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安图生物股吧)

2022-06-15 18:27:07 基金 xialuotejs

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



本文目录



(1)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

近日,WindpowerMonthly公布“全球2021年度更佳风机TOP”6大榜单。根据单机功率和应用的不同评选出了全球2021年度更佳陆上风电机组(4.6MW及以下)、更佳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4.7MW以上)、更佳海上风电机组、更佳传动系统、更佳风电叶片、风电创新奖六个奖项。

其中,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中国海装、三一重能、运达股份、东方风电等7家中国整机商上榜。

2021年度更佳陆上风电机组TOP10

(4.6MW 以下)

全球2021年度更佳陆上风电机组(4.6MW 以下)TOP10中国上榜企业有明阳智能(第1名)、金风科技(第2名)、远景能源(第3名)、东方风电(第5名)、三一重能(第7名)、运达股份(第9名)。

2021年度更佳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 TOP10

(4.7MW 以上)

全球2021年度更佳大功率陆上风电机组(4.7MW 以上)TOP10中国上榜企业有金风科技(第2名)、明阳智能(第3名)、东方风电(第6名)、中国海装(第8名)。

2021年度更佳海上风电机组 TOP10

全球2021年度更佳海上风电机组TOP10中国上榜企业有东方风电(第4名)、中国海装(第5名)、远景能源(第6名)、东方风电(第8名)、金风科技(第10名)。

2021年度更佳传动系统 TOP5

全球2021年度更佳传动系统TOP5中国上榜企业为明阳智能,以16MW半直驱中速传动系统上榜,位居第2名。

2021年度更佳风电叶片 TOP5

全球2021年度更佳风电叶片TOP5中国上榜企业只有明阳智能,其以118米风电叶片上榜,位居第2名。

2021年度风电创新奖 TOP5

全球2021年度风电创新奖TOP5由德国、丹麦、荷兰企业技术占据,无中国企业上榜 。

来源: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


(2)安图生物股吧

智通财经APP讯,安图生物(603658.SH)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营业收入29.78亿元,同比增长11.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8亿元,同比下降3.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78亿元,同比下降8.35%;基本每股收益1.74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5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

2020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显著。2020年度研发投入为3.46亿元,占营业收入11.63%,同比增长11.05%。报告期内,新获产品注册证42项,共拥有产品注册证528项;国际注册新获CE证书45项,共拥有国际注册证537项;新获专利授权141件,专利授权总数557件;新增软件著作权证书33项,共有软件著作权证书114项。公司先后承担国家项目11项,省级项目15项,市区级项目23项,完成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评价)10项,已全面参与83项行业标准制定。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件、河南省专利奖三等奖1件,安图仪器获得“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誉称号。


(3)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最新

榜单解读:

2021年三季度中国风电设备行业共有20家A股上市企业披露三季报,总计营收1282.8亿元,总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3亿元。20家风电设备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5家)、山东(4家)、广东(2家)、湖南(2家)、浙江(2家),其中创业板(9家)、沪市主板(7家)、深市主板(3家)。

依据榜单可知,金风科技营收约为335.5亿元,营收同比下降9.4%,占整个风电设备行业上市企业总营收的26.15%,再度蝉联榜单TOP1。12家企业营收同比呈现不同程度增长,海力风电同比增长幅度更大(100.3%),8家企业营收同比有所下滑,双一科技下降幅度更大(30.6%)。就榜单营收与2020年三季度排名变化情况来看,3家企业排名有所上升,新强联上升了3名(更大),6家企业排名有所下降,禾望电气从14名下降到了17名,下降名次最多,8家企业排名未发生变化,电气风电、海力风电、中环海陆3家企业作为新上榜上市公司,之一次披露三季报。

从榜单营业成本来看,4家企业高于100亿元;这20家风电设备行业上市企业营业利润率的中位数约为13.1%,金雷股份营业利润率更高为37.2%。从每股收益来看,海力风电每股收益更高为5.62元(截至4月11日09:59:00股价为80.42元,市盈率(TTM)为15.19),4家企业每股收益在1-3元之间,15家企业每股收益在0-1元之间。

从榜单净利润来看,20家企业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处于盈利状态;净利润盈利更大的企业为金风科技(30.1亿元);运达股份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更大(287.8%),双一科技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更大;自2017年三季度起,天顺风能、大金重工这2家企业第三季度的净利润逐年递增,11家企业每年第3季度的净利润不断波动,2021年有所下滑,7家企业每年第3季度的净利润不断波动,2021年有所增长。


