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常住人口2021年(加元对人民币)

2022-06-14 20:08:10 证券 xialuotejs

西安常住人口2021年



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西安常住人口2021年」加元对人民币》,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 西安常住人口2021年
  • 加元对人民币
  • 西安常住人口2021年总人数口
  • 西安常住人口2021年轻人


西安常住人口2021年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芳 报道

曾经,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与荣耀,北上广深的城市人口也在过去几十年里得以迅速扩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北京全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228.1万人,年平均增长22.8万人。

但近日随国家统计局2021年人口数据之后发布的全国各城市人口数据中显示,2021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人口增量开始放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有14个“新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人口增量超10万人。增量排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武汉120.1万、成都24.5万、杭州23.9万、西安20.3万、南昌28.25万、长沙17.85万、青岛15.1万、济南13.36万、郑州12.52万、宁波12.4万。

为什么人口流量不再追捧北京和上海,而开始选择去往“新一线”或二线城市呢?

有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老牌一线城市人口告别了超高速增长时代,一些内陆省会城市人口开始领跑正向增长,人口的骤变正在推动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巨变。那么,在这场巨变中,老一线城市将如何保持持续性发展?“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又将如何破译其中的“人口流量密码”?

北上广深:

“人口规模”转向“人才选择”

2021年人口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在这一年里合计增加12.48万人口。其中,广州增长了7.03万人,深圳增长了4.78万人,上海增长了1.07万人,北京则减少了0.4万人。

分析原因,专业人士认为这与北上广深控制人口总量的行动有关,四大一线城市目前人口总量已经极为接近其上限规划,人口增量余额分别依次为111.4万人、10.57万人、118.94万人、131.84万人。“在剩下不多的名额当中,北上广深肯定希望吸引一些更高端和必需的人才。”

这从近年来北京上海的人才落户政策可见端倪。2020年9月,上海对“双一流”高校的应届硕士、博士以及上海交大、复旦等高校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者放开落户申请,北京也鼓励清华、北大等七大高校本科毕业生在首都安家落户。

分析人士认为,此类高端人才本身稀缺,不足以拉动城市的人口的巨量增长,但高端人才的引入,却将进一步优化一线城市的人口结构,实现其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调整城市人口结构,这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需要成功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

另外,还有不少人认为,北上广深老牌一线城市相对高居不下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也是不少人选择“回流”“新一线”或二线城市的原因。BOSS直聘研究院在早前发布的《00后群体就业选择偏好调研报告》就显示,00后对二三线工作城市的青睐明显上涨,与90后和85后对比,偏好比例分别上升8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

厚积薄发,产业带来人口集聚效应

与此同时,“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却成功抢抓了此次人口回流机遇,厚积薄发,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流向。

以武汉人口暴增为例,武汉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行动计划,使得2019年至2021年三年时间全市高企年净增数分别为881家、1842家、289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加必然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服务。同时,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三大万亿产业集群更促成了其一批新兴业态加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相关行业人员涌入。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湖南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侯俊军认为:“创新科技企业在这些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集聚,吸引了不少相关人才进入,也使得留下在这些城市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相关机构分析,武汉在此次人口统计中得以暴增,还有另一方面原因应该是受2020年武汉疫情影响。“疫情下很多工地、企业关闭,一些人还没回来或者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时还没满足‘居住半年’登记条件,而在2021年武汉又满血复活后,人员大量回流,这也是人口暴增的因素之一。”

除了产业发展带来人口增量,各地加快打造“强省会”战略也是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如南昌就在“强省会”行动当中对全省人才、人口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贵州也出台了《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确保贵阳到2025年成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首位度达到27%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提升城市幸福指数,加上受疫情和各个城市发展阶段不同的影响,专家认为,这些“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目前正处于人口加速集聚阶段,仍有一个较大的增长期。

长沙:

2021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

在这些“新一线”城市中,长沙作为中部省会,2021年新增人口超17.85万人,在全国位居第六。而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长沙常住人口数1004.7914人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04万人相比,增加300.69万人,增长42.71 %,年平均增长率为3.62%。

同时,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5846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9138人上升为27453人。“这个指标的进步,意义很大!”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湖南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侯俊军指出,近几年长沙人才净流入占比稳定,人才总量由2017年的110万增至2021年280万,2021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高精尖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例达95%,“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人才是会跟着人才走的。长沙市这些年来一直在引进方面下力气、出实招,产生了很好的人才集聚效应,所以人才越引越多,越引越好!”

