.55%。查明资源储量增长2.83%,其中勘查新增489.7万吨,增长较大的省(区)有内蒙古、云南、青海、江西和新疆等。我国的锌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内蒙古、甘肃、广东、湖南、青海、广西、新疆、河北、四川10个省(区),储量合计占全国的91%,其他省(区)储量较少(表2;图2)。
表2 2009年我国锌矿资源储量分布情况单位:万吨(锌)
注:本表数据为国内统计数据,美国调查局统计的中国锌储量为3300万吨(其他表类似)。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锌生产状况
1.锌矿
2009年世界锌矿产量为1133.6万吨,比2008年减少3.6%。主要锌矿生产国有中国、秘鲁、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印度、墨西哥、玻利维亚、哈萨克斯坦和爱尔兰,产量合计占世界产量的86.0%。其中,中国、秘鲁和澳大利亚三国的产量在100万吨以上(表3)。
表3 2003~2009年世界锌矿(金属量)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8~2010
2.锌锭
2009年世界锌锭产量一改自2000年以来的增长趋势,开始有所缩减,全年锌锭产量比2008年减少2.15%,为1149.7万吨。各洲的产量分别为:欧洲209.5万吨,非洲27.9万吨,亚洲685.4万吨,美洲174.4万吨,大洋洲(澳大利亚)52.5万吨。其中,美洲和非洲产量有所减少,其他各洲产量比上年有所增长。主要锌锭生产国有中国、加拿大、韩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芬兰10国,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76.8%。加拿大、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的年产量比2008年减少10%以上。印度的年产量增幅是主要锌锭生产国中最高的,为12.8%(表4)。
表4 2005~2009年世界锌锭产量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8~2010
(二)我国锌生产状况
我国是锌精矿和精炼锌的生产大国,2009年锌精矿和精炼锌产量仍居世界首位。自1990年至今,我国锌精矿和精炼锌产量一直在稳定增长,从1993年开始精炼锌产量超过锌精矿产量(图3)。2009年我国锌精矿(含锌量)产量为309.2万吨,比2008年减少2.0%。精炼锌产量为435.7万吨,比2008年增长1.3%(按国内统计数据计算)。
图3 1990~2009年我国锌精矿和精炼锌产消量变化情况
2009年主要的锌矿生产省(区)有内蒙古、云南、湖南、四川、陕西、广东、广西、甘肃等。在几个主要生产省(区)中,云南、广西和甘肃产量与上年相比缩减幅度较大,均超过了10%,其中甘肃的减少幅度高达23.5%;其他几个省(区)产量有所增长,以四川省增长最快,增幅高达43.2%(表5)。
表5 2005~2009年我国锌矿(金属量)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统计资料汇编,2003~2007;有色金属统计,2009(1);有色金属统计,2010(1)
2009年我国精炼锌产量稳定增长,年产10万吨以上的省(区)有湖南、云南、陕西、广西、辽宁、河南、广东、四川、内蒙古、甘肃、青海,产量合计占全国精炼锌产量的96.8%。在这些省(区)中除辽宁和甘肃两省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外,其他各省(区)产量都有所增长,河南、四川、青海、广西、湖南等省(区)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0%,其中河南和四川两省增幅分别高达52.6%和45.1%(表6)。
表6 2005~2009年我国精炼锌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统计资料汇编,2003~2007;有色金属统计,2009(1);有色金属统计,2010(1)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锌消费状况
1.锌消费变化情况
2009年世界锌锭消费总量比上年减少2.9%,为1124.5万吨。年消费量在20万吨以上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德国、比利时、巴西、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在这些主要消费国中,除中国和印度的消费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7.9%和21.1%以外,其他各国的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其中,德国、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缩减幅度超过20%(表7)。
表7 2005~2009年世界锌锭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10
2.2009年世界精炼锌消费结构
锌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具有良好的压延性、耐磨性、抗腐性和导热、导电等性能,易于加工,在有色金属的消费中仅次于铜和铝。根据国际铅锌研究小组的统计,2009年世界精炼锌消费总量中,有50%用于生产镀锌板,用于生产锌合金、黄铜和青铜的精炼锌比重各占17%,用于生产锌制品、化工制品的锌比重均为6%,另有4%用于其他行业。与2008年相比,消费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图4)。
图4 2009年世界精炼锌最终消费结构
(二)我国锌消费状况
1.锌消费量变化情况
1990年至今,我国锌消费量持续增长。从2000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大锌消费国。据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统计,2009年我国锌的实际消费量为410万吨,镀锌行业中锌的消费比重从2008年的51%提高到55%。