(4)中国风电企业十大排名2020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风能行业新增容量达到99.2吉瓦,创下了投产容量新纪录。其中,83%新增风电容量是来自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则新增16.8吉瓦,较之2020年增长161%。

风电制造商维斯塔斯2021年部署15.2吉瓦容量,重回世界之一;中国风电制造商金风科技以12吉瓦位居第二,西门子歌美飒位居第三,中国远景能源位居第四位,而通用电气2021年跌至第五位,因为其美国本土市场的安装量下降了22%。

彭博新能源财经高级分析师Isabelle Edwards说:“风能建设的新时代正在真正开启。2021年是第二个接近100吉瓦的年份。随着世界各国 *** 设定了以风能为目标的净零目标,风能行业已经证明它可以实现持续增长。”

尽管全球大宗商品通胀和供应链混乱,但中国的年度装机量仅比 2020年创下的纪录低2吉瓦。中国海上风电上网电价计划结束后,开发商安装了14.2吉瓦的海上风力涡轮机,同比增长251%。中国的上海电气、明阳、金风科技、中船海装风电等利用这一增长,在BNEF的海上风电排名中位居前四。自2017年以来一直位居榜首的西门子歌美飒下滑至第六位,仅次于维斯塔斯。

彭博新能源财经风能研究主管Oliver Metcalfe表示:“受到政策的推动,中国主导了海上风电市场。2022年,英国有望首次增加超过3吉瓦的海上风电,而中国台湾地区的活动也将增加。”

美国仍然是风电增量的第二大市场,2021年新增13吉瓦。与中国一起,它占去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二。越南首次跻身全球前三大风电市场,带来了3.6吉瓦的陆上和近岸风电场并网。“政策在推动全球风电市场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看到 2020年中国和美国的陆上风电蓬勃发展,而去年的重点转移到了中国的海上风电市场和越南市场。”

风电产业发展空间大,如何抢抓新机遇,是众多风电上下游企业的重要课题。作为线缆行业领军企业,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远东股份 股票代码:600869)在风电领域不断深耕,经过持续创新突破,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不同机型、不同运行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并坚持“零缺陷、零投诉、零失误、零返工”的质量标准,以及时极致的产品和服务引领行业发展。

风力发电用电缆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通过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和风电主机商等科研院所联合技术攻关,远东电缆开发了风力发电用系列电缆,攻克了风力发电系统高阻燃、耐腐蚀、轻量化、低成本、长寿命和大容量传输等系列难题,实现了风电机组全寿命周期安全稳定运行,部分产品还打破了国际垄断,推动了我国风电事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风力发电用电缆”还成功入选单项冠军产品,彰显出远东电缆在规模品质、产业链布局、研发实力等方面的领先优势。

2019年,远东电缆又紧跟风电海外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瞄准市场,成功试制亚洲首根8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用66kV高压风电耐扭软电缆,这是继35kV中压风电耐扭软电缆后,远东电缆在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用高压耐扭软电缆设计制造上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66kV高压风电耐扭软电缆通过采用66kV高电气性能乙丙绝缘材料和定制化的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了绝缘厚度和电缆重量,在性能上也更具优势,不仅满足-40℃以及2000次的扭转要求,同时还满足海上高温高湿、高盐雾浓度的运行环境要求,且顺利通过了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试。值得一提的是,远东电缆参与制定的TICW22-2022《额定电压66kV(Um=72.5kV)风力发电用耐扭曲软电缆》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对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的电缆选型和安全运行起到积极作用,彰显了远东电缆在66kV高压扭转电缆研发上的领先地位。

依托雄厚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实力,远东电缆全力打造适合风电环境使用的特殊电缆,全球风电市场占有率30%,已成为中国更大的风电电缆供应商之一,并与VESTAS、GE风能、SiemensGamesa、Nordex等国外风电整机商和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广东明阳、上海电气、运达风电、东方电气、中国海装风电、三一重能、中车风电、华锐风电等国内风电整机商进行合作并为其供货。相关产品陆续在中国、智利、西班牙、越南、墨西哥、韩国、南非、美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应用,为风力发电机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赢得了客户的一致赞誉。

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国两会之际,“双碳”受到高度关注。风电天然具备不可替代的禀赋优势和规模化优势,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远东电缆作为线缆龙头企业,未来将始终走在行业前列,用具有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推动风电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国风力发电系统及相关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