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今年走势(港股今年走势分析)

2022-11-13 4:29:29 基金 xialuotejs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什么原因?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这是跟港股的友好利好政策有关系,现在香港的政局比较稳定,然后经济也恢复的很好,所以股市会大涨。

扩展资料:

根据证券时报2021年03月09日发布的资讯:

一、港股市场突然翻红

1、恒指早盘拉升超700点,遭遇连续下跌承压的市场,似乎正在迎来修复的信号。港股市场正在带头翻红。

2、3月9日开盘,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玩起了同步下探的步调,多只龙头股猛烈大跌,资金抛售猛烈,让股民基民同时看待。不过这种快速“失血”的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临近上午10点左右,港股市场出现了明显拉升的迹象。

3、从恒生指数走势来看,尽管开盘高开低走,指数一度跌近1%。但在9:57左右,恒指出现了快速拉升趋势,并迅速翻红;10:10分左右,恒生指数一度涨超1%以上。短短20分钟,恒生指数拉升超550点。截至11点20分左右,恒生指数涨超1.45%。

而除了恒生指数之外,恒生科技指数的反转更是猛烈。

4、当天开盘,恒生科技指数就迅速下跌,成为当日领跌板块,指数一度跌超4%以上。而在临近10点左右,恒生指数开始暴力拉升,指数快速从跌超4%转为涨超1%,盘中恒生科技指数拉升近500点。截至11点24分,恒生科技指数涨超2.5%以上。盘中振幅超6%。此外,当天香港消费板块、医疗板块等本地股涨幅居前。

二、南向资金仍在持续流出

1、68只港股获大比例持有,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近期的流出规模较大。3月9日11点15分左右,南向资金净流出超46亿港元。

2、3月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出资金规模已经超百亿港元。据证券之星统计显示,截至3月8日,港股通标的股中,南向资金合计持有2371.84亿股,占标的股总股本的比例达9.01%,合计持股市值25430.46亿港元,占标的股总市值的比例为6.76%。

3、具体到单只标的股来看,南向资金持股量占总股本比例20%以上的有69只,持股比例在10%~20%之间的有92只,持股比例在5%~10%的有109只,1%~5%的有136只,持股比例低于1%的为94只。南向资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保利物业,最新持有6966.14万股,占港股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为45.43%,其次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持股占比分别为43.38%、43.12%。从特征来看,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的个股,多数为AH概念股,统计显示,南向资金持股超20%的个股中,AH股共有53只,占比为76.81%;持有比例在10%~20%之间的个股中,AH股占比为35.87%。

三、机构:港股基本面仍然向好

1、在不少机构看来,港股市场短期调整实际上受此前印花税影响,但冲击有限。未来港股仍具有布局机会。

2、2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的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到,为增加特区政府收入,计划上调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政府将继续全力推行各项发展证券市场的措施,将香港的金融业发展至更高的台阶。

3、3月2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媒体今日上午消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增加印花税不会影响到香港股市的竞争力。汇丰晋信海外投资部总监、沪港深、港股通双核策略基金基金经理程_认为,短期来看市场调整主要受港府调升印花税的影响,但背后主要原因仍是通胀和美债利率。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依旧向好,如果后续通胀温和,则港股有望重拾升势。

4、中信证券秦培景认为,近期市场调整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内外市场流动性预期变化的影响。预计后续随着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市场的支撑会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在市场压力短期快速释放过后,新主线的配置价值已有所提高。中金策略认为,港股整体市场跌幅比前一周要小得多,相比之下,主要是得益于具有低估值优势的板块表现出较好的防御性,而这也恰恰是港股较全球其他指数更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港股暴涨原因

 港股又行了,“3.16行情”以来最大反弹!受汇率等因素影响,恒生指数开盘萎靡不振,但随后迎来快速拉升,午后放量走高,全天收涨4.01%,创下今年3月16日以来最大涨幅。恒生科技午盘一路冲高11%。

今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有多项政策涉及股市、楼市、平台经济、疫情防控等,极大刺激了投资者信心。离岸人民币也在消息公布后扭转跌势:从早盘一度跌破6.69关口直线拉升,目前已经收复6.62关口,短线反弹近800点。美元指数周四一度触及103.93,创下20年来新高,不过,美元受疲软GDP数据打压,已经大幅下挫。美国公布一季度GDP负增长1.4%,远低于市场预期1%的水平。

两重利好刺激科网股

果链无惧下季减收担忧

科网股领涨今日市场,因两则利好:一是今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又有港媒指政府将召集大型平台科技公司座谈,共促经济发展;二是外媒称中概股审计取得进展,中美双方已经就美方到访的后勤保障工作展开讨论,扭转市场预期。

利好释出后,恒生科技出现一波暴力拉升, 一度升破11%:自特朗普政府时期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后,美国证交会SEC今年先后多批次将中概股列入“预计退市名单”。按照美方要求,若上述公司三年内无法令美国监管机构审查会计底稿,则会按法规要求强制退市。通常,到访进行现场审查被认为是放开会计底稿审查的第一步。