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合作在2022年5月17日推出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指出,流向长沙的人才主要来自4个一线城市和5个湖南省内城市,人才流入主因生活成本低、文娱产业繁荣、“新国潮”崛起、“夜经济”盛行、城市就业和城市魅力提升:“2020年长沙房价收入比仅8.6,远低于其他重点城市,作为‘房价洼地’的长沙更能满足人才安居的需求。”

长沙近年来因文娱产业繁荣、“新国潮”崛起、“夜经济”盛行等成了吸引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城市。

人才兴则城市兴,长沙深谙其中道理。在一线城市人口增速放缓之际,长沙正抢抓机遇,破译“人口流量密码”聚集人才,在“强省会”战略和人口回流双重加持下,努力成长为一匹突破重围的“黑马”。

也就在今年4月底,长沙市重磅发布《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从全球招揽顶尖英才、创新树培产业帅才、广泛集聚青年俊才、培育壮大技能匠才、加强创新创业支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45条具体措施。

这被认为是长沙在原有人才聚集政策上的一次全面升级!侯俊军认为:“人才是所有工作关键中的关键。人才的集聚,是长沙发展的基石,是强省会战略的重中之重。而新的政策进一步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和教育卫生等重大民生领域,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广、突破性更大、操作性更强,充分彰显了长沙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释放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强烈信号。”

今年40岁的黄先生曾在北京生活工作了12年,有一家自己的农业科技公司。“我是2016年从北京回到长沙的,总的说来有多种因素吧!但有一点我很肯定,我的决策是正确的。”虽然当时的北京有更好的资源和平台助力公司发展,但最终因孩子上学、户口、住房、老人以及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等诸多因素,黄先生在和家人商量后果断选择了将公司搬回老家湖南长沙。“长沙这些年对类似我们这样的企业和投资者支持力度挺大,回来这些年,我的家庭和工作都实现了我们的期望值,真正的安居且乐业。”

与黄先生不同的是,段思倍先生则是因为其所在公司CSDN的总部由北京迁往长沙而来到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他认为,这些年长沙借助世界计算机大会举办地的平台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打造IT产业高地,吸引了大量公司入驻,也引进了不少相关方面人才,从而促进了湖南IT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生态繁荣。“良好的行业生态将会是吸引人才进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长沙还是一个极具幸福感的城市,这里美食遍地,房价又低,而且生活便捷性极高。”

正如段思倍先生所说,为推动软件产业创业发展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聚集,长沙市政府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从软件产业发展的目标、布局、任务和保障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长沙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企业数量达到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为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从北上广深又多了一个长沙选项。”

与此同时,长沙多年保持相对稳定的“低房价”,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及智能制造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不断完善的医疗和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加上相对宽松的户籍政策,以及正积极推出的“强省会”战略等,都使得长沙正成为一座极具幸福感的宜业、宜居理想之城。侯俊军认为,倘若长沙能够继续保持这种人才引进的良好态势,并致力于帮助人才在长沙产生很好的科研和产业成果,让成果与长沙的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人才引进、成长、留下来的粘性,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长沙,能在未来持续精准掌握“人口流量密码”,成为新一轮人口增量排位赛中的“黑马”!

本文来自【红网-时刻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加元对人民币

今日加元对人民币汇率最新报价:1加元=5.2874人民币(2019年11月21日)

新价 报价时间
加元对人民币汇率 5.2874 2019-11-21 09:46
加元对欧元汇率 0.6787 2019-11-21 09:46
加元对瑞郎汇率 0.7443 2019-11-21 09:46
加元对纽元汇率 1.1726 2019-11-21 09:46

备注:以上加元汇率最新查询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来源: 亚汇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西安常住人口2021年总人数口

西安这次由于疫情防控导致的封城已十天,西安市政府、广大的医护人员、各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天,西安市基本实现了社会面的清零,几乎所有的新增感染者都在隔离点、防控区,西安市的解封一定能在春节前实现,取得此次抗疫斗争的胜利已为时不远了。

由于疫情封闭一座大城市,这本身是一种万不得已的措施,也不是一座城市的事情,它是全国的事情,它是这座城市为全国付出的牺牲。西安为了不使疫情外流,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全,为了全国疫情防控的大局,果断选择了封城,将病毒滞留在了本市,全国人民应心存感激,我们应该理解支持西安的举措,声援西安,支援西安。

可悲哀的是,网上杂音太多,有些人鸡蛋里面挑骨头,对个例事件无限放大,对西安的抗疫形式进行抹黑,有的人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站在制高点上指指点点,愤世嫉俗,嫣然一副救世主姿态,有的人甚至无事生非,造谣生事,唯恐天下不乱,这些人要么是靠蹭热度赚流量为生的人,要么是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整天闲的在网上胡言乱语的人。互联网似乎成了这些人的法外之地。

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结果,西安市现有常住人口1295万人,外省流动人口134万人,本省流动人口340万人,西安市区有44所中央及地方本科大学,6所军队大学,26所高等专科学校,66所中等专科学校,这144所大专院校在校师生最少超过200万人,西安市的总人口达1900万左右,除去西安周边区的农村人口,目前封闭在西安市区的人口在1500万以上,这里面至少有300万以上的务工人员,商贩,这些人大多租住在西安城区的近300个城中村中,这些人大多没有锅灶,仅仅供应这些人的一日三餐会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困难可想而知。1500万人一日三餐的消耗,每人一天消耗的粮油、米面、蔬菜、水果、肉食按最少1公斤计算,西安每天消耗掉的仅仅食物一项就最少高达15000吨。