2.我国锌消费结构
我国的锌消费主要用于镀锌、锌氧化物、电池、黄铜、压铸合金及其他用途。各用途所占比重分别为55%、10%、9%、9%、15%、2%(图5)。
图5 2009年我国锌消费结构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锌贸易状况
2009年世界锌锭贸易状况比上年有所好转,世界全年出口366.9万吨,进口349.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2.8%。2009年锌锭出口量超过10万吨的国家有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芬兰、墨西哥、西班牙、荷兰、印度、日本、挪威、秘鲁、俄罗斯等。其中,日本的出口量涨势迅猛,增幅高达84.5%。而俄罗斯和荷兰的出口缩减幅度比较大,分别为26.2%和25.2%(表8)。
表8 2005~2009年世界锌锭主要出口国家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10
2009年世界锌锭进口(入境)量在1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中国内地、德国、比利时、中国台湾地区、荷兰、土耳其、法国、意大利等。其中,除中国和比利时进口量比上年增长外,其他主要进口/入境国家和地区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中国台湾地区、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的减少幅度在10%以上。而中国的进口量呈倍数增长,增长幅度高达266.1%(表9)。
表9 2005~2009年世界锌锭主要进口/入境国家和地区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10
(二)国内锌贸易状况
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的精炼锌生产大国,随着产能不断扩大,国内锌冶炼原料供应日益紧张,自2003年起我国成为锌矿砂及其精矿的净进口国。2009年1~11月锌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3451767吨(表10),比上年同期增长62.7%。主要的进口来源国有澳大利亚、秘鲁、蒙古、土耳其、伊朗、缅甸、越南等,从这些国家的进口量合计占总进口量的61.4%(表11)。
表10 2006~2009年我国锌产品进出口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3~2007;有色金属统计,2009(1);有色金属统计,2010(1)
表11 2006~2009年我国锌矿砂及其精矿进口主要来源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2003~2005;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7;有色金属统计,2009(1);中国铅锌锡锑,2010(1)
五、锌价格走势
(一)国际市场价格走势
2009年锌国际市场LME全年平均价格仍在延续2008年的下跌态势,全年现货平均价格为1654.7美元/吨,三月期货平均价格为1681.3美元/吨,年环比分别下跌11.7%和11.4%(图6)。但是2009年各月价格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震荡上涨的,2009年各月锌国际市场LME现货与期货价格变化情况趋同,均是在2月下跌到全年最低点,分别是1111.8美元/吨和1135.6美元/吨,这之后开始缓慢回升,至12月达到全年最高水平,分别为2375.5美元/吨和2411.0美元/吨(图7)。
(二)国内市场价格走势
国内锌价自1990年到1997年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从1990年的平均7280元/吨上涨到1997年的10870元/吨。从1997年开始国内锌价走势与LME价格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也在2002年达到最低点7944.2元/吨。2002年后价格开始上涨,2007年国内锌价达到历史最高值,全年现货平均价格为28191.9元/吨。2008年国内锌价变化情况与国际趋同,各地生产资料市场成交价为15792.3元/吨,比2007年下跌44.0%;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三月期货价格为15902.5元/吨,比2007年下跌38.6%。2009年国内各地生产资料市场(成交)全年平均价格在2008年基础上继续下跌10.4%,为14146.5元/吨,是2006年以来的历史新低;上海期货交易所三月期货价格为13367元/吨,年环比下跌15.9%见图6。但从2009年各月的锌价变化情况看,各地生产资料市场成交价格和三月期货价格都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分别从1月的11533.3元/吨和10353元/吨上涨至12月的17791元/吨和18306元/吨(图8)。
图6 1990~2009年LME和国内锌平均价格变化
图7 2009年国外锌价月度变化
图8 2009年国内锌价月度变化
六、结论
国际方面,2009年世界精炼锌仍然延续2007年以来的供过于求趋势,存在9.2万吨的过剩。世界锌锭贸易比上年有所好转,全年进出口量分别增长2.8%和2.1%。但LME锌价仍难改金融危机以来的下跌趋势,现货和三月期货价格年环比分别下跌11.7%和11.4%。
国内方面,2009年我国锌精矿和精炼锌产量仍居世界首位。2009年我国锌精矿(含锌量)产量比上年减少1.9%,这是我国锌精矿产量自2002年逐年持续增长以来首次出现减少。精炼锌产量在上年基础上继续增长。国内锌价在上年基础上继续下跌,创2006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马茁卉)
一、长江有色金属价格行情:
1、锌 1#,99.99% 21720.00 21820.00 21770.00 0.00 元/吨 2018-08-10
2、铝锭 99.70% 14520.00 14560.00 14540.00 -170.00 元/吨 2018-08-10
3、镍 1# 113300.00 115050.00 114175.00 -200.00 元/吨 2018-08-10
扩展资料:
一、长期趋势:仍将继续走高
1、对于有色金属板块的后期分析,由于国内经济回升势头依然向好,消费也将随着居民收入提高与消费升级保持较高的增速,且在区域经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等各方有利因素的推动下。
固定资产投资也能得到保证,至少在几年内中国仍能保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保证了国内市场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会保持相对旺盛。
2、此外,通货膨胀难以避免。美元贬值是一方面,全球流动性过剩也必然推动各种资产价格包括股票价格不断上涨。与通货膨胀相关的板块尤其看好。
而目前来看,美元的贬值与人民币的升值是大势所趋,央行的加息足以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性,因此有色金属行业仍将是市场资金关注的热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也都普遍好于预期,这也使得国际金属的需求居高不下。
(一)1988年有色金属价格突破性上升。1984至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连续五年供货不足,1987年底开始秘鲁、加拿大出现罢工浪潮,以及智利、赞比亚铜生产出现问题,1987年底开始世界性库存急剧下降,导致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突破前期平稳走势,大幅上升,伦敦市场铜现货价格在88年12月12日达到3562美元/吨的空前高峰。1988年铜价比上年上涨了
45%,铅、镍年均价分别达813英镑/吨、14256美
元/吨,铝、锌价也一度上升到4290美元/吨、660美元/吨,锡价亦猛涨到8149.69美元/吨。
(二)1995~1996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进入
9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衰退,加上前苏
联解体后,独联体各成员国经济恶化,进出口贸易秩序混乱,不法出口商大量廉价对外抛售有色金属,冲击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经历连续4年下滑。1994年开始世界经济摆脱连续3年在2%上下徘徊的局面,增速提升至3%以上,伴随着粮食价格大幅上扬和原油价格从16美元/桶上升到21美元/桶,有色金属出现一轮中级程度的上涨,6种金属价格均达到阶段性高位,其中铜年平均价比上年度上涨了27%,最高时达到每吨3150美元。
(三)2004~2006年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性高幅攀升。2004年世界经济从“9.11”事件中强劲复苏,伴随着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和国际粮价大幅上涨,
2004年初开始,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也持续性高
幅攀升,至2006年中价格达到历史性高位。2004年至2006年,铜价年涨幅分别达到61%、28%、
83%。而随后的2年中,6种基本金属价格在这一高
位持续徘徊。期间,铜、铝、铅、锌、锡、镍分别达到每吨8900美元、3272美元、3989美元、4570美元、25331美元、5402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
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
济增长受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直线下滑,半年时间国际铜价从历史高位跌至2810美元,跌幅达到68%,铝价跌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铅、锌、锡、镍价格分别跌至961美元、1080美元、
10165美元、9374美元的阶段低位,均低于1988
年时的价格,比历史高位跌幅分别达到75%、
76%、60%、83%。近几个月来,有色金属价格在
低位有所反弹,但基本处于2005、2006年水平。
《中国物价》2009.11
纵观这几次金属价格波动,后两次价格上升与国际粮价、油价上涨同时出现,但持续时间不同,较粮价持续时间长而比油价上涨持续时间短。
2004年以前,前两次上涨明显,下跌并不迅速,
而较之粮食、钢材等其它商品,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相差不大,2004年开始无论是从日交易价格还是年度价格来看,上涨和下跌的幅度明显扩大,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有色金属已经与原油一样,成为新的最易出现“过山车”行情的商品,而金属价格尤其是铜价波动,已经成为市场判断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提取失败财务正在清算,解决方法步骤件事就是冷静下来,保持心...
本文目录一览:1、邮政银行2、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邮政...
本文目录一览:1、联发科前十大股东2、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申万菱信新动力5.23净值1、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
本文目录一览:1、2000年至2020年黄金价格表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