因中概股退市风险,不少个股相继返港,现香港市场上不少科网股为中美两地上市。市场担心仍有两处风险:一是香港市场流动性不及美国,恐有流动性折价;二是美方机构持有比率不低,美股退市会令其被动减仓。因而,保有现有中概上市地位利于在港科技股的估值走高。

受到内外双重利好刺激,今日科网巨头都出现了大象起舞:市值过万亿的阿里巴巴、美团上涨超15%!另一有关产业链的重要事件为苹果营收预期变动。

全球最大科技股苹果公司释出最新业绩:今年首季营收 973亿美元,增9%;净利250亿美元,增6%。业绩释出盘后一度涨2.2%,但随着电话会指出下季业绩放缓警告,一度转跌,盘后股价收涨约2%。

苹果公司CEO库克指出,今年二季度会受到上海地区供应链及芯片短缺影响,营收或减少40亿至80亿美元之间。从港股苹果产业链的反应看,市场仍对未来苹果手机业绩持乐观态度。苹果绩后,果链随大市再度走高,瑞声、比亚迪电子及舜宇均涨超6%。

新能源车再获利好

今日政策利好频传,新能源车又有政府补贴。近两个月内,广东省内购买相应新能源车型,消费者将获8000元补贴资金。

 按广东发改委公示,包括比亚迪汉、宋、唐、秦、元pro及e2车型、小鹏汽车下P7、G3、P5,广汽集团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多款车型及吉利汽车领克等车型均有资格获得补贴。

今日港股汽车普遍走红:涉及补贴的广汽、东风等大厂均有表现,蔚来、理想和小鹏“三小将”均升6%以上,其中以理想汽车8.77%涨幅领先。

一股逆市跌11% 较A股折价50%

仍有个股逆市走跌,H/A折价达50%以上。

港股今年走势(港股今年走势分析) 第1张

港股解读 | 再创两周来最大跌幅 恒生科技指数初步展现筑底迹象

被称为“港股市场的纳斯达克”的恒生 科技 指数,春节至今经历了大幅回调。今日(8月16日),恒生 科技 指数再次重挫,跌幅扩大至3%,为两周来最大跌幅,多只成分股跌超4%。

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此前备受关注的恒生 科技 指数究竟还“香不香”?

大成恒生 科技 ETF基金经理冉凌浩表示:恒生 科技 指数在港股市场日益举足轻重,已成为继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后的另一旗舰指数。经过历时数月的区间震荡走势, 恒生 科技 指数已经初步展现筑底迹象 。

冉凌浩认为,恒生 科技 指数已近见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恒生 科技 指数的估值已经很低 ,但其成长性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其PEG比创业板指数及纳斯达克100指数都低。对应目前情况计算,恒生 科技 指数2021年市盈率为33倍,2022年的市盈率为25倍,2023年市盈率为20倍,对应的复合年化盈利增速达到30%以上,PEG估值较低。

第二, 恒生 科技 指数主要权重股 ,如腾讯、阿里巴巴等的估值水平已经位于 历史 最低水平区间,意味着坏消息已经在股价中体现出来了,未来下跌空间很小。

第三,从最近几天的市场走势来看,哪怕有更多的坏消息公布,恒生 科技 指数也没有进一步下跌,暗示已经基本跌到位。

恒生 科技 指数被称为港股市场的“纳斯达克”。 恒生 科技 指数成分股主要涵盖与 科技 主题高度相关的30家最大的港股 科技 企业,基本上是中资 科技 企业,涉及领域包括网络、金融 科技 、电子商务、数码等。其中大众耳熟能详的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小米、快手、京东、网易等公司都名列其中。

科技 指数普遍具有 高走势、高研发投入、高估值 特点。参考纳斯达克100 科技 指数、上证科创板50指数以及其他市场综合指数,可以发现 科技 指数普遍具有相对市场更优的走势、较高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以及较高的估值,配置价值很高。

恒生 科技 指数也不例外。过去2年,恒生 科技 指数不仅大幅跑赢全球主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也全面超越港股两只旗舰型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

这样一只“优中选优”的指数却在2021年春节后经历了大幅度回调。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复苏使得 周期性行业崛起 , 分流了 科技 板块资金 ;同时,恒生 科技 的一些成分股也正在经历 取消巨额税收优惠等在内的负面利空 。

恒生 科技 ETF基金经理冉凌浩认为:2020年港股表现明显不如美股及A股,但港股前期的滞胀正是为将来的补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未来也将会有多重动能驱动港股上涨。长期来看,港股市场走势完全由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决定; 未来两年,港股上市公司盈利有望快速上行,有力支撑港股走势 。

他重申恒生 科技 指数已经基本到底的观点,但认为反弹可能不会来得那么快,因为市场需要时间来彻底消化政策影响和负面消息,其间可能会出现窄幅震荡的走势。但是 到了4季度,投资者会逐步开始以2022年的业绩来重估恒生 科技 指数的估值状况 ,届时会发现恒生 科技 指数依然有着很好的成长性,同时估值更便宜了,这可能会推动指数出现较好的涨幅。

恒指跌破18000点关口,刷新近11年低点,预计后市走势如何?

后来的走势可能会逐渐上涨,而且也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可能会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