西安市300多处隔离点,被隔离人数38000多人。全市5500多个核酸检测点,全市已进行6次全员检测,而且下一轮,下下一轮还将继续,工作量之大我们无法想象。

西安这次封城和当初武汉封城是有不同点的,武汉封城在元月23日,武汉所有的大专院校已全部放学,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员已返乡,封闭在城内的人口在1000万之内。而西安所有大专院校都没有放学,所有的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经商人员都没有返乡,封闭在城区的人口至少比武汉当初多500万,这样,西安在生活物资的供应上压力更大,困难更大。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不可能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蔬菜水果的储备。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西安这一次封城市民没有恐慌,没有过多的担心,武汉的实例已经告诉中国人民,在任何大灾大难目前中国人都能从容应对,没有什么可怕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哪怕付出的努力够多,但总会有星星点点的疏漏,再凝聚的群体总会有星星点点的杂音,初期的供应短缺;务工人员的保障不力,一码通的崩溃。医院门口的流产,这些毕竟都是小概率事件,政府进行了及时的调整,纠正,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的责任人已处理,该赔偿的已启动赔偿。这些个例事件不应该成为西安市政府工作的包袱,更不应该成为别有用心之人抹黑国家,抹黑西安抗疫斗争的借口和把柄。


昨天,美国新增新冠病例110万,今天77万,元月份仅仅五天美国新增新冠病例近400万例,死亡7000多人,死亡总数853610人了,英国今天新增新冠病例19万多人,法国今天新增33万多。

我国累计新冠病例133107人,死亡5699人。西安昨天新增63例,累计确诊1812例,无死亡病例。

说实话,中国的抗疫做的很好了,西安的疫情防控做的很好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好。

西安在为全国受过,在为我们受过,在为我们牺牲,对于西安我们应该给于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应该感谢西安政府的努力,感谢西安人民的付出。


西安常住人口2021年轻人

华商网讯(记者 陈叙言)2021年西安市常住人口数据出炉,西安市常驻人口持续增长,超过1300万。而在十四五规划中,预测西安仍为人口净流入城市。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跟人口息息相关。如何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近日,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发布西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据记者了解到,2021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区)1316.3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72.13万人,占51.06%;女性人口644.17万人,占48.94%,性别比为104.3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人口城镇化率79.49%。人口出生率8.44‰,死亡率7.51‰,自然增长率0.93‰。

持续增长,西安常住人口超1300万

2021年,西安市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达到了1316.3万人。回过头来看,西安2018年常住人口为1000.37万人,首次突破千万。2019年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1020.3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9.98万人。截止2020年11月1日,全国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西安市常住人口为1295.29万人。跟2019年相比,一下子增加了274.94万人。再到这两天刚刚公布的2021年西安市人口,达到了1316.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约21万人。

除了2020年,由于落户政策的原因等各种原因,人口激增之外,这几年其他年份当中也是属于正常的增长趋势。在如今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不断下降的时期,西安仍然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西安的吸引力。

十四五规划中,预测西安仍为人口净流入城市

纵观整个“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西安全市常住人口由2015年的871万人增加到2020年1295万人,年均增量近85万人,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73.02%提高至2020年的79.2%。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为80%左右。

不久前西安市住建局发布《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当中提到,在“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预测西安市仍然为人口净流入城市,综合考虑近十年西安市人口增长情况及外来人口流入情况,预计2021年至2025年西安市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约为25万人。西安市新市民、青年人群体数量不断增加。

人口流入是一个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特征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越来越多的地区将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抢人大战”也变得越来越难。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在大力吸引人才落户的条件下,西安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1年西安人口比上年增长了21万,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是跟全国其他城市相比,也是排名前列的。

在近日全国陆续公布的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记者发现,成都2021年新增人口24.5万,杭州新增人口23.9万,南昌新增人口18.3万,青岛新增人口15.1万,郑州新增人口14.2万,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西安去年新增人口21万基本也处于中上的水平。

除了以上这些城市人口流入城市之外,与之相对的是人口流失的城市。在常住人口中,过去一年,北上广三座城市合计只增长了7.7万人口,具体来说,2021年,广州增长了7.03万人,上海增长了1.07万人,北京则下降了0.4万人。要知道,在过去十年中,北上广这三座城市每年合计增长已经达到了101万,而如今下降到7.7万,跌幅很大。虽然在之前,北京上海一定程度上放宽了落户门槛,但并没有带来显著增长。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西安作为“新一线城市”,机会多多。

西安都市圈获批 虹吸效应更加显著

西安这几年的发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GDP首破万亿、人口破千万、人均GDP 9.23万元。种种现象都在彰显着西安的“吸引力”。而前段时间,西安都市圈正式获批,未来西安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西安都市圈规划范围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部分区县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0多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3万亿元。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到2035年,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随着西安都市圈的获批,西安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而西安作为都市圈的核心,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方面,虹吸效应也将进一步增强。而其所辐射区范围人口2020年已经1800万,也预示着西安或将吸纳更多的人口。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西安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